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如何对付学前儿童的「愤怒行为」

时间:2020-05-10

这是正常的吗? 该怎么应对呢?4 岁以上小孩的情绪崩溃与两三岁不同46 岁的孩子当情绪崩溃时做出的激烈行为 哭闹、打人、破坏东西等等 与两三岁的孩

提示:本文共有 22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熬过了terrible 2 (两岁孩子最爱闹)、撑过了 horrible 3 (三岁孩子更爱闹),我们以为四岁的孩子会更懂事、不再像两三岁那样动不动就哭闹不休了,谁知道,我家弟弟四岁多了,却还是经常出现爆发式的情绪波动,与两三岁时不同的是,虽然他爆发的频率降低了,但是爆发时的行为却更有针对性、更具主动式,比方说,四岁的弟弟,完全了解我们不允许动手推人、打人,可是当他感觉愤怒的时候,他会找准目标进行攻击,比如打姐姐一下,有时候还会打爸妈。这是正常的吗? 该怎么应对呢?

4 岁以上小孩的情绪崩溃与两三岁不同

4-6 岁的孩子当情绪崩溃时做出的激烈行为 (哭闹、打人、破坏东西等等) 与两三岁的孩子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有更强的自主性。一般孩子从 1 岁半左右开始浮现自我意识,于是变得爱哭爱闹,经常性的情绪崩溃,但是这时候他们是懵懂的,在他们闹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什么。而 4 岁以上的孩子,却懂了很多,他们不但懂得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他们也更懂得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按道理来讲,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但他们仍然选择用激烈的方式来「抗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觉得激烈的方式有用;也有可能是孩子与父母在进行权力的拉锯战;孩子表面需求的下面隐藏着更深刻的需求。 而这些原因不是彼此排斥的,可能是交织在一起的。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应对呢?

主动无视 vs. 安抚也许孩子从哪里得到了一个启发,以为哭闹打人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父母要做的就是打消他的念头,让他明确的了解这种方式是没有用的。很多育儿专家都建议父母无视孩子的行为,但父母直接无视经常会进一步的「激怒」孩子,所以你可以试试「主动无视」。

也就是说,在你要不理会他之前,先发布一个预告:「你的声音太大/太难听,让妈妈的耳朵很难受,所以妈妈要把耳朵关起来了,等你好好说话的时候,妈妈再打开耳朵。」

然后,你就可以假装看不见、听不见孩子,你也要真的不去看他,不做眼神交流,不给他任何言语上的反应,而一旦他开始减弱哭闹的强度了,尝试好好说话了,这时候千万别忘了赶紧打开耳朵,并及时给予夸赞:「多谢你好好说话,妈妈的耳朵不痛了!」

但是有些孩子用这样的方法并不能奏效,因为爸妈的无视会让他害怕,而害怕会进一步激发他已然崩溃的情绪,让他哭闹攻击的行为更激烈。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情况,那么爸妈不妨让孩子坐到自己的腿上,利用肢体接触的方式来安抚他。

让孩子背靠着你,必要的时候轻轻按住他的手臂,不给他攻击你的机会,如果他主动进行肢体对抗,告诉他你不会让他伤害你。肢体接触的安抚方式可以给孩子安全感,消除他的恐惧,有助于他平复情绪。 无视还是安抚,爸妈可以针对孩子的反应来选择一种策略,但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不要忘记,不要因为孩子最终平复下来就答应他的要求,因为如果你答应了,他下次还会采取这种激烈的方式来「抗争」。

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不要哭」、「不要跑」这一类的指示,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因为他不哭、可能改为大叫,不跑改为乱踢,而「你慢慢走到妈妈身边来」这样简单而且明确的指令比「不要做什么」的指令更让孩子容易理解。另外,爸妈给孩子的指令要明确,类似「安静下来」、「平复自己」这一类的内容,成年人觉得很清楚,其实四五岁的孩子是不能准确理解的,他需要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坐下来」、「手放到身体两侧」等等。

别给孩子伤害你 (或任何人) 的机会有时候,小孩子在发怒的情况下主动打人、甚至打父母,是因为他觉得他这样做是被允许的,他为什么这样想? 可能是他以前这样做过,没有听到任何人说这是不可以的。也许上一次的情况并不激烈,你忽略了,但不管怎样,一旦你意识到孩子会在愤怒时打人,就要明确制止,同时告诉孩子,伤害爸妈或者任何人都是不可以的。

