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传奇小药丸背后的故事:探秘雷允上传承百年的工艺之路

时间:2020-05-08

一颗神奇的小药丸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有一颗小药丸,它被奉为灵丹妙药,它只有0.003125克,却有着153年厚重而深远的历史,时至今日,依然沿袭手工制丸技艺,演绎着属于它的传奇。它,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神丸。

如果你以为它仅仅是药材好,那就错了,它包含了数道工序:配料、研磨、起模、泛丸、打光、内包……最终成为色为墨黑,微如芥子,轻若羽翼,光泽一致,重量更是分毫不差的小药丸。

目前,中药生产正在产业化浪潮下向现代化迅速发展,然而,风一样的速度,同时也湮没了手工的那种实在的温度。雷允上药业集团,在大机器时代与时俱进砥砺前进之际,依然恪守一种匠人精神,让许多中药的经典技艺在传承中永葆薪火旺盛。

走进雷允上微丸车间,便看到几位匠人正使用这门具有3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进行六神丸制作。作为微丸技艺的集中体现,雷允上生产的六神丸每粒直径均小于1.5毫米,1000粒仅重3.125克,更为难得的是,如此精细的过程,绝大部分还得手工才能实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神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杰在采访中说道,“相对于普通泛丸,我们雷允上的六神丸具有丸粒小、内在成分均匀的特点。”由于配方独特、工艺精湛,六神丸被国家认定为四大绝密配方之一,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遗”项目扩展名录。

传奇的微丸工艺,机器时代的手工坚守

1981年,22岁的李英杰进入苏州雷允上学习六神丸制作技艺,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李根生已经在苏州雷允上工作了60余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六神丸的第一位传承人。从普通学徒、到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部经理、集团党总支副书记等等,李英杰用36年的时间坚守成微丸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并成为国家非遗六神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李英杰说,“从精选道地药材,到中药炮制、粉碎、滤干、日光暴晒、打粉,六神丸所需的原料要经过近一个月的加工,才能到达配料环节。也就是说,从中药原料到最后的药丸成型,每一颗六神丸都经过了严密精细的制作过程。”

而丸药的成型,除了经过时间的考验,更需要匠人对微丸制作技艺有精湛的掌握。“中药粉末黏紧,丸药往往不容易成型,如果操作掌握得不好,还容易形成颗粒,筛丸过程中容易碎。”李英杰说,由于操作复杂精细,微丸制作的许多核心环节至今仍全部依靠手工进行。

“我们也尝试过机器筛选,但因为丸药是潮的,在机器中很容易把筛网堵住,所以筛出来的丸不均匀。”李英杰说道。唯有通过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通过繁复、单调、劳累的一整套人体动作,不停地拍打、转动筛子,才能避免机器筛选过程中的堵塞现象,保证药丸顺利完成筛选。

经微丸技艺大师之手,最终成型的六神丸直径仅为1.15毫米,1000粒丸重仅为3.125克。由于丸粒小,在胃肠道内的分布点广泛,相对于普通泛丸更容易被吸收,三分钟即可发挥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如何永葆配方之谜,经典技艺的薪火相传?

六神丸,作为国家四大绝密配方之一,一方面,它的配方必须严格保密;其次,它的微丸技艺和中药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忽视。而雷允上药业集团,通过将处方与工艺的分离法,实现了二者完美的兼顾。

“知晓处方的人不会接触到工艺,配好料、混合好之后,就转移到下道工序。”李英杰严谨而不失温和地说道,雷允上药业集团对于六神丸的处方和工艺始终实行严格分离。

在处方保护方面,雷允上以“编码”形式进行保密。“六味药材不写名称,单设七个编码,且把其中一味药拆开,总重量加起来是这味药材需要的份量,只有配方的人知道。”李英杰介绍,通过编码投料、以总金额而非重量进行财务结算等保密方式,得以保证多年来六神丸处方从未发生泄密情况。

而在微丸技艺的传承上,雷允上则沿用了传统的师承制,“拜师学艺,手手相教”。

“六神丸听起来光鲜,实际干活是非常累的,需要纯手工每天反复筛选。”李英杰说道,在微丸制作中,其中部分药材甚至会刺激鼻粘膜而使人喷嚏不止,一个上午的操作下来,12层纱布的口罩,往往至少要换三次。

由于学艺艰辛,在选拔微丸技艺学徒时,李英杰以“人品”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又要精益求精、积极上进的青年者,同时还要通过各车间主任的层层推荐、反复讨论后才能确认。如今,雷允上的六神丸车间技艺者,年纪最大的已经50多,而最小的也有30多。即便如此人才紧缺,雷允上还是坚持严格的拔选制度,将人员控制在5、6个人,“退休一个,进一个”。

