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科举制的利弊有哪些 它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0-05-27

有关科举制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科举制的作用基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是有利的作用,另一个是有弊的作用。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这种方式使得中国原本的门阀制度被有效的遏制,在早前的门阀制度下官员一般都是由贵族子弟担任,所以他们不用费什么心力就能当官,文采水平也就相对较低,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难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科举制度施行之后这种人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既为皇权的巩固与加强做了贡献,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方面来讲科举制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一种制度。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科举制发展到后期考试的范围逐渐缩减甚至仅仅局限于八股文,统治者的根本目的从选拔贤能逐渐转变成了巩固皇权,这种变化使得当时参加科举的人们的思想被八股文局限,眼界知识储备量都大不如前,所以这时候的科举制度已经违背了最初的创立目标。科举制度已经不再是选拔才能的选官制度而变成了统治者加强皇权的一种手段,所以这个时期的科举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

科举制的影响

虽然在封建社会后期,倡导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十分高涨,但毕竟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那么科举制的影响有那些呢?科举制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下面就来具体看一看。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科举制是按照考生通过考试形式取得的成绩,然后给予相对应的官位,它有着公平公正的特点,考生没有年龄,地位,家族等条件限制,只要有才,即使是寒门子弟也可以参加,因此科举制的推广使得全国笼罩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通过科举制,选拔了许多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从低层中选拔出来的人才,会更多的为平民百姓考虑,真正做到了父母官的责任义务,使得政治更加清明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为已有的官吏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选拔的人才都是通过苦读科考而来,秉承儒家教义,因此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

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各自巅峰的文学种类,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科举制的消极影响:因为每个朝代的特点不同,科举制有了不同发展。明清八股取仕,以框架的形式禁锢考生的思想,统治阶级借此来控制考生。八股取仕使得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死胡同,又阻碍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科举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迂腐荒唐的思想慢慢侵蚀着国人的头脑。不鼓励国人创新,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得不到更新,这也间接的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科举制度的后期是以消极影响为主,但不可否认它造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如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楷书四大家之柳公权,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它的积极影响还是需要认同的。

科举制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使原来很多的政治腐败现象逐渐消失,所以科举制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同时当时的一些传教士从遥远的地区来到中国,发现中国的科举制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拔制度,于是将这一种制度传到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服务,从这一方面来讲科举制不仅对中国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对许多外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科举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中国政治制度当中传统的世袭制观念,政府决定从民间选拔人才,这样原来官宦家族的地位就受到了威胁,皇上这样做得到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传统家族对皇权的制约,整顿政治体制。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十五至十六世纪这种制度逐渐流传到了东亚的一些国家到了十七世纪欧洲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将这种特别的选官制度流传到了欧洲,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考试,虽然科举制已经废除但是现如今的考试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科举制的延续。

除了能够选拔出色的官员之外,科举制还间接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当时的中国阶级差距较大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当时很多的下层社会文化分子有了做官的机会,这样社会矛盾逐渐减少,社会也就渐趋安定。

科举制度的利弊

科举制度自从产生到它被废除,存在一千三百多年,黑格尔曾说“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科举制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必然有它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科举制也必然存在弊端。那么科举制服的利弊分别是什么呢?

科举制考官

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根据前朝历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利弊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是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这使得广大有志青年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为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皇权的集中,并且消除了魏晋时期世族大家把持朝政的威胁,巩固了统治阶级地位,促进国家安定统一。科举制的优点还有就是因为它不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对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读书狂潮,促进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而且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不断的丰富着中国文化。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盛行的、巅峰的文学。科举制度带来的全民学习,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文坛巨匠,极大的充实了中国传统文化。

说过了科举制度的利,那它的弊在何处呢?纵观历史,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到了明清即封建社会后期,政府采取八股取仕,科举制的弊端就日益显现。八股文,有着严格的固定格式,而且所考内容仅限于儒学经史,这些都严重束缚了考生的创新思想,成为钳制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扼杀了创新能力。八股取仕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使得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因此从科举制度的利弊中看出,社会需要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科举制度也将会被取代。

发布者:saigege,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交流之目的。

赞 0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科举制的利弊有哪些 它的意义是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科举制的利弊有哪些 它的意义是什么?

古代科举制的利弊有哪些 它的意义是什么?

科举制,科举制度,作用,发展,中国,思想,人才,制度,官员,皇权,考生,选拔制度,八股,利弊,意义,影响,八股文,国家,地位,家族,政府,朝代,消极影响,目的,知识分子,科举,科举考试,有才,积极影响,传教士

2020-05-27 #故事阅读

古代或近代有哪些名人经历过科举制的压迫并落榜

古代或近代有哪些名人经历过科举制的压迫并落榜

黄巢,官吏,百姓,唐廷,王仙芝起义,诗才,盐商,家庭,关东,大旱,差役,骑射,粗通,笔墨,五岁时,屡试不第,走投无路

2020-05-28 #小故事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第三期 从宗法制到科举制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第三期 从宗法制到科举制

制度,科举制,科举,分封制,关系,家长制,时期,贵族,等级,张居正,亲疏,八股文,家庭,官员,形式,普通人,父权,血缘,秩序,科举考试,诗赋,考试,科考,代一,士科,多科,常科,明法,武则天,曾参

2007-08-10 #小故事

今天高考 那么你们知道么?在古代 高考又有哪些故事呢

今天高考 那么你们知道么?在古代 高考又有哪些故事呢

科举制度,考生,举人,历史学家,会试,部分,童生,人生,乡试,科举制,高考状元,考试,开始于,赐进士,多大,宋太祖,木易,在乡,一甲,京城,人才,命运,公卿,古人,历史学,参加考试,及第,名字,同进士,含金量

2015-10-24 #短篇故事

游戏联动已经成为常态 业界的成功案例有哪些?联动利弊是什么?

游戏联动已经成为常态 业界的成功案例有哪些?联动利弊是什么?

游戏,克烈,任天堂,游戏玩家,对象,拳头,玩家,马里奥,三角头,常态,利弊,人气,人学,冷门,伙伴,传言,工作室,动画,学园,双赢,双方,坊间,寂静岭,局面,心理,弊端,想法,新鲜事儿,死神,最让人

2017-02-12 #小故事

下半年升入一年级 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好不好?老师:有哪些利弊?

下半年升入一年级 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好不好?老师:有哪些利弊?

孩子,小学,知识,家长,成绩,时候,幼儿园,兴趣,学生,拼音,课本,都会,习惯,年级,结果,问题,学习习惯,让孩子,阅读理解,不一样,读一,人民币,不学,东西,作业,低年级,做作业时,加减法,古诗,坦率地

2009-11-30 #短篇故事

给孩子讲英文绘本时 需要翻译成中文吗?这样做的利弊有哪些?

给孩子讲英文绘本时 需要翻译成中文吗?这样做的利弊有哪些?

英文,孩子,中文,托马斯,给孩子,动画片,图形,宝宝,大宝,英语,到一起,让孩子,信息,发音,我家,思维能力,灯泡,玩具,英语水平,达人,接触到,编故事,人物设计,多托,宝妈,马斯,上都,不一样,网上书店,非常流行

2008-11-15 #故事大全

古代统治者为何重视以孝治国 浅谈其利弊及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统治者为何重视以孝治国 浅谈其利弊及对后世的影响

父母,思想,古代统治者,社会,孝道文化,中华民族,作用,君主,孝道,尽孝,愚孝,秩序,统治者,影响,对父母,从根本上,儒家,前提,后世,君王,国家,子女,孝经,家庭,方针,忠孝,方面,血缘,行为,长辈

2010-07-0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