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广东知青:海南岛插队时曾打死大蟒蛇 只为吃肉饱腹知青清明

时间:2020-05-12

知青打猎吃肉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4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知青刚到海南劳动时手上全是血泡 却很乐观

解说:当年张思慧带着满手血泡回广东探亲,她的母亲看到她的手,心疼的留下希望眼泪。如今的张思慧手上还有当年劳动留下的老茧,要陪着她一辈子。最难过的时候,杨铭田会给家里写信,讲述自己的生活,也会追问父母,什么时候能够被改造解放。

杨铭田:心里面就说暗中想的那些东西,就是尽量压抑着不去想那么多,如果想那么多,像决了堤的发大水,那不得了,那一天到晚都会要哭的。

黄珊建:我很多世界名著都是那时候看的,就在煤油灯下看世界名著,反正也能借到,有同学有,什么《战争与和平》,什么《红与黑》之类的,都是那时候看的,还读英语。那你说动力来自哪里呢?也没有去深究说动力怎么样,但是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至于一辈子在这儿。

张思慧:当时我们谈起说以后,谈起将来,是不是?谈起将来都没有一个太肯定的结果,然后梁雨欣她就说,她说我觉得你们还太小了,她说你们以后一定能够回去念书的,但是我觉得她讲这个话可能吗?我觉得不可能,但是我就没做声。我觉得能够回去读书当然最好,我们16岁出来就没读到书呀。

解说:姑娘们干活不惜力气,每天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以至于下工时,衣服上总是结着白白的一层盐晶。刚开始劳动的那一段时间,几乎每个人的双手打满了血泡,胳膊和腿上被荆棘划得伤痕累累,伤口感染了,化脓了,四肢的皮肤溃烂。

张思慧:再苦都是乐呵呵的那样,很乐观的。因为那时候那种环境,你是来锻炼的,苦是应该的呀。你就必须去吃苦,然后我们是建设边疆,为海南省,当时还是海南岛,不是省,是广东省的一部分,为海南建设做贡献,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做贡献,这是一个很崇高的事情,没有人抱怨。

黄珊建:这是山,这是山,都是比较低洼的地方,就是远处的山当然高了,那么我们离山上两三百米,就是这边两三百米,这边两三百米,这一块地方是稍微高的,比这个平坦的,这一片都是平坦的,高出大概一到两米,那么在这个地方呢,就盖了三栋刚才说的茅草房。

解说:1970年夏天,兵团领导为改善生活,解决全团的吃肉问题。决定成立畜牧连,兵团从各连队抽调了26名能文能武的优秀女青年,以及两位男农友组成的这个新的连队,两命男农友分别担任连长和指导员的职务,在畜牧连房子未盖好前,全连人员暂时居住在团部。

黄珊建:当时就是说因为你表现好,所以从各个连抽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女知青,去组成一个养猪连,那么那时候都不懂讲什么讨价还价,都不懂的,说去就去了就这样,打起背包就出发了。

杨铭田:后来听他们讲,就是当时那个部队,不是来了一些军人嘛,军人其中有一个姓姜,姜处长,那么他就要组织一个类似红色娘子军那样子的养猪连,完了他就很爱搞一些不一般的东西吧,是不是出风头呢?这个我们也不太清楚了。

反正当时就传得纷纷扬扬的,每个连队就挑选两个知青,女知青去组织类似的红色娘子军那样子的连队。指导员和连长是男士,其他都是16到23这样子年龄段的女兵团战士,那我们连队就是我和张思慧两个去的。

那当时我之所以去了,估计就是我比较会编节目,因为原来我在六连的时候写过一些对口词,什么歌舞词这些,就教连队知青演出嘛,可能是这个原因。

解说:养猪连的地点离团部不远,杨铭田步行2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这块平坦地上。这块地,地势很低,而且是沙质土,很明显,这有河水长年累月冲击而成。养猪连刚成立的时候,农场还专门给姑娘们开了动员大会。

