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时间:2020-05-23

小学教师成长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4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原标题: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5月20日,记录四川省遂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教师团队成长故事的书籍《非常教师》在北京召开新书发布会。这本书由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黄浩、崔斌斌合作完成,中国教师报出品、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遂州外国语小学校成立的11年间,校长李启书带领这批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打造成为当地的领跑学校,创造了“遂外奇迹”。本书立体呈现了这支卓越教师团队的成长史和一个优秀团队共荣共进的文化样本。书中记录的21位教师均为80、90后,他们以朴素、常态化的故事诠释了遂州外国语小学校教育人对教育的至真至诚。

图为发布会上,《非常教师》作者褚清源(二排左四)、黄浩(二排左三)、崔斌斌(二排左一)与遂州外国语小学校教师合影。

发布会上,书中所记录的3位教师代表,现场讲述了他们与遂外相识、结缘、相伴相守的经历,用真实的故事解读了“有家、有爱,有遂外”的遂外“家文化”真谛。

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杂志原总编辑傅国亮谈到,遂外所提出的“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懂孩子的教育”是一种主流教育思想,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和要义,为中国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贡献了经验。傅国亮同时提醒与会者,不论是读书还是听报告,都不应不应拘泥于具体的故事与形式,而应该洞察经验背后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我曾到过遂外多次。遂外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善待教师做到了极致。他们所创造的‘家文化’是我一直心向往之的组织文化,人际关系非常简单,彼此之间相互尊重,这样的氛围无疑成就了这支铁军。这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的成长逻辑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读这本讲述遂外团队成长故事的书,一定会有所得,有所悟。”中国教育学会监事长杨春茂表示。

山东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教育发现书系策划人杨智认为,《非常教师》一书通过对一群教师进行群像塑造,生动展示了遂外内涵深远的教育生态,本书的出版,对民办学校教师成长、学校生态构建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当民办学校进入了“赢在团队”的时代,校长如何引领团队、激发团队?教师如何克服倦怠、提升自我?本书值得学校的办学人、校长和教师阅读。

“这本书不只是写给民办学校教师的,也是写给耕耘在一线的所有教师的,建议年轻教师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从中你会发现新入职教师到骨干教师是如何实现快速成长的。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为这个团队点赞,也一定会有更清晰的方向。”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说,当前民办学校教师流失率相对较高,遂外的人性化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教育者借鉴。

雷振海说,中国教师报创刊15年来,始终坚守“零距离贴近教师”,和“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的办报理念,始终倡导记者扎根基层,讲好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非常教师》一书正是中国教师报记者跟踪并关注一所基层学校教师群体3年形成的成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同时举行了赠书仪式,杨智代表主办方向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南庄子小学全体教师赠送《非常教师》一书。

附《非常教师》一书序言:

赢在校长还是赢在团队

作者:褚清源(中国教师报记者)

为一个团队画像

“好得很”与“糟得很”正在成为民办学校发展态的两极。

当民办学校都在拼命追赶规模、追赶效益、追赶发展时,决定发展品质的关键群体——教师,常常会被忽略或遮蔽,这可能是当前民办学校野蛮生长过程中的一大硬伤。对于一些办学者来说,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生源第一”“效益第一”,于是,过度关注生源而置教师群体利益于不顾。在我观察的范围内,能让教师及时分享到学校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办学者并不多,而那些兢兢业业耕耘在一线的教师则习惯于做“沉默的大多数”,怀揣着打工者的心态随时“走村换店”。如果民办学校始终处于这样的发展态,民办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我所关注的四川遂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则彰显了全新的发展立场。以学校发展为前提,遂外的投资者与管理者以及全体教师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学校不只关注教师当下和眼前的利益,更关注教师未来和家庭的利益。比如,学校在购买“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年金的购买标准足额拨付资金,成立了教师“幸福基金”,给教师最贴心的呵护,仅此一项学校每年多开支100多万。幸福基金在运行了两年后,如今已经正式写入学校章程。比如,教师子女在本校就读小学免收学费,就读初中和高中以后,则拿出真金白银为教师子女报销所交的学费。比如,学校每年拿出近百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专业提升。比如,教师林瑛因病休假一学期,但工资奖金依然照发,这让林瑛感动不已。比如,校长的专车和专职司机,不只是服务校长的,更多时候是用来服务教师的,每一次教师外出学习,往返机场一定会有学校司机专车接送,这让外出学习的老师倍感温暖。

