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叶圣陶八百字散文

时间:2020-05-19

八百字的童话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19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4 分钟。

2020 03 30 05:11:41分类:>1.给我一片叶圣陶杯的作文800字

当皇帝走上了大殿,坐在宝座上的时候,他感到一阵寒冷,心想:“我真的没有穿衣服吗?我怎么会觉得越来越冷了?我真的受骗了吗?”于是,他问:“我亲爱的子民们,你们的议论我都听见了。那你们应该找出证据来,让我明白。如果你们没有证据向我证明,那么那些私下说我没穿衣服人都一律处死;如果你们找到了证据证明我真的没有穿衣服,那就重重有赏。”

人们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没有办法证明。正当大家都沉默的时候,从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小男孩,他大胆地走到皇帝的面前,说:“皇上,我能让您相信我的说法是正确的。”大家十分惊奇,视线一齐集中到这位小男孩的身上。

皇帝也感到奇怪,心想:“就凭这个小毛孩能证明,真是个天大的笑话。”于是,他笑着说:“小朋友,你如果没能使我相信,小命就难保了。”

小男孩挺着胸膛说:“皇上,请您准备六只箱子给我。再把您身上的这件衣服脱下交给我,接着把两位裁缝请到大殿上来。呆会儿你就明白了。”

皇帝按照小男孩的话去做,命人取来六只箱子放在桌子上,把衣服脱下交给了小男孩,小男孩当着人们的面把衣服放在了一只箱子里,并且做了一个小小的记号,这个记号只有皇帝和他知道。然后把箱子的顺序打乱,混合在一起。“请两位裁缝先生把这些箱子打开,从箱子里找出皇帝的衣服。”小男孩说。

两个骗子打开了箱子,都呆呆地站在那儿,其中一个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走上去随意地从一个箱子里装模作样地把衣服拿了出来,哈哈大笑说:“这真简单,衣服在这儿。”

小男孩哈哈大笑,拿起其中一个箱子对大家说:“我和皇上没有记错的话,衣服是放在箱底被我画了一个‘一’字的箱子里的,衣服放在这里啊,如果我们是傻子看不见,可两位裁缝先生怎么找不到,衣服是你们织的,你竟然也看不见?这可怎么解释?”

两个骗子正要趁小男孩讲话时悄悄溜走,可是被侍卫抓住了,皇帝打开他们想带走的箱子,发现他给这两个骗子做衣服的金丝线原封不动的躺在箱子里。

皇帝这才恍然大悟,他把两个可恶的骗子处死了,他看小男孩这么聪明,就赏给小男孩黄金一千两,小男孩却说:“我不想要这些钱,只要皇上答应我一件事。”皇上爽快地答应了,“我就是希望皇上以后不要再重视外貌了,一心一意地管理国家政事了。”皇帝想了想,觉得小男孩的话有道理,点了点头同意了。

从此以后,他把这个国家管理得很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心中的国王也越来越美丽了……

亲手写的额~~~~

2.《叶圣陶童话》读后感800字的

《叶圣陶童话》这套书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童话,语言非常优美,还蕴含着许多道理。

有一篇叫《一粒种子》。讲的是一粒非常宝贵的种子,先后落到了国王、富翁和士兵那里。他们都把种子看得很娇贵,精心呵护,想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结果种子怎么也不发芽。后来,种子被一位农夫捡到了,便把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起埋到地里,对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视同仁,一起浇水、一起施肥。不久,这粒种子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从这篇故事中我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它的生长规律,做事情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叶圣陶童话》这本书,里面有好多好词好句,里面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小白船”等等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古代英雄的石像”、和“最有意义的生活”。“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写了以前有一个英雄,由于大家都想纪念他,就让雕刻家雕了下来,把它搬到了广场的正中央,而且很高,下面的底座就是零零散散的小石子粘在一起,把它支撑住。每个人只要一经过广场,就会给石像鞠一个躬。后来石像骄傲了,但是下面的小石头不高兴了,就趁晚上没人的时候把石像摔了下来,都变成了零散的石头,石像终于知道了骄傲是不好的。但是这个世界很公平,谁都没有后悔药吃。“最有意义的生活”是讲一颗小青石和一颗小黑石有了怎样的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还让小青石了解了一个道理:为大众服务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要为大家服务。