黄珊建:就是那个姜处长就作动员报告,讲了很多大概意思就是,毛泽东讲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人与地奋斗,自然无穷那种。

张思慧:他说得很好,为了解决场里的吃肉问题,建这个新的养猪场是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去那里也是为这个场里面,解决广大职工的生活做了贡献,那是好事。并且他也说是选拔好的,表现好的知青到那里去了,觉得领导对我的工作一种肯定啊,那肯定是高兴啊。

解说:畜牧连的姑娘们有初中生和高中生,杨铭田和李力都是高中生,关系要好的他们觉得一个连队没有男生是不合适的。

杨铭田:那李力她原来是高三的,我原来高二,我们比较有思想,我跟李力交流得最多,我们私下里面都有不少的议论,给那个姜处长就批评我们是小资产阶级狂热。

解说:当时的养猪连是一片荒地,什么也没有,姑娘们要自己动手盖宿舍,猪圈等一切设施。

张思慧:首先难就是割茅草,建房子就是要割茅草,那时候是8月份,海南天气多热啊,那个热的真是受不了。到山上去割茅草,那个茅草那个叶子多锋利呀,我们穿着短袖衣那时候,穿短袖衣去割,一划下来,整个手上都是一道一道的,又痒又痛,然后一会儿就全身都湿透了。你把茅草割下来以后,你不是就放在那里,你还得把它捆起来,拿一根棍子,把它捆得一大捆两大捆的,那棍子把它的捆起来挑下山来,多累呀,很累,很累。

杨铭田:不知道谁选的那个井的一个点,是老工人选的还是什么,就让我们用锄头去挖,挖到一定的深度,就用粪箕在里面把土装到粪箕里面就递上来,就这样挖了,挖到见到水就是一个井了,当时我记得那个水也不太干净,比较好像有一点灰蒙蒙的感觉,那时候也不懂分辨,这个水是好水还是不好的水,反正有水就算了,那拿来喝,洗澡。

解说:除了要劳动,姑娘们还要自编自演的排练节目,参加汇演。即使是在每天时间都排满的情况下,大家还是要挤出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事情,正当姑娘们建好宿舍和养猪场,准备大干一番,海南却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台风。

当年在海南的知青没人会忘记上世纪70年代正面袭击海南的那场台风,风从早上就一阵紧似一阵地刮,中午已吹得人左右摇摆幅度超过40度。

张思慧:土龙村,有老百姓就说这个地方,经常被水淹了,并且我们那时候我们挖那个水井,挖下去都是沙子,会挖到很多腐烂的树枝和叶子,实际上这个就是说每次大水冲积,把那个树枝树叶埋到下边下面沤烂了,黑黑的那种发臭的那种东西,实际如果说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会想到这个地方,可能经常会被水淹。

黄珊建:人家是讲过这个话的,他可能就认为所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了,就是认为人的意志可以战胜自然了,其实是战胜不了的。

上世纪70年代海南大台风让知青付出沉重代价

解说:实际上早在10多天前的国庆节,土龙村那里就下过一场大冒雨,畜牧连旁的小河也涨了水,但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惕。13号台风正面袭击海南,知青张思慧还记得,那天畜牧连的姐妹们,一整天都在忙着做防风工作,顶风冒雨抬来的长长圆木头,压在房顶上,以防台风把房顶的茅草掀翻。

张思慧:傍晚的时候,天其实都黑了,姜处长跟那个卫生员李小红过来,我们也知道,来看。他们就说检查防风,防风要看一下,我们就是例行公事也要看一看,就是交代几句,注意啊,注意防风这样子。白天我们就是把那个茅草顶压一压,就让风不要那个茅草顶掀起来,做这些事情,防风的准备是做了。

解说:上上下下的注意力都在防风,根本没意识到水患。晚上完成防风工作后,大家都很累,除了两名值班的姑娘外,其余的人都疲劳的入睡了,到了凌晨3点左右,黄珊建被一阵阵嘈杂声惊醒。