一支优秀的团队一定是由有着不同魅力的人组成的团队。当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成为一种“发展痛”的时候,遂外教师团队却很稳定,在这里见证学校10年发展的资深教师有很多。这里有“最懂事”的董事长张启明,有平时不苟言笑,但笑起来却总是那么富有深意的李启书,有让青年教师感到最贴心的“孙妈”孙丽玲,有“课改智多星”李伟,“百事通”徐红……

有教师专门总结过遂外的几位当家人。生活中有任何事情需要帮忙找徐红助理,他比110都管用;心情不好时去找孙妈,她比心理专家都会开导人;有工作上的困惑去找校长李启书,他的几句话总能让你茅塞顿开;需要用钱,别忘了找董事长张启明或董事钟德文,他们会温暖地说上一句:“任何时候,请记住,你的背后还有遂外”……因此,老师们常说:遂外力,永远在线!

伴随着观察的深入我渐渐发现,这个团队从利益共同体起步,不断走向发展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他们结成了一个不离不弃的“家文化”团队,结成了精神尺码高度一致的“梦之队”。这种走向值得跟踪研究,值得整个民办教育行业关注。

民办学校已进入“赢在团队”的发展时代。当我们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位好校长总是善于带团队的,善带团队的校长自然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换句话说,善带团队才是好校长成就好学校的真正秘密。

民办学校从“赢在校长”走向“赢在团队”,是发展战略的升级。也许在创业初期,创始人或校长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要实现基业长青,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赢在团队”才是王道。毫无疑问,我所跟踪观察的四川遂外教师军团就是这样一个因为团队而实现学校华丽转身的传奇,他们正在演绎成好团队的代名词。

什么样的一群人才能称为好团队?我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在一起”。“在一起”是对团队一种精神画像,是一种“家文化”的独特存在。人在一起不一定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在一起”意味着相互信赖,互为支撑,共好共荣,意味着让那个大写“人”字的真正站立。

图为四川省遂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长李启书

非常教师的非常之处

在民办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平均比公办学校教师高1.5倍的情况下,遂外教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他们何以不离不弃?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些答案开始变得越发清晰。

我们试图用21位遂外人的故事来回答这些问题。21个成长样本可能正是遂外精神的最好注解。

好的品牌通常是有故事的,遂外品牌也不例外。董事长张启明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木匠出身的他,一直感受着生命的自足,也以朴素的“工匠精神”引领着学校的发展。他与董事钟得文一起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平日里,两个人很少到学校,学校内部的事由校长李启书统筹决策。

5年前,李启书是在两位董事长的多次游说下,从一个中层走向了校长岗位的。没有做过校长的李启书善于站在被管理者角度换位思考管理的问题。于是,在董事会和教师之间,李启书做到了最大的平衡。在教师心中,董事长和校长两个人都是不善言语的,但两个人彼此的信任与默契让他们成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搭档。有人说,董事长张启明和校长李启书两个人名字中都有一个“启”字,两人组成的搭档意味着一个新秩序的开启。这一说法在接下来的5年里被充分印证。

尽管如此,李启书认为,创造遂外品牌奇迹的,不是办学人,不是校长,也不是学校背后的专家智囊,而是一支有“归宿感”的教师团队。

有太多的经验和故事值得更多同行走进这所学校,走近这个团队。在遂外这个独立而完整的小世界里,到底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

