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民间文学笔记

时间:2020-05-22

民间故事里的人物形象说的更生动

提示:本文共有 82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神话叙述的是远古时期最原初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它来说明现存的宇宙秩序是如何建立的。神州的主人公是神或神格化的人,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神话思维以一般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普遍事物作为依据,进行解释或演绎,思维是原始的、自发的、不自觉的,民众对其持信仰态度。

传说叙述的是原初之后直到现在之前发生的事情,即宇宙秩序确立以后的事。传说不涉及事物的起源,而是同特定的人物、事件或风物相关联,因而在叙述中,一般都有明确固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常用种种手法渲染其真实可信性。在很多情况下,传说的主人公并不以超自然的神灵为中心,而是以人类中具有超凡能力的能人、圣人、英雄为描述对象,其思维是能动的、自觉的,在阶级社会里则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故事叙述的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典型事件。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和人,也有以神化身的人,有时三者间杂,但几乎全都拟人化、类型化了。在对幻想艺术的把握方面,由于故事中的幻想出自民众自觉、能动的虚构,因而与神话中的幻想也有所不同。

5、民间故事的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

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

(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经过不同时代传承,打上不同历史时代印记,具有特殊文化史价值。

①它是人类历史最生动、最真实、最公正的记录,弥补“正史”的不足。

②民间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具有多重文化复合形态。

③民间故事是艺术中的文化,而不是科学中的文化,对某些文化现象有理解常带有想像和臆测成分,表现上服从于艺术要求,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2)教育价值:民间文学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

①直接价值: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

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不能享受正规教育的人们,从民间故事中获得各种知识。

②间接价值: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及道德规范培养。

既对群体协调和规范作用,又对个体人格模塑、社会规范、社会有序化发展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③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A、民间故事的情节、语言诗意化,适于对孩子讲述。

B、插有儿歌风格的韵语,便于讲述、记忆,加强故事艺术表现力。调动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从中接受品德教育、美学教育,培养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生规范。

(3)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在人们的心理上可以形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对民众具有一种心理补偿价值。

①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与喜好民间故事的广大社会民众的心理,恰好形成一种契合与共鸣,异质同构。

②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破灭,使人们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求助和满足,实现心理平衡。民间故事具有这样的心理补偿功能。

③在民间故事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桎梏与束缚,自由发挥想像,宣泄心中不平,倾吐理想,获得审美愉悦和积极生存、进取的快乐。

6.幻想故事的主要类别和生活故事的主要类别

幻想故事:魔法故事、宝物故事、动物故事、常人形象的故事。

生活故事:长工斗地主、民斗官的故事,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

7.民间笑话的主要类别

揭露性笑话、讽刺与幽默笑话、诙谐笑话。

8.民间故事的传承特征

①故事传承的时间与场所特点。

②故事传承的线路特点。

③民间故事传承人。

第七章:民间传说

1.民间传说概念?*

民间传说:是广大民众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分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

2.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概念?*

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达民众对他们的评价。(人物大多可考,也有少数虚构,民众心理上对虚构人物与历史人物等同看待。)

[分类:帝王将相传说,清官良将传说,民族英雄与革命领袖传说,能工巧匠传说,文人传说,名医传说,虚构人物传说]

史事传说: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侧重记事,刻画各阶层、各色人等的心态,提示历史真相,表现人心归向。]

地方风物传说:叙说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或特点的解释性传说。

[分类:①自然风物传说,风俗传说,物产传说;②迁移型风物传说(飞来峰),地陷为湖型传说]

3.传说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肯信、肯传)。

相对稳定的、民族的共同信仰,具有一种向心性内趋力,使其带上明显的向心性结构。传说在共同民族心理基础上形成,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民族内部凝聚力。共同的民族信仰,是民间传说得以产生、流传的心理基础。

4.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民间传说具有较强历史性,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对人物、事件、风物的历史追述,是传说的重要内容。

①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如“四大传说”中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②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有时讲述者为使人深信不疑,尽量做到有所凭借,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③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作为“正史”的补充。

(2)区别:传说虽然具有历史性特点,但又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

①选材

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有些素材从历史角度看不重要,但作为传说的素材却有社会意义。只反映历史事实的某一侧面。