注意给弟妹的示范作用家里有没有更小的孩子? 如果大一些的那个孩子在愤怒时去打爸妈,而你为了制止他,需要限制他的行动甚至抓住他的身体,有没有想过小的那一个会怎么看? 更小的弟妹通常很难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可能觉得爸妈受伤害了,也可能觉得哥哥/姐姐受伤害了,所以爸妈在处理大孩子的同时,别忘了给小的解释一下,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自己和哥哥/姐姐都不受到伤害。

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4 岁多的孩子,当他因为某个要求未被满足时诉诸激烈行为,往往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已经积累了很多情绪,借这个机会一起爆发出来。而他的激烈行为是对自己那些强烈情绪的一种本能的躲避,他用哭闹打人等等方式拒绝自己的强烈情绪,所以有时候这不是孩子与父母的斗争,而是孩子与自己的斗争。

这时候,爸妈强硬要求孩子停止哭闹其实是错误的处理方式,因为那等于要求孩子压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不利于他的情绪管理。父母要做的,是解读他的情绪,就你能认知的部分,告诉孩子,说爸妈理解你很生气、很沮丧,因为你不能这样那样做。情绪得到纾解,往往容易让孩子平复下来。 而长远的看,父母需要每一天都给孩子一些专注的亲子时光,不需要很多,比如 15 分钟,就你和他,跟他讲话,让他带着你玩他的游戏。别小看这种看似无聊的亲子互动,这能消耗孩子体内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消耗掉了,就不会积累起来伺机爆发。

最后,千万别忘了,当孩子的情绪崩溃时,爸妈不要跟着爆发,我理解有时候孩子闹得厉害会让父母失去耐心,自己也跟着愤怒,然后对着孩子大吼,但这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让他崩溃得更彻底。假如你觉得你快被孩子逼疯了,最好离开事发地点,而改由没那么生气的另一半来处理,这样比较不会失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如何对付学前儿童的「愤怒行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学前儿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 当讲到主人公的行为以后 让孩子接着讲故事的结局的方

学前儿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 当讲到主人公的行为以后 让孩子接着讲故事的结局的方

A.,B.,C.,D.,小学教育,心理学,原则,心理,研究,奥苏贝尔,布鲁纳,斯金纳,罗杰斯,中学,主人公,学科,学家,孩子,家长,心理活动,教育性,情景,态度,教与学,意义学习,故事,教学,核心,机械学习,方法

2020-06-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学前大讲堂举办关于“幼儿多模态电子绘本阅读行为和理解研究”工作坊

学前大讲堂举办关于“幼儿多模态电子绘本阅读行为和理解研究”工作坊

幼儿,电子,多模态,王晓慧,研究,行为,美国,和理解,教授,工作坊,教师,老师,我院,我国,模式,现状,为中心,应在,教育学院,同学们,修养,作用,儿童,内容,图片,困境,学校,师生,报告会,教学

2020-08-03 #短篇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公鸡,宝玉,发现了,西祠胡同,儿童,大全,故事,母婴,母鸡,食物,儿童故事,为大家,小故事,对大家,有帮助,若不是,在田野里

2020-07-11 #故事会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公鸡,宝玉,发现了,西祠胡同,儿童,大全,故事,母婴,母鸡,食物,儿童故事,为大家,小故事,对大家,有帮助,若不是,在田野里

2020-07-10 #经典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公鸡,宝玉,发现了,西祠胡同,儿童,大全,故事,母婴,母鸡,食物,儿童故事,为大家,小故事,对大家,有帮助,若不是,在田野里

2020-07-12 #故事阅读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公鸡,宝玉,发现了,西祠胡同,儿童,大全,故事,母婴,母鸡,食物,儿童故事,为大家,小故事,对大家,有帮助,若不是,在田野里

2020-09-18 #长篇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公鸡,宝玉,发现了,西祠胡同,儿童,大全,故事,母婴,母鸡,食物,儿童故事,为大家,小故事,对大家,有帮助,若不是,在田野里

2020-09-22 #短篇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儿童故事大全短篇 学前班两分钟的故事

学前班,公鸡,宝玉,发现了,西祠胡同,儿童,大全,故事,母婴,母鸡,食物,儿童故事,为大家,小故事,对大家,有帮助,若不是,在田野里

2020-09-2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