3.给我一片叶圣陶杯的作文800字

当皇帝走上了大殿,坐在宝座上的时候,他感到一阵寒冷,心想:“我真的没有穿衣服吗?我怎么会觉得越来越冷了?我真的受骗了吗?”于是,他问:“我亲爱的子民们,你们的议论我都听见了。

那你们应该找出证据来,让我明白。如果你们没有证据向我证明,那么那些私下说我没穿衣服人都一律处死;如果你们找到了证据证明我真的没有穿衣服,那就重重有赏。”

人们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没有办法证明。正当大家都沉默的时候,从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小男孩,他大胆地走到皇帝的面前,说:“皇上,我能让您相信我的说法是正确的。”

大家十分惊奇,视线一齐集中到这位小男孩的身上。 皇帝也感到奇怪,心想:“就凭这个小毛孩能证明,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于是,他笑着说:“小朋友,你如果没能使我相信,小命就难保了。” 小男孩挺着胸膛说:“皇上,请您准备六只箱子给我。

再把您身上的这件衣服脱下交给我,接着把两位裁缝请到大殿上来。呆会儿你就明白了。”

皇帝按照小男孩的话去做,命人取来六只箱子放在桌子上,把衣服脱下交给了小男孩,小男孩当着人们的面把衣服放在了一只箱子里,并且做了一个小小的记号,这个记号只有皇帝和他知道。然后把箱子的顺序打乱,混合在一起。

“请两位裁缝先生把这些箱子打开,从箱子里找出皇帝的衣服。”小男孩说。

两个骗子打开了箱子,都呆呆地站在那儿,其中一个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走上去随意地从一个箱子里装模作样地把衣服拿了出来,哈哈大笑说:“这真简单,衣服在这儿。” 小男孩哈哈大笑,拿起其中一个箱子对大家说:“我和皇上没有记错的话,衣服是放在箱底被我画了一个‘一’字的箱子里的,衣服放在这里啊,如果我们是傻子看不见,可两位裁缝先生怎么找不到,衣服是你们织的,你竟然也看不见?这可怎么解释?” 两个骗子正要趁小男孩讲话时悄悄溜走,可是被侍卫抓住了,皇帝打开他们想带走的箱子,发现他给这两个骗子做衣服的金丝线原封不动的躺在箱子里。

皇帝这才恍然大悟,他把两个可恶的骗子处死了,他看小男孩这么聪明,就赏给小男孩黄金一千两,小男孩却说:“我不想要这些钱,只要皇上答应我一件事。”皇上爽快地答应了,“我就是希望皇上以后不要再重视外貌了,一心一意地管理国家政事了。”

皇帝想了想,觉得小男孩的话有道理,点了点头同意了。 从此以后,他把这个国家管理得很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心中的国王也越来越美丽了…… 亲手写的额~~~~。

4.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800字读后感

《没有秋虫的地方》读后感

这是叶圣陶先生一篇经典的短篇散文,全篇不足千字,写秋却没有落入一般的俗套。甚喜他得开篇如是写道:“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把自己厌倦这种没有生机的城市生活的心态表达得很通透,与下文把乡野的秋天写成是个美妙的天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鄙野的秋虫是自然界最神妙的音乐演奏师。

它的音乐引起劳人,秋士,思妇,独客各自的思绪。这莫不是功劳一件呢!这个中味道只有自己方能体会,旁人不能感同身受,正是如此,这小虫儿,才如此的神妙。人生蕲求不在于某种味道,只是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这样许是生活不空虚了。老先生说到:“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辩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读至三遍的时候,听见卧室似乎有响声,方走出茶室回到床上躺好,老公的鼾声依旧,床头柜上扫床用的小刷子掉落地上,不禁替这酣睡的人感到幸福。如此声音都扰不了清梦,甚好!