历史:选材与艺术创作无关,全面记载事实。

②表现方式

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基于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无可考性。

历史:实录直书,强调真实性、准确性、可考性。不允许想像、虚构。

5.传说的特征?*

可信性的内容、传奇性的情节、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1)可信性的内容

①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

②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

依凭物多是人们熟悉或实际存在的,有的还与当地特有的风物、习俗相关联;以真实口吻讲述,有时还伴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强调内容的可信性。

③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共同的民俗心理作用,使听众深信不疑,乐于传播,不自觉中加入传承的行列中。

(2)传奇性的情节

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相结合。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箭垛式的人物:是对传说作品中人物特征所做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指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①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

②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阿凡提、纪晓岚)

③“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①传说的流传有中心点,情节往往发生在固定地点,并和一定地方风物、史事、习俗相联系。

②传说的传播总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传承范围相对固定,流传中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广西刘三姐传说圈)

③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统一,但绝大部分具有独立的完整性。

④传说圈是历史与现实、横向与纵向结合的一个立体的民间传说体。在特定在地区、特定群体中形成传播的圈层。

⑤民间传说圈与民族文化圈和方言圈有一致性,文化圈、方言圈影响传说圈的形成和发展。

⑥一些优秀传说流传过程中,未受囿限,自如融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众的生活中,与当地的事物、风习巧妙结合,好像一开始就在那里产生似的。

6.箭垛式的人物概念?*

箭垛式的人物:是对传说作品中人物特征所做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指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7.民间传说的价值?*

重要的历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较强的实用价值

(1)重要的历史价值

民间传说寄寓着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是民众的历史观、历史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众“口传的历史”。

①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原始社会和此后无文字民族中表现突出]

②纠正历史记录谬误。[匡正被统治阶级歪曲的历史记录]

③传说是民众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有艺术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知识性质及对历史深刻认识作用]

④不拘泥细节真实,应重视反映的民从历史情感。

(2)知识教育价值

民间传说包含许多生活经验、生产知识、文化知识,是民间文化知识的大汇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

[①人物传说、地方传说——蕴含大量该方面的知识和内容。②动植物传说丰富、普及医学医药方面知识,有重要传播、教育作用。③文化发明创造的传说——民间科学小百科(蔡伦造纸、杜康造酒)]

(3)较强的实用价值

传说对旅游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①围绕本地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的“传说核”构建故事,增强客观实在物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

②有助于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说,不经意中触动人们对久已熟稔的山水进行重新审视,唤起心中的亲切自豪之情,升腾对家乡故土的热爱,是民众进行乡土教育的教材。]

8.迁移型风物传说的概念

传说中的“迁移物”是某山、某石、某地等自然物或与其有关的人工物,从甲处移动到乙处。移动的结果是产生了某一新的自然景观。

9.人物传说的类别

帝王将相传说、清官良将传说、民族英雄与革命领袖传说、能工巧匠传说、文人传说、名医传说、虚构的人物传说。

10.传说产生的动因

民间传说的产生是伴随着历史的。社会生活变得日趋纷繁和复杂,军事斗争、英雄业绩等等重大事件,引发了人们传颂自己历史的要求。这是传说产生、流传的原始性动因。

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无权书写历史。但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人,他们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一切重大的社会问题、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各类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于是,口头传说便成为他们经常运用的方式之一。

传说产生的第三个动因是社会民众对自身创造力与创造精神的肯定与自豪。

第八章:民间歌谣

1、民间歌谣概念?*

民间歌谣:民歌、民谣的统称,是各族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韵文形式,是他们的生活实践、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在富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形式中的真实反映。

2、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儿歌、历史传说歌概念?*

劳动歌:是民众在劳动中为统一行动、协调动作,提高劳动效率,减轻疲劳,振奋情绪或传授劳动经验而唱的歌谣。

仪式歌:是广大民众在岁时节令庆丰年、婚嫁贺喜、禳灾驱难时,举行的重大仪礼活动中,所吟诵或歌唱的歌谣。(分类: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

生活歌:反映民众日常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歌谣。

时政歌:广大民众有感于切身所处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反映人民对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表现人民的政治理想。其产生及时,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犀利的战斗性,是歌谣中的“匕首”、“投枪”。

