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时间:2020-05-27

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1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0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西子湖畔,流传着多少佳话,孤山上又埋葬着多少傲骨忠魂。这就是杭州,一个我从小就向往的地方。 每天深夜我都捧着一本《走读西湖》,在室友鼾声、梦呓声、磨牙声中静静地品尝着这杯香浓的清茗。 偶然间有个想法,要把书里面所述说的历史人物故事都记录下来,那就从今天开始,从两袖清风这个词语的出处于谦开始吧。 相信我们这一代,知道于谦的人并不多,不过同名的艺人倒是有,和郭德纲说相声的那位。不过比起这位的两袖清风来说,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于谦1398 1457,杭州人。明朝的忠臣良相。很多人都知道海瑞,那是因为吴晗的《海瑞罢官》使得海瑞家喻户晓,而于谦留给后人的仅仅是一个成语和一座于公祠而已。 今天人们所知的于谦,大多与他所写的一首诗有关。那就是他少年时代在杭州吴山三茅观读书,在富阳观看石灰窑所吟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常人眼中,杭州人风流倜傥,多为江南才子,于谦不然,慷慨悲怀,大有燕赵男儿之风。在杭州人的老传说中,于谦是一个神童式的人物,他头上梳着两个小髻,有一天在外散步,遇到一个名叫兰古春的和尚。和尚听说此童早慧,有意试之,曰: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听了,立刻对道: 狗嘴何曾出象牙 。 这样的故事,倒也见于谦的性格,一是极其聪慧,而是极有反抗精神,没有书呆子气。 在封建社会,于谦也算是一个少年得志、仕途通达之人。15岁就中了秀才,20岁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癝膳生,23岁获全省乡试第六名举人,24岁进京会考第一名。这个翩翩的杭州才子可谓轰动京城。但最后于谦因指点朝廷的腐败,还是被贬压下来。 于青天 的美名,来自他33岁出任兵部侍郎之职以后。作为钦差大人,他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十余年。于谦把妻儿留在京城,自己常年累月在州府奔波,照今天的话说,就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战斗在第一线。每次进京,除了简单的行李,再无别物,有人就代他出主意,说: 不带金银财宝去攀求富贵倒也罢了,不过你带点土特产,什么线香、香菇和手帕的小玩意,做个人情不也很正常吗? 于谦笑着说: 谁说我没带东西,我不是带着两袖清风吗? 真正是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我们今天歌颂一个官员廉政,就送他一个成语 两袖清风 ,孰不知这个成语,却是杭州人清官于谦送给后人的啊! 于谦清官,百姓拥戴,朝贵们就记恨他了,竟然诬陷他于死地。幸有忠臣百姓作保,才被狱中放出,不过却将他的二品官衔将到了四品。 于谦还不仅仅是个清官,更是个果断勇敢、临危不乱的英雄豪杰。1449年,英宗受太监王振挑动,带了50w大军去河北怀来县的土木堡迎战北方的瓦剌部兵马,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当了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土木堡之变 。 皇帝被俘,这还了得,在这岌岌可危大厦将倾之际,英宗之弟郕王出来监国,立刻就有人提议南逃,而此时,国防部副部长于谦坚决反对,厉声在庙堂上说: 谁说往南逃者,就斩了谁!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事败了,难道你们没有想到当年宋王朝的南渡吗?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极力支持郕王称帝,说: 这是为国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郕王称帝,是为代宗,代宗又让于谦担任兵部尚书。那一年于谦已经51岁。深秋时月里,51岁的他披着盔甲,登上德胜门,流着眼泪,站在阵前,对守城官兵说: 大片国土沦陷,京城被围,这是我们的耻辱,全军将士应以头颅热血,雪奇耻大辱!为国存亡二战,有进无退。 瓦剌军队压着英宗做人质,逼到城下,于谦毫不犹豫派人宣布: 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们已经另立国君了! 五天五夜的激战,北京保住了,立下卓越战功的于谦,加官为少保。若干年后,明朝的强大使使敌人害怕了,无条件放回了英宗,这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业绩。可是这明朝军事史上重大胜利和外交史上的辉煌成就,到底给于谦带来了什么呢? 8年之后,英宗复辟了,幽杀景泰帝于西宫,杀于谦、王文等臣,史称 夺门之变 ,罪名是谋反。于谦临死时笑着说: 当年80w精兵凭我调遣我都不反,如今我一个秀才倒来谋反了? 旧时的于谦祠,有一副柱联,把于谦的冤案与春秋伍子胥遭馋和岳飞屈死联系在一起。联曰: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南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伤心两地风波。 于谦死前,惯例抄家,当官30多年,除了几本书,家中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他为官显赫时,口不言功,赏他双俸和华屋,他都力辞不要。他死后真正实现了他的生前志向: 两袖清风 。他的灵柩于两年后被其女婿运回杭州,葬于西湖三台山。8年后,他被平凡,在北京的住房被改为 节忠祠 ,杭州的故居改名为 怜忠祠 ,他死后的英名也不断地追加,直至万历年间,被谥为 忠肃 。 关于于谦祠祈梦的传说也被杭州人们广泛的流传下来,每逢农历八月,老百姓都会来这里祈梦。这样的传统也盛行了几百年了,大概与于谦高风亮节和少年才华有关吧。忠烈成为神佑,也是中国人一般的思路,杭州书生们,有了清清白白的于谦少保的抱有,亦是一方土地的福气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9-07 #短篇故事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9-06 #故事会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9-07 #故事大全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9-06 #长篇故事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杭州人物故事“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杭州,两袖清风,京城,杭州人,郕王,成语,清官,英宗,东西,人们,于谦祠,历史,后人,和尚,忠臣,故事,海瑞,百姓,秀才,西湖,有关,笑着说,中静静,于公祠,于青,伍子胥,何曾,吴晗,吴山

2020-09-07 #故事阅读

于谦“两袖清风”精神的启迪 杭州廉政网

于谦“两袖清风”精神的启迪 杭州廉政网

于谦,参观者,落马官员,两袖清风,人们,萧然,兵部尚书,这四个,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在路上,于谦祠,书籍,人情,官职,故事,权力,答案,理想信念,线香,蘑菇,一些人,党内监督,念一,王岐山,立根,许真,诗中,闾阎,霍去病

2020-09-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