2015年遂外福娃节的前一天晚上,遂宁遭遇狂风暴雨,学校已经布置好的会场被瞬间摧毁。没想到,在没有任何领导电话通知的情况下,凌晨4:30所有的行政人员全部赶到学校,5点钟所有教师全部到齐,大家开始分头整理会场,6点钟,会场收拾完好,整个校园是各班教师分头通知家长福娃节正常举行的场景。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徐红每每提及此事都感动不已。在他眼中,这次自发的爱校行动成为遂外团队文化中的一次关键事件。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沿着故事的方向,我们可以触摸到一所学校和一支团队的未来。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校长原执行校长曹君曾来到遂外,她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关系好了,教育的结果自然就好了,就这一点而言遂外已经做到了。遂外的十年发展在讲述着一种教育思考,那就是强大的团队永远胜过强大的个体。

台湾教师李玉贵先后两次走进遂外,与老师们互动交流。她表达了对遂外教师团队的敬意。在她眼中,遂外团队虔诚的学习热情和行动力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遂外在当地是小学的领跑者,但吸引我们不断走进遂外的,不是因为他们在当地已经成为首席品牌,不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可观数字和光环,而是他们的真诚,如一杯老酒一样需要慢慢品味才能读懂的真诚。我是慢慢才发现这个团队的魅力所在的:厚道、真诚、不张扬、不功利。这也是为什么将这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教师团队誉为“非常教师”。

遂外经验你学不会!

回看一些学校的发展逻辑,大凡那些迅速崛起的学校,通常的发展套路就是两个字:“挖人”,美其名曰:人才引进。京城的挖地方的,省会的挖地市的,大城市挖小城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可以“以挖见长”的,更多时候,你只能成为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

这支团队不是靠挖名师搭起的,而是从零开始,自我培养生长起来的。从这个角度讲,遂外这支团队更值得尊敬。

对团队价值观的引领,李启书是通过平时的工作会议完成的。每次工作会上,李启书总是能结合具体的工作抛出新颖的观点。有心的教师梳理过李启书的经典语录:

“思想是教师的风骨和气质!”

“不要总想着别人来帮你,要指望别人需要你。”

“只要是为了学生好,一切都好说。”

“做一件事,靠信念与坚持不懈,与他人的评论无关。”

“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可以犯错误,认认真真地做,也可以认认真真地错。”

“少提空口号,多提实在事;少想眼前利,多谋长远计;少讲给我冲,多喊跟我干;少说我不能,多想怎么办。”

校长的这些理念慢慢成了一个团队的价值观。遂外团队是一个“没有借口”的团队,每一位教师都敢于去做问题的终极者,不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遂外团队是一支具有“富人思维”的团队,能够敏感地捕捉到教育教学领域全新的理念和经验,他们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对儿童学情的研究,都是近年来不断引入更新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教育做得更真诚,更有品质。

对于那些新入职的教师而言,遂外更像是一所大学。遂外教师的成长逻辑就是“多干活”。费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于是,加速成长成了她的人生方向,听课,不停地听课,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遂外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持续保持工作、学习和创造的热情,这得益于遂外的管理文化。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团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情感前提。有了这个情感前提,遂外团队人与人之间便拆掉了沟通的围墙。

如果继续追本溯源的话,遂外团队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这个情感前提的是因为“真诚”二字。管理在遂外如此简单,简单到只有“真诚”二字。人和人相遇靠的是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真诚。这句话用来表达遂外团队的文化再恰当不过了。

真诚不是说的而是做的,真诚在教育教学领域有具体的行为标准,在管理领域同样有可触摸的措施。遂外逐步形成了基于真诚基因的文化生态链,董事会真诚地尊重教师,教师真诚尊重学生和家长,然后,真诚反哺真诚,尊重唤醒尊重,实现了良性互动。

真诚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有人说,“致良知就是致真诚”。遂外就走在“致真诚”的路上。他们以真诚为起点,用真诚来管理,他们立场鲜明地祭出了“做最真诚的教育”的宣言。

正如李启书所说:“小孩子记不住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但他们记得住你的好,也记得住你的坏,更记得住你的真情抑或假意。”所以,真诚是遂外团队的重要价值观,是遂外办教育的态度、原则和底线,更是承诺。

