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世纪人物传记故事丛书

时间:2020-05-11

人物传记属于故事类书籍吗

提示:本文共有 237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8 分钟。

年 月 日,是值得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天 。在 普鲁士与撒克逊边境 的一片辽阔的平原上 ,一个 叫洛肯 的 贫穷而美丽的小村庄中,诞生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这就是半 个世纪后震惊世界 的哲学 巨子 弗里德里希 尼采 。 尼采 出生在一个世世代代信仰宗教 的家庭 。他 的曾祖 父与祖父都教授过神学 ,他 的父亲卡尔 路德维希 尼 采是一个勤勉 的牧师 。他 的母亲弗兰西斯卡 的祖父和父亲 也是神职人员。 谁能料想若干年后 ,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着根深蒂固的 基督教信仰传统 的堡垒 中,竟产生 出一个离经叛道 的宗教 神学的最激烈的批判者呢? 尼采 的父亲 因克尽职守而倍受上司器重 ,普鲁士 国王 弗里德里希 威廉四世也对他格外垂青 。本来他仕途看好, 但因患了头痛症和神经质 ,不得不休息调养 。他请求负责一 个乡村教区的工作 ,于是便被派到了洛肯 。这是一个僻静的 理想的隐居地 。在这里 ,牧师和他结婚四年的妻子生下他们 盼望 已久的第一个孩子 。这就是弗里德里希 尼采 。尼采 的 第 2 页 生 日与众不同,它恰好是国王威廉 四世的诞辰 。这一巧合给 他 的父亲增添 了欢乐 。这位热情善 良的牧师在给他 的儿子 洗礼时动情地说 : “哦,十月,神圣的月份 !你总是以欢乐 将我淹没 。可是在你带给我的一切欢乐中,最深沉 、最动人 的莫过于我为我 的第一个孩子洗礼 !……我 以十分激动 的 心情表示 ,我亲爱 的孩子使我能够把他奉献给主 ,我 的儿 子,弗里德里希 威廉 ,这将是你的名字,以纪念和你 同日 诞生的高贵的恩主国王”。这个特殊的生 日带给尼采的乐趣 就是每到这一天他就会分享到举 国欢庆的快乐。 尼采童年的快乐时光是极其短暂的。他学话很慢 ,总是 用与他那幼小 的年龄不相称 的严肃深沉 的 目光默默地注视 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牧师非常喜欢这个沉静的小男孩,常常 高兴地带他去散步 。尼采长大后也十分怀念这一段他和父 亲一起度过的漫步平原、聆听晚钟的闲适时光 。 不久 ,尼采又有 了一妹一弟, 年妹妹伊丽莎 白诞 生 , 年弟弟约瑟夫 出世 。在一家人还没来得及尽享天 伦之乐时,不幸的灾难就降临了。 年 月 ,尼采 的父亲从 自己家 门的石阶上摔下 来,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引发了一种致命的病疾 脑软化 症 ,第二年七月便匆匆离世 。厄运总是接踵而来 ,数月后 , 尼采刚刚两岁的小弟弟又夭折。 第 3 页 平静愉快的生活被打破了。对于这一段可怕的经历,尼 采 在他 岁时的笔记 中有一段真切的描写: “当一个人掠去一棵树的花冠时,整棵树都枯萎了,鸟 儿也不再栖息于枝头 。我们家的花冠 已经被夺去了,欢乐离 开了我们的心房 ,深深的悲哀却成了我们的所有物 。心灵的 创伤 尚未愈合就重又被痛苦地割开了。大约这个时候,我做 了一个梦 ,梦里我听到凄婉的风琴声,如同在葬礼上一样 。 当我试着找出这一演奏的起因时,一座坟墓猛地裂开,出现 了穿着寿衣 的父亲 。他穿过教堂 ,回来时怀里抱着一个小 孩 。坟墓再次敞开,父亲在里面消失了,墓石重新移回原外。 风琴的哀诉随即停止 ,我惊醒了。第二天早上 ,我把这个梦 告诉 了亲爱的母亲。紧接着我的弟弟约琴夫生病 了,并且在 几个小时的神经性危机之后也去世了。我们悲伤极了。我的 梦则完全得到 了应验 ,因为弟弟 的小尸体就被安葬在父亲 的怀里。在这场双重灾难之后,上帝成了我们的唯一安慰 。 这是 年 月 底 。 父亲的早丧 ,弟弟的夭折 ,在尼采幼小的心灵中打上 了 极深 的烙印。他完全被这一连 串的悲剧震慑 ,天性敏感 的孩 子过早地领略 了人生 的悲哀 。这在他 的个性成长 中埋下 了 忧郁 的种子 ,同时也 引发 了尼采 日后对生命 意义 的深刻 思 考和不懈探求 。 第 4 页 大 约 年 月,洛肯 的牧师住宅必须交出,尼采的 祖母促使一家人迁往萨勒河畔的南堡 。在尼采 岁写的自 传里 ,他记述了搬迁前夜的惆怅心情 : “忧郁的晚祷钟声传 到前厅,夜色笼罩大地 ,天空一轮明月,繁星闪烁 。我久久 不能入睡,夜半时分 ,悄悄去到院子里 。这里停着许多满载 的大车,车夫们朦胧的脸庞在小屋里隐约闪现 。我简直不相 信要去另一个地方安家 。这里 ,我 曾品尝过欢乐和痛苦 。这 里,安葬着父亲和小弟。这里,居民们始终和睦亲切地相处。 离开这个村庄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天朦朦亮,大车穿过乡 间大把 ,把我们运往南堡 ,我们将在那里安家 。别了,别了, 亲 爱 的父宅 !” 南堡是一个受到霍亨索伦王朝眷顾 的高贵城市 。尼采 对它繁华 的街道 ,密布 的教堂及来来往往 的人群感到不适 应 。他更怀念故乡碧绿的草坪 、清澈的池塘和美丽的果园。 父亲去世后 ,尼采便生活在一个完全 由妇女支配 的家 庭 中:祖母 、两个姑母 ,年轻的母亲和妹妹影响并决定着家 庭氛围。尼采在这几个虔诚而 自信的妇女的关怀下成长 。母 亲教他读书,罗萨丽姑妈给他上宗教课 。尼采眼睛近视 ,并 患上 了头痛症 。母亲用冷敷法和淋浴 、散步等方式给他治 疗 。晚饭后 ,一家人常常围坐在炉火旁,听祖母讲述他们祖 先 的古老而优美 的传奇 。良好 的家庭熏陶中成长 的尼采非 第 5 页 常注重 自己的声誉 。他对 自己家族 的高贵血统深信不疑并 引以为荣 。尼采在 自传 《看 !这个人》中说 : “我的祖先是 波兰贵族 ,我的血液中因而有着多种 民族性”。这种说法 已 无法考证 。但它却使这个淳朴的家庭 的眼光超越 了农村 的 狭 隘而 自视为特殊和优越 。这种意识很早就渗透到尼采 的 脑海 中,这可 以说是尼采哲学 中常常遭到指责 的英雄主义 的道德原则和有贵族倾 向的超人学说 的最初 的思想根 由。 尼采怀念 自己的父亲 ,并希望能继承父业,象家族里的 其他所有男子一样 ,成为一名牧师,一个接近上帝并以上帝 的名义说话 的选 民。他认为没有 比这更崇高更神圣更适合 于 自己的职业 了。洋溢着浓郁 的宗教和道德约束 的家庭气 氛赋予尼采一种严谨细致 的 良知感 。他有一种很高 的 自我 约束的能力。当他觉得 自己的行为不够谨慎时,也不希望大 人们指责,而宁愿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里进行 自我反省,直 到对 自己做 出一种责难或肯定的评断 。这种早熟 的个性使 他在大家的眼中完全是一个严肃稳重、循规蹈矩的小学生 。 对此 ,他 的妹妹福斯特 尼采 曾做过生动的描述 。 “一天,正当放学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们朝学校走 去,想接一下小弗里兹 。所有的孩子们都发疯似朝 自己家中 跑去 。最后,小弗里兹也出现了。他慢慢地走着,帽子遮盖 着石板 ,小手绢又盖在它们上面 。……当妈妈催促他赶快回 第 6 页 家时,浑身湿透的小弗里兹却一本正经地答道 : ‘但是,妈 妈 ,我们的校规明文写着:在离开学校时,孩子们不得在街 上乱奔乱窜,他们必须安静地 、举止文雅地走回家去’。” 他常常给他的伙伴们朗读 《圣经》里的某些段落 ,他们 总是在充满敬意 的寂静 中倾 听 ,他无 比的虔诚和发 自内心 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大家 ,伙伴们都叫他 “小牧师”。当时恐 怕没有人能料到,他们立志献身上帝的 “小修士”,在大学 毕业后 ,竟成了一个视基督教为瘟疫的人 。 尼采小学毕业 以后 ,转入镇上的一家私立学校 。他在这 里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 ,感到希腊语尤为难学 。他在宗教课 上花了大量时间,在德文语法与作文上却成绩平平 。他还在 业余时间学习了射箭术 ,并试着写一些短剧、诗歌 ,有时也 描摹一些 山水画。 在学校里,尼采显得孤癖不合群 ,很少与同学玩耍。他 渴望友谊 ,但择友的趣味却很高 。升入这所私立 中学以后 , 尼采结识 了他最初 的朋友 :威廉 宾德和戈斯多夫 克鲁 格 。