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篇

时间:2020-05-20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成语

提示:本文共有 42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

不远千里

战国时期,孟子去魏国的时侯拜见了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盛情款待,他对孟子说: 先生不远千里的风尘仆仆赶到魏国来,想必一定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利益吧。 孟子严肃地回答道: 大王何以张口就是利益呢,相比之下讲些仁义不是对自已更有好处吗?假如说所有的人都看重自已的利益,那么国君会说: 怎样对国家有利呀? 大夫会说: 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呀? 百姓们会说: 怎样对我个人有利啊? 如此一来谁来管理国家的事务呢?野心勃勃想要篡位夺权的人都是有一定资产的,你这样不停的突出利益,将来可能你的国家会被你手下那些达官贵人们夺走了。 梁惠王听了问道: 那么先生以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孟子笑着说道: 关于这一点我只说两句: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背信弃义的,讲义气的人也不会背叛他的君主。 梁惠王略有所悟地说道: 我明白了,先生是让我不要一味地只知道追求利益,叫我要实施仁政啊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2

量入为出

公元200年,曹操计伐袁绍时派卫凯去巴蜀联络益州牧刘璋。因道路不通卫凯留在关中。关中本来很富,前几年战乱数十万关中人落荒而逃。局势安定后又返回故居。当地的将领招他们为士兵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卫凯感到地方势力强大以后会威胁到朝廷。他写信给曹操,建议加强关中的管理,削弱地方将领权力。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关中地区的局面便有所改观。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明帝生性残暴,沉迷男欢女爱,并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卫凯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他上奏章给明帝说:如今战争没有结束,陛下若不居安思危,国家就会衰败,再也不能复兴起来了。奏章最后开诚布公地写道: 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君臣同心协力,出谋划策精确地计算国库的财力状况,并且根据收人情况来确定它的支出即量入为出。但是,明帝并没有采纳卫凯的意见,照样花天酒地。随着政权的日益腐朽,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终于代魏称帝,开始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3

男耕女织

车水《中国历代名女.针神薛灵美纯情慰曹丕》: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霓裳羽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也要求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无闻地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4

礼贤下士

唐朝时期,为官清正廉洁的李勉在担任观察使时发现一位名叫王晬zu 的武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于是便叫他去代理县令的职务,后来王晬受到达官贵人的诬蔑致使唐肃宗下诏书让王勉将王晬处死。李勉接到诏书后没有马上将王晬逮捕,他连夜给唐肃宗上奏章希望朝廷能够将王晬赦免。唐肃宗了解情况后将王晬的死罪免去了,但是李勉因为违背圣意被召回京都。李勉回京后向唐肃宗开诚布公地表明王晬这样刚正不阿的人正是现在朝廷需要的人才,唐肃宗对李勉的做法还是加以肯定的,于是让他担任太常少卿的职务,并任命王晬为县令。王晬任职不久果然因为清正廉明受到百姓们的拥戴,朝廷中人也觉得李勉是个懂得知人善任的人。李勉在担任节度使时了解到李巡与张参两人都是学富五车的人,便请他二人帮助自已办理公事,李勉对他二人一直都是以礼相待。李巡、张参二人去世后李勉还处处念想着他们。李勉为人处世的风格受到人们的推崇,无论是德高望重的人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 礼贤下士 便是后来的史学家们对李勉品格称赞的用语。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5

临难不惧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路过卫国的匡现河南长垣县附近地,过去鲁国的阳虎侵犯这里的时侯孔子的学生颜尅也跟随着他。颜尅此番驾车跟随孔子旧地重游,他一路上得意洋洋地跟老师和同学们介绍阳虎过去是怎样侵略这里的。匡人对阳虎是深恶痛绝的,而孔子的长相跟阳虎很相像,再加上颜尅添油加醋的表述,匡人见到后马上集合武装将孔子一行包围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被冲散了,过了很久才赶回来,子路担心老师受到惊吓心急火燎地冲进了人群中。没想到孔子这时侯却谈笑风生,表情自如,子路迷茫地问孔子: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这样高的兴致呢? 孔子镇定自若地回答子路道: 在水里不怕蛟龙的是渔夫之勇;在野外不怕虎豹的是猎人之勇;在战场上面对你死我活仍然向前冲的是战士之勇;而能够根据形势掌控自已命运,临大难而不惧者才是圣人之勇啊!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6

