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时间:2020-05-21

民间故事人物形象塑造

提示:本文共有 67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文学评论· 103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赵艳丽作者简介:赵艳丽 1990. 3 - ,性别:女,民族:汉,学历:硕士,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民俗学。摘 要:民间故事塑造了一系列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继母”角色是恶女人的代表。本文选取48 篇涉及继母角色的民间故事文本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从人格特质、角色行为和外表三个维度说明继母角色存在显著的刻板印象,并探讨继母故事的传播对儿童读者产生性别偏见的影响。关键词:民间故事;继母角色;刻板印象在中国璀璨的文化河流中,民间故事是民众智慧孕育的奇葩,世代流传、生生不息。从狭义上讲民间故事专指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四种,本文所采纳的即是狭义的民间故事概念。它将真实的生活凝练为类型化的艺术,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表现为 “个体形象的鲜明性、单一性与整体形象的类型性、丰富性相统一的特点。”〔1〕 而且在民间故事中,人物往往对比展现着美和丑、善与恶、勤劳和懒惰……一切具有美好品质的人也一定是美丽的、胜利的、获得好运甚至起死回生;相反,那些坏心肠的品质恶劣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继母便是后者的典型人物。作为反面女性角色,继母通常被描写为狠毒的恶女人,最后必定受到惩罚或死于非命,只有寥寥无几的能够改过自新。民间故事是特殊的生活文化史录,在民间就有 “十个后妈九个坏”的说法,可见对继母毫不隐晦的害怕、厌恶和嘲弄。这着实反映了一个问题:民众对继母的认知已然形成了刻板印象,继母故事的传播或复制将会固化女性邪恶论等传统性别偏见,可能给读者特别是儿童读者造成一种不好的却难以消除的影响。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国外几种较有影响的对刻板印象的定义虽然表述方式和角度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即刻板印象是人们关于某一社会类别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的观念。从表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考虑,本文采用连淑芳 2003的定义,即刻板印象是 “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2〕 近年来,刻板印象的研究悄然兴起,与此相关的研究大多是心理学领域的,在民间故事可能传递给读者的心理影响方面,刻板印象还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 74本中国民间故事集/选/集成中统计出涉及继母角色的民间故事 48 篇,以其作为刻板印象的载体,采用内容分析法,用客观的视角进行分析。这些故事来源于浙江、西藏、广东、吉林、河南,分别代表我国东、西、南、北、中地区,涉及汉、回、苗、彝、白、藏、羌、黎、纳西等的 11 个民族,时间跨度 30 余年,因此能够作为一个较全面的研究对象。围绕着 “民间故事中的继母角色是否存在刻板印象?民间故事文本从哪些维度体现继母的刻板印象?”的研究问题,本文采用了多数文字分析性质的研究采用的内容分析法,严格按照内容抽样、设计分析类目、分析单位、量化处理、信度分析及统计描述六个步骤,对民间故事文本进行深入、全面、有逻辑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一、频率分析1、直接以人物为标题。标题通常是主题的概括,标题中出现的人物一般是主要人物,在 48 篇故事中直接以 “继母”、“后娘”字眼为标题的 18 篇,频率为 37. 5%,如 《狠心的后娘》、《继母塔娜》等,“狠心”等修饰语所暗含的贬义色彩已很明显。2、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在故事的推动发展过程中,继母是阴谋的主要策划者并贯穿整个故事,而且在故事结尾明确指出其结局的有 41篇之多,占 85%;仅作为交待故事背景的 5 篇,频率为 10%;没有交待其最终结局的 2 篇,频率为 4%。3、人物品行及结局。设计谋害非亲生子女并最终遭受惩罚的坏继母 39 篇,占 81%;善良并智慧的好继母 3 篇,频率为 6%;最终悔悟、由坏变好的继母 4 篇,频率为 8%;无结局说明的 2 篇,频率为 4%。二、维度分析1、人物的主要人格特质。a、偏心继母总是在带来自己的孩子或是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对前房的孩子百般虐待,对自己的孩子却是加倍宠溺。如河南民间故事 《亲生女和前房女》中写道:……亲生女和前房女都十五六岁了。她妈把亲女娇生惯养,整天搽脂抹粉,打扮得活像个妖精。而对前房女啥活都推给她。有的后娘甚至意欲害死前房儿。这种偏心的例子很常见,通常标题为并列形式的继母故事里面,继母都是偏心眼,如苗族民间故事《欧乐与召纳》、浙江民间故事《多多和呼呼》、朝鲜族民间故事《金粉和玉粉》……b、狠毒故事中继母的另一显著特点便是狠毒,主要体现在对待前房子女的时候半分怜悯仁慈之心也无,不仅想方设法刁难他人,而且往往毒计未成,又生杀心。在虐待他们时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惜痛下杀手。c、贪婪很多民间故事中的继母是内心贪婪之人,特别是对于财产。她们一心要赶走前房子女,但在得知前房子女交了某种好运之后,又为贪心的念头所驱使,于是竭力让自己的孩子效仿或是亲自效仿,结果自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彝族民间故事 《一个被遗弃的姑娘》中,姑娘被后娘赶出,因为善心得神仙相助交上了好运,这时后娘贪婪的嘴脸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后娘一听被遗弃的姑娘那里有金有银,就要让她爹领着去找她。小姑娘见爹和后娘一同来看她,就问:“爹爹要跨什么门槛?”她爹说:“要跨木门槛。”又问后娘道:“妈妈要跨什么门槛?”,贪心的后娘说:“要跨金门槛、银门槛。”姑娘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姑娘让爹用竹筷子,让后娘用金筷。饭后,爹说要回家了,可后娘死赖着不走。……最终,这个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后娘自以为拿到了金子,却是被盒子里的马蜂蛰死了。这些女性在金钱或权力等面前将自己的欲望表露无遗,最终的结局也多是人财两空,追悔莫及。d、有心计的在民间故事中,有些继母的狠毒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类是藏有心机的,谓之 “阴险”。比如继母刚过门时,假装对前房的孩子很好,博得丈夫的信任之后,在暗地里使坏。