宾德的父亲热爱文学,他使尼采接触了歌德的著作 ,并 领略到德文经典作品的优美诗韵 。宾德也成为尼采的诗友 , 他们常常一起谈论诗歌 ,交换诗作 。而克鲁格则成为尼采的 乐友 ,他们常常一起讨论音乐,试着演奏乐曲,或是共 同听 克鲁格 的父亲弹琴 。克鲁格 的父亲也是一位与 门德尔松等 第 7 页 音乐家来往密切的出色的乐师。尼采喜爱同这两家交往 。他 从朋友的父亲那里受到 良好的诗歌和音乐的启蒙教育 。 诗歌和音乐从此成为尼采 的终身爱好 。只要有一点点 闲暇,只要作业可以稍稍推迟,他就会变成一个热烈的抒情 诗人。在 岁时,他陷入艺术创作 的狂热 中,竟在一年里 写 了 首诗 ,作 了一 曲圣歌 。但尼采早期的诗作充满忧伤 的情调 。童年 的不幸遭遇使他 的诗带有一种难 以释怀 的悲 伤:“树 叶从树上飘零 /终被秋风扫走;/生命和它 的美梦 / 终成灰土尘垢!”“我 岂能相信 /我会躺入丘坟 /不再能啜饮 / 生命的芳醇 ? /当钟声悠悠 回响, /我不禁悄悄思忖: /我 们全体都滚滚 /奔 向永恒 的故乡。”到 岁时,他 已有过三 次写诗高潮 。尼采的格言诗和抒情诗思想深邃 ,格调不凡, 语言优美而富有激情 。在尼采成年后 ,他不仅通过他的哲学 思想,也通过他的诗作本身直接影响当时和后来的诗人 ,使 他成为新诗歌的开拓者之一。 尼采对音乐的感悟也很早 。这是他从父亲那里得到 的 遗传 。尼采的父亲精通音乐,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在教堂里 粗糙 的风琴上 即兴演奏 ,村里善 良的教 民们常常在 门外聆 听,赞叹不 已。尼采酷爱古典音乐,在莫扎特 、海顿、舒伯 特 、门德尔松、贝多芬、巴赫、亨德尔的作品中得到艺术的 滋养和心灵的陶冶。但他不喜爱柏辽兹、李斯特的 “未来音 第 8 页 乐”。母亲为尼采买了一架钢琴 ,请 了当地最好的一名女钢 琴手给尼采教授钢琴演奏 。音乐在 日后成为尼采结识音乐 家瓦格纳 的一个契机和纽带 ,也是他一度对瓦格纳迷恋 以 至崇拜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后来与瓦格纳决裂 ,但对音乐 的喜爱却从未停止 。他后期特别欣赏 比才 的富于浪漫激情 和 自由主义精神的 《卡 门》。尼采也常常 自己谱 曲。诗歌和 音乐在 日后成为尼采遭受疾病折磨和精神苦 闷的孤独岁月 中最大 的安慰 。 尼采对诗歌 的热爱提高了他 的文学素养 ,他逐步掌握 了运用德语清晰地表达思想的才能 。他在南堡 中学表现突 出,老师们都建议他母亲送他到一个教学质量很高 的寄宿 学校去学习。在告别亲人朋友之前,尼采 回忆起他所度过的 充满慈爱和忧伤的整个童年 。他用 天为 自己写了一部传 记 ,这部有些孩子气 的 自传至今读来仍不失为一部行文优 美的习作 。同时,尼采还克服了初学希腊语时的困难 ,开始 对荷马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和宾德合写了一部叫作 《奥林匹 斯山上的众神》的短剧 ,并 由他们 自己和克鲁格扮演剧中的 主角。尼采在成年后所写的另一部 自传 《请观斯人》中称 自 己和海涅是 “驾驭德语最出色”的两个作家 。后来尼采一部 部充满格言警句的力作证 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 年 月,尼采的生活发生了转折。他 以优异成绩 第 9 页 毕业于南堡文科 中学 。并获得 了普福塔文科预备学校 的奖 学金 。尼采的童年时光从此结束 。普福塔学校历史悠久 ,以 古典主义教育闻名 ,它校纪严 明,拥有优秀 的人文主义教 师 。德 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化名人 ,如哲学家费希特 、诗人诺 瓦利斯 ,作家施雷格尔等都 曾在这里就学 。它开设宗教、希 伯来文、希腊文和拉丁文等课程 。尼采最喜欢希腊文课 ,常 常捧读古希腊文献直至深夜 ,尼采一生崇 尚古希腊精神便 是从此开始的。也正是在这所学校 ,尼采阅读 了青年黑格尔 这个哲学学派 的成员大卫 施特劳斯的名著 《耶稣传》,对 基督教 的信仰产生 了怀疑 。这或许是普福塔学校 出色 的逻 辑学和语文学的训练带来 的无意 的后果 。这种信仰上 的转 变 ,并不表现为一种突然的决裂 。童年时的多种虔诚的习惯 依然影 响着他 ,他对家庭和父亲传授给他 的那些教义和信 条仍怀有敬意 。对基督教的怀疑和否定是逐渐发生的,尼采 试 图寻找一种安静 的没有痛苦 的解放过程 。基督教盘踞在 人们 的脑海 中已有两千 多年 的历史 ,为各个时代最深刻 的 思想家接受并证实 。经权威人士精心修补过 的上帝创世和 救赎 的理论是不会轻而 易举地被推翻 的。在这个重大 的问 题上 ,任何简单的否定和肤浅的反驳都无济于事 。而对基督 教本质 的深刻揭露势必 引发一场信仰危机 ,这 需要有成熟 的思想做武器 。同时它也牵涉到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思考 第 10 页 的世界如何产生一类的哲学基本 问题 。对此,尼采还不具备 足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 “做这样一件复杂而带冒险性 的艰 巨工作 ,需要 的时间不是几个星期 ,而是整个一生 。”尼 采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好奇心和求知欲 的驱使下 ,尼采涉猎 了各种各样 的 知识材料 ,接触了大多数科学和艺术 ,除了数学等几门过于 费力的学科外,尼采对一切都感兴趣 。这种过于宽泛的兴趣 是有损于基础知识的奠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尼采就对这 种在知识 的各个领域 中漫无 目的的游荡感到厌恶 ,他强迫 自己作出一个限制 ,以便彻底 、踏实地专研某一学科 。对此 普福塔学校 的老师给予他十分有益 的支持 ,把坚艰深 的古 典语言学知识教授给他 。 尼采学习了丰富 的古希腊罗马作家 的知识 ,还接触 了 一些浪漫主义 的作 品。他十分喜爱和尊敬当时还不怎样有 名气 的德 国诗人荷尔德林 。他 以敏锐 的文学嗅觉在众多的 作家中象寻找朋友一样发现了他 。尼采在 岁时所写的一 封 《向友人推荐我喜爱的作家的作品的信》中,表现了对荷 尔德林诗作 的深刻理解和卓越 的鉴赏力 。荷尔德林所表达 的那种深沉的忧郁和浪漫的理想主义 ,对故土的怀念,及饱 含热爱地对德意志 民族 的反省和批判 ,精神崩溃时的紧张 和 内心冲突,都引起了尼采的深深共鸣。奇特的是,他对荷 第 11 页 尔德林发疯后的一些诗歌尤其心领神会 ,将之视为 “德 国诗 歌艺术中的纯美精品”。有一点特别令人深思,那就是,尼 采此刻 尚未展开 的人生画卷与这位 刚去世不久 的诗人 的一 生经历惊人地相似 。这位当年欣赏疯诗人的少年 ,怎会料到 多年后 自己竟也步他的后尘? 普福塔学校除了广泛 的古典教育外 ,更注重对它的二 百多个学生性格 的培养和铸造 、 守纪律和一种斯 巴达 勤 劳、 式 的简朴生活被视为学校 的优 良风范 。偶尔,普福塔的生活 也会 因单纯且 富于朝气 的欢乐而变得 明快 。学生们有时被 允许外 出散步 ,这 时 , 着 歌 ,踏着合拍 的 百多个少年就会 唱 步子来到河边 ,跳进水中 ,按原来的队形顺流飘游,直到筋 疲 力尽 ,却依然兴高 随着老师一 声哨令 ,孩子们便爬 采烈 。 上河岸,穿上 由一艘尾随而来 的渡船送来 的干爽 的校服 ,依 旧唱着歌、排着队回到学校做作业 。尼采非常喜爱这种愉快 的活动 。但这种轻松时刻毕竟太少了,大部分时间,学生们 都要遵守校纪,坐在教室里接受严格的训练 。尼采对这所修 道 院式 的学校 的清规戒律感到压抑和难 以忍受 。他勤奋学 习,但没有独立思考的自由。因此 ,假期在家的日子他便总 是企 图寻找这种 自由。他与挚友宾德和克鲁格组织 了一个 文学和音乐的小团体 “德 意 志 ”社 团 。他 们 约 定 ,每 个 成员每月必须交一篇作品,彼此交流和批评 。他们还利用筹 第 12 页 集到的很少的一点会费订阅了一份 《音乐杂志》,通过阅读 音乐期刊,原来只欣赏古典音乐的尼采发生了转变,他第一 次接触 了理查德 瓦格纳的艺术,并渐渐产生了兴趣,终于 用最后一笔经费,购买了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钢琴演 奏总谱 。 尼采对文学和音乐投 以极大热情 ,对基督教却敬而远 之 ,他 已不打算再献身宗教, 而考虑选择音乐为职业 。在普 福塔学校 的最后 年 ,尼采写了一篇拉丁文作品,认为德国 戏剧起源于史诗 ,而希腊戏 剧则发源于抒情诗并含有音乐 的因素 。这个观点在后来他 的第一部著作 《悲剧的诞生》 中 得到深入的发展 。