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张家界土家族的哭嫁婚俗

时间:2020-05-26

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与哭嫁

提示:本文共有 38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张家界土家族的哭嫁婚俗

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除了欣赏那奇峰竞秀、气势壮观的自然景观外, 当地少数民族的奇特婚俗,也别有一番情趣。

未婚男女通过赶“边边场”、山间对歌、木叶传情等方式,男子会向相识或陌生姑娘传送爱的信息,主动展喉歌唱:阿妹家园有棵梅,你家爹妈砍刺围,干围万围围不住,哥变蜜蜂花上飞。如果姑娘有好感,也会和唱:满山木叶堆打堆,阿哥是否吹得来,有朝一日学会吹,只用木页不用媒。姑娘以大胆的方式表达给对方.这就初功告成.姑娘得到父母同意后,男方就请媒人穿针引线,并选在一个重大节日里备一块丰厚的带尾巴的腚肉送到准岳母家。女方会热情款待,但对婚事只字不提.男孩回家,如果那块屁股肉只切了一小块,其它连尾巴一同返回,那准没戏了。女方如果全部收下,那意味着好事成全。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恋人之间的感情升温。男女双方会商量结婚事宜.从这以后,土家姑娘就会偷偷练唱哭嫁歌。

当男方把结婚喜日送给女家,姑娘本应兴高采烈,全家也应笑语欢欣,但出现的却是哭声满堂.这就是哭嫁的开始。从即日起,嫁女在闺房摆桌,邀女性亲朋好友九人围坐四方,自己居中,并领哭唱,同伴接唱.哭嫁主要内容是:追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拜托兄嫂事.哭词有固定的,也有即兴的.节奏自由,曲调朴素,语气词特定。

一般情况嫁女事前都偷偷学会了哭嫁词曲。母女对哭的歌词有:

女:娘呀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呀梳把头,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摇白了头。

娘: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女儿去哎娘难留,往后日子重开头,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度春秋。

哭嫁也有骂人的,不过不会是真意的,主要是哭骂媒人。哭词大意是:你那背时(不走好运的意思)媒人想挂面(礼品:面条),那背时媒人想猪头,那背时媒人烂嘴巴,那背时媒人烂舌根.媒人呢,听了不但不恼.反而不时插嘴笑唱:燕子大了出花楼,狗崽大了往外走,女儿大了出嫁了.我不烂觜你会磕响头求.一哀一喜,一恼一笑,风趣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出嫁之日,是哭嫁之极,嫁女哭父母,哭伯叔,哭姑姨,哭姐妹,哭哥嫂,哭闺友,哭梳头,哭上轿,哭辞祖宗,.哭声大作,声泪俱下,哭得悲忉,哭得震憾.哭声也真,哭词也凄。进入男家,哭声仍旧,新郎背新娘入堂拜天地。

哭嫁的水平高低也是衡量姑娘才智和贤惠德淑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土家婚俗有些变化,但哭嫁仍然存在,所不同的是内容变了,严格地说是一个仪式.再说现在哭嫁,新娘所哭对象都会给她一个不小的红包.以期望夫妻恩爱,永远幸福。

土家族的《哭嫁歌》 2006 12 29 22:27:43 人气: 1485 来源:中国民俗网 作者:佚名

土家族的《哭嫁歌》

传说邻家嫁女娘

邀呼目伴来商量

三三五五团团坐

你哭一场我一场。

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词》,它所展示的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图》。诗的意思是说,邻居家的姑娘就要出嫁,同伴们都相约赶来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你一声我一声痛哭不止。这和婚宴上举杯相庆的欢乐愉快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亦喜、亦悲、悲喜交集。

哭嫁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和保存。上文所讲哈萨克族婚礼中,新娘唱《告别歌》告别亲人的场面是游牧民族哭嫁的习俗。如果有兴趣的话,对中国各民族的哭嫁习俗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那样我们就会看到许多形式各异,又独具特色的哭嫁场面,会收集到许多民间的《哭嫁歌》。将这些哭嫁歌流传的地域、民族编绘成一幅各民族哭嫁歌分布图,便会得知,原来哭嫁习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广阔的地域内,都是各民族婚礼的组成部分。

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土家族,是保存哭嫁习俗最完整的民族之一。如果在土家族的吊脚木楼采风,土家族妇女一定会将他们记忆中的哭嫁歌和着低婉伤感的声调唱给你听。听到他们那震撼人心的歌唱,你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掉下同情的眼泪。许多深知土家族婚礼习俗的老人,也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土家族哭嫁的趣闻。

每一种婚俗,都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土家族的哭嫁习俗,也是历流传演变的结果。包括那些只古老的抢婚习俗,在今女的土家族婚俗中扔然保存着。

