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掷喜童·摇竹丛:潮汕元宵祈子风俗

时间:2020-05-12

潮汕民间故事人物

提示:本文共有 19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潮汕的节从一上灯起,正月十五达高潮,至正月十八落灯止。在这段时间里,城乡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其中不少习俗以祈子为主题。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为 元宵节 ,俗称 十五夜 。潮汕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一上灯起,正月十五达高潮,至正月十八落灯止。在这段时间里,城乡各地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当中不少习俗是以祈子为主题的,如上灯、掷喜童、行彩桥、抢鸡肉、摇竹丛、求喜物、拾灯、摆安仔灯、抢石榴花等等。

上 灯

在潮汕地区的旧宗法礼规中,只有家里生了,才算添丁,并且要举行热闹的 上灯 活动。如潮城凤栖庙,凡属该庙弟子,若是去年生了男孩,那么从正月十三开始,就可以挑起一对冬瓜形状的红灯笼挂到庙里的灯架上,以 灯 示 丁 ,接连三天,每晚由家人抱着小孩到庙中,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红蜡烛,接受亲友祝贺,直到元宵夜,这叫 上灯 。上灯的家长俗称 灯头 ,灯头们还要在庙前悬挂八屏大花灯,庙内挂只大彩凤,供桌上摆花碗、燃贡香,门口放鞭炮,庙前搭戏台演纸影戏。这三天三夜庙内庙外灯红烛亮,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未生男孩的要在神前掷珓许愿,求得一屏花灯,以期得贵子,第二年再偿还一屏新的花灯。

掷喜童

元宵日,乡村大都有人在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搭起彩棚,里面用泥土塑一尊巨型的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弥勒佛的头、肩、肚脐、大腿等部位,都摆设有男女泥 喜童 。人们站在一丈多远的竹栏杆外,用铜钱瞄准弥勒佛身上的泥喜童投掷,中者喜童即归其所有。而在一些较难命中的部位,如头顶、耳朵处,命中者则一赠二三不等;不中者铜钱即归摆弥勒佛的棚主所有。这是一项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据说命中 男喜童 者,日后就生男孩。因此,那些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妻,或是刚娶儿媳又急抱孙子的公公婆婆,便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一经命中,棚主与周围的人就会向她他喝彩、道喜。命中者更是兴高采烈地把 喜童 抱回家,自觉中了头彩,是好兆头,今年定能早生贵子早发财。

摇竹丛

在普宁的部分地区,已婚妇女在元宵节有摇竹丛的风俗。她们在傍晚就开始精心打扮,天色一黑,结伴溜出家门,走到村边竹林,一边摇竹一边念: 摇竹丛,摇竹丛,合天又合人。 求天公保佑自己永远年轻美丽,得丈夫宠爱,让家庭幸福。未生育的妇女还会念: 摇竹头,不用愁;摇竹尾,年底养个大乌龟生男孩之意。 然后选出一条竹芯最旺的小枝条,端端正正地插在头上,一边插一边念: 插竹叶,插竹叶,头做尾着。 意思是插上竹叶,就会吉祥如意。此夕谁家竹林被采,均不过问。

求喜物

元宵此日,乡村中多有设坛拜神活动。各神庙宗祠灯火齐明,烟雾弥漫,善男信女争相参拜,热闹非凡。神坛前所摆的鸡、鹅、鸭、糖果、粿品、花烛、大吉潮州柑等祭品被视为神物。参拜的男女纷纷卜取祭品,取回家中,这就叫做 求喜物 。求子可到庙里去拜求,手里拿三支香请喜物回家,安放在家中桌上,寄望新的一年早获麟儿。如若得子,第二年的元宵夜要加倍买些喜物还到庙里。

拾 灯

海丰人为了希望早生孩子,一些人家于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就做好灯笼送到神庙去,灯笼有的由舅家代做。到正月十五晚上把灯笼取回,挂在自家门口,谓之 送灯丁 。或者在正月十五晚上,想生儿子的妇女到神宫灯下绕行一圈,偷偷摘取一两条灯穗谓 串灯脚 ,装进贴身口袋带回家。海丰过去还有拾白灯生男孩、拾红灯生女孩之俗。屈大均《广东新语》云: 海丰之俗,元夕于江干放水灯,竞拾之。得白者喜为男兆,得红者谓为女兆。 并有《海丰元夕灯词》一首曰: 元夕浮灯海水南,红灯女子白灯男。白灯多甚红灯少,拾取繁星满竹篮。