在选择未来专业方 向 时,尼采 决定放弃从 事艺术的想法而立志专研语言学 。 尼 采 普福塔寄宿学校毕业 ,升入波恩 年 月 , 从 大学 。结业时,除数学外平均成绩 良好 ,古典语言学成绩优 第 13 页 第二章 莱 比锡逸才 年 月 中旬 ,尼采在南堡和校友保罗 杜森相 聚两周后 ,结伴 同去波恩大学 。与他们 同行的还有杜森 的一 个表兄弟 。这几个年轻人行程快乐而从容 。他们在莱茵河边 稍微停 留,骑上马到乡间漫游 。 个伙伴尽情享受着一种久 违 的 自由,他们在乡村小酒店里喝酒 、谈笑 ,直到 日暮时分 才返 回。意犹未尽的年轻人 ,一路上慷慨激 昂,又叫又嚷, 尼采还用柔和颤音唱情歌 ,好些女孩子被歌声吸引到窗前 , 躲在 窗帘后面好奇地窥视这几个热情奔放 的青年 。他们 的 喧闹引起 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遭到斥责后不得不有所收敛 , 怏怏地赶 回了客店 。 这 个朋友在波恩安顿下来 。当时,波恩大学在古典语 文学方面享有 国际声誉 ,弗里德里希 威廉 里奇尔和奥 托 扬两位著名 的教授培养 了许多杰 出学者 。这也正是吸 引尼采而最终把波恩大学作为第一选择的重要原因。波恩、 耶拿 、柏林、莱 比锡大学的年轻学生们 曾在老师的鼓励下武 装起来,为拯救德意志民族而与拿破仑作战。国家也为这些 富于知识、勇气、美德和欢乐的杰出学校而感到骄傲 。尼采 第 14 页 为辉煌 的校史深受感动 ,同时对 即将开始 的大学生活充满 了幻想 。 经过普福塔学校 的严格约束之后 的尼采 ,这时觉得 自 己重获那种广泛而美好的自由。他可 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 他选修的是古典语言学和神学,此外还旁听艺术史、宗教史 和政治史的课 。读神学是家人的要求 ,其实尼采对基督教的 信仰早 已动摇 ,勉强坚持了一个学期后 ,他便决定不再在它 上面浪费时间。普福塔 的教育似乎确定他要成为一名语文 学家 。尼采 以他那惯用的 自我批判对此作 了解释 : “我渴望得到一种抑制至今为止变化多端的、不稳定的 意向的工具,渴望一种科学,人们可 以用冷静的深思熟虑 、 无情 的逻辑和 同样形式的工作使它得到发展 ,但它并不 以 其成果使人立 即动心 。当时我相信在语言学 中可 以找到这 一切 。向一个普福塔学校 的学生 已经完全具备 了研究语言 学 的先决条件 。” 尼采选择古典语言学 ,固然是基于他在 中学时就对希 腊文献产生的浓厚兴趣 。同时,他还有另一层考虑 。尼采当 时 岁 ,思想敏锐而活跃 ,对丰富多彩 的前景怀着一种激 情 。为了避免 自己的精力作过多无益的分散 ,他试 图借助于 对一 门学科 的深入研 究而使 自己的兴趣 固定 。在还没有发 现哲学时,他认为语言学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后来的事实证 第 15 页 明,这种多少带点强制性 的严格爱好并没能阻止他 的浪漫 激 情 。 波恩大学 的绝大多数学生 中盛行结盟 。为 了避免过于 离群索居,尼采加入了一个叫 “弗兰克尼亚”的大学生组织。 随后的几周 ,尼采沉浸于学术讨论,水上荡舟 ,在河边小酒 店里畅饮 的轻松愉快 的时光 ,以及傍晚 回家路上 的即兴合 唱所带来 的单纯无邪 的乐趣 中。他甚至希望按 当时流行 的 “好学生”的标准 ,进行一场决斗。尼采找了一位熟悉的同 学作对手 。决斗中尼采鼻梁受伤 ,休息两三天后痊愈,以此 结束了他的这种时风影响下的戏剧性玩笑 。不久 ,尼采便厌 倦 了这种喧闹浮浅的社交生活 。可要重新 向他逼近 ,他痛责 自己浪费时间,为 自己确定了一种更严谨 、更专注的生活 。 但他又不想和 同学断绝往来 ,只依据传 闻和书本上 的知识 来了解这个世界和人 。于是他决定对朋友们施加影响,使他 们 的生活渐趋高 尚。他甚至梦想着 自己会有一种带动整个 德意志青年奋发向上的感召力 。不幸的是,尼采提出的减少 酒会等建议没有任何效力,遭受冷落的传道者反唇相讥 ,这 使他失去 了所有 的友爱 。他终于不得不 以一份礼貌客气 的 书面声明退出了这个学生团体 。 他开始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虽然刻苦和勤奋使他能 够写出严谨 出众 的甚至得到里索尔称赞 的论文 ,但他却总 第 16 页 是有些郁郁寡欢 。他很少能从常人的娱乐中得到满足 。尼采 第一次爆发了精神危机 ,人生决非一场消遣 ,他要寻找一种 更为积极的真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可他的思想倾 向,他为了 达到这个 目标的道路又在哪里呢?尼采苦苦地思索着 ,他去 乡间散步 ,或独 自关在 自己的房 间里研究艺术史和 贝多芬 的生活 。 尼采 的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 的。听神学课反而助长 了 对基督教的怀疑 。不满足于常人的安宁、舒适的生活理想, 尼采对许多人生 问题都在思索和考虑之 中,对基督教 的进 一步认识 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尼采 当时精神探索 的状况 。尼 采的妹妹 曾写信给他说 : “一个人总是应学会在最痛苦的事 情中寻求真理。如今一个人要相信基督教的意义不无艰难 , 所 以基督教意义是真实的。”她立即收到哥哥措辞激烈的回 “你觉得要承认并接受所有这些使我生长其中的、一点 一点深深地根植于我们 的生活之 中、被我们 的亲友 以及一 大批杰 出的人们视为真理 的、而且不管它们是否真实无疑 地在安慰和激励着人们 的信仰真是那么困难吗 ?难道你认 为这样一种接受 比一场在怀疑和孤独 中进行的、由于各种 各样精神上 的苦 闷甚至悔恨而变得 阴沉 的、与一个人 的所 有 习惯完全相对 的斗争 、一场往往会将一个人置于绝望之 第 17 页 中、却又总是在不息的探索中找到通往真、善、美的新途径 的斗争更为艰难吗?” “所有这一切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难道我们应该恢 复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关于上帝、现世与赎罪的种种观念吗? 对于真正 的探索者 ,他辛勤努力的结果难道不会显现 出全 然不同的东西吗?我们寻求的是什么?是安宁和幸福吗?不, 除了真理,什么也不是,尽管它也许是痛苦的,可怕的。” 尼采已清楚地看到了摆在面前的两种选择 : “……这就 是业 已划分 出来 的众人之路 ;假如你想望灵魂 的安宁与幸 福 ,就信仰吧 ;假如你要做一个真理 的追 随着 ,就探索吧 思想上永不安分 的尼采正是走着这样一条与众不 同的 充满艰辛的求索之路 ,而且坚持了一生 ,从未因任何阻挠而 畏惧和退缩 。但在起步之初 ,尼采似乎没有料到他这种试 图 唤醒人们早 已为 习俗麻醉 的灵魂而奋力摇旗 呐喊将是怎样 一种落寞的孤军奋战 !他在波恩大学所遭受 的冷落和经历 的苦 闷只不过 刚刚是一个开始 。尼采还难 以接受这最初 的 孤苦 ,加之他 的老师里奇尔和扬之 间的学派冲突使尼采倍 感烦恼 ,他终于决定离开波恩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读书 。恰 巧这时里奇尔也接受 了莱 比锡大学 的聘书 ,尼采更是无所 留恋地踏上 了新 的征途 。 第 18 页 沉沉夜色中,尼采登上渡船 ,望着莱茵河两岸美丽的乡 村和繁华 的都市和那勾勒 出波恩河岸 的小灯渐渐远逝 ,在 一种认 定 自己无所事 事 的 自责感 中心情沉重地离开 了波 尼采到莱 比锡大学注册时。正赶上是校庆 日。校长正在 向学生们讲话,他告诉学生们: “一百年前的今天,歌德 曾 在这里注册 ,天才 自有其各 自的道路 。”谨慎的校长这样说 是为了激励他的学生们 ,同时他又告诫他们说,歌德在读书 时代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不要效仿他的年轻时代 。 “天才 自 有其各 自的道路”,莱 比锡大学的校长这样说时,没有想到 在他新接收 的学生 中,有一个人用他一生奇特 的经历对他 的训诫做了最好的注释和再次的证 明。 尼采烧掉了一些过去的诗作 ,重新投入学习。他继续古 希腊文献 的研 究 。在 阅读第欧根尼 拉尔修这位古希腊哲 学家的作品时,尼采开始对哲学产生兴趣 。但是,真正引导 他走上哲学道路的却是叔本华 。 月下旬 ,尼采在一家 旧书店里偶然发现了一本 年版的叔本华的著作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他 以前从 未见过这本书,他拿在手里翻着 ,这时不知道象是有谁在对 他轻声耳语:“把这本书买 回家去吧。”