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时间:2020-05-26

唐太宗的故事成语

提示:本文共有 18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 > 正文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作者:??丞相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5日 10:20:37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你听过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历史成语故事1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然而,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贞观六年,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贞观十一年,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的情况。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贞观十三年,魏征奏上了他那篇着名的《十渐疏》,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贞观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一心兴师东征高丽,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实上,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然而,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是刚愎自用,执拗不回,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远,直至生命的终点。

历史成语故事2

西汉时期,掌管封爵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义,持节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人民大悦。

后来,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言行不一。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脸色很难看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话,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泥潭里去吗?”

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反而很惧怕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淮南王刘安评述丞相公孙弘的话,史料这样记载:“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这便是成语“发蒙振落”的来由。

汲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死后家中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在封建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中他可谓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公孙弘、张汤不能相容,为此,公孙弘、张汤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武帝听多了坏话后,就慢慢地疏远了汲黯,后来还将他贬职,出任淮阳太守,最后死在任中。

历史成语故事3

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姬官涅。此人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简单历史成语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李世民,幽王,褒姒,魏征,武帝,成语,诸侯,贞观,历史,公孙弘,皇帝,丞相,成语故事,大臣,烽烟,张亮,张汤,李渊,申侯,太子,仁义,兵马,军队,发蒙振落,坏话,天下,学生,导语,情况,父亲

2020-07-24 #故事阅读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李世民,魏征,历史,成语故事,武帝,贞观,丞相,公孙弘,皇帝,大臣,张亮,张汤,李渊,作者,仁义,成语,发蒙振落,坏话,天下,情况,欲望,汉武帝,东征高,封建帝王,政治上,无法摆脱,有一次,武帝听,淮南王刘安,好大喜功

2020-05-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李世民,魏征,历史,成语故事,武帝,贞观,丞相,公孙弘,皇帝,大臣,张亮,张汤,李渊,作者,仁义,成语,发蒙振落,坏话,天下,情况,欲望,汉武帝,东征高,封建帝王,政治上,无法摆脱,有一次,武帝听,淮南王刘安,好大喜功

2020-05-16 #长篇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李世民,魏征,历史,成语故事,武帝,贞观,丞相,公孙弘,皇帝,大臣,张亮,张汤,李渊,作者,仁义,成语,发蒙振落,坏话,天下,情况,欲望,汉武帝,东征高,封建帝王,政治上,无法摆脱,有一次,武帝听,淮南王刘安,好大喜功

2020-05-28 #长篇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简单历史成语故事

李世民,魏征,历史,成语故事,武帝,贞观,丞相,公孙弘,皇帝,大臣,张亮,张汤,李渊,作者,仁义,成语,发蒙振落,坏话,天下,情况,欲望,汉武帝,东征高,封建帝王,政治上,无法摆脱,有一次,武帝听,淮南王刘安,好大喜功

2020-05-28 #故事阅读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

项羽,鲁班,墨子,项梁,秦青,秦始皇,薛谭,成语故事,楚王,历史,大禹,宋国,楚国,老师,故事,响遏行云,叔父,范文,时候,秦国,浙江,邯郸人,写字,很高兴,下相,了学,吴中,小儿子,差得,彼可取而代之

2020-07-24 #故事大全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

项羽,鲁班,墨子,项梁,秦青,秦始皇,薛谭,成语故事,楚王,历史,大禹,宋国,楚国,老师,故事,响遏行云,叔父,范文,时候,秦国,浙江,邯郸人,写字,很高兴,下相,了学,吴中,小儿子,差得,彼可取而代之

2020-08-09 #小故事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

项羽,鲁班,墨子,项梁,秦青,秦始皇,薛谭,成语故事,楚王,历史,大禹,宋国,楚国,老师,故事,响遏行云,叔父,范文,时候,秦国,浙江,邯郸人,写字,很高兴,下相,了学,吴中,小儿子,差得,彼可取而代之

2014-09-2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