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时间:2020-05-26

疫情一线护士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医护人员奋战在防控疫情的最前沿,社区工作者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想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事迹时,费尽周折,却遇到一次次“无法完成的采访”。

她说,下班了,就想好好休息

单霞是湖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的护士。1月26日,这位90后护士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依然减掉了齐腰长发。同伴们都为她惋惜,她却笑着说:“没有关系,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嘛。”

2月2日,我们辗转联系,想采访这位依然奋战在一线的护士,却收到两段微信回复,很恳切地拒绝了采访的要求。

微信上这样写道:“我只想正正常常的上个班,上班好好做事,尽可能通过自己给感染的同事带来正能量,生活方面尽自己所能照顾好,下班好好呼吸新鲜空气,好好休息。”

她的另一条微信则用平静的口气讲述了她们“非常时期”的工作。她写道:

“我们每天上班都很痛苦,口罩戴的又憋气又难受,护目镜勒得头痛、脸痛,脸都形成压疮了。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不撒,有时候吃东西都得注意一点,不吃冷的,不吃辣的,怕自己临时要上厕所什么的,导致防护物资的浪费。”“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在坚守,尤其是护士,都在拼命,都在努力。”

我们没有理由再打扰她,用采访来耽误她宝贵的时间。

“我现在实在太忙了”

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位于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人员密集,社区防疫压力显得尤为突出。打铜社区党委书记倪娟从1月23日开始就再也没回过家,她带领社区群干一起做防护宣传、疫情排查、患者转接等工作。

了解到倪书记的事迹,记者2月3日一大早就开始联系她,一连几通电话都无人接听。2月4日记者继续联系倪娟,尝试连接几次之后,她的声音终于出现在电话另一头。

记者从没有听过那么沙哑的声音,仿佛每一句话说出来都伴着砂砾在摩擦。简单地几句问候,记者才知道,从2月3日开始,这个社区19名需要被集中隔离人员,已经开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陆续前往隔离点救治。这天晚上,转移工作搞到凌晨,倪书记和她的同事要到好几位被转移居民家里做思想工作。采访没有办法进行。

2月4日,倪书记正在安顿最后一批前往集中隔离点的居民,记者接通了她的电话。她说:“我现在实在太忙了,请你过几天再联系吧。”2月6日下午,记者又一次拨通了倪娟主任的电话,电话那头依然传来那个沙哑而疲惫的声音,每一句话似乎都隔着口罩的厚度,略有些含糊。

她说:“我们社区已经封闭了,你进不来,没法采访。”

记者告诉她,可以电话采访或微信采访。她那仿佛砂砾摩擦过的声音里并没有多少停顿,“还是不要宣传我了,我们武汉那么多社区干部都是这么做的,谁处在这个位置都必须这么做,我不比别人做得多。”

耳旁是她艰难地发声,还要时不时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交待事宜,记者再不忍心让她说话了。

关掉手机上红色的通信按钮,记者知道这个采访完不成了。社区防疫正是最吃紧的时候,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工作和休息,也许比采访更重要。

她拦住过督导组,也拒绝了采访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雷寨村妇女主任曹凤秀曾经拦住过督导组。那天,武汉市新洲区防控督导组暗访要进村,被她拦下了。她要求督导组出示工作证明,坚持给督导组成员一个个测体温,确认全部成员体温正常后才让他们进村。放行时,她还大声交代:“不要随便串门,检查完尽快离开!”

记者打了好几通电话,都无人接听。尝试多次之后,电话终于有了回应,却是男声:“我是曹凤秀的丈夫,她在测体温,没时间接电话,晚点打吧!”

午饭时间,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曹凤秀本人,不料她直接拒绝采访。在记者一再坚持下,她同意电话里“简单聊几句”,但强调“要快一点”!

