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传说典故:天津历史文化传说

时间:2020-05-27

天津过年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0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古代天津,据发掘出土文物的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已形成若干先民的聚落点。然而,在西汉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范围的海浸,滨海平原淹没,汪洋一片,荒无人烟。尔后,随着海河水系的形成,聚落始繁。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村落名曰 直沽 ,位于海河汇流源头的三岔口,故又名 三汊沽 。后人曾形象地称海河为 母亲河 ,称三岔口为 天津的摇篮 。比喻生动亲切,深入人心。直沽依河生息,先民除农耕外多以捕鱼为业,故史书称 初仅一渔堡耳 。早期人文心态如何,文字记载阙如。直沽地处北陲,远离中原文化,发展滞后。先民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而产生一种恐惧心理,遂以敬神驱鬼、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作为精神支柱。这一点,从许多墓葬中随葬的神佑与避邪的祭物,可略见其端倪。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已传布北疆。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率师远征辽东,奏捷回朝途经直沽,驻跸于海河岸边的庆国寺,同行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在庙中挂甲,李世民遂敕赐更名为 挂甲寺 。这一掌故未见正史记载,属口碑史料,县志对此有所记述,足以凭信。由此可知,至迟在唐朝初年佛教已传布直沽,寺庙当不止庆国寺一处。据史书记载,元至正年间,有天竺(印度)僧人海会结庵于城西北海会寺,说明直沽当时的佛教已形成一定气候。明清时期,佛寺香火日炽,城厢内外寺庙多如繁星,《津门保甲图说》中有图为证。 清康熙年间,天津有两位诗僧:一是大悲院的世高,一是海光寺的成衡,结交名士,吟诗作画,传为禅林佳话。近代又出现两位高僧:一是弘一(李叔同),一是倓虚(王福廷),修持谨严,造诣厚重,前者被尊为 南山律宗第十一世祖 ,后者被列为 天台宗第四十四世法嗣 ,声名远播海内外。因此,天津的佛教文化渊源不容忽略。 元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粮食、布帛皆仰给于江南,为此开辟了海上运输线,漕运文化、妈祖文化伴随而来。直沽是漕运的终点码头,为祝祷航行安全,在大、小直沽先后建造了两座天妃宫(天宫后),每当漕船抵达,官员隆重举行酬神祭典,成为直沽社会生活的一大盛事,从而活跃了天妃宫周边的商家生意。天妃宫的建立,可视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坐标,故古谚有云: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 天妃即妈祖,传说中的护航 女神 ,在 落户 直沽以后,又演化为兼司护佑妇婴包括生儿育女的 子孙娘娘 ,成为津沽妇女至尊至爱的膜拜偶像;后来又被颂为 三津福主 ,俨然天津城的保护神了。至康熙年间,又推出 天后出巡散福 盛会(皇会),届期全城载歌载舞,万人空巷,犹如西方的 狂欢节 。妈祖文化渗透民俗民风领域,构成直沽文化的一大特色。 明朝永乐二年(1404)天津命名,设卫筑城,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石,再过两年,就迎来建城600周年。天津设卫,成为拱卫京师的屏障,军旅常驻,商贩云集,流动人口激增,显现出移民城市的特征,文化上亦然。 《天津卫志》载称: 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 也就是说,天津接纳了戍边、漕运、经商、逃荒的大批移民,伴随而来的是军旅文化、运河文化、江淮文化、闽粤文化、伊斯兰文化,尤应提出的是语言文化。据语言学家考察,别具特色的天津话,母语源于江淮,人口构成的变化铸造了天津方言。伊斯兰文化是随同回民迁徙而传入的,设卫之初落户津北天齐庙、穆庄子(后合并称天穆村),建造了清真寺,清真菜肴也逐渐推广开来,成为天津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方杂处,风情各异,移民文化丰富了天津历史文化的内涵。 清雍正二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旋又升州为府,强化了天津的城市地位。天津 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 ,有利于商旅往来与物产集散,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咸丰十年(1860)开埠以后,内外贸易迅速增长,码头经济更趋活跃。经济发展扩大了文化发展空间。 自清代中叶以来,码头周边陆续出现了许多茶馆、书场、戏园,外地伶人纷至沓来,名曰 跑码头 。原来农村的野台子戏班走进城市舞台,评戏、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扎根天津,唱遍北方,因此视天津为 发祥地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鼓曲走俏津门,名角辈出,为此赢得 曲艺之乡 美誉。独具地方风格的社火(民间集体游艺活动)由来已久,代代相传,活跃于乡里。民间习武之风始终不衰,武林高手霍元甲、曹金藻被称为 回汉双侠 ,闻名遐迩。民间工艺精美无比,杨柳青年画早在清初就已经远销 三北 地区;张明山家族的泥塑,雅俗共赏,誉满三津;砖雕、木雕、风筝、绒花、剪纸的制作,都有独到之处。凡此种种,无不具有码头文化的魅力。尤应提及的是,民国以后,武侠、言情、警世、评书之类的通俗小说,覆盖文化市场,并造就出一批通俗小说作者,其中名家如刘云若、还珠楼主、郑证因、宫白羽等人的作品,脍炙人口,畅销一时,天津因此被称为 通俗小说北方创作中心 。码头文化具有平民性与亲和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称市井文化。 码头文化属于俗文化范畴。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具有俚俗特色的天津文化可称之为 卫派 文化,与 京派 文化、 海派 文化形成鼎足之势。 天津历史文化沿着两个层面发展,既有 下里巴人 ,又有 阳春白雪 ,即儒雅文化。 在 康乾盛世 时代,天津文坛欣欣向荣,一派生机,这与富有盐商对文化的投入有直接关系。其时,盐商与缙绅热衷于筑造私家园林,不下二三十处,著名的如张霖的问津园、龙震的老夫村、查日乾的水西庄、安尚义的沽水草堂、佟■的艳雪楼;这些园林不仅花木葱翠,亭榭玲珑,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是人文荟萃之所。庄园主人广为接纳文士宾客,诗酒酬唱,挥毫泼墨,切磋学问,赏玩珍品,极尽风流雅兴。其中尤以占地百亩的水西庄为最,与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运河三大私家名园,或曰运河文化的三颗灿烂明珠。这种人文荟萃之风一直保持了数十年而不衰,许多驰誉南北的文宗、名流莅临津门,有的过境小住,有的落户久居,推动了天津文坛的勃兴。道光年间,诗人梅成栋编成《津门诗钞》一书,内收元、明、清以来四百多位诗人、三千多首诗作,毓秀钟灵,蔚为大观,堪称天津文坛的诗品总汇。乡邦学人查为仁、金玉冈、康尧衢、崔旭、樊彬、华长卿、杨光仪等皆饱学之士,有文集传世。在书画艺术方面,天津也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 文人结社之风在天津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30年代,虽不免曲高和寡,但始终独领风骚。 1860年天津开埠,列强占地开辟租界,清朝统治集团兴办 洋务 也以天津为基地,从而西方文化次第涌入,诸如基督教文化、近代科技文化、西方教育模式、西方建筑文化、竞技文化、音乐美术、娱乐文化等等,天津得领风气之先。当时国家处于政治动荡的历史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助于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也有利于向城市近代化的过渡。19世纪末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严复,在天津译书著文,宣传资产阶级 西学 ,大声疾呼 变法 、 救亡 、 竞存 、 自强 ,振聋发聩,唤醒国人,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 晚清统治危机四伏,列强侵略得寸进尺,妄图变中国为殖民地,在天津曾三次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风暴,即火烧望海楼教堂、义和团运动与老西开事件,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这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政治斗争,但可巧都是因为外国传教士的狂妄不轨而造成的导火索,也可说是中西方文化猛烈碰撞。虽然不排除其中带有某种程度的 排外 色彩,但斗争矛头直指列强侵略,敢于斗争,无所畏惧,发扬了天津人民的爱国爱乡精神。 综上所述,天津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扎根民间,兼容并收,异彩纷呈。过去曾有 天津是文化沙漠 的说法,显然不切合历史实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说典故:天津历史文化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导游传说典故:天津历史文化漫步一