尼采平常 的习惯是不 急于买书,可这次却一反常态 。回家后,他倒在沙发里开始 第 19 页 阅读这本奇特的书 。书中那坚强的、阴暗的精神开始对他产 生影响。叔本华行文的气势、用词的精确和造句的天赋深深 地打动了他 。尼采后来 回忆说 : “我开始让那本有力但沉闷 的天才之作 占据了我的心。书里的每一行都发出了超越 、否 定与超然 的呼声 。我看见 了一面极为深刻地反 映了整个世 界、生活和我 内心的镜子 。” 叔本华描述 了一个常人眼中可怕 的世界 ,那里没有神 秘上帝 的操纵 ,只有各种不可变更 的法则凭借 时间和空 间 控制着它,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意志。无限的,不变的意志因 受空间的分割和约束而导致 自身的烦恼 。生活是一种欲望 , 欲望是一种无止境的痛苦 。意志作为理性的一种反动,它既 没有开端 ,也没有结局 ;它是荒谬的,而它所推动着的宇宙 是无意识 的…… 尼采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 多页 的抽象 的小册子 , 对它 以惊人 的力量冲击 了 世纪的一切天真信仰 ,戳穿人 类幼稚头脑 中的美梦倍感亲切和熟悉 。他也 曾在对基督 的 怀疑 中预见过 同样可怕 的幻象 ,但 因 自己的不成熟和不 自 信而犹疑和停滞不前。如今,他不再畏惧,因为他不再孤独。 他发现 了一个志 同道合 的老师和战友 。正如叔本华所言 : “我想,一个人所发现的真理 ,或者他投射在某个暗点上的 光 ,总有一天会打动另一个思索者,会使他感动、狂喜,并 第 20 页 带给他安慰 ;正是对这样一个人 ,我要说 ,犹如其他一些和 我们一样 的精灵在这人生 的荒漠里 曾经对我们诉说过 、并 安慰过我们一样 。”尼采对此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共 鸣,好象一个偶尔相遇 的天才在对他一个人诉说一样 。 读着这本震撼人心的著作 ,尼采常常感受到一种奇异 的、几乎使人颤栗的激情 。叔本华否定生命 ,然而在他身上 却又具有如此强盛 的生命力 ,以至即使他在书 中对生命大 加指责,一个人所看到并为之赞叹的依然是生命 。叔本华认 为人要想从生命 的痛苦 中解脱 出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道 德行为即放弃意志,另一种是美的直观 。前者是彻底的,后 者是短暂的解救 。理性 的认识和行为 的可能性不是一种进 步 ,苏格拉底的、甚至基督教的伦理学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尼采被这种非理性、非道德的悲观主义深深吸引,这不 仅与他孤僻 的性格相合 ,且叔本华 的美学见解和不受约束 的宗教观点也使他折报 。他热情地 向 自己的妹妹和朋友推 荐叔本华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他生活的小圈子里几乎人 人都成了叔本华的信徒 。叔本华把普通的凡人称作庸人,给 天才人物证 明,由于他们的存在 ,他们不得不失去同社会现 实的接触 ,不得不困窘地 同自然物相对立 。尼采在波恩经历 了最初的打击后 ,把这看成是一种支持和安慰。他为找到一 位精神 向导而欣喜若狂 ,同时也深深遗憾 :如果在 年前 , 第 21 页 叔本华还活着 的时候 ,他也许能亲 自聆听到这位大师的教 诲 ,并向他倾吐 自己内心热烈的敬仰 ! 年轻 的尼采按 当时的理解 ,完全 陶醉于叔本华 的哲学 中。他甚至把德 国另一哲学家朗格的 《唯物主义史》也误认 为是叔本华体系 的辩护书 。叔本华 的哲学成为尼采 的精神 支柱 ,他童年的信仰 已完全被摧毁,这个牧师的儿子开始用 哲学教化来填补宗教感化的空 白。 尼采思考着叔本华的哲学,并常常用它来反思 自身。他 觉得 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 ,经常受到来 自生活和虚荣心 的 诱惑 ,于是在读叔本华的著作期间,他体罚 自己每天夜里 点才上床 睡觉 ,早晨 点又准时起床 。尼采所谓的生活和虚 荣心的诱惑,不过是他迸发了一次短暂的爱情火花 。他爱上 了一位到莱 比锡巡 回演 出的女演员赫德维希 拉伯 。他为 她 的艺术表演倾倒 ,不过这个羞怯 的大学生所做 的不过是 自己谱 了几首歌 ,加上了一些狂热的、有点矫柔造作的题词 寄给 了他 的心上人 。性格 内向的尼采 同异性 的交往往往是 谨慎小心得有点压抑 ,他这次初恋毫无结果 。 与恋爱上 的失败截然不 同的是 ,尼采在学业上总是优 秀和突出的。在老师里奇尔的建议下,他在莱 比锡创建了一 个语言学学会 。在第二次会议上 ,尼采作了半天西奥格尼斯 (公元前 世纪麦加拉诗人 )诗歌的报告,并把发言稿送交 第 22 页 里奇尔教授 审读 。教授认为这是他所读过 的低年级大学生 作 品中最有灵气且构思严谨 的文章 。这些文章后来作为获 奖论文刊在 《莱茵博物馆》杂志上。尼采在语言学界开始声 名远扬 。他的老师里奇尔说他是 “莱 比锡青年语言学界的偶 像 。”尼采当时以为 ,从此他将开始语言学者的生涯,他 比 以往更加发愤读书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莱 比锡 图 书馆 中度过 的。 尼采 的老师里奇尔是一位 富于艺术气质 的学者 ,他 的 学术著作精湛且具有美感 。他深受尼采爱戴并和尼采建立 了深厚 的师生情谊 ,他们每周两次在午饭时间讨论 问题 。 在莱 比锡期间,尼采与里奇尔的另一名高足罗德结成 挚友 。罗德 比尼采小一岁,同尼采一样 , 年夏天在波 恩读书,后跟随里奇尔来到莱 比锡 。罗德聪明活跃 ,喜欢争 论 ,具有卓越的语言学才能,在某些方面 同尼采能力相当。 他们大概在波恩时就 已认识 ,但用尼采的话说 “那时两人可 以说是坐在一条绝缘的凳子上”。友谊是到莱 比锡 以后才开 始的。学习之余,两个人就聚到一起 ,或散步 ,或骑马,一 边滔滔不绝地交谈 。尼采 曾经描述这种友谊 : “我们完全没有意图,但 由一种可靠的本能引导,一天 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一起度过 的。从那种庸俗 的 意义上讲 ,我们没有做许多工作 ,然而我们却把度过的各个 第 23 页 日子算作收获 。”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建立在精神和哲学基 础上的友谊的欢乐。我们常常展开激烈的辩论 ,因为我们在 好 多观 点和意见上不一致 。可是它足 以使我们 的谈话发生 更深刻的变化 ;不久 ,各种不一致的想法停止了争执,洋溢 在我们俩之间的只有一种平静和完全的一致 。” 他们商定暑假一起去徒步旅行。 月初,两人便离开莱 比锡 ,前往人烟稀少的波希米亚边区。那里地势开阔,树木 丛生 ,景色壮观 。尼采和罗德过着那种哲学家的漫游生活, 他们行装轻便 ,步履矫健,从一个山丘走到另一个山丘 ,上 一家旅店迁到另一家旅店,每天都在无忧无虑 中度过 。他们 谈论叔本华、贝多芬 ,谈论德意志、古希腊 。对叔本华和瓦 格纳的喜爱,对希腊文化的崇 尚,反对现代的批判态度 ,构 成了他们 内心的默契 。这既是一次愉快的徒步跋涉 ,又是一 次严肃 的精神之旅 。 离开森林之后 ,他们去迈 宁根 听了一组瓦格纳 的弟子 们举行的音乐会 ,在音乐节结束的翌 日各 自回家 。 回南堡后 ,尼采着手进行各种各样 的工作和广泛 的阅 读 ,他研究了哈特曼、杜林、朗格、培森这些德 国青年哲学 家们的著作 。就在他热情工作时,他第一次患了失眠症 ,长 期 以来的不间断的工作习惯被打破 。 年 月 ,普奥战争爆发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采取 第 24 页 了强硬的 “铁血政策”,决心用武力统一德意志。 月,奥 地利军 队被普军击败 。尼采高兴看到德意志 的统一但又痛 惜奥地利 的失败 ,他在给好友威廉 宾德 的信 中抨击俾斯 麦的做法 ,认为 “高尚的 目标是绝不能通过邪恶的手段来实 现 ”。 当时莱 比锡受到霍乱 的侵袭 ,尼采不得不到外地与母 亲一起躲避 。第二年的秋天,普鲁士军队大量征兵 ,以前尼 采 因眼睛深度近视而一直被免除股役 ,这一次他不得不应 征参加志愿兵 。起初 ,每天除半小时午饭 以外,要从早晨 点训练到晚上 点,但他享受了每天住在家里的待遇 。这 样,每晚就可 以继续学习。他说: “即使我回家时筋疲力尽, 浑身汗水 ,可只要一看桌子上罗德送的叔本华的照片,我就 感 到 宽慰 。” 