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甘肃文县民间传说之——碧口凉水井的故事

时间:2020-05-11

甘肃文县的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这样的场景,马老道司空见惯了,也从不在意,好像天经地义似的。他每次下山,除了到小镇上化缘和做道场外,还常到茶馆里饮茶听评书。

碧口镇是个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单说茶馆就有大大小小三四十家。其中有一家悦兴茶馆,店老板姓张,经营有道,服务热情,所用茶叶均为上等好茶,茶馆里还有茶艺表演,艺人说评书,打金钱板,所以天天茶客盈门。

马老道到了碧口街,别的茶馆不去,每次都在这家茶馆里喝茶,听评书。他每次喝完茶付茶钱,都被店主婉言拒绝了。马老道总觉得过意不去,久而久之,他对这家店主充满了感激之情,心里总想着咋样给予回报。

一天,马老道又下山,来这家茶馆喝茶。店主一边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为他添水沏茶,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唉,白龙江又涨水了,从沙窝子里舀水,好长时间才挑一担水。小镇上要是有一口水井就好了,再也不怕白龙江涨水了,而且用井水泡的茶好喝。”

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马老道听罢,并不言语,只是将店主的愿望铭记在心。饮完茶,听完评书,他拽着店主的衣袖往外走。

店主不知何事,又不便多问,只好任其摆布,被马老道带到镇旁的白龙江畔。马老道用手中的芭蕉扇,煞有介事地在地上画了一个筛子大的圆圈,然后什么话也没有说,转身扬长而去。

店主心里很纳闷:马老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在地上画的这个圈有何用?难道下面有金银财宝?还是有……

店主苦思冥想,也不得其解。他转而一想,管它下面有什么,金银也好,财宝也好,试探着挖一下。于是,他回到茶馆,叫上儿子和堂倌,扛着镢头,来到白龙江畔,在马老道画圈的地上挖了起来。

父子俩和堂倌挥舞镢头,挖呀挖呀。挖了几尺深,挖了个筛子大的圆坑,坑里虽不见金银财宝,却冒出清澈的水来。店主喝了一口,凉丝丝,甜津津,直沁心脾。他高兴极了,和儿子、堂倌三个人,在刚才挖的地方,继续挖呀挖呀,挖了四五尺深,终于挖成一口水井。他吩咐儿子回家挑来水桶,挑回一挑水井里的水,烧开后沏茶。真是奇了,用井水沏出来的茶,格外清香甘醇。

从此,店主每天都吩咐堂倌,挑井水烧开后沏茶,沏的茶水甘甜爽口,茶客们一个个赞不绝口。他家的茶馆因此名声大振,茶客盈门,生意顿时红火起来。别的茶馆闻讯后,也都纷纷仿效,挑来井水沏茶,果真茶水与先前大不一样。自从用井水沏茶后,小镇上家家茶馆的生意都红火起来了。

打这以后,不仅碧口镇所有茶馆挑井水沏茶,镇上的居民家家也都挑井水烧水做饭,做出的饭菜格外可口。这口水井,解决了小镇居民饮水难,给居民带来甘甜幸福。人们便给这口水井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凉水井”。

马老道隔三岔五,来小镇的茶馆里饮茶。传说茶余,他一次次来到凉水井,口念咒语,施展法术,将凉水井点化成一眼神泉。

经老道士点化了的凉水井,真是神奇无比。井水清澈极了,清澈得像面镜子,女儿家可对井梳妆;清澈得一眼能看到井底,井底是细沙,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井底绵沙上是鱼儿的乐园,寸许的小鱼儿历历可数,相互追逐。井底绵沙下面,像是藏了个顽童,时而“咕嘟咕嘟”,吹出一个个气泡来,那气泡连成一串,从井底直上水面,像是一串葫芦。凉水井采天地灵气,沐日月光华,像是天设地造,从不受外界干扰,不枯不溢,不混不浊。即使夏日白龙江浊浪滔天,近在咫尺的凉水井却依然清澈似镜。