黄珊建:我开始还没注意到,我就感到外面反正很大风大雨,我在房子里面还不感到啥的,一看怎么墙掉下来了,这个时候马上意识到不行了,水很大了,就把门打开一看,这个时候我们这个房子的周围,水已经跟我们的房子地平平了,本来这个盖房子的这个小岛呢,是比刚才说的这些河,低洼的地方要高的,高出一两米的应该是,这个时候已经是水已经到站的地方这么,就是漫过来了,应该说发现的比较晚。

解说:黄珊建发现茅屋的墙泥正一块块往下掉,她急忙叫醒同伴,大风和雨水从洞口灌进来,睡在洞口附近的人急忙跑出去,报告给连长和指导员。

杨铭田:泥墙就给风刮了一个大洞,风就往里面拼命的灌,把我们全部的那些东西都吹得东倒西歪。后来我们就全部都爬起来了,爬起来一看不得了,整个墙都塌了一大半。

张思慧:没带几件东西,我就戴了个我们广东人叫竹帽,就是斗笠,风很大,怕吹的,绑住,穿了个军用雨衣。穿了一双凉鞋就出来了,就这样。然后把自己的那些行李,就往墙上挂一挂就这样,出来以后就说转移。

解说:这时姑娘们才发现,平时不起眼的小河沟,现在已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河,眼看河水就要漫上来了,连长指导员通知大家,马上转移,大家来到了一片地势稍高,还未被水淹的土包上,但再往前已是一片。

张思慧:因为我们那个房子旁边是一块洼地,过了洼地就是山,就是一个山坡,想往这边走,那个水已经很急了,所以指导员下去被冲下去又上来,然后就往场部方向走。往场部方向走,当时也要蹚水。

解说:当时高个儿的张惠自告奋勇当探路先锋,接着张思慧,黄珊建也争着要当探险队员,她们组成敢死队,摸索着首先蹚水,过了洼地去探路。

张思慧:到那边一开始也没有水,也没有什么水,但是后来慢慢水就上来了,您想回来也回不来了。我们原来蹚过来那一段路,就是原来有水的地方,蹚过来的时候都已经齐腰了,后来再往回走的时候,水又更高了,更深了,你根本过不去了。

解说:连长从挖地处试探着下水,结果一下子就被冲走了,他奋力挣扎,好不容易从东面的另一块洼地中爬了上来,28人就这样被四周的洪水围困在孤岛之上。

杨铭田:那小高坡当时水还没有淹到我们的脚面,还可以站在那里,那么站在那里就很冷,当时非常冷,大家全部都湿了,因为经过一些淹没头的路段,都淹湿了,就抱成一团了,抱成围着一个人堆那样子,就是大家就围在那里,围在那里,在那里等天亮,等天亮的时候也不能就干站着吧。就按照当时的习惯,就会唱一些歌。

张思慧: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种不害怕其实是很幼稚的,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只是觉得反正我也会游泳,怎么都可以支撑一下吧,是这样一种想法。

解说:开始时连长和连指导员大声喊叫着,指挥自救,但四周都是大水,人已经走不出去了。

黄珊建:站在那儿,错的这是,这个时候应该爬房顶,爬房顶起码会少死一半人,因为爬到房顶,我不管你冲到哪里去,这个木头是浮的,我抓住在上面,哪怕房子冲垮了,木架还在,木棍还在,怎么抓住它都是漂的。错误,这是第二个错误,大家站在那儿手挽手,好像等死那样,已经想到死了,因为不可能逃了,两三百米,它那个水速,据后来的反馈回来的那个信息,就是说那个水文工作者说,历史上没有测到过这么快的水速。

解说:水位越涨越高,已涨到腹部,人在急流中已站不稳。

张思慧:我当时我记得我是很张惠,跟黄珊建三个人手拉着手在一起,我旁边还有几个人,也是手拉手在一起,他们先给冲下去的,他们冲下去的时候,啊啊啊这样子下去了。接着到我们,他们先冲走,马上我们接着就被冲下去冲走了。