闭上眼睛欲睡,却在朦胧间听见似有似无的虫鸣,声音随着我的梦境越来越大,直至晨起我也没想出那声音是梦里的还是窗外远处田野里的。

如若今夜我在清醒中又闻虫鸣,那何其幸也,感谢那扰了清梦的车载音乐,感谢叶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于5楼高的卧室听见了他魂牵梦绕的声音。虫鸣其实是一种意境吧,人生在世,活的是一种心态。积极地顺其自然,不要颓废地冷漠。如若今夜未曾听闻到小虫儿的鸣唱,那就去梦中与周公一起聆听好了,亦无伤大雅。

苦难不能避免的降临,它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幸福亦会来临,它是成长的战利品。如何地迎接苦难,让它成为你生命的财富?如何智慧地享受幸福让它更长久的伴随你?这一切都莫要强求,过程我们尽力而为,结果我们顺其自然。生命就如此,有些不是因你就能改变,你得去接受它才不会被抛弃。无论是醒还是梦,总得为自己疲惫的心找个出口吧,却不能没了感觉,没了信念,若失去了苦与痛喜与悲的感觉,那岂不就是行尸走兽吗?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精髓吧,人活着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如若放弃这些感官的直觉和心里的感觉,那还是人吗?

哭不是懦弱,笑不是张狂,用一种纯净的淡然的心态过好生命的每分每秒,喧闹的尘世如果让你疲惫,让你心累,那么去大自然中聆听神妙空灵的乐声吧。今夜我将继续等候秋虫的呢哝,翌日清晨我还会去寻听鸟儿的歌唱!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既不发烧,又没什么痛楚,不过头脑有些儿胀,胸口有些儿闷,就懒得起来。

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什么话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

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

我是老了,无所谓,你还年轻,还有小林儿,我希望你们的骨头有些斤两。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

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敝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

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

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有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的当然也特别有力量。

我们为什么不回去?”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他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

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

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

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怀念母亲(季羡林)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保存当时真实的感情,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我现在不加叙述,不作描绘,只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

6.叶圣陶写过那些作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 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

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7.求一篇800字的精彩文章

叶圣陶的作品,总是笔调清新,描写细致,情感真挚,具有一种恬淡隽永的风格。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

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谈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极欲逃避的,惟有这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朦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8.求叶圣陶老先生的两篇关于习惯的文章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叶圣陶 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

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举例来说,容易明白。

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与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是这些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

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 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

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

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为什么要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什么叫做妨害他人的习惯?也可以举例来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都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

但是很关紧要,因为这些习惯都将妨害他人。屋子里若有人在那里做事看书,他们的心思正集中,被你砰的一声,他们的心思扰乱了,这是受了你的影响。

你的痰里倘若有些传染病菌,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病菌就有传染给张三或李四的可能,他们因而害起病来,这是受了你的影响。 所以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

在“习惯成自然”之后,砰的一声与扑的一声将会行所无事,也就是说,妨害他人将会行所无事。一个人如果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给他人不好的影响,就该随时强制,随时警觉,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不问屋子里有没有人,你推门进去总是轻轻的,不问你的痰里有没有传染病菌,你总是把它吐在手绢或纸片上,这样“习惯成自然”,你就在推门与吐痰两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推广开来说,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

他们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他们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他们就成了恶人。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阀,是头等的恶人,其他如贪官、污吏、恶霸、奸商,也都是恶人中的代表角色。

这些恶人向来为人们所痛恨,今后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许他们立足。 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一脚往前,一脚在后,相互交替,两条胳臂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去,把要说的都说明白了?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 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

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用的两种基本能力。

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也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观察的能力。 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的,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劳动的能力。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人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的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举例。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

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

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

9.叶圣陶写的作文 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

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

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

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

10.《荷花》——叶圣陶读后感700字

《荷花》读后感

《荷花》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教育家。我们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课文《荷花》,就是选自这本书。