情歌:表现人民大众爱情生活的歌谣。

儿歌: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或是儿童在游戏中随口编唱,或是成人按儿童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理解能力而为他们创作的歌,是培养儿童的重要语言工具。(分类:抚育歌、游戏歌、教诲歌、绕口令。

历史传说歌:短小零星的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的歌谣。

3、时政歌基本内容特征?*

分类:暴露抨击的歌谣、歌颂赞扬的歌谣、讽喻警戒的歌谣。

①阶级社会中,对统治者无情地揭露和有力地鞭挞。

②新中国成立后,主旋律变成歌颂。也对不良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和善意的讽刺。

③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观风俗、察民情,有助于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4、民间歌谣的思想内容的五方面特征?*

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民族性格的生动描述、对狭隘意识和社会弊端的讽刺批判、历史真实的融入凝聚、民俗生活的形象再现

(1)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

A、创作动机在于“我口唱我心”。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不违心而作。

B、文以载道,文人诗人在政治的控制下,沦为统治阶级实现目的的工具,民间歌谣不受这种约束,统治者无法制止与惩罚歌谣的创作和流传。

(2)民族性格的生动描述

歌谣是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展示,其中张扬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蒙古民歌——气势豪迈高亢、节奏明快活泼——勇敢刚毅、豪放豁达、热情乐观;藏族民歌——活泼诙谐——爽朗乐天]

众多歌谣对各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美德都有具体描述和表现。[《酒歌》《祝福歌》]

(3)对狭隘意识和社会弊端的讽刺批判

时政歌和生活歌中有很多具有批判性。暴露政治生活和民众群体中的落后面,反映自身存在的缺点。[诀术歌——暴露狭隘自私、阴暗畸形的心态]。歌谣直指社会意识深层问题,对恶劣思想的残余和不公平意识都有所反映。

(4)历史真实的融入凝聚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和民族,口耳相传的歌谣是人民保存和传播历史的工具。即使产生文字以后,人民的历史也只有人民自己才能给予真实记载和客观评价。

①记录人类历史之初的宝贵资料。[景颇族《结婚歌》——从妻居向从夫居过渡的重大历史转折]

②正史中没有记载的史实,民间歌谣中也能找到其真实面目。[《诗经·国风》中的民歌——周初到春秋中叶的历史]

(5)民俗生活的形象再现

不同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孕育独具特色的歌谣,映照各地区民族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

①不同民族地区的歌谣中描述的风景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北方民族民歌——高山、草原;傣族民歌——菩提树、凤凰花]

②各地的生活歌和礼俗歌展现出来的生活习俗中,可以找到风俗形成发展的线索,发现不同地区的民俗差异。[展现婚制进化线索——傣族《婚配歌》,基诺族《巴什》,《诗经》中的《邶风·柏舟》、《齐风·南山》、《齐风·载驱》]

③鲜明的民族、地域、时代特色,各族人民及不同人的审美观、对事物的褒贬之情,在歌谣中都得到充分表现。

5、民间歌谣的四方面艺术特征?*

独特的语言风格、赋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丰富的表现技巧、浓郁的地方色彩

(1)独特的语言风格

①质朴:朴实无华,率真自然。

②形象: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化高深为浅近。

③凝炼:一针见血地揭露事物本质。

④含蓄:含蓄蕴藉。特别在情歌中,以含蓄的语言,表达热烈细腻的感情。

⑤幽默诙谐、尖锐犀利、嬉笑怒骂:在时政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赋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

①赋:直陈其事,用铺张手法描述事物,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概括事物特征,朴实语言中表达褒贬之情。[“五更调”]

②比:比喻,拿与要说事物的特点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照,突出事物鲜明的特征。

③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以其他事物开头起兴,自然引出咏叹之物。

④“赋”直言,“比”“兴”曲言,三种手法穿插使用,相得益彰。

(3)丰富的表现技巧

①大胆的想像和夸张,使歌手表现的思想感情熠熠生辉。

②谐音、双关并用,提示本质,加深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③复叠,重叠的诗句形成回旋往复的结构,产生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感情气氛,突出事物特征,琅琅上口,意犹未尽。叠字,常用于信天游、爬山调。抑扬顿挫,自然流畅,清脆悦耳,亲切动人。重章叠句,跌宕起伏的韵律感。