解说:1970年10月17日凌晨,悲壮的国际歌声成为了广东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团养猪连最后的绝唱。何启珍突然感到沙土在脚下迅速流失,整个人一下子就沉到了水底,她在水中拼命挣扎才把头浮出了水面,但洪水一下子又将她冲得老远。

何启珍:反正我就觉得好像我拉住的人都拉不住了,不知道他们到哪去了?我觉得自己就应该努力的抬起头来,那我还是会游水的,我就拼命的那样划,就把头仰起来。那么我就想着应该靠近房子,靠近房子,但是真的很快,一下子第一栋房子又过去了,第二栋房子又过去了,第三栋房子又过去了,那我的手还是再一个劲儿的划,一滑就抓住到一根铁丝,那么这根铁丝那么漂来漂去,这根柱子就没了,已经冲走了,那漂来漂去,我的手划,划,划,就一抓就抓到一根铁丝,那我就拽,拽,拽,就拽到这根柱子上。

解说:张思慧已经想不起当时自己是怎么被水冲走的了,她的游泳技术并不差,但在湍急河水里,根本没法游。

张思慧:我冲下去以后,因为我戴了个斗笠啊,那斗笠当时怕风吹了,就绑得死死,斗笠往上浮,那个洪水不像平常的水塘,像游泳池的水那么风平浪静,它就把你这样打下去,打下去,然后那个斗笠往上浮,把我勒得就喘不过气来,我就在水里面就把斗笠扯掉了,因为我,你说当时游泳实际上也游不了,但是就是说不怎么害怕?不怎么害怕,想着赶快一种本能,求生的本能。

解说:幸运的是她被冲到一棵大树上,这个大树成了她的救星,她死死抓住树,不知道过了多久又一个黑影被冲到树上,她试探性的喊了几声,原来被冲来的人是汕头知青陈淑娥。

陈淑娥:我很明显抓到一个人那个衣服,然后我就想我不会游泳,不能拖累人家,我马上就放开,放开我就拼命的再挣扎一下,就抓到一棵树,看到一棵树枝,绿绿的一棵树枝,挺高兴啊,抓了一个树枝,然后就把头伸起来,把头伸起来,张思慧就问我谁啊,我们就互相报了名,后来我整个人都累得都快要死了。

海南大洪水曾夺去一农场的20余广东知青性命

解说:三班班长杨铭田和潮汕姑娘陈惠兰,是一起被冲到第一栋茅屋前的。

陈惠兰:冲跑的时候,那时候我在水里,一个人都没有抓到,后来我是,到了后来我是抓到我们班长的,那个杨铭田,抓到那个班长的时候,两个人就一起好像,我也不会游泳,后来我们两个人就游到那个,她一边抓我,一边到那个房子里面,我们抓到那个茅草屋。

杨铭田:她就抓着我们的衣服,完了我就朝着那个茅草房游过去,不过在水里面憋了很久,都浮不上来,当时也不知道害怕,就憋憋憋,憋到好像快没气了,突然一露头,看见前面不远就是茅草房,刚好那个水也把我们就向那个茅草房冲过去,如果方向偏一点抓不大茅草房,那就可能就没命了。我正好就朝那个方向直冲过去,那就抓到茅草房。

解说:杨铭田和陈惠兰从木头杆子爬到房顶,两人一直在房顶坐到天亮,另一位广州女知青黄珊建则被宣传栏救了一命,她被卷入水后,隐约看到六七米远的宣传栏,奋力游过去,一把抓住宣传栏的栏杆。

黄珊建:我就抓住以后,那宣传栏也凸出水面,可能四五十公分而已,剩下一根棍子,整个黑板什么的都泡在里面,平时那个都比一个人高的,一个半人那么高的。那这个时候就已经水淹到这个程度,就已经露出来那么高,我就抓住,抓住了这个时候,我就看见那些人头在我的旁边漂过,我就把身子一打横,赶紧抓住我的脚,我就大声叫,因为我的手要自己抓住自己,否则我手不抓我也漂了嘛,我两个手抓住,一个手抓,一个手和这个腿这样伸出去,叫他们抓住,其实根本听见或者没有心没理,根本就抓不住了,水太快了,一下他们几个人在我眼前就漂过。