为了虐待、压迫前房的孩子,继母所使的手段可谓不胜枚举。e、嫉妒心强继母的嫉妒心通常表现在两处:其一,当前房的子女本身更为美丽/英俊、勤劳、能干、聪明、优秀的时候,强烈的嫉妒心使她必然要除去这个参照物;其二,当得知被赶出去的孩子不仅没有遭受厄运或死掉,反而获得了幸福的时候,继母的嫉妒心又一次爆发,于是往往进行第二次“破坏”。f、其他。除了以上在故事中集中体现的继母的负面人格特质外,故事中还可看到的继母其他特质有:自私、懒惰、伪善、虚荣、苛刻、多疑、无情、刻薄、狡诈、小气等。仅有极少数的继母表现出贤能与善良。2、人物的角色行为。在全面分析 48 篇故事时可以看到:继母在刁难、虐待前房子女的行为上表现极为相似,如让无底缸装满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主动发起的,命令、剥削、欺压或支配非亲生子女去干某事,严重的伴随有攻击性动作如打骂、破坏甚至杀人,性质都是害人的。而对自己的孩子却是服从的、帮助的、爱护的。从个人行为上看说谎和伪装较为普遍。3、人物的外表在故事文本中,对继母外表的描写并不多,只有 “又丑又矮” “肥胖”等简单词语,因此无从判断。但因为民间故事审美上的特殊性,一切坏人都是丑的,继母作为恶女人的典型,自然也是丑陋的了。即使穿上华美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人们也不会认为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民间故事中的继母角色并不是生活原型的完全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典型创造,比现实中更集中、更概括、更典型,更能体现民众文学评论· 104 ·的情感倾向和审美标准。因此从外表维度上文本中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刻板印象,但读者的心理却存在刻板印象。人们之所以会形成对某类角色的固定看法,一方面由于个人的亲身经验,直接和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接触,然后将一些特点加以固定化;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社会学习得来,如通过父母、故事讲述者、媒体的描述等等,都会形成对某类角色的概括性印象,而且一旦形成,会很难改变。在中国的民间故事里,继母之所以被贴上 “恶女人”的标签,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使其不同于西方童话故事中的魔鬼继母或巫婆继母。不仅是因为人性的丑陋基质和两性情爱中女性的占有欲成为继母的恶性得以膨胀的酵母,继母与前房子女交恶,还涉及到再婚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家庭财产的继承分割等诸多社会问题;再加上中国非正式的“多妻制”与道德倡扬的“一夫一妻制”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都成为人们对继母形成刻板印象的心理积淀。相比较民间故事中其他的女性角色类型,继母是负面特征最为鲜明的一类,传达着继母单方面虐待非亲生子女,或偏爱亲生子女的同时虐待非亲生子女的不公平。故事中多包含了对受虐继子的同情,对继母恶行的反感,体现了民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标准,那些坏继母受到惩罚的结局也无疑表明了民众的立场和态度,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民间故事具有认识历史、社会,提高道德认知及娱乐等各方面的价值和作用,被称为儿童的良师益友。当继母的形象被贴上恶的标签,这样的刻画使儿童从小就对继母或扮演继母角色的女性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有的继母都是坏人,而且和继子女有不共戴天之仇;坏继母一定会受到惩罚,并涉及到悲惨的死亡———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宽容之心、客观的观察力和高尚的人格。事实上并不能说继母就完全是恶的化身,她在自己的亲生孩子面前,完全是一个好母亲,像其他母亲一样疼爱和保护自己的孩子;况且刻板印象虽然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但也只是说明一部分事实,类型化导致人们忽视个体差异,所以并不完全准确,倘若我们因刻板印象的蒙蔽而认为继母都是坏的,就导致产生成见了。由于刻板印象往往也会造成这样消极的影响,那么研究它正是为了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然后逐渐去除刻板印象,在用于对儿童的教育上则需要更加谨慎。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参考文献:〔1〕 李慧芳. 中国民间文学 〔M〕.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第141 页〔2〕 连淑芳.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3〕 连淑芳.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4〕 刘守华.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章立明. 经典童话中继母形象对青少年性别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 8下接第 114 页表达爱意,但得到的却是辜负,失去爱情的她喝下毒药要了断自己,对她来说,失去爱情,生命便没有意义。张王氏,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能掐会算,经商有道,厨艺超群,在土皇帝和村民中左右逢源,但她也中年丧夫,无儿无女,她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终究在隋不召这个酒友去世后,躺倒在他的坟墓上,想结束自己的一生。“爱与死在女性话语中有着不解之缘,爱的意志往往表现为死的冲动,而死的冲动常常反过来实践并完成爱的意志,死亡赋予了爱无比深刻的内涵,爱给了死亡以诗意”,爱对于女性来说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她们把死当成爱的终结、恨的反抗,作者敏锐的把握住了这一点,但是他并未让这三位女性就这样逝去,而是让她们活下来,走入新的世界,含章与赵炳了断,还有李知常愿意为她守候,大喜的恨随着见素的绝症消失,她选择了宽恕,张王氏继续着她的营生,进入一个告别了众多苦难和死亡的新时代,她们都将有新的生活,这无疑是作者对现实的一份美好期望,也是一个光明的预言。海德格尔认为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他认为生理上的死亡称为 “亡故”,而死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人只有不断死着才能存在。人的存在方式区分为非真正的存在与真正的存在。非真正的存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其基本样式是 “沉沦”,个人消散于琐碎事务和芸芸众生之中,彼此保持一种普遍的平均状态。