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特写|脱贫后的十八洞村

时间:2020-05-26

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这个只有239户、946人,人均耕地0 83亩的苗族小山村,2013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累计136户533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56 9%

提示:本文共有 18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山青青,路宽敞,十八洞的今天变了样……”这首苗歌如今已成为十八洞村真实写照。

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这个只有239户、946人,人均耕地0.83亩的苗族小山村,2013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累计136户533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56.9%。

如今,十八洞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成为“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13818元;猕猴桃种植、苗绣、劳务输出、乡村旅游、矿泉水厂五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越来越快。

今年春节,记者再次走进十八洞村,沿着村里的石板路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石顺莲家。65岁的石顺莲这几天非常高兴,因为再绣4幅作品,就完成了大客户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订单。

石顺莲与4位“绣娘”围在一起,指尖飞舞,飞针走线,没过多久,花鸟虫鱼便跃然“布”上。

“这些高铁火车头花纹的苗绣产品是中车株机定制的,这是苗绣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开始,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石顺莲笑着说,2014年,当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她主动卸任,她想到“苗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200多名留守妇女的针线功夫个个了得。“何不召集姐妹们发展苗绣产业呢?”石顺莲的想法得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群众的赞同。当年5月,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石顺莲积极组织培训,主动与湖南工业大学、中车株机等单位对接,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第一年,合作社接到订单价值10多万元,“绣娘”人均收入5000多元。看到苗绣前景不错,在外务工的石志英、杨巧珍、吴正花等10余名村民返乡加入了合作社,就连83岁的杨三妹也拿起了绣花针。几年下来,合作社培养出熟练绣工54名,每年订单价值6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12000多元。

如今,苗绣产业成为十八洞村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数百件精美的苗绣作品先后20多次参加文博会等活动,成为最受顾客青睐的民族文化产品。

十八洞村的初春,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争相绽放。村头的山坡上,上百个蜂箱掩映在一片油菜花里,头戴防蜂头罩的龙先兰和妻子吴满金手脚麻利地收拾着蜂箱。

33岁的龙先兰是个养蜂能手,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然而,2013年以前,龙先兰家还是特困户,破木房摇摇欲坠,连灶台都只是几块土砖堆起来的。

2014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将他作为联系户,帮助他分析穷因,建议他养蜜蜂。龙先兰担心自己没有技术和资金,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试养了4箱蜜蜂,当年便收入5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龙先兰来了劲。2015年,他贷款5万元修蜂箱、引进蜂种、扩建蜂场,当年便养殖38箱,产出蜂蜜500多斤,收入“飙升”到6万多元。

率先脱贫的龙先兰,邀请18个贫困户一起组建了“十八洞苗大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养蜂300多箱,年产蜂蜜4000多斤,产值50余万元。

47岁的施六金,是十八洞村水厂的一名员工。在村子停车场边,他家3间大木房连着两间偏房一字排开。

记者走进施六金家,他与妻子吴春霞正围着火炕烤火,两人正有说有笑,火炕上方的房梁上挂满了腊肉,满屋里飘着幸福的“年味儿”。

“我本是超级‘大剩男’。”说起自己的婚姻,施六金害羞地告诉记者,要不是脱贫致富,自己没想到能娶老婆。

此前,施六金长年在外打工。2016年年初,他看见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回村办起了农家乐。因为他踏实肯干,为人和善,生意越做越红火,当年就摘掉了穷帽子。

2017年10月,十八洞村山泉水厂建成投产,施六金把农家乐出租给别人经营,把自家的土地入股村里,到水厂应聘做了装箱机操作员,每月工资4000多元。

穷帽子是摘了,可“一直没讨得婆娘”这事不仅令他自己揪心,驻村扶贫工作队也没少操心。

2018年年初,水厂同事给施六金介绍了远在上海打工的花垣县苗族姑娘吴春霞,吴春霞为十八洞村的发展变化和施六金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两人结为伉俪。