老道士点化的这眼井水,不仅清澈如镜,而且甘冽爽口,胜似深山里的矿泉水,喝一口甜蜜蜜。井水冬暖夏凉,夏天,即使天气再炎热,井水冰凉冰凉,凉得刺骨,喝一口凉丝丝,直沁心脾;冬天,哪怕天气再寒冷,滴水成冰,井水的水面上水气袅袅,薄雾冥冥,冒着丝丝热气,似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凉水井,成了小镇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天从早到晚,来凉水井挑水的人不断线。人们在凉水井挑水,井水溢出的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人们在井旁搭了些石板,在石板上洗衣,在一旁淘菜。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凉水井井畔的青石板,竟然被挑水、淘菜、洗衣的人踩出道道深深的印痕。

一年又一年,凉水井的水像似甘甜的乳汁,无私地养育着小镇的居民;它又像是一位历史老人,见证着小镇的春秋。井水里荡漾着小镇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声,回响着阴平古道上骡帮马队远去的铃铛声声,飘出了白龙江上商船激越的川江号子,映出了小镇上水陆码头的一派繁荣。

马老道整整活了一百零一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仙逝。有人说老道士无疾而终,有人说他是饿死的。还有人传说,马老道仙逝的那天,凉水井一夜之间近乎干涸,等为老道士的亡灵做完三天道场,井水重新溢满。

后来,凉水井随着自来水的建成,从小镇人的视野里消失了。然而小镇上的人,依然怀念那口曾经的老井,摆龙门阵时,无不津津乐道那口曾经养育了多少代碧口人的老井——凉水井,津津乐道的还有那位鹤发童颜的马老道。

(采集者,刘启舒。采集地,陇南文县。)

来源 :陇南旅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甘肃文县民间传说之——碧口凉水井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甘肃文县民间传说之——碧口凉水井的故事

甘肃文县民间传说之——碧口凉水井的故事

井水,马老,凉水井,店主,小镇,茶馆,井底,白龙江,人们,居民,茶客,口水井,老道士,和堂,家茶馆,成一,儿子,传说,堂倌,天气,盈门,涨水,江畔,气泡,白龙,生意,筛子,老道,老井,茶水

2020-06-20 #长篇故事

甘肃文县民间传说之——碧口凉水井的故事

甘肃文县民间传说之——碧口凉水井的故事

马老,井水,凉水井,小镇,茶馆,店主,井底,白龙江,人们,居民,茶客,评书,口水井,老道士,和堂,家茶馆,成一,传说,儿子,堂倌,天气,碧口镇,气泡,码头,盈门,涨水,生意,筛子,老道,老井

2020-05-11 #小故事

民间传说与甘肃文县白马人族群认同

民间传说与甘肃文县白马人族群认同

民族,族群,藏族,民间传说,历史,平武,群体,费孝通,族群认同,世纪,先生,地区,学界,年代,意识,民俗,羌族,生活,是我国,甘肃文县,藏彝走廊,集体记忆,代一,居高山,赵逵夫,历史学者,地保,中一,国家民委,政协全国委员会

2020-06-19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传说,故事,来历,民间故事,二郎神,民族,风神,娘娘,雨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的,中国,二郎,天池,天地,太阳神,女子,文县,文明,由来,马山,汤爷,丛书,人们,人生,人类,价值观念,修房,口耳相传,地名

2020-05-11 #短篇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传说,故事,来历,民间故事,二郎神,民族,风神,娘娘,雨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的,中国,二郎,天池,天地,太阳神,女子,文县,文明,由来,马山,汤爷,丛书,人们,人生,人类,价值观念,修房,口耳相传,地名

2020-05-11 #短篇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传说,故事,来历,民间故事,二郎神,民族,风神,娘娘,雨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的,中国,二郎,天池,天地,太阳神,女子,文县,文明,由来,马山,汤爷,丛书,人们,人生,人类,价值观念,修房,口耳相传,地名

2020-05-11 #小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传说,故事,来历,民间故事,二郎神,民族,风神,娘娘,雨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的,中国,二郎,天池,天地,太阳神,女子,文县,文明,由来,马山,汤爷,丛书,人们,人生,人类,价值观念,修房,口耳相传,地名

2020-05-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甘肃陇南 文县卷

传说,故事,来历,民间故事,二郎神,民族,风神,娘娘,雨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的,中国,二郎,天池,天地,太阳神,女子,文县,文明,由来,马山,汤爷,丛书,人们,人生,人类,价值观念,修房,口耳相传,地名

2020-06-2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