解说:18日下午何启珍,张思慧,杨铭田,黄珊建,陈淑娥,陈惠兰六人陆续在团部相聚,劫后余生,六人相拥而泣。

陈惠兰:我那个时候在那儿泡了几个小时后,后来我这个耳朵就慢慢地不行了,慢慢的听不到。那时候我不会游泳,水都在里面。

解说:陈惠兰一只耳朵,从此失去了听力,农场派了死难者家属慰问团,麻海晨的父亲很想见见慰问团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因为他当时的右派身份,只能远远的看去,不能去询问。

连长李灶是60年代从广东还海南的老知青,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老老人,他也是死亡的22名知青里唯一没有找到尸体的人,他的墓穴是一个空穴。

吴桂珍(连长李灶的妻子):那天中午我都睡觉了,叫他去,回去吗还是干啥要回去,他说今天晚上有台风,我就是太落后一点,我说你去什么,我说人家没有领导要你去,我就没有讲让他留下来,拿着一个手电,一个雨衣,就走了,再也没有见过了,走了就没有了。

解说:李灶的妻子带着我们去看当年养猪连的地方,但是因为坡斜路陡,老人家无法下去,只能由旁人领着去,当年的痕迹已经完全看不出来,连址的位置种满了私人的橡胶树,洪水的河道长满了野草,只有远处的水坝还依稀可见。

张思慧: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最后他们五个人,在河边那个塘里面找到,五个人手拉着手已经面目全非了,然后寻找他们的人,是拿棍子在塘里面捅,看哪里冒油,那个水里面冒油才发现,才能够判定里面是不是埋着有尸体,把他们拉上来的,太惨了。

我们当时是最后那五个人,我们是靠认衣服,看他们的衣服,还有他们背的挎包里面,带的那些毛主席语录,笔记本那些才认出来。

解说:养猪连除了连长,指导员是男同胞外,其他清一色是来自广州,潮汕,海南的女知青,最小15岁,年纪最大的也才23岁,在这场山洪中除了一位汕头女知青回家探亲躲过此劫外,在现场的28人,有22名成员在山洪中遇难,仅存6名幸存者。

张思慧:追悼会上也是说他们是烈士,政委,吕政委也讲了话,对他们是高度的评价,说他们对我们这22位遇难者战友是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在当时表现得很英勇,大无畏的精神等等。那个墓碑上写的也是某某烈士,一开始那个墓碑是比较简陋的,就是也是一个穴一个穴这样,就是整个棺材放下去,然后前面是有一个墓牌的,那都写烈士。但是后来听说条件,觉得条件还不够,他们实际上又没有,家属又没有拿到烈士证,实际上就没有真正是认同为烈士。

知青们希望政府能拨些款项维护好知青墓地

解说:事发后当年《兵团战士报》有大幅报道,时至今日也常现报刊媒体,当年全团主导会上,称遇难者们为烈士。二团政治处号召全团指战员向他们学习,墓碑上刻着 烈士墓 ,但亲属们却从未领到烈士证。从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广州知青和汕头知青共募捐人民币11.5万元送往晨星农场,农场出资了18.5万元,于1998年7月重新修建了坟场,并命名为知青墓。

广州知青:什么也经历不到了,爱情没有经历,什么也没有经历,所以现在想起来就是很,如果是他们还活着多好,真是。

读书没有书读,自身知识不完整,该工作没有工作,没有一技之长,该成家又不能成家,还为生奔波,生孩子的时候才刚刚结婚。

他们都丧失了最好的青春年华,一轮又一轮的被耽误,我们知青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一年不如一年了,我就觉得当地的政府或者是国家能想办法,反正它已经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嘛,政府能节省下来,每年拨一点经费,能把它维护修缮。