摆安仔灯

摆安仔灯是位于揭阳榕城北环城路的郑厝门楼郑氏宗族的传统民俗活动。正月十一至元宵夜,看安仔灯抱 白弟 ,祈求来年财丁兴旺是不少当地人的新年愿望。安仔灯是用泥捏成的小人偶绘上五彩服饰,放到通花雕木橱里,栩栩如生的泥塑小人偶伴着灯饰辉煌,组成一幅幅历史、戏剧人物故事的屏灯,令人百看不厌。此习俗迄今为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隆庆年间,郑厝门楼为了祈求财丁兴旺、子孙发达,定于正月在门楼内摆灯屏,祭祀祖宗。凡族人中新婚的、添男丁的人家,正月里都要在门楼内摆座灯屏。添男丁的人家在祖厅上挂上一棚安仔灯,旨在保佑儿孙吉祥平安,繁衍昌盛,未添丁的人家则为其创造 安丁 的环境,以祈新的一年能添丁。

换肚肠

旧时,常常流产的女人,须嘱娘家于元宵节或端午节煨一个猪肚,插上石榴花送来给她吃,这叫 换肚肠 。换了肚肠,以后就不会流产。小产的女人可在元宵夜把田里的水沟用土块堵塞,跪下祷拜12次,传说这样以后就不再堕胎。

传说到底灵不灵并没人去认真考究,其实这些民俗活动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为潮汕的元宵佳节增添了无穷趣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掷喜童·摇竹丛:潮汕元宵祈子风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潮汕元宵节|那些记忆里的传统习俗

潮汕元宵节|那些记忆里的传统习俗

老爷,潮汕人,潮汕,过桥,花灯,过元宵,乡村,元宵,小孩,故乡,桥梁,灯笼,潮汕地区,节日,祠堂,神庙,秋千,风俗,活动,很多人,猜灯谜,小红,石猴,丁茶,头桥,成一,打铜街,都会,份量,仪式

2015-04-11 #故事会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程氏,母亲,女儿,父母,程家,林大钦,黄大娘,生产,孩子,井里,历史,井水,元宵,夫家,娘家,娘家人,封建时代,潮汕,风俗,看戏,明嘉靖,程村,程氏生,责任编辑,是农村,民间故事,人称,习俗,三秒钟,上苍

2020-05-12 #故事会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程氏,母亲,女儿,父母,程家,林大钦,黄大娘,生产,孩子,井里,历史,井水,元宵,夫家,娘家,娘家人,封建时代,潮汕,风俗,看戏,明嘉靖,程村,程氏生,责任编辑,是农村,民间故事,人称,习俗,三秒钟,上苍

2020-06-24 #短篇故事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程氏,母亲,女儿,父母,程家,林大钦,黄大娘,生产,孩子,井里,历史,井水,元宵,夫家,娘家,娘家人,封建时代,潮汕,风俗,看戏,明嘉靖,程村,程氏生,责任编辑,是农村,民间故事,人称,习俗,三秒钟,上苍

2020-06-25 #小故事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民间故事:潮汕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大钦

程氏,母亲,女儿,程家,父母,黄大娘,生产,孩子,林大钦,井里,井水,元宵,夫家,娘家,娘家人,封建时代,风俗,看戏,明嘉靖,程村,程氏生,责任编辑,是农村,人称,习俗,三秒钟,上苍,产期,井边,井底

2020-06-24 #经典故事

《记忆中潮汕故乡的风俗节日和馃品》之春节

《记忆中潮汕故乡的风俗节日和馃品》之春节

小米,故乡,老爷,图片,网络,都会,记忆中,人家,潮汕,风俗,食斋,好的,家家户户,客家,做法,土炮,大米,大块,客家话,小山村,我家,村里,杨桃,节日,红糖,粉皮,花生,因为有,大人们,油甘子

2020-05-21 #短篇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讲古

潮汕民间故事讲古

舞蹈,古闽越,英歌,潮汕地区,土著,先民,潮汕,故事,情节,武术,集体,闹元宵,人物角色,梁山好汉

2020-04-28 #短篇故事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正月十五趣味风俗 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正月十五趣味风俗 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元宵,紫姑,习俗,祝福语,风俗,龙灯,寓意,人家,儿童,节日,短信,活动,卜休,赵构,传统,传说,侍从,全家,元宵夜,吉祥,吉兆,四川,回骂,女子,大全,女儿,妇女,宵夜,板凳,枣树

2011-09-1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