在十八洞村,像石顺莲、龙先兰、施六金他们一样的奋斗故事还有很多。6年多来,十八洞村干部群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一面鲜红的“精准扶贫”旗帜高高竖起。(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肖彬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特写|脱贫后的十八洞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图集:走进湘西脱贫村十八洞

图集:走进湘西脱贫村十八洞

十八洞,李峥,湖南省,村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记者,扶贫,游客,习近平,农家乐,总书记,村里,工作队,一家,家门口,精准,网店,老人,邮局,驻村,施俊,里山,马路边,和村,串儿,业务,中国青年报,主题,全村

2017-09-19 #故事大全

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网红”背后的故事

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网红”背后的故事

施林,十八洞,三小,施康,直播,生活,家乡,视频,杨华,湘西,记者,苗寨,工作,乡亲,帐号,村里,村居,蜂蜜,发展,变化,毕业后,短视频,英语老师,翻天覆地,人手,内容,年轻人,平台,想法,打卡

2015-11-13 #短篇故事

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网红”背后的故事

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网红”背后的故事

施林,十八洞,施康,三小,直播,生活,家乡,视频,杨华,记者,湘西,工作,乡亲,帐号,村里,村居,苗寨,美食,蜂蜜,发展,变化,毕业后,短视频,英语老师,翻天覆地,人手,内容,年轻人,平台,想法

2019-11-05 #故事阅读

「图片故事」十八洞小学的新学期

「图片故事」十八洞小学的新学期

十八洞,陈泽,小学,新华社记者,教室,学生在,学生,无人机,睡午觉,老师,改造,测量,小学一年级,施蓉,杨韩,一起玩,和二,书声琅琅,下图,下课后,乒乓球,休息室,修葺一新,儿童读物,内容,双龙镇,午饭,学前班,和成,图书室

2009-04-11 #经典故事

图片故事:十八洞小学的新学期

图片故事:十八洞小学的新学期

十八洞,陈泽,小学,新华社记者,教室,学生在,学生,无人机,睡午觉,老师,改造,测量,小学一年级,施蓉,杨韩,一起玩,和二,书声琅琅,下图,下课后,乒乓球,休息室,修葺一新,儿童读物,内容,双龙镇,午饭,学前班,和成,图书室

2015-01-09 #长篇故事

老百姓的故事|施俊:十八洞苗寨银行设在家

老百姓的故事|施俊:十八洞苗寨银行设在家

施俊,十八洞,企业,湘西,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农家乐,情况,村民,游客,贷款,银行,香味,扶贫,经营,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客户端,员工,存取款,导游,收入,村里,梨子,花垣县,茶园,银行卡,需求,了解企业,农业开发

2016-10-04 #长篇故事

“十八洞酒”·我与湘西改革开放40年故事有奖征集

“十八洞酒”·我与湘西改革开放40年故事有奖征集

湘西自治州,州委,湘西,十八洞,作家,价值,奖金,故事,湘西州,证书,频道,新湖,活动,华声在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社,酒业,主席,分公司,作品,分社,南湘,州政府,文章,有限公司,变化,改革,营销,中心主任

2020-05-26 #经典故事

犟老头成为了“带头户”——— “十八洞扶贫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犟老头成为了“带头户”——— “十八洞扶贫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十八洞,村民,思想,扶贫,补偿,村里,机耕道,老百姓,龙秀,工作队,产业,协议,土地,田地,犟脾气,猕猴桃,苗寨,进村,建设,做工作,村民们,个人,一家,塑料袋,农田,精神,花垣县,老汉,道路,风波

2020-09-12 #故事会

发首倡之声 寻未来之路——电视纪实理论片《从十八洞出发》开拍

发首倡之声 寻未来之路——电视纪实理论片《从十八洞出发》开拍

十八洞,节目,扶贫,故事,理论,精准,嘉宾,纪录片,悬念,纪实,习近平,中国,总书记,发首,大业,形式,总导演,新起点,故事片,暗线,电视,终点,落点,攻坚,湖南都市频道,刘贤,杨丹,山如黛,李越,苗鼓

2008-05-1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