因为我们知青都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不能再去到那里,去拜祭一下,去看一看,因为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情况,都不同是吧?所以就希望这次事件能解决,大家心里边也舒坦一下,好一些。

解说:如今返城的知青们还在为死难者申请烈士,也许希望渺茫,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

姜楠:返城的知青们经常聚会,自发的募捐知青墓的修建,维修费用,为死难者申请烈士。他们说他们老了,头发白了,但是走得动,还能去管这些知青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来呢?这些知青墓还有没有人去管,还有没有人去打理。这些年纪轻轻就逝去的生命还有没有人记得?都无从得知。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05 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 22:30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广东知青:海南岛插队时曾打死大蟒蛇 只为吃肉饱腹知青清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广东省资讯|佛山三水南丹山 留存着当年知青多少爱情故事

广东省资讯|佛山三水南丹山 留存着当年知青多少爱情故事

知青,糖水,医院,爱情,南丹山,富力,医生,品种,广州,爱情故事,养老公寓,口感,广东,病床,项目,土鸡,甜品,红枣,色泽,见证,林叔,位数,伤口,伤者,公示,地方,地区,大楼,家人,差别

2019-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博鳌论坛上习近平引用的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 背后的故事

博鳌论坛上习近平引用的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 背后的故事

海南,谢文,阿妹,阿哥,创作,心欢喜,民族歌舞团,这首歌,图片,民歌,来源,有味,这首歌曲,歌词,黎族,博鳌,创作者,开幕式,广东省,广东,新华网,旋律,歌曲,泰斗,海南岛,海南日报,版本,生花妙笔,磁带,音乐

2020-09-17 #短篇故事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老杨,小梁,时候,广州,电话,朋友,小燕,情人,好的,我看着,上海,云南,姑娘,海南岛,进步,我没有,我知道,跟我说,这样想,在沈阳,文斗,爱爱,你好吧,大眼睛,好朋友,一家,乐园,事情,冒险家,做手术

2020-09-12 #小故事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老杨,小梁,时候,广州,电话,朋友,小燕,情人,好的,我看着,上海,云南,姑娘,海南岛,进步,我没有,我知道,跟我说,这样想,在沈阳,文斗,爱爱,你好吧,大眼睛,好朋友,一家,乐园,事情,冒险家,做手术

2020-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老杨,小梁,时候,广州,电话,朋友,小燕,情人,好的,我看着,上海,云南,姑娘,海南岛,进步,我没有,我知道,跟我说,这样想,在沈阳,文斗,爱爱,你好吧,大眼睛,好朋友,一家,乐园,事情,冒险家,做手术

2020-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 广东爱情故事歌曲

老杨,小梁,时候,广州,电话,朋友,小燕,情人,好的,我看着,上海,云南,姑娘,海南岛,进步,我没有,我知道,跟我说,这样想,在沈阳,文斗,爱爱,你好吧,大眼睛,好朋友,一家,乐园,事情,冒险家,做手术

2016-06-01 #经典故事

27斤大蟒蛇偷偷进村吃鸡袭狗

27斤大蟒蛇偷偷进村吃鸡袭狗

蟒蛇,消防员,消防中队,博罗,特勤班,黄嘉明,上棚,农舍,小鸡,战斗员,棚顶,四角楼,和村,将家,博罗县,偷吃,上房,养殖户,协力,净重,圆满结束,村民,指战员,天花板,天花,小狗,小鸭,尼龙袋,广东,广大群众

2014-06-06 #故事阅读

关于雷州历史的故事40字左右

关于雷州历史的故事40字左右

雷州市,广东省,广东,雷州半岛,西濒,雷城,海康县,县级市,东濒,北部湾,全境,国道,四大,城区,地区,城镇群,海南,海南岛,湛江市,湛江,湛徐高速公路,琼州海峡,特色,经济圈,粤西,发展,生产,南亚热带,区域文化,国际旅游岛

2020-05-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