尼采并不喜欢军 队的生活 ,却努力一本正经地 忍受艰 苦的训练 。他怀着青年人特有的激情 ,觉得 自己应该成为一 个为祖 国效劳 的苦行者和一名 出色 的炮手 。这种勇敢无畏 的精神状态 只持续 了很短 的时间,在炮兵部 队里练 习了 个星期的队列和骑术后 ,他要准备接受军官考核 。部队生活 虽然并不乏味 ,却使他感到孤独 。在给好友罗德 的信 中他 说 : “在南堡我太孤寂 了,熟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是语言学者 或是叔本华的热心崇拜者 。”尼采意识到,当一个人酷爱文 第 25 页 学,并且一天到晚思考着哲学 问题时,让他锁起辞典、骑上 马背作一个骋驰战场 的炮兵 ,真是一种极大的不幸 。 一次意外的事故使尼采获得了解脱 。军事训练时,尼采 从马背上摔下来 ,肋骨受伤,短期不能痊愈。直到服役期满, 尼采都休病假 。他便利用这段时间从容不迫地进行他喜爱 的研究和思考 。除了身体上的伤痛外,这次休养对他而言真 是莫大的恩赐 。这半年中,他不必为大学的课程费神,也无 需再承担繁重的军务 ,过着一种完全 自由的生活 。他沉浸于 自我孤独之境 ,倾全力于哲学和语言学 问题的思索 。 这年夏天,尼采痊愈 。经过一段长时期的自我封 闭式的 学习和思考 ,他对音乐、社交、交谈 、剧院这些昔 日的生活 内容有一种强烈的向往 。他重 回到莱 比锡 ,受到老师和 同学 的热烈欢迎 。当时还不到 岁 的尼采 ,前途却一片光 明。他 应邀为柏林一家重要 的评论杂志写 了一些有关历史研究的 论文 ,莱 比锡的一家音乐评论杂志聘请他当编辑 ,虽经一再 请求 ,他还是推辞 了。 除此之外,尼采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个极大的欢乐。他结 识了一个新的天才 :理查 瓦格纳,一个容易激动的诗人、 作 曲家 、政治家 、哲学家。 年 月,他在慕尼黑演出 了一 出壮观华丽 的诗剧 ,极其完美地表现 了德意志 民族特 有的艺术和精神,受到民众的喝彩 。尼采也深为剧中奇特的 第 26 页 美所感动 ,在给罗德的信 中,他说 : “对于我,聆听瓦格纳 的音乐在直觉上是件极为令人兴奋快乐的事情 。确实,那是 一种惊人的自我发现。”瓦格纳诗剧中对德意志民族精神的 热忱召唤引起 了尼采 的共 鸣 。他迫切希望能结识这样一位 心灵上的知音 。没想到这个愿望很容易就满足 了。 一天傍晚,尼采 回家时发现一张便条 : “假如你愿意和 理查 瓦格纳见面 ,请在三点三刻去剧场咖啡厅 。 温 德克。”原来,瓦格纳现在正隐姓埋名、小心谨慎地住在莱 比锡妹妹的家中。瓦格纳的妹妹只向哥哥引见了一位客人 : 里奇尔夫人 。当里奇尔夫人前去作客时,瓦格纳演奏了 《音 乐协会》中的抒情 曲。尼采因喜爱而对这出诗剧非常熟悉, 于是里奇尔夫人告诉瓦格纳 ,由于尼采的缘故,她对这段音 乐也早 已熟悉。对此,瓦格纳既高兴又吃惊 ,他迫切想同尼 采私下见见面 ,于是便邀请尼采星期天晚上去他那里 。 尼采初入莱 比锡社交 圈,对瓦格纳这个传奇人物带有 一种热烈的敬仰 ,他决定好好打扮一下,郑重赴约 。正巧他 的裁缝答应在星期天 向他交付一件黑色 的燕尾服 。到了下 尼采来到裁缝店 ,看见裁缝们正在赶制他那件燕尾服 , 他们答应在 个小时内把衣服送到。尼采回到家 ,焦急地等 着 ,到了晚上,终于听到他那扇 旧铁格子窗上传来敲叩声 。 尼采试了礼服,非常合身,可是他的钱不够当场付款 ,他们 第 27 页 争执起来 ,气愤的裁缝带着衣服走掉了。留下尼采一个人沮 丧地站在那里 。最后 ,他只好穿起一件黑色 日常礼服匆匆出 了 。 瓦格纳热情地接待了他 ,他们两人讨论了音乐和哲学。 尼采惊奇地发现大名鼎鼎 的瓦格纳也是叔本华 的信奉者 , 瓦格纳认为 ,叔本华是唯一理解音乐本质的人 。叔本华哲学 成为联结两人的精神纽带。瓦格纳热情奔放,思绪流畅,且 妙趣横生 ,尼采亦是谈笑 自如 。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始终洋溢 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 回到家,尼采仔细读了瓦格纳的论著,瓦格纳那种将诗 歌 、造形艺术 以及音乐 的和声这些单纯 的美融为一体 的方 法引起了他的沉思。透过瓦格纳的激情 ,他似乎看到德意志 民族精神 的觉醒 。瓦格纳成 了尼采心中仅次于叔本华 的崇 拜对 象。 尼采不知道,这时另一件令他惊喜的事情正等着他呢。 一天,里奇尔对他说 : “我要让你大吃一惊 。你是否愿意被 任命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 ?”尼采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他刚刚 岁,且还没获得毕业学位呢。里奇尔向他解释说, 他发表在 《莱茵博物馆》杂志上的出色论文引起 巴塞尔大学 的重视,他们询问里奇尔,作者尼采先生能否胜任语言学教 授的职务 ,里奇尔则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 的推荐信 。 第 28 页 尼采听到这个消息既兴奋 ,又不安。他为这令人喜悦的 建议而激动 ,原来他希望将来能留在莱 比锡任教 ,没想到这 个愿望在瑞士 巴塞尔大学实现 。同时他也 因他所制订 的学 习计划及与朋友商定 的出游 巴黎 的计划不得不取消而感到 有 点遗憾 。 莱 比锡大学鉴于尼采 的一贯表现和当下 的特殊情形 , 未经考试就授予了他博士学位 。 尼采 的眼前展开 了一项崭新 的职业 ,他下定决心不作 一个职业化 了的庸俗学者 ,而立志成为一个关切下一代德 意志青年 的时代教师 。 第 29 页 第三章 动人的友谊 年 月 ,尼采来到 了巴塞尔大学 ,他发表 了就职 演讲 《荷马和古典语言学》,他认为语言学不是一 门纯科学, 而是与艺术紧密交织重叠在一起 的。他 的演讲博得 了同事 们 的一片赞叹,巩固了他在 巴塞尔大学的任职 。尼采一时声 名远扬 ,成为校 内外都受欢迎的知名人士 。巴塞尔的上流社 会 的名 门望族开始争相邀请这位年轻有为 的教授 。尼采经 常身着崭新 的燕尾服 ,出入于沙龙和舞会 。但不久 ,这种无 聊 的社交生活使他感到厌烦 ,尤其是他不得不拜访 多位 同事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 尼采每周六天从早晨 点开始讲授希腊古典文学 ,学 生只有 个人 ,其中还包括一名学习神学的学生 。闲暇的时 候 ,他常去附近 的峡谷和黑森林领略瑞士美丽 的风光 。他又 结交了几个新朋友 ,比他年长 岁的研究希腊文化 的专家 雅各布 布克 哈特 。还有和他 同住一所房子 的教宗教史 的 年轻教授弗兰茨 欧弗贝克。但这一时期尼采最亲密 的朋 友却是瓦格纳 。 瓦格纳这时正远离公众和记者 ,隐居在托里普森 。托里 第 30 页 普森是一个伸入湖 中的小岬 的名字 ,那里有一座宁静 的别 墅和美丽的花园,园中遍植高耸入云的白杨。瓦格纳不久前 刚赢得音乐家李斯特的女儿、已离婚的柯西玛的爱情 。柯西 玛是一位禀承父母天赋 的令人钦佩 的女子 。她 陪伴瓦格纳 在隐居地完成他 的一部庞大的歌剧作品。 一天 ,尼采沿着河岸来到瓦格纳 他心 目中的老师 的住处。他站在树木掩映的房 门前按响了门铃 。侧耳倾听, 他捕捉到了一阵时起时落的乐声 。不一会儿,仆人出来 ,尼 采递上了名片,仆人进去禀告,他听到那悠扬的琴声停顿了 一下,旋即又响起 。仆人重新出现,说瓦格纳先生很抱歉 , 现在他正在忙于作 曲试验,不能待客 。邀请他在 中午的时候 共进午餐 。但尼采在 中午另有约会,于是这位没露面的主人 便和他约定在圣灵 降临节 的那个星期一在托里普森一起度 圣灵降临节这天,尼采如约前往托里普森 。第一次拜访 时 ,尼采稍稍有 点拘谨 ,说话 的声音 因激动而显得有些不 安,忧郁的蓝眼睛里闪着温柔的光,他的胡须长而飘垂 ,脸 庞却依 旧年轻 。瓦格纳这年 岁,却仍满怀希望 ,阅历丰 富而激情不减 。他那奔薄的热情常常感染每一个在场的人 。 他们在美妙的夜色中尽情畅谈 。当天色渐晚时,尼采不得不 起身告辞 。热情的主人坚持送尼采一段路 。尼采心中充溢着 第 31 页 一种巨大的喜悦 ,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位可 以去聆听、去赞 美、去热爱的良师益友 ,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得 以实现 。而瓦 格纳 ,也从这位年轻 的学者身上发现 了一种非凡 的天赋和 卓越 的颖悟力 ,感受到了他那抑郁 的外表下潜藏着如火 山 溶岩一般随时可能爆发的激情 。以前很少有人能带给他这 种精神交往和沟通的快乐。 