真正的存在则是个人真正地作为他自身而存在。与此相对应,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有相反的两种,即 “非真正的为死而在”与 “真正的为死而在”。前者表现为对死的担忧。愈是怕死的人,就愈是执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在,愈是沉沦于世俗的人事之中,后者清醒的面对死亡,则会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价值,从而思考在有生之年实现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通读全篇,《古船》是在隋抱朴的回忆和现实的境遇中抒写的,主人公的回忆一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死亡,正是这些死亡给他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去思考关于生命、关于家族、关于洼狸镇的问题,去寻求答案。抱朴童年所亲身经历的父母之死,还乡团的杀戮,以及饥饿疾病带来的各种死亡,让他不得不面对死亡,去思考死亡,从而转化为对生活的行动,正是这样他摆脱了 “非真正为死而生”的庸庸碌碌,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也花了大半生的时光去突破自己,在死一样寂静的老磨房里,他静静的度过了他的青年,最终找到了实现他真正价值的路径,在新时期到来时担起来洼狸镇新时代的希望。作者或许并不是有意识的这样安排,但是读者却可以从中体察到时代的预言。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 张伟《古船》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2〕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3〔3〕 王小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研究综述》名作欣赏〔4〕 施津菊《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03期下接第 115 页当现代文明来袭时,她选择去流浪。她的选择是自由的,她有选那个而不选这个的权利,她想去追求她心中的掌纹地带,她成为了真正的她自己,没有人能主宰她,她成为了自己的立法者。 “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能在理性天堂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这就意味着,人是自由的了,因为不再有任何价值的理念再束缚他了,因此人在选择时不用参考任何既定的价值,人成为他自己的立法者”琼正是突破了宗教的束缚,她才有意识的进行选择,她真正的成为了她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这在扎西达娃笔下具有了尊重 “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但是在她选择跟塔贝去出走时,她的心理是复杂的。 “她在门外站了一会,天空繁星点点,周围沉寂的没有一点大自然的声音,眼前空旷的峡谷地带在阳光下泛着青白色”琼这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她想逃离这个沉寂的地方,但想到要离开家乡,不免有些悲凉。她的自由选择必须受到情感的羁绊,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正体现了萨特关于人道主义的阐释。另外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中,同样也包含着人道主义关怀。舞厅里形形色色的的舞蹈,高速路上奔跑的车辆,居民的打架斗殴,大街小巷的外国游民,磕长头的僧侣,通过天葬来赚钱的人们。这些在扎西达娃的笔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没有对这些人进行过多的评判,这些形象都是作品中组成部分,散而乱,没有次序的并排着出现。这里也正体现了扎西达娃写作时的人文关怀,即人道主义,他写作的状态是绝对自由的,好像在给读者展现了一副艺术山水画。扎西达娃曾说:“西藏作家们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看见的是另一幅画卷,西藏作家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土壤中产生的文学,绝不应该是对外来文学现象进行盲目,平庸简单的模仿”。在这里扎西达娃把这片哺育了藏族人民的土地当做根基,作为藏族作家他具有着很深的民族自觉意识,将他的责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再是对别的文学的简单模仿,必须具有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和担当,这在读者看来无疑的是存在主义所说的人道主义范畴。这里的人道主义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目的所在,更是作者自身的归宿。总之,扎西达娃在小说中时时处处渗透着存在主义的观点和意味。他在这里以克服人的异化为出发点,以虚无的建构为基点,站在作品本体论的高度,阐释了人的自由、人的生存以及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参考文献:〔1〕 马丽华. 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走向高处扎西达娃 〔M〕. 长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133 页.〔2〕 吴格非. 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 “人”的存在探寻 〔M〕. 徐州市.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15 页.〔3〕 扎西达娃. 西藏隐秘的岁月 〔M〕 武汉市.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73 页〔4〕 吴格非. 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 “人”的存在探寻 〔M〕. 徐州市.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30 页.〔5〕 扎西达娃. 西藏隐秘的岁月 〔M〕. 武汉市.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74 页.〔6〕 西藏文学与西藏作家. 当代文坛 〔M〕. 1988,4.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继母,民间故事,刻板印象,故事,前房,后娘,扎西达娃,孩子,角色,人物,子女,人们,作者,影响,研究,人道主义,女性,西藏,频率,价值,性别,姑娘,形象,行为,中国,作家,单位,外表,心理,意识

