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第6天▎河南村:听红军的老故事 看乡村的新振兴

时间:2020-05-26

河南老故事频道节目表

提示:本文共有 17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频道)

原标题: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第6天)▎河南村:听红军的老故事,看乡村的新振兴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进入第6天的行程,报道团的全媒体记者继续在泌阳进行采访。

“破房子”和两块银元

在泌阳县龙泉村,村民谭家起把全媒体记者带到了家里的老院子里,院里的两间石头房尽管早已不能再住人,可谭家最近竟然还给这两间“破房子”装上了铁皮防水屋顶。这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

原来,这两间石头房和红军还有一段传奇故事。红二十五军向前挺进来到村里的时候,谭家起的爷爷安排红军战士住在了家里,当红军准备走的时候,为了表达谢意,就给了谭家起的爷爷两块银元,放在了桌子上,爷爷拿起银元准备还给红军战士的时候,不小心掉到地上并顺着桌下面的老鼠洞滚了下去。

所以每当老房子快塌的时候,谭家起就会修一修,因为这间房子当年是红军住过的,而红军当年给的银元现在还埋在这间旧屋的地下。

谭家起时常告诉孩子们,将来有一天老房子实在支撑不了必须拆掉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那两块银元给挖出来,还给国家。

“豆腐脑一定要吃,钱随便给就行”

在泌阳县河南村,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们还听到一个关于“豆腐脑”的红军故事。

红二十五军过境河南村时,在胡栗冲一家做豆腐的小店老板张兴泰看到红军,就招呼战士们过去吃豆腐脑,红军说吃他的豆腐脑可以,但是一定要收钱!张兴泰虽然不同意,可最终也没拗过战士们,于是说,“你们谁吃豆腐脑就吃,钱随便给就行”。其实,他根本没管到底给没给钱。但是当红军走了之后,他一看钱箱,给的钱要远比豆腐脑卖的钱多的多。

采访偶遇

当全媒体报道团的记者们正在采访胡栗冲豆腐脑故事的时候,偶遇了一群穿着迷彩服、打着红旗的小朋友,他们是附近村镇的学生,老师带着他们趁着暑假也来这里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虽然天气炎热,可这群孩子却走的特别认真。

老师和孩子们都说,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假期户外活动,当一天“小红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了解了当地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让他们共同感受了什么才是艰苦奋斗和红军精神。

昔日红军行经处 今日乡村振兴景

今天全媒体记者采访的河南村,位于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北部,长期以来,村庄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业作物为主导产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2015年人均纯收入26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1人,属于省定贫困村。

近几年,河南村结合区位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下属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鼓励农民带地入股,收益二八分成。将昔日无人耕种的丘陵荒地进行统一管理,发展以晚秋黄梨、丰水梨、瓢梨等为代表的果树种植,目前,种植面积3000多亩,产值达6000多万元,仅林果这一项人均就增收了2000多元。

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完全变了模样,规划整齐的生态林果基地,成了“花果山”,也成了河南村老百姓手里的“摇钱树”。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来河南村旅游的游客都会把进村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报道团来到泌阳的第二天。在采访红二十五军银元的故事、豆腐脑的故事的时候,老乡们讲述的故事都是他们爷爷辈所经历的,如果不是红二十五军给当时的村民留下深深的印记,我相信,这些故事也不会一代代的流传下来。

长征路上,红二十五军进村不扰民,帮老乡干活,是长征途中不变的部队纪律。而改变的却是一个个村寨和村民对红军的观念、看法,是一点点属于人民的星星之火。

采访河南村,亲身探寻当年的革命遗迹,我会不由地放缓脚步,放低声音,因为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动容、感怀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那段红色历史。而河南村乡村实现产业兴旺发展,推动群众摆脱“累没钱”的苦日子,过上“轻松赚”的好日子。红军行经处,产业迅速兴起,山乡村寨焕发新颜,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新农村频道记者 周煜 张峰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持续进行中,报道团将途经河南罗山、桐柏、泌阳、方城、卢氏、淅川,陕西丹凤(洛南)、志丹、延川,甘肃泾川等10县市,敬请持续关注。本次活动由北京现代汽车提供全程支持。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第6天▎河南村:听红军的老故事 看乡村的新振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河南村:听红军的老故事 看乡村的新振兴

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河南村:听红军的老故事 看乡村的新振兴

红军,故事,河南村,谭家,时候,红二十五军,银元,豆腐脑,全媒体,村民,泌阳县,爷爷,记者,发展,统一,张兴泰,胡栗,记者们,广播电视台,新农村,破房子,石头房,河南,乡村,产业,基地,村寨,林果,泌阳,长征路

2007-02-17 #经典故事

红二十五军将领后代在卢氏重走长征路

红二十五军将领后代在卢氏重走长征路

卢氏,卢氏县,红二十五军,后代,攻坚,将领,记者,长征路,红军将领,长征精神,子李,徐兴华,徐海平,李庆,王小萍,王雪红,高长军,马小刚,红军广场,越来越好,河南日报,客户端,三门峡市,上海,代表,书籍,专题讲座,事迹,产业,使命

2013-02-12 #故事大全

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红色古镇:水清了 山绿了 人富了

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红色古镇:水清了 山绿了 人富了

红军,荆紫关,红二十五军,荆紫,淅川县,草鞋,河南,敌人,淅川,关之战,郑秀英,新农村,美好家园,金豆,初心,主任,古镇,长征路,荆紫关镇,老人,记者,陕南,队伍,频道,建设,又回到,草编鞋,关立,徐海东,吴焕先

2019-03-03 #经典故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淮滨顺和农业营销精英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淮滨顺和农业营销精英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农业,淮滨,精英们,革命先烈,成果,河南省,精神,红军,罗山县,长征路,银杏树,公司,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坡,原材料,传统,不变,中央,中国,事迹,事业,兵力,光辉,何氏,先遣队,军部,出发地

2009-04-03 #经典故事

河南二退休干部精神可嘉: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1万多公里

河南二退休干部精神可嘉: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1万多公里

红二十五军,郧西,郧西县,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李建设,鄂豫陕,主力,长征路,李长,历史,地方,省委,红军,斗争,活动,特委,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省,信阳市,情况,关防乡,同志,天门,抗捐,武装斗争,退休干部,红色,老人,地方武装,苏维埃政权

2015-12-02 #短篇故事

河南广电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专题报道——这支队伍是亲人

河南广电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专题报道——这支队伍是亲人

红二十五军,红军,时候,泌阳县,河南,群众,村民,部队,豆腐脑,大米,故事,泌阳,宋士,张丽,马荣,广播电视台,好的,长富,龙泉寨,主题,初心,亲人,交通广播,人家,会长,姥爷,支队,新四军,父亲,研究会

2010-08-06 #小故事

重走长征路 十故事三则

重走长征路 十故事三则

周泰,红军,敌人,太阳寺,蒲海,海水,女红军,父母,东沟口,周家,岗哨,王氏,部队,仁夫,连香,小海,母牛,鬼子,红二十五军,一家,丈夫,两当县,土地庙,刺刀,亲人,偷偷地,前川,叫声,情报,年龄

2020-05-26 #故事会

永远的红飘带——从革命长征路到发展新征程

永远的红飘带——从革命长征路到发展新征程

长征,红军,新华社记者,罗晓光,记者,陕北,长征路,红军树,红色,人民,谢子长,中央红军,初心,群众,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历史,父亲,精神,苏区,刘志丹,刘克,钟鸣,革命,是一次,共产党人,力量,单家集,红二十五军,游客

2014-01-2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