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时间:2020-05-26

寒食节故事1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1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导读:寒食节在每年清明节前一两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寒食节这天有禁火、吃寒食的习俗,还有与清明一样祭祖和踏青的习俗活动,由此看来寒食节与清明节关系还算是很密切的。那么,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你知道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吗?以下是万年历小编带来的寒食节的由来故事,供大家查阅。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一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二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

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双亲的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父母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寒食节的来历三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春末出火,在这之前告戒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寒食节的习俗

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拜扫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饮食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欲了解更多节日时间查询请点击》》》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原创,禁止转载。

网友还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刘邦,晋文公,寒食,重耳,坟墓,父母,来历,纸片,晋文,申生,蛇盘兔,介子,大火,民间,墓上,先贤,先祖,冷食,墓碑,差人,放火烧山,文章,由来,柳枝,百姓,皇家,节日,臣子,踏青

2020-08-19 #小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刘邦,晋文公,寒食,重耳,坟墓,父母,来历,纸片,晋文,申生,蛇盘兔,介子,大火,民间,墓上,先贤,先祖,冷食,墓碑,差人,放火烧山,文章,由来,柳枝,百姓,皇家,节日,臣子,踏青

2020-09-02 #短篇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寒食,刘邦,来历,晋文公,坟墓,故事,由来,重耳,父母,纸片,申生,踏青,蛇盘兔,习俗,万年历,冷食,大火,民间,晋文,墓上,先贤,先祖,墓碑,差人,放火烧山,拜扫,禁火,柳枝,百姓

2020-05-26 #故事会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寒食,刘邦,来历,晋文公,坟墓,故事,由来,重耳,父母,纸片,申生,踏青,蛇盘兔,习俗,万年历,冷食,大火,民间,晋文,墓上,先贤,先祖,墓碑,差人,放火烧山,拜扫,禁火,柳枝,百姓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寒食,刘邦,来历,晋文公,坟墓,故事,由来,重耳,父母,纸片,申生,踏青,蛇盘兔,习俗,万年历,冷食,大火,民间,晋文,墓上,先贤,先祖,墓碑,差人,放火烧山,拜扫,禁火,柳枝,百姓

2020-08-18 #短篇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寒食,刘邦,来历,晋文公,坟墓,故事,由来,重耳,父母,纸片,申生,踏青,蛇盘兔,习俗,万年历,冷食,大火,民间,晋文,墓上,先贤,先祖,墓碑,差人,放火烧山,拜扫,禁火,柳枝,百姓

2020-09-02 #长篇故事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 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 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寒食节,刘邦,来历,晋文公,重耳,坟墓,由来,父母,故事,简介,节日,纸片,晋文,申生,介子,大火,墓上,墓碑,寒食,差人,放火烧山,民间,臣子,有哪些,介山,刘郎,孔尚任,广群芳,晋献公,太子

2020-05-08 #故事会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 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 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寒食节,刘邦,来历,晋文公,重耳,坟墓,由来,父母,故事,简介,节日,纸片,晋文,申生,介子,大火,墓上,墓碑,寒食,差人,放火烧山,民间,臣子,有哪些,介山,刘郎,孔尚任,广群芳,晋献公,太子

2020-06-0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