自此以后,尼采与瓦格纳的友谊一发不可收拾 。双方很 快就亲密起来 。尼采成了瓦格纳最受欢迎的客人,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成为瓦格纳大家庭 的一员 。他们为他保 留了两个 房间,可 以随时使用 ,尼采也尽可能经常在托里普森停留。 在这里 ,他不仅可以接近 自己敬仰的音乐大师,而且能够感 受到一种亲切热烈的家庭 的温暖,长期孤身飘泊 的尼采对 此十分珍惜。他和瓦格纳不仅谈论音乐,而且还讨论哲学 。 尼采称颂瓦格纳是 “叔本华在精神上的兄弟”,给罗德的信 中说他与瓦格纳相处是他“学习叔本华哲学的实习课 ’,。 尼采把他在托里普森度过 的 日子视为在 巴塞尔大学任 教 中最有价值 的收获 。瓦格纳 向他推荐一些被人忽视 的德 国古典学者 ,并给他看 了 自己早期写的一些美学和哲学方 面的论文 。尼采的思想渐渐受到瓦格纳的影响,他所作的准 备公开演讲 的两本笔记几乎都是瓦格纳 的观 点 。认为悲剧 是纯音乐的产物 。出于对这位老师 的发 自内心的崇拜和热 第 32 页 爱,尼采认为 “正如叔本华是 自柏拉图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 那样 ,瓦格纳代表 了现代音乐发展 的最高峰。” 一天,尼采到瓦格纳家作客时,得知瓦格纳的两出歌剧 《莱茵河的金子》和 《女武神》演得很糟糕,双双遭到失败。 瓦格纳感到很悲哀和失望 ,他 曾为这两 出庞大 的作 品耗尽 精力和心血 ,如今它却得不到观众的承认和理解 ,他深感痛 心。他那悲壮的痛苦感动了尼采 ,他决心投入老师的工作 。 当时瓦格纳正在为另一出歌剧 《众神的黄 昏》作 曲,同时还 写了一部 自传 。尼采帮助整理这份手稿 。 圣诞节就要到 了。瓦格纳想为他 的几个孩子准备一场 表演 。他需要一些维妙维 肖的魔鬼和天使的小塑像 ,瓦格纳 夫人请尼采在 巴塞尔代为购 买 。他们 已把他视为这个亲密 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柯西玛亲切地对他说,抛开教授、学者 和语言学家 的头衔 ,他在他们 的眼中还只是一个 岁的大 孩子 。尼采寻遍 巴塞尔商店里摆放的小塑像 ,没有觉得满意 的。于是他便写信去 巴黎订购 了最可怕 的魔鬼和最美丽 的 天使 。圣诞节这天,尼采应邀来到托里普森 ,同瓦格纳的孩 子们一 同观看 了一场精彩 的演 出。他还收到一份柯西玛为 他准备的圣诞礼物:一本法文版的蒙 田集 。他们在极为融洽 和乐的气氛中度过了这个圣诞节 。 年 月 ,尼采整理好他 的笔记 ,开始 了他 的两次 第 33 页 公开演讲 。很多人赶来听这位久负盛名的年青学者的报告 。 尼采演讲 的主题是古希腊 的审美观 。他描绘 了一个为 酒神狄奥尼索斯 的神秘和 陶醉感到苦恼和沉思的古希腊 。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热情奔放,常在丰收 的日子喝得酩酊大醉后手舞足蹈 ,兴高采烈地又唱又跳 。他 是古希腊劳动人 民淳朴而 富于激情 的象征 。尼采认为古希 腊的诗歌和悲剧就是浸透这种酒神精神的艺术 。尼采说道 : “出席观看伟大 的狄奥尼索斯悲剧 的雅典人在心 中迸 发出那种 自然力的火花 ,悲剧正是诞生于这种 自然力 。这是 青春期不可抑制的感情发泄 ;在春天里 ,那种狂暴而澹妄的 复杂情感冲击着所有原始人 的灵魂 ,也冲击着整个大 自然 的生活 。众所周知 ,被基督教教会歪 曲了的复活节和狂欢 节 ,起初乃是春天的节 日。在古希腊原始土壤 中诞生出了富 于狄奥尼索斯精神的感情热烈的民众 ;在中世纪,圣约翰节 和圣维塔斯节 的喜庆舞蹈也 以同样 的方式将大批群众吸引 出来,他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载歌载舞,不断扩大 自己的队伍 :所有这样 的事实都可 以追溯到一种极其根深 蒂固的天性。当然,医生们可 以把这些现象当作病态 ,可我 们则愿意说,古代戏剧正是这样一种病态的精华,而且现代 艺术假如不是从那种神秘 的源泉 中喷涌 出来 的清泉 ,那是 这种艺术 的不幸 。” 第 34 页 在第二个演讲 中,尼采仔细考察了悲剧艺术的终结,指 责苏格拉底和尤里底斯对希腊悲剧 的衰落负有主要责任 。 尼采这样评说苏格拉底: “他胆敢斥责最受尊敬 的人们 。正是这个贫穷 的雅典 人 ,这个 民众的一员,这个丑陋的嘲笑者抑制了古代诗歌 。 苏格拉底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哲学家 ;他从不著述 ,也不说 教 ,甚至连话也很少说 ;他只是坐在公共场所 ,叫住过往行 人 ,以其滑稽的逻辑使他们大吃一惊 ,使他们相信 自己的无 知和愚蠢 ;他嘲笑他们 ,并使他们 自己嘲笑 自己。他的冷嘲 热讽使赋予这个 民族 的祖先 以力量 的质朴的信仰和支撑其 美妙的神话蒙受了耻辱,他蔑视悲剧 ,并且公开表 明自己对 悲剧的鄙视 ,那就够 了。欧里庇得斯被搅得忧虑不安,从而 阻抑了自己的灵感 ;与此同时,也许可 以超过索福克勒斯本 人 的年轻 的柏拉 图听信 了这位新 的老师 的话 ,烧毁 了 自己 的诗稿,并放弃了艺术 。他破坏了古希腊人原有的豪放不羁 的天性,并且借助于受他诱惑而堕落的柏拉图之 口,强把古 人 尚未意识到的对大 自然 的幻觉当作人 的理性可 以理解 的 东西,而人类在当时仍完全处于这种幻觉之中,并且一直和 睦融洽地生活着 。” 这种对苏格拉底 的公然指责使 巴赛尔的听众感到震惊 而不安 ,他们对这位年轻人 的激烈 的言论感到难 以理解和 第 35 页 接受。但他受到瓦格纳夫妇的热情支持 ,他们鼓励他把第二 次演讲 的主题扩展并编成一本书 。 月份,尼采升为正式教授 。他既高兴,又忙碌 。学校 让他负责一个高年级的修辞学课 ,同时请他用优雅 的拉丁 文起草一份祝贺一位大学教授执教 周年 的演说词 。里奇 尔这时又创办 了一份语言学 的评论杂志 ,希望 自己最 出色 的学生为他撰稿 。尼采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但过度的紧张 终于使他病倒 了。 年普法战争爆发 。尼采听说法 国对普鲁士宣战, 感到极为震惊 。他这时由于瑞士人的身份免除了军事义务 , 和妹 妹伊 丽莎 白一起 安安静静地住 在一个 山间客店 里休 养 。他并没有因健康不佳而完全放弃工作,写了一些关于古 希腊抒情风格的篇章。不久 ,他听说德军正在横渡莱茵河 , 且首战告捷 。尼采先是为战争 中总是要遭到破坏 的文化感 到担忧 ,他写信给他的母亲说: “我们的文化正处在危急之 中。”但很快他就为普鲁士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一想到这 份胜利中没有 自己的一份 ,他就感到惭愧 。他觉得运用他在 炮兵部队里所学到 的知识 的时刻 已经来 临,他应该为他 的 民族投身于这场激烈的战斗 中去 。基尔 的学生们也都踊跃 月 日清晨 ,尼采一起床就迫不急待地拿起报纸,他 第 36 页 读到华沙发出的电讯 :德 国战捷 ,但伤亡惨重 。他在隐居地 再也呆不下去了,立刻收拾行装 ,赶 回巴塞尔,由于他的瑞 士国籍身份 ,瑞士当局不允许他直接参战,他便参加了战地 医疗 队。即刻 向德 国进发 ,他要为他 的祖 国战斗 ! 他路过被敌军 占领的城市时, “看到那里的停尸间,他 在野外露营时,看到斯特拉斯堡战火通 明。最后 ,他随同医 疗 队来到梅茨 的一个很大 的野战医院 。多得难 以计算 的伤 员正在那里等待治疗 。尼采怀着敬重的心情 ,温柔而亲切地 照料他们 。他第一次丝毫不带厌恶地去看待这些劳苦大众 , 他 以一种 兄弟般 的感情爱着那些质朴 的人们 。融入其 中的 他不再感 到孤独 。” 不久,他就穿过法兰西,奉命护送伤员转移到卡尔斯鲁 的医院里去 。尼采和另外几个人为 了躲避户外 的寒冷和 阴 雨 ,紧紧地坐在一节破 旧的运牲 口的车厢里 。有 个重伤 员,尼采整天和他们呆在一起,负责给他们包扎 ,料理他们 的饮食 。有的伤员的伤 口出现了坏疽 ,车厢里弥漫着腐烂的 臭气 。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 ,尼采也没有停止他 的思 考 。伴随着火车的轰鸣,他在沉静的夜晚思索着悲剧的 个 起源 :幻想 ,意志 ,苦恼。 尼采终于带着伤员来到卡尔斯鲁 ,他完成了任务 ,却染 上了和伤员一样的病 :赤痢和 白喉。在他的一个野战医院工 第 37 页 作的同事的精心照料下,尼采稍有好转 。但他不得不退出医 疗 队回到 了南堡 的家 。 尼采又有 了闲暇可 以进行他那从未 间断过 的反思 。现 在所有 的德 国人都狂热地投身到这场战争 中去 了,并为德 国的节节胜利而欢呼 。