导游传说典故:天津历史文化漫步一

天津,文化,先民,年间,漕运,移民,李世民,天妃宫,三岔口,一大,佛教文化,佛教,军旅,史书,寺庙,文字,聚落,海河,伊斯兰文化,天津历史,城市发展,妈祖文化,于城西,依河,位诗僧,可略,唐贞观,宗第十,宗第四,师远征

2020-09-07 #故事阅读

汉中市传说典故:张良庙文化历史

汉中市传说典故:张良庙文化历史

风景区,张良庙,风景名胜区,景区,森林,植被,秦岭,体系,又名,园林,旅游资源,终年,绿色,确定为,高山草甸,得天独厚,寒溪,姜维,张留侯,常青,巨岩,张良,张鲁,旷神驰,柴关岭,武休关,汉三杰,紫柏,上时,中腰

2014-01-11 #故事会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魏荫,太后,茶树,茶叶,秀才,乾隆,方丈,老和尚,故事,感觉,侍臣,县官,明宗,皇帝,铁观音,君山银针,乾隆皇帝,传说,品质,山崖,状元,皇上,白鹤,私塾,老者,老师,观音,黄山,表演,于是就

2020-04-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魏荫,太后,茶树,茶叶,秀才,乾隆,方丈,老和尚,故事,感觉,侍臣,县官,明宗,皇帝,铁观音,君山银针,乾隆皇帝,传说,品质,山崖,状元,皇上,白鹤,私塾,老者,老师,观音,黄山,表演,于是就

2020-04-26 #故事阅读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魏荫,太后,茶树,茶叶,秀才,乾隆,方丈,老和尚,故事,感觉,侍臣,县官,明宗,皇帝,铁观音,君山银针,乾隆皇帝,传说,品质,山崖,状元,皇上,白鹤,私塾,老者,老师,观音,黄山,表演,于是就

2020-05-08 #故事会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魏荫,太后,茶树,茶叶,秀才,乾隆,方丈,老和尚,故事,感觉,侍臣,县官,明宗,皇帝,铁观音,君山银针,乾隆皇帝,传说,品质,山崖,状元,皇上,白鹤,私塾,老者,老师,观音,黄山,表演,于是就

2020-05-08 #故事会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魏荫,太后,茶树,茶叶,秀才,乾隆,方丈,老和尚,故事,感觉,侍臣,县官,明宗,皇帝,铁观音,君山银针,乾隆皇帝,传说,品质,山崖,状元,皇上,白鹤,私塾,老者,老师,观音,黄山,表演,于是就

2020-06-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中国茶文化: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一

魏荫,太后,茶树,茶叶,秀才,乾隆,方丈,老和尚,故事,感觉,侍臣,县官,明宗,皇帝,铁观音,君山银针,乾隆皇帝,传说,品质,山崖,状元,皇上,白鹤,私塾,老者,老师,观音,黄山,表演,于是就

2020-06-0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