④衬字,补充音节,对音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重要作用,加强语气,活跃气氛,增强音乐感。

(4)浓郁的地方色彩

不同地域风情、人文背景、社会条件、民族特色孕育风格不同、形式多样的歌谣。[北方民歌——粗犷奔放;南方民歌——清婉含蓄]

几个知识:①信天游——陕北②爬山调——内蒙西部③花儿(少年)——甘肃、青海、宁夏④鲁、谐体——藏族

6、民间歌谣的起源。

歌谣作为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口头文学形式,是在原始先民最初的艰苦劳作中从自发到自觉地形成的。

7、民间歌谣的分类概况。

以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为分类的根据,把歌谣分为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儿歌以及历史传说歌等七类。

第九章:民间谚语、民间谜语

1、民间谚语概念?

民间谚语:广义包括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切俚谚俗语,有富于教训意义的、带有结论性的传言,也有久经锤炼的、简洁的、形象化的短语。

狭义地说,谚语只指那些民间流传的富于教训意义的完整形式的传言,不包括含义不十分完整的形象化的短语。

2、民间谚语基本内容分类?

传达知识、经验的谚语,表面人民嘲讽或赞颂情绪的谚语,形容或表述某种现象、状态的谚语,

(1)传达知识、经验的谚语

人们通过简练的形象化的语言形式,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经验和事物规律性概括起来,不断传诵并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气象谚语、农谚]

(2)表面人民嘲讽或赞颂情绪的谚语

以针对生活中某些人物的行为所表示的态度和情绪为内容,或讽刺嘲笑、或赞颂。

(3)形容或表述某种现象、状态的谚语,俗语、歇后语都是这一类,是某些现象、生活侧面特点的形象表现和具体概括。

3、歇后语的结构与艺术特点?

(1)结构: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假托语”,即比喻部分;后一部分是目的语,即解述部分。

(2)艺术特点:

①比喻:比喻中描绘的形象,多以人所熟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为基础,给以夸张或显示特征,安排矛盾,构成可笑情景。

②假托语往往为目的语提供谐音材料,通过谐音提供给人们以广阔联想。[谐音有两种:借音转意和状声转意]

4、民间谜语的概念及分类?

(1)民间谜语:是民间表现智慧、测验智慧并培养智慧的一种口头艺术的特殊形式。

(2)分类:

①物谜:所隐事物多为人所常见,人名、地名谜语也归于此类。

②事谜:以一定动作、行为或事件作谜语所隐事物。

③字谜:汉族特有,大多根据字形或拆字解意而构成。

第十章:民间说唱

1、民间说唱中说类的具体表现形式?

散文形式的说,讽刺故事体和讽刺对话体的说,韵评形式的说

(1)散文形式的说:即说故事的表演形式,“评书”或“评话”。

(2)讽刺故事体和讽刺对话体的说:即说笑话的表演形式,以“相声”为代表的口头讽刺文学。

(3)韵文形式的说:即朗诵韵文的形式,“快板”“快书”等。

2、评书的艺术特点?

(1)以动人的情节为主体。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环环紧扣,创造紧张的艺术效果,引出悬念让听众深思。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由若干“扣子”牵引,线索清晰。

(2)评书的主要艺术手法是描述人物行动,既描述人物的重大行动,又描绘细小的典型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武松打虎》)

(3)评书在讲述中还注重“评”讲。

以第三人称讲故事,充分发挥评议。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种种矛盾予以评点议论;对忠奸、美丑、好坏的明确态度,糅合在情节发展中,加深听众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听众判断是非曲直。

(4)说书艺术具有摹拟声音笑貌及各种姿态的表演手法,大体上经过世代艺人的创造,逐渐稳定,某些程式化的要求与规范,甚至做什么样的手势和眼神,都不是随意乱来的。在口头讲述中,起辅助作用。

3、相声的概念?