乐不可支

汉朝时期,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后,西蜀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刘秀命张堪跟着大司马吴汉带兵讨伐公孙述。刘秀的部队后援紧缺,到达蜀国时粮草只够七天的了,大司马吴汉眼见形势紧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堪这时侯给吴汉献计擒贼先擒王,建议派出一个小分队将公孙述引蛇出洞,然后再对其进行攻击。吴汉依计行事,公孙述果然中计出城应战,最终被吴汉的士兵们杀死了,就这样成都被刘秀的部队攻了下来。吴汉跟张堪进入成都后,对百姓们秋毫无犯,对各级官员都进行了安抚,将太守的职责认真履行到位,成都的局势很快便安定了下来。没过多久,匈奴的骑兵侵犯渔阳,朝廷任张堪为骑都尉前去平定。匈奴的部队很快被张堪打败了,张堪把渔阳收复后带着军民们开垦了八千多公顷的田地,百姓们的生活很快就开始富足起来。大家特意编了一首歌谣来称赞他: 农村百业兴旺,田野硕果累累。张堪为政清廉,百姓乐不可支。 刘秀听说张堪的事迹后非常感动,麾下有这样才高八斗的能人也十分开心,于是他决定把张堪调到朝廷来效力,但是这时侯张堪却因病逝世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7

励精图治

西汉时期,霍光手中握着朝廷的重权,趾高气扬的他把年纪轻轻的刘询立为皇帝,把自已的亲朋好友都弄进朝廷并委以重任,并把跟他有意见的大臣们百般刁难。这样一来,霍氏家族的人都成了达官贵人,形成了霍氏集团。由于霍光的小女儿还没有弄进朝廷,霍光的妻子买通医官淳于衍将许皇后给毒死了。霍光知道这件事后隐瞒事实使汉宣帝不知其里,霍光死后魏相议汉宣帝将朝廷的大权收回来。收回大权后淳于衍毒死许皇后的案情被查出来,汉宣帝听取魏相的意见把霍氏家族成员的职务全部免掉了。霍光的小女儿因此非常害怕,她对魏相是恨之入骨,霍氏集团想假借皇太后的名义把魏相杀掉。汉宣帝知道后气得怒发冲冠,将霍氏家族满门抄斩,以绝后患。汉宣帝做完这件事情后国家政事都亲自处理,明察秋毫,励精图治。他对官员的考核十分严格,在魏相的辅佐下官员们各司其职,汉宣帝对魏相信任有加,在这种情形下国家逐渐繁荣昌盛,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8

南冠楚囚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交战,楚图败得一塌糊涂,楚国官员钟仪被晋军俘虏并关了起来。钟仪在被俘虏期间每天都戴着故乡的帽子,面对着家乡的方向遥首相望,想念着家乡的亲人们。两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有一次晋景公看到戴着帽子的钟仪感觉很奇怪,于是叫属下除去他的刑具并向他问道: 在楚国你是做什么的? 钟仪回答说: 祖上便是乐官。 晋景公便叫人取琴请他演奏乐曲,钟仪坐在琴前弹奏了一曲楚国的乐曲,琴中充分表达了自已对家乡思念的情怀。晋景公听了很感动,他向钟仪打听楚王为人处世的风格,钟仪表示自已只知道楚王在当太子的时侯便对令尹公子婴齐与司马公子都十分的尊敬。晋景公听了以后便回到了宫中,后来他把这件事跟上卿范文子说了以后,范文子向晋景公建议道: 这个钟仪看起来是个正人君子,大王可以考虑把他送回到楚国,这样还可以使晋楚两国的外交友好,两国兵戎相见的局面也可能会因此结束。 晋景公觉得范文子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于是便将钟仪送回了楚国,正如范文子所说,经过此事以后晋楚两国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9

渴骥奔泉

唐肃宗时期,徐浩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他主要负责起草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件,由于徐浩学富五车而且字也写得非常好,皇帝一直很信任他,让他任职尚书右丞掌管工、兵、刑部的事情。徐浩有一次推心置腹地跟肃宗说道: 自从奸相李林甫跟杨国忠沆瀣一气专权以后,审案判案没有经过刑部复核,都是按他们两人的意志随意的定案,这样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错案,我开诚布公的这么说是希望圣上能够恢复过去严谨的审案制度。 肃宗听了也觉得徐浩说的实事求是,于是他不仅吸取他的意见还让他教育三品官员的子弟们。在经历了数次官场浮沉之后,唐代宗当权时徐浩又做了中书舍人。徐浩的一生一直以来始终没有中断过对书法的研究,他的书法入木三分,字体自成一派十分有特色,有人用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来形容他的书法。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