《荷花》这本书分为散文辑和小说辑。散文辑中主要介绍了人和物;而小说辑,则写了很多小故事。我很喜欢散文辑中的《我的侄儿》和《爬山虎的脚》这两篇文章,从《我的侄儿》中,叶圣陶先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刚满三岁,正在学说话、学走路的可爱幼儿形象,我看了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调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没有细心观察,当然也不会写得这么详细、逼真。再说《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一种会攀爬的植物,我也看过,没发现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却通过细致的观察,把爬山虎当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生动准确地记录了它的生长过程,尤其是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触”、“巴”、“拉”、“贴”、“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长的爬山虎。作者还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在不同生长阶段颜色的变化,从嫩红长成嫩绿,再长成鲜绿,使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看这本书,我觉得像在听故事。生活中,我们只要多观察,就能像叶圣陶先生一样,发现许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叶圣陶八百字散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叶圣陶八百字散文

叶圣陶八百字散文

习惯,叶圣陶,小男孩,先生,衣服,皇帝,作文,时候,皇上,秋虫,箱子,能力,地方,爬山虎,种子,短篇小说集,母亲,箱子里,味道,散文,骗子,叶绍钧,习惯成自然,书店,商务,散文集,老先生,叶老,人们,证据

2020-08-30 #长篇故事

关于叶圣陶的故事

关于叶圣陶的故事

稻草人,叶圣陶,主人,声音,扇子,鲫鱼,孩子,渔妇,稻子,编辑,创作,圣陶,中学生,文学,散文,稻穗,稻叶,商务印书馆,田野里,上海,农人,国文,小说,时候,树木,眼睛,童话,身体,在那里,工作

2013-08-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叶圣陶的故事

关于叶圣陶的故事

稻草人,叶圣陶,主人,声音,扇子,鲫鱼,孩子,渔妇,稻子,编辑,创作,圣陶,中学生,文学,散文,稻穗,稻叶,商务印书馆,田野里,上海,农人,国文,小说,时候,树木,眼睛,童话,身体,在那里,工作

2016-04-11 #故事大全

叶圣陶简介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故事

叶圣陶简介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故事

人生,新文学,创作,知识分子,曾为,茅盾,文艺,作品,体裁,写实,作者,作家,小说,城中,命运,卑琐,剑鞘,善恶,妇女,客观,数量,形象,异彩,故事,才华,散文,文坛,文字,新文化运动,新诗

2019-07-30 #短篇故事

叶圣陶简介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故事

叶圣陶简介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故事

人生,新文学,创作,知识分子,曾为,茅盾,文艺,作品,体裁,写实,作者,作家,小说,城中,命运,卑琐,剑鞘,善恶,妇女,客观,数量,形象,异彩,故事,才华,散文,文坛,文字,新文化运动,新诗

2012-03-06 #短篇故事

叶圣陶成长故事手抄报

叶圣陶成长故事手抄报

故事,手抄报,叶圣陶,作文,设计图大全,作文网,星火,边框,更多关于,王二小,故事作文,爸爸,版面,好故事,妈妈,形象,散文,童话故事,经典作,老先生,故事机,父母,童话,过程,圣陶,米加,中成,个人,人类,地方

2018-11-02 #故事会

巴金 老舍 叶圣陶 冰心 季羡林 安徒生 马克吐温 高尔基 鲁迅 的著名作品都有哪些?

巴金 老舍 叶圣陶 冰心 季羡林 安徒生 马克吐温 高尔基 鲁迅 的著名作品都有哪些?

短篇小说集,叶圣陶,鲁迅,作品,散文集,商务,书店,冰心全集,叶绍钧,小说,故事,代表作,人文,文集,上海,人民,全球,四川,女儿,孩子,散文,童话集,选集,创作,季羡林,守塔,安妮,小克,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

2020-08-26 #小故事

叶圣陶经典赏析.稻草人 豆瓣

叶圣陶经典赏析.稻草人 豆瓣

儿童,感情,中国,作用,教训,创作,教育,叶圣陶,叶绍钧,叶老,家和,原名,作家,事业,作品,出版家,先行者,含义,小说,故事,毕生,文学,散文,文字,文学作品,朝阳,文艺,精力,童话,稻草人

2020-08-2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