有人说,遂外的经验不可学,其实,遂外没有什么秘密,他们有的只是真诚地坚守了人本立场!遂外的教育有一颗禅心,即去除功利,一心寻找协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式、最佳路径和最优方法。李启书说:“没有这颗‘禅心’,教育就将成为一场有求必应的交易。”

走好下一个十年

遂外团队确立一个观点,缔造一个世界,使这所年轻的学校不经意间成为当地教育的首席品牌。

这个观点就是“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懂孩子的教育”。遂外10年,他们只专注做好这一件事情,其实,这一观点不只是遂外的独白,更是遂外的宣言和灯塔。

今天定义遂外的成功还为时尚早,但遂外的发展佐证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常识,那就是“赢在团队”。从这个意义上说,遂外这个团队样本是具有向导意义的。

从来没有完美的教育图式。我们如此赞美遂外这个团队,并不意味着她是完美的,是没有问题的。走过10年的遂外拥有足够的发展自信,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忧患意识,在通往未来的路上,他们总是展现出一种重新出发的姿态。目光向内、反躬自省,已经成为遂外人做事的态度。

每所学校都会遭遇到“成长的烦恼”。遂外“成长的烦恼”来自如何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过去十年在大剂量的忙碌中,刚入职的教师迅速成长为有经验的教师,而下一个十年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用来反刍和提升,从经验走向理论,用理论反哺实践。毫无疑问,让教师从忙碌中抽离出来,让教师成长,让文化生根,成为摆在李启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人说:“遂外这支团队很忙!”忙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总之,网上流传这个段子:“我走娃未醒,我归娃已睡。为师已无憾,为母心有愧。”是遂外教师的真实素描。

我当然能理解,忙是因为他们总想将工作做到极致、做出创意。但是,这并不是遂外可以让他的团队无休止地忙下去的理由。

有闲才可能有智慧。所以,“解放教师的时间”已经成为他们主动自我手术的痛点之一。他们正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给教师更多可自主支配的时间。

一所民办学校最大的财富不是你有多少生源,不是积累了多少财富,而是你有多少愿意不离不弃的教师。遂外呈现了一个教师团队奋斗的图景。这支有课改信念的铁军团队如此有归属感,如此有凝聚力。这种“家文化”所产生的力量,正在重塑遂外的下一个10年。一所学校需要一个“十年再造”的战略设计,需要有灯塔和火把照亮目标和脚下的路,如此,学校的发展才不至于盲目,才不再总是跟着感觉走。如果说过去十年遂外的发展是“用实践照亮实践”,那么,下一个十年他们要“用理论来照亮实践”。

我们的初心

如果不是三年前的一次机会与遂外结缘,我想不可能有今天这本书的诞生。写这本书是我与这支团队认识了三年后作出的决定。三年前,这支团队被中国教师报的记者发现,于是,业界有了关于遂外品牌的传说。

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遂外的故事如此之多,但又如此平凡。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创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有些单调的教育生活。他们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他们只是民办教育大发展时代的小人物。而真正照亮教育星空的不就是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吗?民办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大事件,还需要普通人的故事。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21个人的梦与痛,幸福与激情聚拢起来,就是一个丰富的大世界。

记录这个团队的意义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这么多故事组成的团队样貌。作为长期关注民办教育的记者,有必要将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们需要发现更多这样的样本。我相信,像遂外团队这样的样本注定是民办教育发展史的一部分,也将成为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一部分。

采访遂外的教师,我们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倾听,带着一颗好奇和探究之心去倾听每一位教师的故事。

我们的想法是给民办教育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教师人物画卷。

我们的初心是为民办教育立言。

记录这个时代的民办教育需要新的方式、新的视角。我们通过一本书来微观探视一个团队,旨在做出一种探索的努力。N年以后,希望这本书可以为民办教育发展留存一份资料。

这本书全景记录21位教师的遂外生活,真实呈现遂外军团的立体样貌。21位人物勾勒出了一个有味道的遂外。这种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与美好的人和事不断相知的味道。

这本书是一所学校的人物志,是一本关于21位教师的故事书。读这本书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启发——

如何将“尊重”二字从说转化为故事和行为?

