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

时间:2020-05-15

寓言故事成语的道理

提示:本文共有 33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有关成语的和寓言故事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与了解。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疥疮的美德 从前,有个叫陈大卿的人得了疥疮病,整天痒得他坐卧不安,别人也不大敢接近他。

一天,他的上司碰到了他,见他那副模样,便笑话他说: 你可真舒服呀!

陈大卿正儿八经地说: 你别讥笑我。我这病可有五种美德,是其他的病所远远赶不上的呢。 上司说: 哪五种美德? 陈大卿说: 仁、义、礼、智、信,它都具备。 上司问: 此话怎讲?

陈大卿不紧不慢地说道: 你看,这疥疮不生在脸上,它为我保全了面子,这是仁;谁只要一接触到它,它便毫不吝啬地给予别人,传染迅速,这是义呀;它常常奇痒难耐,引得人叉开手指去抓、去挠,这是讲礼呀;它不生在别处,专拣关节缝里长,扑朔迷离,不大好捉摸,这可是它的智;每隔一段时间,它便定时发痒,总在那几个时间来,不偏不离,这便是信。您说,这不正是它的五种美德吗? 上司所了陈

寓言启示:陈大卿与上司的对话,其实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所鼓吹的 仁、义、礼、智、信 的讽刺,认为那不过是像疥疮一样的病症!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坐观成败 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 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 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 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这说明他怀有二心。如此奸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于是,武帝传下旨意,将任安捉住杀掉。

坐观成败:坐在一旁冷眼观看别人的成败。多用来形容袖手旁观。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断头将军 张飞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猛将。曹操占领了荆州,刘备仓皇南逃。曹操率领骑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当阳长坂坡。在危难关头,张飞带着二十多名骑兵断后,他在桥上横枪跃马,喝道: 我是张飞,谁敢上来决一死战! 曹操大军没有一人敢上前的。

刘备入川时,队伍一路西进,没遇到什么阻碍,但在巴郡的时候遇到了太守严颜的抵抗,张飞三番五次地引兵挑战,严颜就是不出去打,也不投降,后来张飞用了计谋才攻破巴郡,活捉了严颜。

严颜被捉后,被押至帐下,但他昂首不跪。张飞对严颜呵斥道: 我的大军到了,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说: 你们没有道义,夺我州郡,我州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张飞大怒,下令推出砍头,严颜面色不变,边往外走边回头骂道: 匹夫!砍头便砍头,也用不着发怒。 张飞觉得严颜很有骨气,就把他放了,并向他道歉,以宾客相待。严颜感其恩义,才投降。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笨人熬汤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惹人家笑话。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合不合适,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点汤,咂了咂嘴巴,觉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这时,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脑袋,又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 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

于是这个人就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但他还是没有觉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错,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又以为锅里的汤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

就这样,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满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已经见了底了,可他还挠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见鬼了,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

这个笨人实在是办了一件傻事,通过没有加盐的汤来评定加过盐的汤。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若总是通过相对僵化的局部来判断全局的情况,又和这个笨人的错误有什么两样呢?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曲高和寡 战国末年,楚国的顷襄王经常听到有人说宋玉的坏话,于是就把宋玉召来,当面问他: 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为不够检点的地方吧?不然,为什么各个阶层都有人对你不满呢?

聪明的宋玉一听这话,知道大事不好,灾难就要临头了,赶紧伏在地上,诚惶诚恐地说: 是的,大王说的也许都是事实。但我还是请大王能够宽恕我的罪过,容我把话说完。

顷襄王答应了宋玉的请求,宋玉就讲了一个故事

在先王的时代,有位歌唱家来到楚国的郢ying都,当他开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时,有几千人聚在一起随声和唱;接下来他唱起了民谣《阳阿e》和《薤xie露》,这时能跟着和唱的还有几百人;最后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阳春》和《白雪》,这时还能跟着哼哼的就只剩几十人了;而当这位歌唱家将五音的美妙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一种悠扬婉转、令人陶醉的意境时,仍能欣赏和跟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它说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奥,能跟随和唱的人就会越少。

故事讲完之后,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顷襄王的神情,只见他若有所思,频频点头。宋玉心里有底了,于是更是放开胆子,高谈阔论起来