2018-09-06 #短篇故事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继母,民间故事,刻板印象,故事,前房,后娘,扎西达娃,孩子,角色,人物,子女,人们,作者,影响,研究,人道主义,女性,西藏,频率,价值,性别,姑娘,形象,行为,中国,作家,单位,外表,心理,意识

2014-01-29 #短篇故事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继母,民间故事,刻板印象,故事,前房,后娘,扎西达娃,孩子,角色,人物,子女,人们,作者,影响,研究,人道主义,女性,西藏,频率,价值,性别,姑娘,形象,行为,中国,作家,单位,外表,心理,意识

2015-09-30 #长篇故事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民间故事中继母角色的刻板印象分析

继母,民间故事,刻板印象,故事,前房,后娘,扎西达娃,孩子,角色,人物,子女,人们,作者,影响,研究,人道主义,女性,西藏,频率,价值,性别,姑娘,形象,行为,中国,作家,单位,外表,心理,意识

2019-12-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为什么中小学的老师 会给人一种小气 爱贪小便宜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中小学的老师 会给人一种小气 爱贪小便宜的刻板印象?

老师,收入,印象,场合,学生,机会,群体,工作,女老师,家庭,感觉,教师,都会,原因,女性,大部分,对象,水平,职业,回家,小礼品,爱贪小便宜,社会上,给人一种,能少花,专业,人数,人员构成,人际关系,仔细分析

2010-09-21 #故事会

京东下沉 拼多多上浮 电商巨头打破“刻板印象”

京东下沉 拼多多上浮 电商巨头打破“刻板印象”

京东,市场,消费者,电商,极速版,刻板印象,极速,平台,用户,城市,物流,短板,国美,人们,低价,商品,补贴,高端,六边形,品质,地方,战士,特价,没过多久,角色,建设,你以为,告诉你,我现在,苹果手机

2008-07-08 #小故事

“男孩要勇敢 女孩要文静?”别让性别“刻板印象”阻碍孩子成长

“男孩要勇敢 女孩要文静?”别让性别“刻板印象”阻碍孩子成长

孩子,女孩子,性格,家长,男孩子,性别,女孩,男孩,潘晓婷,对孩子,思维,事情,想法,男生,观念,发展,影响,刻板印象,家长们,让孩子,一面,书籍,偏见,女生,标签,不应该,给孩子,中国,个性,台球

2017-03-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细节”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我和我的祖国》“细节”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老李,故事,少年,流星,人们,传奇,兄弟二人,历史,时刻,返回舱,刘昊然,陈飞宇,力量,导演,宇航员,小人物,神舟,白昼,细节,观众,艺术风格,英雄,见证,质量,飞船,历史时刻,我以为,这样一个,史图,张译

2014-05-0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