木人石心

西晋时期,某年三月初三,洛阳城的达官贵人都到洛河两岸游春。赫赫有名的太尉贾充发现河边一只小船上有个人神情庄重,对花花世界无动于衷,便好奇地问。原来他叫夏统,因母亲病重来京都买药。贾充问他家乡有没有三月初三游乐的风俗,夏统开诚布公地回答: 我们那里不慕富贵荣华,有大禹的遗风。 贾充又问: 你家居水乡,会划船吧? 夏统驾船在河面上往返三次。他的驾船本领游刃有余,惊呆了游人。贾充再问: 你能唱歌吗? 夏统唱了三首赞颂大禹、曹娥和伍子胥的歌曲,慷慨激昂,动人心弦。贾充觉得夏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要保举他做宫。不料夏统再也不愿答话,贾充调来威风凛凛的仪仗队,一大群婀娜多姿的美女,载歌载舞,花枝招展,引诱夏统。然而夏统稳坐船中,贾充等人议论: 这个家伙真是木人石心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篇

李勉,孔子,张堪,钟仪,夏统,成语故事,贾充,朝廷,中国历史,历史典故,唐肃宗,徐浩,百姓,自已,卫凯,吴汉,晋景公,薛灵芸,霍光,魏相,汉宣帝,孟子,范文子,利益,国家,建议,楚国,意义,公孙述,意见

2020-05-26 #故事会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10篇

李勉,孔子,张堪,钟仪,夏统,成语故事,贾充,朝廷,中国历史,历史典故,唐肃宗,徐浩,百姓,自已,卫凯,吴汉,晋景公,薛灵芸,霍光,魏相,汉宣帝,孟子,范文子,利益,国家,建议,楚国,意义,公孙述,意见

2020-05-29 #经典故事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蔺相如,秦昭王,秦国,赵惠文王,和氏璧,赵王,秦王,宝玉,秦昭襄王,城邑,大王,渑池,赵国,中国,曲儿,赵惠文,赵王弹,史官,大将,成语故事,廉颇,文档,经典,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完壁归赵,某年某月某日,原君,才让,李牧

2020-04-17 #故事阅读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蔺相如,秦昭王,秦国,赵惠文王,和氏璧,赵王,秦王,宝玉,秦昭襄王,城邑,大王,渑池,赵国,中国,曲儿,赵惠文,赵王弹,史官,大将,成语故事,廉颇,文档,经典,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完壁归赵,某年某月某日,原君,才让,李牧

2020-04-26 #长篇故事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蔺相如 秦昭王 秦国 赵惠文王 和氏璧 赵王 秦王 宝玉 秦昭襄王 城邑 大王 渑池 赵国 中国 曲儿 赵惠文 赵王弹 史官 大将 成语故事 廉颇 文档 经典 历史故事 历史典故 完壁归赵 某年某月某日 原君 才让 李牧

2020-05-01 #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蔺相如,秦昭王,秦国,赵惠文王,和氏璧,赵王,秦王,宝玉,秦昭襄王,城邑,大王,渑池,赵国,中国,曲儿,赵惠文,赵王弹,史官,大将,成语故事,廉颇,文档,经典,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完壁归赵,某年某月某日,原君,才让,李牧

2020-06-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蔺相如,秦昭王,秦国,赵惠文王,和氏璧,赵王,秦王,宝玉,秦昭襄王,城邑,大王,渑池,赵国,中国,曲儿,赵惠文,赵王弹,史官,大将,成语故事,廉颇,文档,经典,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完壁归赵,某年某月某日,原君,才让,李牧

2017-12-11 #小故事

古代历史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成语学习历史

古代历史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成语学习历史

重耳,孙武,成语故事,王孙贾,退避三舍,大全,母亲,晋献公,申生,秦始皇,秦穆公,赵高,古代历史,历史典故,宫女们,卧薪尝胆,望梅止渴,越高,高山流水,传说,人们,凿壁偷光,北斗星,女儿,宫女,成语,故事,春秋,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历史

2020-07-1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