所以呀,在鸟类中有凤凰,在鱼类中有大鲲。凤凰振翅高飞,可达九千里云天,那些在篱笆间跳跃的小鷃,又哪里能像凤凰一样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鲲清晨从昆仑山脚出发,中午来到渤海湾的碣石处晒太阳,傍晚又到孟诸湖去歇息,那些只会在小水塘里打滚的小鲵ni,又怎么能像大鲲这样探测江阔海深呢!其实,岂止是在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大鲲,人类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吗?他们美好的思想和行为都超出于一般民众之上,那些凡夫俗子们,又怎么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宋玉的这番辩解,终于使顷襄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并因此而避免了一时的祸患。但是,宋玉这种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脱离民众的言行,却是不足为训的。

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宣王之弓 齐宣王有个特点,喜欢听别人对他说恭维话。齐宣王爱好射箭,他喜欢听别人说他不论多强硬的弓都能够拉开。其实,齐宣王自己拉的弓,拉开时所用的力气还不到三石。

齐宣王射箭时,常常向身边的大臣们表演拉弓。他身边的近臣们为了奉承自己的国君,一个个都是先拿起宣王的弓,站好姿势,故意拉起来试试。这些近臣们在试弓时有意地做出很认真的神情,装出拼命地使出全身之力的样子:闭住嘴,鼓满两腮帮,将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站在那里,再慢慢地将弓拉到半满时故意停一下子就松开手。他们都说统一调子的话: 这张弓好厉害!真是强劲极了。如果没有九石的力气是别想将它拉开的。 那还用说,这么强的弓,除了大王您以外,是没有人能够拉开的。 世界上像大王这样能拉这么强硬的弓的人是很少有的。 听了这些特别顺耳中听的话后,齐宣王的心里感到特别舒服,心里乐滋滋的,甜甜的,比蜜还要甜。

这样,齐宣王所拉的弓虽然只需用不超过三石的力,但是他一辈子都认为他拉的弓,没有使出九石的力是拉不开的。

拉开这张弓只用三石的力就可以了,这是实际;而用九石的力,则是徒有虚名的啊!齐宣王只喜欢虚名,却不知道他的实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喜欢听奉承话。听到奉承话、恭维话就沾沾自喜的人必被人耻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成语寓言故事和道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

楚国,西施,禾苗,成语,人们,平原君,斧子,凡伯,寓言故事,何国,匣子,儿子,和尚,道理,楚王,珍珠,比喻,水牛,赵国,公明仪,周厉王,毛遂,郑国,魏安王,九鼎大吕,外国,奸臣,庙里,春秋时期,朝政

2020-07-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周兴,来俊臣,西施,成语,道理,寓言故事,前辈,样子,丑女,人们,坛子,子弟,寓言,虚言,碑文,老师,双眉,一个大,另一个,大蛇,办法,囚犯,墓地,子孙,学生,小蛇,心口,时候,棋艺,村里

2020-04-18 #经典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周兴 来俊臣 西施 成语 道理 寓言故事 前辈 样子 丑女 人们 坛子 子弟 寓言 虚言 碑文 老师 双眉 一个大 另一个 大蛇 办法 囚犯 墓地 子孙 学生 小蛇 心口 时候 棋艺 村里

2020-05-02 #长篇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周兴,来俊臣,西施,前辈,道理,寓言故事,成语,样子,丑女,人们,子弟,坛子,虚言,碑文,双眉,一个大,另一个,大蛇,囚犯,墓地,子孙,学生,寓言,小蛇,心口,棋艺,村里,池沼,老师,结果

2020-05-15 #短篇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成语,道理,周兴,来俊臣,西施,寓言故事,羊圈,老虎,前辈,楚国,样子,窟窿,丑女,人们,坛子,方向,路人,子弟,寓言,本事,碑文,老师,虚言,路费,邻居,双眉,一个大,另一个,大蛇,下场

2020-07-21 #经典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成语,道理,周兴,来俊臣,西施,寓言故事,羊圈,老虎,前辈,楚国,样子,窟窿,丑女,人们,坛子,方向,路人,子弟,寓言,本事,碑文,老师,虚言,路费,邻居,双眉,一个大,另一个,大蛇,下场

2020-07-24 #小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成语,道理,周兴,来俊臣,西施,寓言故事,羊圈,老虎,前辈,楚国,样子,窟窿,丑女,人们,坛子,方向,路人,子弟,寓言,本事,碑文,老师,虚言,路费,邻居,双眉,一个大,另一个,大蛇,下场

2020-07-24 #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周兴,来俊臣,西施,前辈,道理,寓言故事,成语,样子,丑女,人们,子弟,坛子,虚言,碑文,双眉,一个大,另一个,大蛇,囚犯,墓地,子孙,学生,寓言,小蛇,心口,棋艺,村里,池沼,老师,结果

2020-07-2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