所谓传承,就是这种坚守;所谓创新,也从这里起步。雷允上深知,唯有工匠精神才能熬出良心精品国药。虽然耗时漫长,工序复杂,但这当中,有恪守与坚持的精神回音,有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秘而不宣的叮嘱——大机器隆隆作响,他们却不问世事变迁。

时代,是苟日新,日日新,很多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正在慢慢褪色,有的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300年雷允上,却在岁月的沉淀中越发名号响亮。相信,用心传承、创新做药的雷允上,在你我心中烙下的那一抹中药文化之美卷,永远厚重而温暖。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出现在本网站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本网站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站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奇小药丸背后的故事:探秘雷允上传承百年的工艺之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血传奇:令人恐惧的祈祷套装背后既然有这么悲惨的故事?

热血传奇:令人恐惧的祈祷套装背后既然有这么悲惨的故事?

工匠,祈祷套装,武器装备,宝石戒指,打造武器,仇人,村庄,贼寇,经历过,这些人,里多,连安,并加,盛大游戏,听闻,制作方法,一家老小,事情,全区,原材料,力量,墓碑,工艺,战役,悲惨遭遇,所需,放话,搞清楚,时候,料想到

2017-09-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乾隆心爱的一把宝剑 背后有一个传奇故事 竟是用鲜血铸造的

乾隆心爱的一把宝剑 背后有一个传奇故事 竟是用鲜血铸造的

乾隆,皇帝,宝剑,藏品,宝贝,于珍,富贵,孙殿英,好东西,只有你,国宝级的,我国,历史,兵器,修行者,包间,印章,博物馆,名人字画,名人,咒语,天下,工艺,恶人,时候,珍宝,材料,独一,费尽心血,西域

2020-08-10 #故事会

庆阳礼物|华池县“刘巧儿”背后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多少?

庆阳礼物|华池县“刘巧儿”背后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多少?

刘巧儿,华池县,张柏,马锡五,剧照,婚姻,故事,父亲,张家,新中国,专员,原型,庆阳,见证,宣传,出生于,张湾村,袁静,邓颖超,上堡子村,有限责任公司,民间工艺品,书本,丈夫,习俗,专署,乳名,人大代表,享年,产业

2016-12-16 #长篇故事

华夏一品红木工艺背后的故事

华夏一品红木工艺背后的故事

工艺,红木,红木家具,家具,砂纸,华夏,原木,师傅,木材,线条,手工制作,产品,刨削,厚度,工厂,板材,材质,榫卯,流程,痕迹,窑内,精磨,雕刻,结构,锯开,加工,有生命,制作工艺,续红,不一样

2020-05-19 #故事阅读

藏在“民博会”工艺品背后的故事 你知道多少?

藏在“民博会”工艺品背后的故事 你知道多少?

蜡染,匠人,老先生,银饰,图案,工艺品,时间,颜色,动物,宣纸,工艺,布料,手艺人,手艺,摆件,天时,上釉,作品,原材料,巧手,慧心,折纸,松鼠,瓷器,用具,画师,线条,花纹,膨胀系数,观众

2015-08-29 #长篇故事

成裕烧坊:你不了解背后的品牌故事

成裕烧坊:你不了解背后的品牌故事

华联辉,烧坊,母亲,茅台镇,酿酒,彭氏,品牌,旧址,渊源,老酒,酒坊,年轻的时候,中国,中华民族,忠孝,仁义,主人,优良传统,传奇,名酒,创始人,作坊,味道,土地,地基,官府,孝心,将官,工艺,心愿

2018-08-24 #经典故事

“遇见大师 匠心传承“文化展示为您讲述工艺背后蕴藏的丝路故事

“遇见大师 匠心传承“文化展示为您讲述工艺背后蕴藏的丝路故事

文化,中法,大师,匠心,丝路,文化交流,交流,历史,嘉宾,工艺,故事,西安,活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大师,源远流长,丹尼尔,卡特琳娜,康布,张铁山,韩涛,黄敏,马腾,使者,凯悦酒店,国和,茶品,醉美,一带

2009-10-20 #故事阅读

一支好的毛笔 背后都有它的专属故事

一支好的毛笔 背后都有它的专属故事

毛笔,套装,翡翠,抛光,笔杆,建模,文以,制作人,传奇,下期,制作工,工艺,品名,图说,尺寸,故事,手把,御笔,文房,材质,材料,朋友,模制,精力,狼毫,流程,笔帽,缘分,镇纸,黄金

2010-07-0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