尼采开始对 战争及战胜 的德 国人 的 自满情绪感到厌恶 。德 国人人醉心于战争,他们甚至忘了他 们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百年纪念 日。这时,瓦格纳站出来 了,他大声疾呼德 国人应恢复清醒 ,在和平 中继续保持勇 敢 。尼采深为之打动 。嘤嘤其鸣,求其友声,他渴望离他的 老师近一点,于是他没等完全康复就离开了南堡 。 尼采又见到了他思念 的瓦格纳 ,但他却发觉瓦格纳身 上 的某种东西 已发生 了变化 。他虽然拒绝留在柏林享受高 官厚禄的待遇 ,但他的快乐仍夹着一种庸俗的特性 。尼采在 失望之余 ,和一个 比他还忧郁 的雅各布 布克哈特成 了知 己。他和尼采一样痛恨战争及 由此造成的破坏 ,而不象瓦格 纳那样心安理得地享受战争带给他 的好处 。尼采和布克哈 特总是探究他们共 同关心 的话题 :如何使古希腊遗传给我 们的文化和美的传统延续下去 ?如何在深受民主主义影响, 不 易唤醒 的民众 中坚持对英雄及崇高事物 的热爱 ?尼采设 想了一种秩序井然的学校:神学院。在这里 ,他们不是传播 基督的教义,而是种下人文的种子,这是受早年普福塔学校 第 38 页 学习的启发 。尼采幻想着他和他 的朋友们在这里聚会 ,生 活,沉思,从麻木的民众中独立出来作一群保持着精神生活 传统的现代隐士。尼采完全被这种 田园式的梦想吸引住 了。 他写信征求罗德 的赞同。过 了许久 ,他终于收到罗德 的回 音 ,但却是对他建立现代柏拉 图学 园这个计划 的一个冷静 的否定 的回答 。尼采灰心了,要是连最好 的朋友罗德都拒 绝 ,谁还会追随他 呢 ? 尼采 没有 作 徒 劳无益 的抱 怨 ,而是致 力 于工作 。从 年秋到 年春天,他身体不佳,但是仍然集中精力 撰写 《悲剧的诞生》。此时他对悲剧的衰落比对悲剧的兴起 更加关注 ,而他对 世纪人类所处 的危难 比这前两者都更 感兴趣,医生诊断他 由于过度工作出现了胃炎和肠炎,建议 他到气候温暖的地区去休养 。 尼采决定去阿尔卑斯山。那时铁路还未通到那里 。旅游 者们都须乘驿车穿越圣 哥萨特 山脉 。尼采遇到一位不 同 寻常的旅伴 :意大利 的革命家马西尼 。一位诙谐健谈 的老 人 ,尼采和他相处得很好,两人结伴作了愉快的翻 山旅行 。 阿尔卑斯 山清纯 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对尼采 的恢复大 有帮助,他几乎痊愈了。后来他又来到瑞士的卢加诺 。他在 这里集 中全力写作 《悲剧的诞生》。许多德国人在这里休假。 一位普鲁士军官和他 同处一家旅馆 ,他常常过来与尼采聊 第 39 页 天 。他和另外许 多德 国人一样喜欢聚在这位年轻 的哲学家 身边听他讲话 。当 月份来临时,战争结束 了。人们感到从 未有过 的轻松 ,他们在市场唱歌 、跳舞,尼采也加入 了这欢 乐 的海洋 。 尼采在 月底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悲剧 的诞 生》。它是受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和瓦格纳 的音乐影响的一部 古典语 言学著作 。阿波罗 (日神 、太 阳神 )和狄奥尼索斯 (酒神 )是它的两个主要观念 。尼采通过对古典语言学的研 究,提 出一个独特 的见解 :希腊艺术即在这两种精神 的互相 激 荡 中产生 。 阿波 罗 和狄 奥尼 索 斯 是希 腊 人 在 艺术 上 崇拜 的两 位 神 。日神 的恬静和华美 ,使希腊人产生各色梦幻般美妙的遐 想 ,他们将这种想象发挥运用到雕刻 、绘画等造型艺术上 , 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另一方面 ,在狂放不羁 的酒神 的沉醉狂 欢 中,希腊人尽情渲泄着 自己的生命激情 ,这种人类原始冲 动反 映到艺术上就是音乐和舞蹈 的产生 。 日神精神表现 出 一种理性 的静态 的美 ,酒神精神则反 映的是一种感情 的动 态 的美 。尼采认为希腊文化 的最高成就即是阿波罗艺术 (史 诗、雕刻、绘画)和狄奥尼索斯艺术 (音乐、舞蹈 )的结合。 这两种精神 的碰撞便生 了深邃沉厚 的悲剧 ,它是希腊文化 的最高智慧 。 第 40 页 这种悲剧 的最初 的表现形式是人体 羊头神 的合 唱 ,大 家随着音乐的节拍踏着舞步 ,以一种或粗狂 、或轻柔的舞蹈 来抒发 内心的感情 。人们借助狄 奥尼索斯 的欢欣 陶醉 引发 生命潜在 的巨大力量 ,来征服现世 的一切忧患和苦难 ,从而 获得一种 心灵和 肉体上 的释放和解脱 。这正是希腊精神所 在 ,一种刚毅的悲剧式的精神 。 尼采还对希腊文化提 出了另一种崭新 的见解 。以前 的 哲学家都认为希腊哲学 的盛期是 由苏格拉底经柏拉 图再到 亚里斯 多德 的时代 ,但尼采认为希腊哲学 的高峰是在苏格 拉底 以前 ,前期的哲学是建立在健康精神基础上 的,而后期 的哲学则只是抽象概念 的堆积和叠累 。在苏格拉底之后 ,希 腊文化变成既非理性清 明的世界 ,也非陶然醉意的世界 。不 仅哲学衰落 ,艺术也渐趋黯淡 。 尼采本人对他 的这部著作是充满 自信和饱含感情 的 。 他在前言中记述道 : “不管这本成 问题 的书是根据什么而写 的,它必然是一个第一流 的和引人注 目的问题 ,而且又是一 个极端个人 的 问题 。其证 明是它产生 的时代 ,尽管在这 时 代 ,即 年至 年普法战争的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诞 生 了。当战争的炮声从弗尔特经过欧洲消失时,与此书有父 子之缘 的苦思冥想者和猜谜人在 阿尔卑斯 山一角 的某处 , 搜索枯肠 ,推测揣想 ,因此既忧伤又不忧伤 ,写下他对希腊 第 41 页 人 的看法 这本奇特 的不易了解 的书的核心……” 作为一部古典语言学著作 的 《悲剧的诞生》,是十分富 于抒情 的意味和独特 的创作 的 。但这部著作在 问世之初却 遭 到冷遇 。受到尼采观 点伤害 的学术界 的反应是抑制和冷 冰冰的沉默 。一般 的古典语言学 同行们都冷眼视之 。有一位 教授批评它为 “完全胡言乱语”,另一位语言学家则写了一 本小册子讥讽这本书 。甚至连老师里奇尔也不支持他 。尼采 曾满怀信心地给里奇尔去信说 : “我觉得您一生 中,若遇到 过什么充满希望的东西的话 ,也许就是这本书了。尽管有些 人会受到打击 ,但是这部书是我们古典问题研究的希望,也 是德国的骄傲 。”里奇尔教授则在 自己的 日记 中评价尼采为 “自大 狂 ”。半 个世 纪 以后 ,即尼 采 刚 刚辞 世 不 久 ,人们 重新 以惊喜和敬仰 的心情读完这本书 的时候 ,发现尼采所作 的 自我评价毫不过分 。可是 当时 的人们对他那奇特 的思想和 十足的 自信感到不舒服 。只有少数 的几个朋友表示欣赏。罗 德撰文替他辩护 ,但这却不能减少当时哲学界对他 的敌视 。 尼采感到孤立和伤心,班上 的学生经人劝阻,很少来上他 的 课 了。尼采最热烈的支持者 只有一个 :这就是瓦格纳 。 尼采把第一部书赠给瓦格纳后 ,立 即从他那儿收到一 封热情洋溢 的信: “亲爱 的朋友 我从未读到过一本 比你写得更 出色 第 42 页 的书 。这真是太好了 !此时此刻 ,我非常急切地给你写信 , 因为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希望等我恢复平静之后 ,再 有条有理地阅读你的著作……” 不久,瓦格纳又发出了第二封信 : “你刚刚出版了一本无与伦比的书。你可能受到的一切 影 响都 由于这本书 的性质而化为乌有 ;这本书与其他书 的 区别就在于 ,它具有一种 以绝对 的 自信为表现 的深刻 的个 性 。简而言之 ,我和我妻子一直想听到一种奇特的、并愿意 对之完全赞同的声音 !在这一点上,你满足了我们的强烈愿 望 。我们已从头到尾读了两遍 了 白天我们分别读 ,晚上 两人一起读 我们正在为还没有收到你答应寄给我们 的 第二本书而深感遗憾呢 。我们常常 因为 只有一本书而发生 争吵。我经常需要它;我总是在早餐后与工作前这段时间里 读它;因为 自从读 了你的书,我 已重新开始写作我作品的最 后一幕 。我们的阅读 ,不管是一起读还是分开读 ,时常被我 们的惊叹打断。我还没有从我感受到的激情中恢复过来 。这 就是我们所处的状态 瓦格纳如此热烈地喜爱和赞美这本书 ,一方面是为他 这位年轻朋友的才华折服,另一方面也是 由于尼采写作 《悲 剧 的诞生》本身也有为 当时还不是被普遍接受 的瓦格纳辨 护之意 。如果说瓦格纳 的欣赏还包含有个人 的因素在 内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世纪人物传记故事丛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世纪人物传记故事丛书:革命伟人

