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春秋战国之成语故事

时间:2020-05-13 05:12:01

相关推荐

围魏救赵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 桂陵之战 。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 围魏救赵 。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纸上谈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兵,用兵之道。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典故〕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秦国国力昌盛,军队兵强马壮。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resist。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这个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就滔滔不绝,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长了,赵括就十分骄傲自负。秦军知道他没什么真本事,所以才放出这样的流言。 赵王听信谣言,认为廉颇只守不攻是因为胆小懦弱。于是命赵括为大将,把廉颇替换了回来。在于秦军的战役中,赵括由于没什么作战经验,只是盲目迷信兵书,不知道变通。结果最终使得赵军大败,四十万军队被秦国大将白起活埋

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成语 退避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鲁国的一位叫曹刿的将军率部队与齐国交战。当时,作战以擂鼓作为进攻号令,当齐军擂第一遍鼓时,曹刿按兵不动,齐军擂第二遍鼓时,曹刿还是没下令,齐军第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战斗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 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的鼓后,才出军? 曹刿说: 打仗,最重要的靠勇气。擂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擂第三次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没了。这时我军再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的邻近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举兵攻打虢国,但要打虢国,晋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用美玉和名马作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谏劝虞公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给晋献公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被灭亡。这"唇亡齿寒"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虞公不听谏劝。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曹国。这样,晋献公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的 璧 指的就是 和氏璧 。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 卞和回答说: 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 和氏璧 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 和氏璧 的珍贵。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f jīng qǐng zu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 完璧归 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 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 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 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 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这个故事也称之为 将相和 。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 负荆情罪 。

朝秦暮楚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淮南的上窑镇,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是秦楚两国你争我抢的拉锯之地,本地的老百姓在秦兵楚将的滋扰之中,便逐步学会了聪明的权宜之计的生存方法。早晨,秦兵打过来了,百姓们便说自己是秦国的良民,把秦国的门牌翻过来.晚上楚军攻过来了,百姓们便又说自己是楚国的顺民,把楚国的门牌翻过来,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这就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的 朝秦暮楚 的故事.

朝秦暮楚拼音: zhāo q n m chǔ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 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这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 一鸣惊人 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 一鸣惊人 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一字千金

解 释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出 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 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 史记 : 吕不韦传 。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 一字千金 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 一字千金 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 一字千金 。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 援赵 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 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 一言九鼎 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甚嚣尘上

成语典故: 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成语出处: 《左传 成公十六年》: 王曰: 合谋也,张幕矣。 (伯州犁)曰: 虔卜於先君也,彻幕矣。 (楚王)曰: 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

以邻为壑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 告子下》。相传古代大禹奉舜的命令,用疏导的办法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到了战国时期,魏惠王的大臣白丹也兴修水利。他自以为了不起,对人说: 我在治理水患方面比大禹还要强。 孟轲说: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意思是说:大禹治水患,用疏浚河道的办法使水流注四海,而你却采取筑堤的办法把水流到邻国去。 以邻为壑 比喻把困难和祸害转嫁给他人。

兔死狗烹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在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而当俘虏时,劝勾践忍辱投降,伺机报仇雪恨。勾践依照他的话去做,最后终于大败吴国。越王勾践复国后决定重赏大功臣范蠡。但范蠡看到历代宫廷的残酷倾轧,觉得勾践是一个只能同患难而不可共享乐的人,就拒绝官职过隐居生活去了。范蠡临走时还给另一大臣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中警告文种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说飞鸟射尽了,弓箭就会藏起来,再也不用了;兔子打死了,猎狗也会被主人杀掉烧熟吃掉的。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忠告,最后果然被勾践杀掉了。 兔死狗烹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立过功的人抛弃或杀掉。有时,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也连用,意思相同。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 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亡羊补牢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 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题 名: 亡羊补牢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 我算一个吧! 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 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 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 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 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 楚王喝道: 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 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 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 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 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战国策 楚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解 释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脱颖而出

出处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孟母择邻

孟母择邻(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孟子小的时侯,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秋战国之成语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晋悼公,魏绛,秦国,杨干,将领,马首是瞻,中军,晋国,马头,主帅,方向,联军,士鞅,栾针,秦景公,三军,成语,军队,号令,大军,弟弟,意思,故事,战车,斗志,时候,朝向,结果,车夫,战斗

2020-06-29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晋悼公,魏绛,秦国,杨干,将领,马首是瞻,中军,晋国,马头,主帅,方向,联军,士鞅,栾针,秦景公,三军,成语,军队,号令,大军,弟弟,意思,故事,战车,斗志,时候,朝向,结果,车夫,战斗

2020-06-30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晋悼公,魏绛,秦国,杨干,将领,马首是瞻,中军,晋国,马头,主帅,方向,联军,士鞅,栾针,秦景公,三军,成语,军队,号令,大军,弟弟,意思,故事,战车,斗志,时候,朝向,结果,车夫,战斗

2020-06-29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晋悼公,魏绛,秦国,杨干,将领,马首是瞻,中军,晋国,马头,主帅,方向,联军,士鞅,栾针,秦景公,三军,成语,军队,号令,大军,弟弟,意思,故事,战车,斗志,时候,朝向,结果,车夫,战斗

2010-11-25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之——马首是瞻

晋悼公,魏绛,秦国,杨干,将领,马首是瞻,中军,晋国,马头,主帅,方向,联军,士鞅,栾针,秦景公,三军,成语,军队,号令,大军,弟弟,意思,故事,战车,斗志,时候,朝向,结果,车夫,战斗

201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