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李白的生平事迹

时间:2020-05-25

名人故事一句两句概括

提示:本文共有 90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并称为“李杜”,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的生平经历

1.年少有为

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2.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当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的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遗迹固然引起了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不久,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3.初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共饮。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4.赐金放还

42岁的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进宫。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5.再次远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已名扬全国,而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比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也没有在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去了。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与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准备重访江东。

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底蕴。在金陵,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6.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恰在此时出师东巡,应邀入幕。入幕后,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错误。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父、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757冬,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7.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的主要作品

唯一存世的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

1.主要成就

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

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秋风词》、《竹枝词》、《白鼻靬》、《结袜子》等。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有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 记,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他成就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他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书法

《上阳台帖》为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内容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剑术

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是多么地钟情于剑了。

道术

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的老师,此人于开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2.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3.思想内容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盛唐国力强盛,士人多渴望建功立业。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李白的生平事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李白,杜甫,韩荆,公元,开元,经验,诗篇,一生,天宝,性格,抱负,文章,朝廷,求仙,洛阳,贺知章,漫游,还可以,乱军,古风,山川,宰相,开头,成就,政事,机会,朝政,梁园,皇帝,诗人

2020-06-15 #经典故事

李白生平事迹200字

李白生平事迹200字

任侠,李白,东岩子,多奇,少时,地区,动物,地方,昌隆,所在,岷山,道教,道士,道观,道经,隐者,饲养员,少年时,山林里

2020-06-16 #故事会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李白,贺知章,公元,杜甫,长安,金陵,漫游,翰林,道士,司马祯,李阳冰,一带,国家,道教,夜郎,天宝,心情,扬州,朝廷,江南,洞庭,孔巢文,宋若思,李杜,梁宋,王李,玉真公主,会稽,刺史,四川

2020-06-15 #短篇故事

李白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李白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李白,公元,宗氏,贺知章,金陵,长安,杜甫,国家,死法,道教,漫游,司马祯,老婆,道士,许氏,一带,孙女,妻子,宰相,心情,扬州,朝廷,江南,洞庭,孔巢文,孟浩然,宋若思,李阳冰,梁宋,玉真公主

2018-06-22 #经典故事

收集有关下列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并作简要点评邓稼先 贝多芬 李白 杜甫 闻

收集有关下列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并作简要点评邓稼先 贝多芬 李白 杜甫 闻

邓稼先,核武器,之父,英文,工作,杨振宁,普渡大学,物理系,原理,核工业部,美国,研究,突破,副主任,北京周报,科技委,周恩来,李白,杜甫,邓以蛰,贝多芬,闻一多,副研究员,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中国共产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

2016-03-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绘本中华故事·名人·圣人:李白

绘本中华故事·名人·圣人:李白

名人,故事,小读者,先贤,历史,名言,影响,三人行,一生,代表性,事迹,传统节日,传奇,传说,哪位,品质,大系,团队,圣人,图画书,智慧,挫折,民间传说,生平,火花,礼物,精神,轶事,一生中,必有我师焉

2020-09-02 #故事会

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生平事迹100字

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生平事迹100字

赵尚志,同学,老师,将军,精神,白求恩,时间,学校,时候,优秀少先队员,雷锋,成绩,班长,抗日,生平事迹,同学们,推荐表,环境,班集体,课室,我总是,战斗,梁思佳,赵尚,你自己,事迹,共产,功绩,同志,外婆

2020-06-23 #小故事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 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人物生平事迹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 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人物生平事迹

重要人物,胡适,中国近代史,孙中山,洪秀全,写一封信,曾国藩,袁世凯,魏源,中国近代,作业,传记,生平事迹,宋耀如,张之洞,李鸿章,毛泽东,林则徐,段祺瑞,道光,龚自珍,历史人物,一生,世界,书籍,先生,近代史,主要内容,史上最,有哪些

2020-06-1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