相声:发源于说笑话,是民间口头讽刺艺术的一种形式。综合各种口头表演艺术,融汇在故事表演里,成为一种独特的说笑话形式。既可以只说笑话,也可以在笑话中摹拟各种戏曲小调的演唱,学自然物声响、人物方言等等。是具有综合表演性质的口头语言艺术形式。

第十一章: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1、民间文学收集整理的原则?

(1)全面收集

尽可能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全部进行采录,在指导思想上不设任何“禁区”。

[传统/现代,歌颂/暴露,正确/错误或封建迷信,口头流传/书面流传,散文/韵文,长篇/短小,进行全面收集。]

①不宜强调“取精去糟”。

②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思想去衡量历史上产生的作品。

③对同一类型作品的众多异文进行收集。

④对与作品相关的其他背景性材料进行收集。

(2)忠实记录

①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②民间文学不但具有一般的文学欣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若经他人润色、修改,无法得出科学结论。

③忠实作品的思想内容,忠实作品的艺术形式。忠实地记录讲唱者的语言,包括对讲述中的形式残缺或显然错误的内容,不加入自己的任何补充与删改。

[民间文学作品不能脱离时代,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如按照自己的理解及想法加以改变,采录工作就丧失了科学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文学笔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文学笔记

民间文学笔记

传说,历史,民众,人物,故事,歌谣,形式,民间传说,事物,民间故事,内容,分类,事件,价值,特点,知识,人们,心理,情节,概念,民族,艺术,人民,口头,形象,特征,谚语,作品,箭垛,语言

2020-05-21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海蒂,祖父,小海蒂,施皮,约翰,主人,儿子,仆人,内心,外表,家当,女儿,天真活泼,孙女,小女孩,有钱人,感想,爷爷,热爱生活,老人家,阿姨,主要内容,小孤女,什么情况,儿童文学作家,每一个人,突然发现,纯朴善良,重新振作,千辛万苦

2020-05-04 #长篇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海蒂,祖父,小海蒂,施皮,约翰,主人,儿子,仆人,内心,外表,家当,女儿,天真活泼,孙女,小女孩,有钱人,感想,爷爷,热爱生活,老人家,阿姨,主要内容,小孤女,什么情况,儿童文学作家,每一个人,突然发现,纯朴善良,重新振作,千辛万苦

2020-05-06 #故事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海蒂,祖父,小海蒂,施皮,约翰,主人,儿子,仆人,内心,外表,家当,女儿,天真活泼,孙女,小女孩,有钱人,感想,爷爷,热爱生活,老人家,阿姨,主要内容,小孤女,什么情况,儿童文学作家,每一个人,突然发现,纯朴善良,重新振作,千辛万苦

2020-05-20 #故事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海蒂,祖父,小海蒂,施皮,约翰,主人,儿子,仆人,内心,外表,家当,女儿,天真活泼,孙女,小女孩,有钱人,感想,爷爷,热爱生活,老人家,阿姨,主要内容,小孤女,什么情况,儿童文学作家,每一个人,突然发现,纯朴善良,重新振作,千辛万苦

2020-05-21 #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海蒂,祖父,小海蒂,施皮,约翰,主人,儿子,仆人,内心,外表,家当,女儿,天真活泼,孙女,小女孩,有钱人,感想,爷爷,热爱生活,老人家,阿姨,主要内容,小孤女,什么情况,儿童文学作家,每一个人,突然发现,纯朴善良,重新振作,千辛万苦

2020-06-01 #长篇故事

《聊斋志异文言文注释学生版青少版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清代笔记小说古代民

《聊斋志异文言文注释学生版青少版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清代笔记小说古代民

店铺,元店,叠加使用,蒲松龄,人民文学出版社,力度,优惠券,中国,书评,会员,历史,商品,学生版,小说,页面,订单,用户,情况,文言文,摘要,注释,民间故事,民间,聊斋志异,短篇小说,神话,金额,页面设置,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代

2020-09-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书 儿童与成人》读书笔记

《书 儿童与成人》读书笔记

佩罗,夏尔,法国,国家,童话,格林,儿童,中国,市场,成人,故事,特征,民间,发展,孩子们,鹅妈妈,卖不出去,作家,内容,国度,孩子,小拇指,小红帽,文学,灰姑娘,现代派,蓝胡子,创作,有钱赚,林中睡美人

2020-09-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