土家族历史上曾实行过“姑表婚”。姑母之女必须嫁给舅舅之子名日“骨种”。所谓“生女还之母家,曰一女来一女去”,“姑妈女,顺手娶”等说法,就是指“还骨种”而言的。“坐床”习俗,过去在土家族十也很流行,哥哥死后弟弟娶其嫂,叫做“弟坐兄床”。嫂嫂不能改嫁。在封建社会,土家族属土司管辖。在婚礼习俗中,土司还享有对新娘的初夜权。尽管如此,在古老的婚姻制度下,土家族青年男女还是有一定的婚前社交自由。他们在每年一度的“摆手节”和跳摆手舞时,青年男女可以自主选择配偶。事后只要征得土老师巫师的许可,即可定婚为结婚。清代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土家族地区强行推行封建包办婚姻。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土家族青年男女的命运。在买办婚姻制度之下,妇女完全失去人生自自无法改变自己不幸的命运。于是土家族妇女便借助哭嫁和唱哭嫁歌的形式,来宣泄对封建买卖婚姻和家长制约不满。

土家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结婚前也有完备的求婚、定亲、送彩礼、送日子等仪礼。娶亲仪礼更是复杂而隆重。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即将出嫁的姑娘必须哭嫁。哭嫁,作为一种婚礼仪式,含义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表现姑娘出嫁之前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旧的婚姻制度的不满,愤怒和控诉,而且也常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女子才能和德行的标准。谁家的姑娘善哭,就表示她才能出众。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姑娘长到十一二岁时、就要学习哭嫁。实习的最好场所,是在婚礼仪式上陪伴即将出嫁的姐姐哭嫁,这样可以得到情绪上的感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到了自己出嫁时,心中的喜怒之情,自然像开闸的河水一样倾泻出来。

土家族婚俗中,姑娘什么时候哭嫁,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在男方择订娶亲的日期时,备一份礼物通知女家,双方开始做结婚前的各种准备。就在举行婚礼的一个月或半个月前,未来的新娘开始哭嫁。有的地方是七天哭一次,有的地方是半个月哭一次,也有的地方是开始隔夜哭一次,之后每夜都哭。哭嫁一般在晚上,届时和新娘要好的姐妹和姑嫂们都到新娘的住处陪哭,一直哭到娶亲之夜。

在整个哭嫁期间,新娘和陪哭的姐妹都要唱《哭嫁歌》。《哭嫁歇》 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从母女对哭、姑嫂对哭开始,所有的亲人包 括父母、哥嫂、叔伯、姐妹都要哭到。待嫁的姑娘,在即将别离亲人之际,自然有诉说不完的离愁别绪,其中也含有对亲人的抱怨。如《哭父母的歌》这样唱道

我的头发还没有生根

我的牙齿还没有长齐呀

绩麻纺纱都不会

背柴挑水做不起

你们就狠心地把我推出门,

做人媳妇活受罪

挑不起也要挑了

做不会也要做了。

我的肩膀压肿了

还满不了人家的意。

十八指头磨烂了

还顺不了人家的心。

这日子怎么过呀?

早晓得这一天

刚把我生下来时

为什么不把我往泥潭里泡了呢?

早晓得这一天

刚把我生下来时

为什么不把我往者坝上丢了呢?

丢在泥潭里

还要起个水泡泡哩

丢在岩坝下

还能长一蓬草草哩。

出嫁的女儿并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她将一肚子的委曲完全倾泻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不该把自己嫁出去。

在封建买卖婿姻制度之下,姑娘的命运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布,前途未卜,因此出嫁的姑娘有时也将满腔的愤怒,集中发泄在媒人身上。《哭媒人的歌》这样唱道

板栗花开球对球

背时媒人想猪头

豌豆花开英对英

背时媒人想鞋袜。

背时媒人是条狗

这头吃了走那头。

娘家又夸女婿好

婆家又夸嫁妆多。

树上鸟儿骗得多

岩坎猴子骗得走。

骗得我爹点了头

骗得我娘开了口。

总之,媒人在土家族姑娘看来,是搬弄口舌,追求私利的势力小人。所以在哭嫁时总是痛骂媒人一场。好像这一婚姻悲剧的导演全是媒人所为。

随着娶亲队亿的到来,哭嫁也达到高超。到了半夜鸡叫时分,交亲娘要替新娘梳头、开脸。把姑娘原来的辫子梳成“粑粑髻”请人将脸上的汗毛拔去,眉毛扯成一勾新月的样子。这时要《哭上头》、《哭扯眉毛》。五更时分,新娘要“吃离娘饭”、“穿露水衣”这时又要《哭离娘席》、《哭穿露水衣》。

