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每天一段故事:少年朱棣的故事

时间:2020-05-06 02:12: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每天一段故事:少年朱棣的故事

每天一段文学故事曾经沧海永乐帝少年是个三好学生父母们的榜样教材学识的高下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就,而积累的过程往往最能检验出一个人的品质。朱棣有了大名之后的第二年(1368年),父亲朱元璋也顺利地登基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朱明王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建立的这个明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父亲登基之后,也让朱棣等人开启了完全不同于往日的生活节奏。父亲朱元璋为他们这些皇子制定了“行有标准、学有规范”的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皇子们的行为,以便将来他们有与身份相符的学识和风度。现代《中学生行为规范》比起朱元璋的行为规范来,要逊色很多。朱棣从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第一是学习文化知识。朱元璋是个文化很低的家长,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上学,不是给地主放牛,就是到寺院里当差,或者四处流浪。后来参加了起义军,才有机会在马背上学习了一点文化知识,也只是学了个一知半解。以至于他后来当了皇帝亲自撰写诏敕或祭文时,语句似通非通,大儒们理解起来都很吃力。他为大功臣徐达墓撰写的碑文,谁也断不开句。朱元璋一生都在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唏嘘感慨,遗憾无比。因此,他对于诸皇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他当时就深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皇帝的儿子要学习,首先就是要请好老师。请老师必须得有好学堂。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宫里修建了高级学府——“大本堂”,作为专供太子和诸皇子学习的皇家私塾。说明一下,朱元璋在登基之初就立朱标为太子。他认为,元朝之所以会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迟迟不立太子从而导致残酷的宫廷内斗,因此他早早就设立了太子,免得其他皇子有觊觎皇位的想法而自相残杀——直接将他们的念想掐死在摇篮中。在“大本堂”里,专门设立图书馆,馆藏图书达数万册,多为历代著名书籍。请来的老师多为国内满腹经纶的大儒。比如宋濂,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其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学士文集》。就是这么一位高级教授,曾前后十多年向太子和诸王讲授《四书五经》、封建礼法……严格要求皇子们一举一动都要合乎封建礼仪。通过儒家经典的系统学习,使朱棣学到了很多一般人学不到的知识。第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文化课的同时,朱元璋还命令孩子们增强体魄、学习武术;培养道德,言行一致。朱元璋曾下令:“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履行滕。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所谓“麻履”,指的是一种特制的麻鞋;“行滕”指的是缠腿。按照朱元璋的构想:他的七个皇子如果出城,必须穿上麻鞋,绑上缠腿,和士兵装束打扮一个样。路途遥远的话,十分之七的路程可以骑马,余下的十分之三路程必须步行。通过这样严格的锻炼方式,使朱棣早早体察到了民众的疾苦。年龄渐渐长大,朱棣等人又开始学习武术,强身健体,以备将来领兵打仗或参与管理国家。在德育方面,朱元璋也在提醒老师:“譬如一块精金,要找高明工匠打造;有一块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有好子弟,不求名师,岂不是爱子弟还不如爱金玉吗?“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参与治理国家的。各功臣子弟也都要做官办事。教育他们的方法,最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都能办好;心不正,各种邪欲都来了,这是最要不得的。要教他们切实的学问,不能像一般文士那样,只会记诵辞章。”正德先正心,这是朱元璋对孩子们的要求。为了学习礼仪教化,有些时候,朱棣会随父亲参加各种祭祀活动。跻身于众多的文臣武将们中间,他小小的身躯显得十分弱小。但他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趣,举手投足都学习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有模有样地扮演着“小大人”角色。第三是尊师重教。“大本堂”的日子并不好过,皇子们有时也会挨打。在皇子们众多的师傅中,有个名叫李希颜的老师,原先是位隐士。因为名气很大,被朱元璋写亲笔信征召入京,给皇子们当老师。草根老师突然来到皇宫,很多习惯还没有改变。古代私塾老师教学非常严格,甚至残酷。手里常拿着一把戒尺。戒尺多为木制或竹子制成,专门用来惩戒不听话的学生。学生如果不听话,就会被打手掌。有一次,朱棣不听话,李希颜一怒之下抡起戒尺就敲他的脑瓜,朱棣疼得“嗷嗷”叫疼,被打的地方肿起了一个包。 中午吃饭时候,朱棣回到宫内,朱元璋见朱棣头上有个包,心疼得不得了,忙问咋回事。朱棣说是李希颜打的。朱元璋一听,顿时大怒,喊道“这还了得,将我皇儿打成这样,我看他是不要命了。”说完就要命人去捉拿李希颜。马皇后一见,急忙劝解道:“师傅教我们的儿子以圣人之道,哪里还能对师傅发怒?小孩挨打是为了让他长记性!”朱元璋听马皇后说得有理,这才渐渐消了气。不久,为了表示尊重教育,朱元璋还特地将李希颜升了官。从这件事上,朱棣得出一个结论:“打小报告”打错了时间和对象,没用。第四是父亲教诲。在“大本堂”上课时,朱棣和兄弟们认真聆听师傅们的教导。课余,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初五,朱元璋退朝回宫,见朱棣兄弟七个都在跟前,便决定乘机引导他们学习治国之道。朱元璋指着宫中的一片空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这里为什么没有盖建筑吗?”众皇子面面相觑,不知父亲是何用意。朱元璋开导说:“这个地方并不是不适合建亭台楼榭让我们游玩,只是朕不忍心多费民财罢了。过去商纣王大造鹿台,结果使天下人都怨恨他;汉文帝曾想建露台,因怜惜一百两银子的费用,就没有建,所以当时国泰民安。你们以后要经常心存警戒啊!”朱棣和兄弟们听完父亲教导,齐声称:记下了。因为所有的皇子都明白,父亲是皇帝,如果这时候表现不乖,一定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父亲的惩罚比起老师的戒尺来,要厉害一百倍。可少年朱棣,却拍马屁地对朱元璋说:“盖不盖这个建筑,浪费不浪费这个钱,取决于‘主人’是否愿意浪费。建筑是死的,金钱也是死的,而这个‘主人’却是活生生的人。活人可以左右一切。”作为这个“主人”,朱元璋听到儿子有这个见地,十分高兴,赞赏地说:“对,小四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我才要求你们多多学习。将来你们都是要参与管理国家的,你们也能做这样的‘主人’。”朱棣从他父皇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朱元璋曾经专门提出:朕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大体意思是说:我和你们都要牢牢记住,举动不得轻狂,谈笑不得忘形,饮食要节省,穿戴要俭朴。不知道老百姓的饥寒,可以多受些饥寒;不知道民众的疾苦,可以多参加些劳动。当然,给皇帝当儿子,福利总还是十分优厚的。学习了三年之后,11岁的朱棣和众多兄弟接受了父亲的封王。他被封为“燕王”,属地是顺天(今北京)。曾经沧海曰:正是在严父朱元璋的言传身教下,朱棣才成为了好学生,获得了为君主的真谛,从而成就了他后来的伟大事业。看看朱元璋对他皇子们的良苦用心,我们现在为父母们的宁不愧煞?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每天一段故事:少年朱棣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明朝朱祁镇历史 每天一段故事英雄于谦的悲剧人生

