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廉政文化故事集锦一

时间:2020-05-21

外国廉洁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将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6、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7、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8、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9、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10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1勤俭一生

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小胡同,叫“小羊圈胡同”。“小羊圈胡同”非常小,全是低矮的草棚一样的房子,住的老百姓都是些穷苦人家。每逢刮风下雨,小胡同里低洼的地方就成了水塘。冬天,这里奇寒无比,屋里和屋外一样冷,缸里的水常常冻得结成冰。这里的老百姓吃的东西,常常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有的人家长年只能从菜市场里找些烂菜叶子。

1899年2月3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老舍就降生在这个小胡同里。老舍上面有4个姐姐和3个哥哥,他最小。由于生活艰苦,长大成人的只有5个——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老舍。老舍出生时是狗年,姑母就给他起了个很不好听的名字——小狗尾巴。老舍的妈妈靠拼命地给人洗衣裳,来养活一大家人。由于长年地洗衣裳,妈妈的手始终都是鲜红和微肿的。而晚上,她还要在一盏小煤油灯下,做白天接下来的缝纫活。过年了,老舍喜欢到大街上看人家放焰火,看人家穿新衣、戴新帽。每当他看到街上谁家又宰了两头大猪,谁家又弄了一大筐冬天看不到的水果,妈妈总是说:“孩子,我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是北京城最好吃的,不要去看人家的了。别看咱们家穷,可咱们要穷出志气来,让别人看到咱的腰不是泥做的,硬着呢。”穷要穷出志气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老舍的心里。

老舍上小学那年,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可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第二天上学,老舍仍穿着以前穿的旧袜子,头抬着上学去了。走着走着,老舍想,我把鞋也脱下来,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吗?于是,大街上多了一个光着脚走路的小小读书郎。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老舍问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说:“有没有吃的?”妈妈正在洗衣裳,头也没抬地说:“没有啊,我还没有时间做呢。”老舍听了,扭头又回学校去了。中午当别的孩子在玩耍,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头也不抬地写,他希望这样能让自己忘记饥饿。下午上课,他仍然若无其事地和同学有说有笑。穷人的孩子特别看重自己的尊严,他不希望自己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习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老舍以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俭,那么的廉洁。这都是儿时培养了精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廉政文化故事集锦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福建名人廉政故事顺利举行

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福建名人廉政故事顺利举行

廉政文化,故事,活动,廉政,福建名人,杨晓,人文学院,学校,校纪,氛围,社会,进校园,教育,严复,林忠,朱熹,林则徐,下干,专题,中富,主题,党支部,党员,代表,价值观,使命,大气,养正,典型,初心

2020-08-24 #长篇故事

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福建名人廉政故事顺利举行

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福建名人廉政故事顺利举行

廉政文化,活动,故事,人文学院,廉政,杨晓,福建名人,学校,校纪,社会,进校园,教育,严复,林忠,朱熹,林则徐,潘思,罗文,专题,中富,主题,党支部,党员,代表,价值观,使命,养正,典型,初心,境界

2020-08-24 #故事会

关于廉政的作文廉政文化进校园作文400字

关于廉政的作文廉政文化进校园作文400字

廉政,廉政文化,进校园,中学,活动,作文,学生,家长,父母,监督,领导干部,各班,监督所,开展了,一行,大力加强,周会,作用,学校,孩子,家庭,意识,心里话,氛围,我国,成果,方面,措施,文章,知识

2020-08-25 #短篇故事

江苏廉政文化周讲述130多位江苏廉政人物的故事

江苏廉政文化周讲述130多位江苏廉政人物的故事

廉政,林则徐,南图,江苏,馆藏,南京图书馆,观众,于成龙,图书展,夫人,文化周,钦差,图书,故事,孟广禄,展览,禁烟,古籍善本,南京,历史,史料,图片展,市民,廉政文化,虎门,活动,遗存,林则,紫金大剧院,省文化厅

2020-08-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赣南红色廉政文化故事》开播

《赣南红色廉政文化故事》开播

廉政文化,红色,故事,赣南,干部,苏区,客家,文化,视频短片,短视频,作用,平台,思想,矩阵,监委,节目,视频,赣州市,赣州,教育,活动,好作风,新媒体,纪委,唐燕,廉尚洁,党史,人员,人们,价值观

2020-06-18 #故事会

沂蒙红色廉政文化故事

沂蒙红色廉政文化故事

陈毅,刘少奇,徐向前,朱瑞,罗荣桓,指导员,根据地,部队,山东省,警卫员,同志,群众,文恒,施文,王六生,老百姓,鲁南,刘清,首长,作者,农民,单位,椅子,万春圃,兰陵县,抗日,八路军,政权,暂行条例,财物

2020-05-26 #短篇故事

沂蒙红色廉政文化故事

沂蒙红色廉政文化故事

陈毅,刘少奇,徐向前,朱瑞,罗荣桓,指导员,根据地,部队,山东省,警卫员,同志,群众,文恒,施文,王六生,老百姓,鲁南,刘清,首长,作者,农民,单位,椅子,万春圃,兰陵县,抗日,八路军,政权,暂行条例,财物

2020-07-14 #故事阅读

沂蒙红色廉政文化故事

沂蒙红色廉政文化故事

陈毅,刘少奇,徐向前,朱瑞,罗荣桓,指导员,根据地,部队,山东省,警卫员,同志,群众,文恒,施文,王六生,老百姓,鲁南,刘清,首长,作者,农民,单位,椅子,万春圃,兰陵县,抗日,八路军,政权,暂行条例,财物

2020-09-0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