上轿的时晨一到,新娘要拜别祖宗了。只见新娘手中拿两把筷子 出了房门,往前后各撒一把,表示分别。这时又要《哭别祖宗》。告别祖宗之后,灯笼火把齐放光明。新娘上轿时,又要《哭上轿》。有的地方新始上轿后,请巫师杀只公鸡,用鸡血洒在轿子四周,同时将轿子四周打扫一遍。这可能是古老的抢婚习俗的一种模拟表演。鸡血表示抡婚时发生过流血事件。扫轿,表示毁去抡婚时留下的脚印。现在的婚俗中,只是一种禁忌而已。

在前往新郎家的路上,新娘坐在轿子里仍然唱着哭嫁歌,一直唱 到男方家能听到哭声方止。

到了新郎家,举行拜堂仪式。拜完堂入洞房。这时新郎新娘要争 先坐在床上,据说谁失坐到床上,将来谁当家。

随着时代的前进,土家族的婚俗也有了许多变化。婚姻自主已成 了青年男女普遍的要求。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她们已失 去约束力,哭嫁习俗因而谢谢消失,正如一首民歌唱的

高山木叶垒成堆,

问哥会吹不会吹,

哥把木叶吹响了,

只动歌声不动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张家界土家族的哭嫁婚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家界水湧金江民宿:老外都称赞的土家族民宿

张家界水湧金江民宿:老外都称赞的土家族民宿

民宿,金江,土家族,张家界,传统,院落,土家,树屋,子阁,楼观景,客房,主人,亲子,建筑,月牙,精品,田园,风格,全裸,土家族建筑,东厢,农耕,国际友人,庭院,木构,武陵源,水稻,湘西,石头,老外

2010-12-26 #故事大全

土家族独特的传统婚俗“哭嫁”

土家族独特的传统婚俗“哭嫁”

土家族,新娘,姑娘,文化,哭嫁歌,中国,包办婚姻,姐妹,婚姻,媒人,形式,现象,第一星座网,在出,内容,土家,唢呐,地方,民族,传统婚俗,十姐妹,民族文化,有特色,塔罗,大开,方都,比新,玛雅,铁石心,马王乡

2020-05-26 #小故事

图集|湘西土家族传统婚俗

图集|湘西土家族传统婚俗

土家族,女方家,八字,女方,过礼,媒人,男方,李孟,责任编辑,湘西,图集,女家,客户端,嫁女,湖南,庚帖,日子,父母,男子,通讯员,长辈,哭嫁歌,带领下,是一部,上向,土家风味,以示,先生,农历,叠好

2008-12-14 #小故事

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 鄂温克族的婚俗礼仪 土家族的用餐礼仪

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 鄂温克族的婚俗礼仪 土家族的用餐礼仪

女方,坐席,哈萨克族,土家族,少数民族,新郎新娘,男方,传统礼仪,客人,新郎,礼仪,亲戚,初夜,大衣,媒人,孙子,新娘,父亲,爷爷,狐皮,狼皮,男女,规矩,鄂温克族,酒席,骑术,驯鹿,是不能,刁羊,多费

2010-02-22 #短篇故事

1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婚俗 哭嫁歌是国家级非物质

1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婚俗 哭嫁歌是国家级非物质

哭嫁歌,同伴,感情,父母,语言,问题,土家族,内容,亲人,参考答案,口语化,聚居地,婚俗,游客,方面,情感,比喻,歌词,篇幅,艺术性,内容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细节,种方法,艺术特色,难舍难分

2020-05-25 #短篇故事

张家界向王天子的故事

张家界向王天子的故事

向王天子,土家族,鸳鸯,谷中,向大坤,张家界,人马,背篓,于神堂,初升,布帕,李伯如,洪武,白练,神堂湾,石峰,红黄橙,青岩山,闻山,马嘶人,齐飞,天子,你的朋友,天子峰,得天,湾下,人们,人民,俗语,各族人民

2020-09-25 #故事大全

张家界向王天子的故事

张家界向王天子的故事

向王天子,土家族,鸳鸯,谷中,向大坤,张家界,人马,背篓,于神堂,初升,布帕,李伯如,洪武,白练,神堂湾,石峰,红黄橙,青岩山,闻山,马嘶人,齐飞,天子,你的朋友,天子峰,得天,湾下,人们,人民,俗语,各族人民

2020-09-25 #故事阅读

来西游记取经地看看唐曾走过的路——张家界

来西游记取经地看看唐曾走过的路——张家界

张家界,秀华山馆,天门山,文化,桑植县,砂岩,湘西,景区内,贺龙纪念馆,谷中,贺龙,中央宣传部,武陵源,景色,一大,三官,尖细,代表,人文,中央,主席,史册,博物馆,名山,地质,土家人,土家族,外貌,大峡,大字

2020-09-2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