明朝朱祁镇历史 每天一段故事英雄于谦的悲剧人生

朱祁镇,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钰,人家,年号,内容,图片,历史,大臣,朝代,状元,能力,又没有,万大,修永乐,官王振,宋徽宗,宋哲宗,宋神,李瑾,换一换,明英宗,朱元璋,朱见深,汪直,王许,程信,许将,故宫博物院

2020-07-29

明朝朱祁镇历史 每天一段故事英雄于谦的悲剧人生

明朝朱祁镇历史 每天一段故事英雄于谦的悲剧人生

朱祁镇,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钰,人家,年号,内容,图片,历史,大臣,朝代,状元,能力,又没有,万大,修永乐,官王振,宋徽宗,宋哲宗,宋神,李瑾,换一换,明英宗,朱元璋,朱见深,汪直,王许,程信,许将,故宫博物院

2020-09-06

他们年老色衰 他们体态蹒跚 满脸皱纹 他给她念故事 每天一段

他们年老色衰 他们体态蹒跚 满脸皱纹 他给她念故事 每天一段

诺亚,艾丽,故事,小说,时候,恋恋笔记本,电影,导演,小镇,开头,年轻人,庄园,性格,爱情,方式,母亲,爱情故事,和艾丽,富家千金,信都,傲娇,尼克·卡萨维茨,常青,斯帕克斯,洛朗,莱恩,高斯利,在窗,将爱,木材厂

2007-11-21

孩子怎么讲都不听?简单一招:每天一“拥抱” 抱出“乖宝宝”!

孩子怎么讲都不听?简单一招:每天一“拥抱” 抱出“乖宝宝”!

孩子,宝宝,父母,妈妈,时候,身体,安全感,压力,情绪,力量,性格,过程,给孩子,一段时间,亲子,大宝,大脑,婴幼儿,故事,家长,弟弟,老大,肢体,问题,道理,发育,对孩子,感觉到,渐渐地,多育儿

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