作为领航人如何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

民办学校如何培植组织与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在每一个人物的最后,我们特别设置了《普鲁斯特问卷》。这个问卷里的普通问题常常泄露了一个人的心灵秘密,他的追求、喜好甚至生命观。据说,阅读普鲁斯特问卷最有趣的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的答案却相差甚远;同样的问题,一个人此时与彼时的答案也大相径庭。

《普鲁斯特问卷》中的28个问题,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尝试着去回答一次,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机会,N年以后再来回看的时候会更有意义。

限于时间,我们对每一个人物的采访和记录还远远不够,那些生活和教学中最生动、最细节的地方还未真正捕捉到。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最终要去四个地方:历史、未来、周边和自己的内心。一个团队也一样,要回望自己走过的路,要守望灯塔指引未知的领域,要环视周遭的环境,但最终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民办教育人的初心是什么?

希望每一位读者能从中再次看见自己的初心,希望遂外这个样本给更多的民办教育管理者带来一点思考的线索。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教师,团队,学校,李启,校长,教育,发展,故事,民办学校,民办教育,这本书,经验,问题,遂州外国语小学校,品牌,样本,工作,共同体,前提,文化,时候,董事长,家文化,有人说,个人,会上,利益,初心,外教,时间

2020-05-23 #故事会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教师,团队,学校,李启,校长,教育,发展,故事,民办学校,民办教育,这本书,经验,问题,遂州外国语小学校,品牌,样本,工作,共同体,前提,文化,时候,董事长,家文化,有人说,个人,会上,利益,初心,外教,时间

2020-08-05 #经典故事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教师,团队,学校,李启,校长,教育,发展,故事,民办学校,民办教育,这本书,经验,问题,遂州外国语小学校,品牌,样本,工作,共同体,前提,文化,时候,董事长,家文化,有人说,个人,会上,利益,初心,外教,时间

2020-08-30 #小故事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记录一所民办小学80 90后教师的成长故事 《非常教师》一书出版发布

教师,团队,学校,李启,校长,教育,发展,故事,民办学校,民办教育,这本书,经验,问题,遂州外国语小学校,品牌,样本,工作,共同体,前提,文化,时候,董事长,家文化,有人说,个人,会上,利益,初心,外教,时间

2020-08-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的教育故事教师随笔

我的教育故事教师随笔

竹子,校长,作业,凌云,小学,教师,老师,小院,品格,学会,教学,村子,民办教师,生涯,竹根,精神,花木,身姿,课程,阿姨,往回走,放学后,教育工作,教育故事,老师家,曹秋,代班,凌霜傲,大诗,梅松竹

2020-06-27 #故事会

我的教育故事教师随笔

我的教育故事教师随笔

竹子,校长,作业,凌云,小学,教师,老师,小院,品格,学会,教学,村子,民办教师,生涯,竹根,精神,花木,身姿,课程,阿姨,往回走,放学后,教育工作,教育故事,老师家,曹秋,代班,凌霜傲,大诗,梅松竹

2020-09-02 #经典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教师随笔

我的教育故事教师随笔

竹子,校长,作业,凌云,小学,教师,老师,小院,品格,学会,教学,村子,民办教师,生涯,竹根,精神,花木,身姿,课程,阿姨,往回走,放学后,教育工作,教育故事,老师家,曹秋,代班,凌霜傲,大诗,梅松竹

2011-09-24 #故事会

公办小学教师月工资4000 我想跳槽到民办学校年薪20万

公办小学教师月工资4000 我想跳槽到民办学校年薪20万

王伟,民办学校,优秀教师,学费,工资,公办学校,学校,孩子,家长,收入,教育资源,社会,老师,负担,公办,发展,家长们,社会上,社会资本,还是很,从公,普惠性,金来,和生源,好的,还可以,金矿,师大,化名,上房

2016-09-0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