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廉洁读文系列之一——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时间:2020-05-27

于谦明朝两袖清故事

故事

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忘身忧国、敢于担当的人。

于谦(1398 1457),明朝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

刚正不阿。明朝正统(1436年)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感到失望。

到了“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腐败成风。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吗?”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麻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通政使李锡逢诬告,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那个“于谦”和被关起来的于谦搞错了,才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囚于山西。

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朝廷再任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于谦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铲除奸党。有一天,监国的嚓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纷纷要求宣布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有个宦官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见大臣们不肯退朝,吆喝着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激怒了大臣。有个大臣冲上去揪住马顺,大伙赶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揍死了。

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王振是这次战争土木堡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写诗拒礼。于谦一生清正廉洁,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旧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忘身忧国。于谦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太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明代宗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明代宗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明代宗不准,于是把明代宗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于谦是明代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曾以《咏石灰》为题的诗,表述自己的志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诗中表述的那样,名垂千古,受人敬仰。《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于谦一生劳苦功高、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为国家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优秀品质当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责任编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三十余年为官,确实做到了清正廉明,清白为...

2020-05-28 #长篇故事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三十余年为官,确实做到了清正廉明,清白为...

2020-09-07 #短篇故事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三十余年为官,确实做到了清正廉明,清白为...

2020-09-07 #故事大全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三十余年为官,确实做到了清正廉明,清白为...

2020-09-06 #长篇故事

明朝于谦的古诗名句集锦

明朝于谦的古诗名句集锦

...衰,安得常少年。 ——于谦 5、 清风两袖朝无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 6、 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8、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

2020-05-28 #小故事

明朝于谦的古诗名句集锦

明朝于谦的古诗名句集锦

...衰,安得常少年。 ——于谦 5、 清风两袖朝无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 6、 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8、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

2020-09-07 #短篇故事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lǘyán)话短长。意思是说,绢帕、蘑菇与线香,都是民间的土特产,本是供人民享用的。但由于贪官的大肆搜刮,它们反使人们遭殃了。所以他什么也不带,只带...

2020-09-06 #故事会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lǘyán)话短长。意思是说,绢帕、蘑菇与线香,都是民间的土特产,本是供人民享用的。但由于贪官的大肆搜刮,它们反使人们遭殃了。所以他什么也不带,只带...

2020-09-0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