1970年出生的曹凤秀在雷寨村担任妇女主任已有28年,参加过抗击非典、抗洪抢险的她办事干练果断。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部分村民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防控工作不甚支持。曹凤秀以大妈作为“突破点”,挨个儿做作思想工作。她动员20多位大妈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逐门逐户宣传防护常识,按时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对返乡人员登记造册,给所有村民测体温。

“村里人不出去,村外人不让进,除非有特殊情况,进村必须量体温。”曹凤秀说,村口白天、晚上都有志愿者值守,督导组也不放过。

“内防传播、外防扩散,我们要把村子箍成疫情防控的铁桶,”她说,特别注意照顾好老人,不仅叮嘱他们注意防护,还要上门帮忙添置年货和消毒用品。“有些老人家平常身体就不好,这个阶段更要加强保护,让他们稳稳当当在 铁桶 里坐着。”

采访不到十分钟,曹凤秀就着急地打断了记者的话:“实在没时间了,不好意思”,便匆匆挂了电话。

那沙哑的声音,那急促的问答,那紧张的身影,都让我们看到与病魔斗争的紧迫。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又实在不忍心占用他们的时间。然而,这些“无法完成的采访”却让我们十分难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记者,曹凤,电话,社区,督导组,防控,工作,疫情,声音,护士,书记,人员,微信,时间,测体温,进村,宣传,隔离,雷寨村,工作人员,无人接听,武汉市新洲区,事迹,同事,口罩,大妈,实在太,居民,村民,砂砾

2012-12-07 #短篇故事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记者,曹凤,电话,社区,督导组,防控,工作,疫情,声音,护士,书记,人员,微信,时间,测体温,进村,宣传,隔离,工作人员,无人接听,武汉市新洲区,事迹,同事,口罩,大妈,实在太,村民,武汉市,砂砾,铁桶

2013-02-27 #长篇故事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无法完成的采访——发生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记者,曹凤,电话,社区,督导组,防控,疫情,工作,声音,护士,书记,人员,微信,时间,测体温,进村,宣传,隔离,雷寨村,工作人员,无人接听,武汉市新洲区,事迹,同事,口罩,大妈,实在太,村民,武汉市,砂砾

2015-08-22 #短篇故事

一线写实严防疫情 紧守温情 ——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一线写实严防疫情 紧守温情 ——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

小区,居民,工作人员,防控,人员,值守,文清,徐女,社区,王永平,马炎,廉租房,武汉,砂子岭,工作,建工集团,隔离,住建局,力量,疫情,管控,凤凰小区,亲人,人民,龙翔,宣传,倪海,王永,王辉,小区里

2017-01-23 #故事大全

防控一线直击|热血!泗阳百余名公安民警请战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防控一线直击|热血!泗阳百余名公安民警请战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泗阳,疫情,人员,公安,请战书,吴建国,郭荣,疫情处置,公安局,体温,泗阳县,战友,民警,武汉,突击队,组织,车辆,24小时,吴主,从武,张云,张甜甜,荣通,荣荣,高铁站,陈宇,责任编辑,汽车客运站,长途客运站,全局

2013-12-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防控疫情一线的故事

防控疫情一线的故事

疫情,小区,值守,一线,人员,走亲戚,防控,从武,隔离,故事,党旗,区政府,政府,情况,汉回,手套,武汉,礼品,社区,问题,升级,回家,到一个,房子里,有一天,来人员,出入口,方都,咸阳机场,好的

2020-05-19 #故事阅读

防控疫情一线的故事

防控疫情一线的故事

疫情,小区,值守,一线,人员,走亲戚,防控,从武,隔离,故事,党旗,区政府,政府,情况,汉回,手套,武汉,礼品,社区,问题,升级,回家,到一个,房子里,有一天,来人员,出入口,方都,咸阳机场,好的

2020-06-26 #故事会

防控疫情一线的故事

防控疫情一线的故事

疫情,小区,值守,人员,一线,走亲戚,从武,防控,隔离,党旗,区政府,政府,情况,汉回,武汉,咸阳,手套,礼品,社区,问题,升级,回家,到一个,房子里,有一天,来人员,出入口,方都,咸阳机场,好的

2011-06-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