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东北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时间:2020-05-27

民风民俗故事5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9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1、民歌,二人转:

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2、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

有时就是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火盆用泥或铁、铜制成,大小不一,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

它们的质地坚硬,从炕洞或灶坑里铲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烤火是这里的大人小孩的一种乐趣。

在冬天,如果谁家来了客,主人就招呼:“上炕暖暖脚!快把火盆往跟前拉拉!”脚暖了,心也暖了。

3、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4、春牛:

兴起于西周时期,高承《事物纪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到了汉代,鞭春牛风俗已相当流行。立春日清晨,京城百官身着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于城门外,官员执鞭击土牛,以示劝农的迎春,这种仪式,已经固定下来,并传到了各郡县。鞭春牛之后,老百姓哄抢碎牛的散土,认为“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

5、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 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扩展资料:

节日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2]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3]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参考链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东北的民风民俗的资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风民俗手抄报民风民俗手抄报图片 资料 内容

民风民俗手抄报民风民俗手抄报图片 资料 内容

手抄报,民风民俗,内容,专区,图片,资料,有关,太平洋亲子网,为您提供,有哪些,等内容

2020-09-04 #故事大全

东北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东北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节日,活动,传统节日,习俗,春饼,火盆,风俗,土牛,节气,发展,六月六,这一天,又称,内容,农历,民间,热度,有关,二人转,中国,人们,以示,初一,地区,吉祥,帖子,形式,庙会,我国,故事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民风民俗资料50字左右

民风民俗资料50字左右

仫佬族,仫佬,屈原,祖乙,长衫,阿衡,天子,黄河,汉子,队伍,人们,粽子,节令,节日,刺客,地炉,冰块,太阴历,文字,族人,服饰,漏壶,福禄,童子,赛龙舟,长袍,马褂,鼓点,表演,五月初五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年级民风民俗手抄报:民风民俗

一年级民风民俗手抄报: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手抄报,资料,中国,同学们,绘画,更多关于,作者,导语,同学,图片,来源,日期,以上是,节日民俗

2020-09-03 #故事会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作文,民风民俗,作文网,广州,星火,湖南,说明文,更多关于,民族风,中国,公交车,地方,民族,泥塑,瓦窑村,老家,吴川,布龙,文一,东西,人们,故乡,千岛湖,关子,公元,奶奶家,售票员,土家族,心愿,导语

2020-05-05 #经典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作文,民风民俗,作文网,广州,星火,湖南,说明文,更多关于,民族风,中国,公交车,地方,民族,泥塑,瓦窑村,老家,吴川,布龙,文一,东西,人们,故乡,千岛湖,关子,公元,奶奶家,售票员,土家族,心愿,导语

2020-05-27 #经典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作文,民风民俗,作文网,广州,星火,湖南,说明文,更多关于,民族风,中国,公交车,地方,民族,泥塑,瓦窑村,老家,吴川,布龙,文一,东西,人们,故乡,千岛湖,关子,公元,奶奶家,售票员,土家族,心愿,导语

2020-05-29 #经典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作文,民风民俗,作文网,广州,星火,湖南,说明文,更多关于,民族风,中国,公交车,地方,民族,泥塑,瓦窑村,老家,吴川,布龙,文一,东西,人们,故乡,千岛湖,关子,公元,奶奶家,售票员,土家族,心愿,导语

2020-05-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