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

时间:2020-05-12

张富清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5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

央广网

05 2709:52

一碗苞谷饭、一碟黄豆合渣、一盘炒青菜,这是张富清的晚饭。素淡的饮食,一如老人离休后恬淡的生活。

时至今日,张富清还住在就职于建设银行来凤支行时分配的宿舍。30多年过去,当初的简易装修早已老旧不堪,泛黄的墙壁、斑驳的木门、拼凑起来的家具、被熏黑的厨房,诉说着主人的勤俭。

过着朴素的生活,张富清却知足感恩:“我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比贫困农民也好很多,只要国家发展得好,我们的日子都会好起来。”

从县粮食局到乡镇领导,再到外贸局、建行,在湖北省来凤县工作的30多年里,张富清首先想到的不是为自己的小家改善生活条件。“我是党的干部,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家长,我要为大家做点有益的事。”

为了“大家”,张富清常常顾不上“小家”。

来凤县原教委主任向致春记得,当年他担任过张富清小儿子和小女儿的小学班主任,每次去家访,饭桌上总是“老三样”:青菜、馒头、油茶汤。“我在他家吃过不下10次饭,没见过肉腥。”向致春笑言,张富清当时是来凤县原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是老百姓眼中的“大官”,但家里的伙食比一些社员还差。

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供销社公职人员,端上了“铁饭碗”。但三年困难时期,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任来凤县原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首先动员妻子“下岗”。“要完成精简任务,就得从自己头上开刀,自己不过硬,怎么做别人的工作?”

思想工作好做,实际困难却难解。“下岗”后,为了贴补家用,孙玉兰当过保姆、喂过猪、捡过柴、做过帮工。回忆那段艰辛岁月,孙玉兰不住地摇头,“苦,太苦了,吃穿用度、养育子女都成问题。”

“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不了全家的生活,每次放了学,我们就去拣煤块、拾柴火、背石头,或者帮妈妈盘布扣,我们几个都学会了缝补衣服。”小儿子张健全回忆。

当时,张家住在卯洞公社一座年久失修的庙里,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挤了两个大人、4个小孩。就在那时候,张富清的大女儿患了脑膜炎,因未能及时救治而留下后遗症。这也成了张富清一辈子两件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另一件遗憾的事,是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那是1960年初夏,张富清收到陕西汉中老家发来的两封电报,一次是母亲病危,一次是母亲过世。那段时间,他正主持三胡区一项重要培训,原本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再回去探望,却没想到竟是天人永隔。

多年之后,他在日记中如此写道:“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在外地工作想回家探亲的同志也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不能向组织提要求、找麻烦,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们最好的报答。”

“把大家的事办好,我们的小家才能过得舒服。”张富清对待公和私的原则,在张家被严格地执行着,“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是全家都要遵守的规矩。

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后想参加招工,分管这项工作的张富清不仅对儿子封锁信息,还让儿子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卯洞公社的万亩林场;大女儿常年看病花钱,他从未向组织伸过手;小儿子读书考学,他有言在先:“我没有力量也不会帮你找工作。”

张富清4个子女,患病的大女儿与老两口相依为命;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工;两个儿子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

有人不理解,问他为何不能“灵活点”“通融些”?

张富清回答:“我是党培养的干部,要是以权谋私,怎么对得起党,怎么面对老百姓?”

央广网

最近更新:05 2709:52

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网站

作者最新文章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这对夫妻35年种80万棵树06 0322:4206 0322:4106 0322:41相关文章七一网05 28光明网05 28王老师聊教育05 25邺地樊斌05 30光明网05 30??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

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

张富,工作,来凤县,孙玉兰,公社,国家,女儿,小家,干部,母亲,组织,生活,小儿子,胡区,妻子,张家,老百姓,下岗,困难时期,了学,党培,小女儿,张健,张建国,春笑,副区长,合渣,万亩林场,公和,县粮食局

2007-02-25 #故事大全

老英雄张富清的初心故事

老英雄张富清的初心故事

张富,英雄,组织,父亲,到哪里去,老英雄,张健,张建国,先进事迹,使命,初心,干部,中国共产党,大儿子,妻子,敌人,称号,来凤县,来凤,老师,孙玉兰,工作,一等功,一家,同志,党员,共产党员,共产党人,功名,国家

2020-05-13 #长篇故事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特别报道(一)老英雄张富清的“功名”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特别报道(一)老英雄张富清的“功名”

张富,共产党员,来凤县,永丰,人民,战役,全国优秀,初心,纪念章,张建国,信息采集,时代楷模,使命,一等功,包裹,勋章,战功,战斗英雄,湖北,称号,刘聪,连战,工作人员,人和,儿子,功名,同志,功臣,情况,战友

2011-12-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张富清的故事——三枚奖章映丹心

张富清的故事——三枚奖章映丹心

张富,奖章,人民,箱底,五星红旗,五角星,任务,信息,功臣,军功章,天安门,家人,战士,文物,脸庞,过程,证书,只要是,国家需要,国博,彭德怀,张转,洪亮,事务部,丽的,毛主席像,国家博物馆,西北军政委员会,军功,个人

2017-05-24 #小故事

张富清的故事——四次选择彰显党性修养

张富清的故事——四次选择彰显党性修养

张富,军队,孙玉兰,为人民,胡区,还记得,搪瓷,一面,丈夫,人民,人生,共产党,公社,北京,大城市,学校,战场,文化,父亲,来凤县,条件,解放军,老家,主动要求,战友们,张健,张建国,李文才,肖友,胡富

2020-05-13 #长篇故事

张富清的故事——四次选择彰显党性修养

张富清的故事——四次选择彰显党性修养

张富,军队,张健,为人民,胡区,还记得,一面,丈夫,人民,人生,共产党,公社,北京,大城市,学校,搪瓷,战场,文化,父亲,来凤县,条件,解放军,老家,主动要求,战友们,小儿子,伍4,孙玉兰,张建国,李文才

2014-04-28 #故事会

张富清的故事——一辈子的“突击队员”

张富清的故事——一辈子的“突击队员”

张富,突击队员,村民,公社,干部,故事,辈子,中国军网,胡区,北青网,军功,党和国家,战友,永丰,片区,碉堡,组织,工作,战斗,一条腿,又一次,去哪里,党培,同劳,柴房,田洪,副区长,地主,军里,恩施地区

2020-05-12 #故事阅读

学习《榜样4》张富清的英雄人生事迹

学习《榜样4》张富清的英雄人生事迹

张富,初心,榜样,同志,使命,事迹,奉献精神,精神,习近平,功名,英雄,人民,先进事迹,总书记,辈子,新时代,英雄人生,重要指示,一生,人们,人生,力量,山区,才能,岗位上,老英雄,枪林弹雨,党员干部,地方,卫国

2020-04-2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