世纪人物传记故事丛书:革命伟人

球王,列宁,孙中山,托尔斯泰,普立策,松下幸之助,迪斯尼,罗斯福,甘地,毕加索,萨特,西蒙,贝利,马拉多纳,世纪,人物传记,丛书,之父,故事,伟人,先驱,凯恩斯,君王,叛逆,报界,美国,画坛,绿茵,阿里,革命

2020-05-26 #长篇故事

世纪人物传记故事丛书 嘲讽大师——萧伯纳在线阅读

世纪人物传记故事丛书 嘲讽大师——萧伯纳在线阅读

为正,萧伯纳,世纪,人物传记,丛书,资料库,故事,大师,内容,文档,资料,全国最大,用户提供

2020-06-20 #故事会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丛书:庄子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丛书:庄子

庄子,人物传记,中国历史,文学丛书,乱世,台湾,情节,中国文化,被评为,引人入胜,詹宏志,陈宇航,中一,中文系,世事,主张,人格,历史小说,创作奖,体系,代表作品,内心,作者简介,哲学思想,名利,哲人,学术界,天人合一,图书目录,媒体

2020-09-01 #长篇故事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秋瑾 徐锡麟》吴先宁 著简介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秋瑾 徐锡麟》吴先宁 著简介

商品,价格,品牌,销售价,专柜价,吊牌价,厂商,图书,指导价,折扣,优惠,定价,银铃,会员,优惠券,仅供,供应商,成交价,封底,地区,基础,客服,差异,市场行情,订单,正品,时间,比例,疑问,补正

2017-06-06 #故事阅读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o传记故事·毛泽东 豆瓣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o传记故事·毛泽东 豆瓣

毛泽东,故事,青少年,伟人,丛书,一生,传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传记,事迹,伟大领袖,内容简介,命运,印记,在实践中,强敌,时代,民族,祖国,缔造者,一个农民的儿子,不断地,为了国家,永远不会忘记,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改变了,留下了

2020-05-22 #经典故事

少儿类好书推荐:“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

少儿类好书推荐:“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

新时代,创作,有情,作品,代立,创作者,作家,文学,故事,现实生活,画像,目标,系列丛书,课题,光荣使命,失去对,故事汇,自觉地,华罗庚,徐鲁,李四光,钱学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华,人物,传记,作者

2020-05-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少儿类好书推荐:“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

少儿类好书推荐:“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

新时代,创作,有情,作品,代立,创作者,作家,文学,故事,现实生活,画像,目标,系列丛书,课题,光荣使命,失去对,故事汇,自觉地,华罗庚,徐鲁,李四光,钱学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华,人物,传记,作者

2020-05-21 #短篇故事

绘本故事《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绘本故事《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人物,高更,丛书,课本,生活,塔西,梵高,中小学,名人传记,名人,巴黎,封面,时期,画家,画展,皮波,艺术,读者,中所,伯纳,梅特,塞尚,布克,商务印书馆,研究中心,读一,三杰,个性,习作,书单

2020-08-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