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秦始皇之死与长生不死药背后的故事5.21更新

时间:2020-05-27

秦始皇的神话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4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1 分钟。

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在中原境内的沙丘地区,一位帝王悄然逝去。这位帝王的暴毙足以震荡朝野引起世间哗然,但是在身边人的阴谋诡计之下秘不发丧,引发了一场波诡云谲的宫廷政变。这就是秦始皇之死,一位伟大帝王的陨落,留给了世人无数谜团。在本篇文章中我想以徐福为线索,以秦始皇为中心,来探究一下长生不死的小秘密。徐福真的是一个骗子吗?秦始皇是否真的暴烈迷信?周穆王又是否是一个爱情骗子呢

PS:这篇文应该算桃花源的续篇吧,还是延续之前的脑洞。仅供娱乐,不求甚解,走神话传说路线,不涉及现实地理。

———————————————————

??徐福求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我们正式开始脑洞之前,还是要理清楚徐福求仙事件到底讲的是个什么故事。目前关于徐福求仙这段故事其实是有很多版本的,最早记载的就是出自《史记》两篇里,两者的版本还有点区别。 第一个版本:(1)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刻石事情完毕,齐地人徐市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于是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

(2)始皇返回,途经吴地,从江乘县渡江。沿海岸北上,到达琅邪。方士徐市等人入海寻找仙药,好几年也没找到,花费钱财很多,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说:“蓬莱仙药可以找到,但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遇到大鲨鱼就用装有机关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射它。”始皇作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好象人。请占梦的博士给圆梦,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于是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有机关的弓弩去等侯大鱼出来以便射它。从琅邪向北直到荣成山,都不曾遇见。到达之罘的时候,遇见了大鱼,射死了一条。接着又沿海向西进发 。

第二个版本: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皇帝又派徐福入东海访求神仙和珍奇异物,徐福归来编造假话说:‘臣见到海中大神,他问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吗?”臣答道:“是的。”“你来寻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寿的仙药。”海神说:“你们秦王礼品菲薄,仙药可以观赏却不能拿取。”当即海神随臣向东南行至蓬莱山,看到了用灵芝草筑成的宫殿,有使者肤色如铜身形似龙,光辉上射映照天宇。于是臣两拜而问,说:“应该拿什么礼物来奉献?”海神说:“献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艺,就可以得到仙药了。”’皇帝大喜,遣发童男童女三千人,并供给海神五谷种籽和各种工匠前往东海。途中徐福觅得一片辽阔的原野和湖泽,便留居那里自立为王不再回朝。 将两个故事杂糅一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第二次东巡,在泰山立石刻字,歌颂秦之功德。刻石事件结束后,齐地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派遣徐福替他出海求取仙药。然而直到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第一次出海九年后,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才想起来向徐福问责,徐福说路遇巨鱼(海神)难以前行,所以第一次出海无功而返。秦始皇听了后力求为徐福出海求仙扫除障碍,要么是亲身上阵杀鱼,要么是筹备人力物资。之后再次派遣徐福出海,满载希望出发,直到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现在我们大致知道徐福出海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了,乍一看这个故事,有头有尾,还惊险刺激,很完美啊。但是我们仔细品味一下,真的就那么完美吗?至少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地方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接下面我们就逐一来说说这些我觉得比较神奇的地方。

———————————————————

??关于秦始皇性格的二三事

作为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的秦始皇,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正面的。但是由于秦始皇晚年的严酷统治,一些民间传说往往把秦始皇描述成是一位骨子里就残暴多疑,非常迷信的暴君形象。我认为对于人性格的评价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行为,毕竟“一万个读者心里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所以这次我打算从《秦始皇本纪》中的几个故事入手,说说我所理解到的秦始皇。

1)不敬神灵的朋克皇帝

我认为可以用一个现代化的词来形容秦始皇,那就是朋克。具体就表现在对待神灵的态度上。我们来看一件发生在秦始皇东巡路上的故事:始皇返回京途中,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皇上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始皇非常生气,就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所以使山变成了赭红色。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京城。湘君,就是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湘夫人为湘水女神。后来以舜为湘君,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湘夫人。水神属道教神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司水之神。在古代遇到水神作难,最常见的化解方式就是祭祀。传说在公元前2283年(帝尧五十三年),帝尧还率群臣东专程赴洛水,沉璧于洛用来祭祀洛神。在民间传说中也有“河伯娶亲”这种故事,通过将祭品沉入水中,来祈求安全渡河。而秦始皇面对水神发难是怎么做的呢?他不但没有采取当时普遍推崇的祭祀活动,而是非要和水神争个高低,派人把湘山的树砍光了,土地都变了颜色。结果水神可能都被始皇的霸气震慑到了,自然放行。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和神灵有关。有天晚上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里和海神打仗。虽然不知道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始皇就是很生气,醒来就去咨询了一下身边的博士。博士告诉他这是恶神,必须除掉才能出现善神。秦始皇立刻要出海,命令随从携带大量捕鱼工具,亲自上阵带着弓弩要杀巨鱼解恨。生了气的秦始皇非常执着,从琅邪(今山东胶南南)向北,一直追到了荣成山(今山东荣成东北),都没有见到大鱼。又坚持航行来到之罘(今山东烟台北)时,终于看到巨鱼并亲手射杀,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不可否认秦朝时期因为时代背景的限制,的确是巫术盛行,崇敬鬼神的时代。但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之下,我认为秦始皇骨子里还是个朋克,叛逆,自负,不可一世的帝王,虽然也搞祭祀活动,但是他可能更相信的是人定胜天一类的思想。

(2)迷信不误正业

不可否认秦始皇的确是在身边养了大批方士,还喜欢占卜。但是秦始皇对待迷信的态度是否已经达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呢?我认为是没有的。

其次,在华山使者事件中,使者将始皇将死的预言告知秦始皇后,秦始皇沉默了许久说:山中鬼怪不过能预知一年的事情。始皇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预言后是否就真的认命了,颓废了,惶惶不可终日呢?没有!始皇对待这件事情还挺乐观的,给自己不断开解。因为当时已是秋季,始皇说今年的日子已不多,这话未必能应验。到退朝时他又说:“祖龙就是人的祖先。”所以面对这个预言,始皇的态度就是我不是,我没有,你可别乱说啊!并没有太过于去追究,可能是认命了,也有可能是并不相信。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这可怕的死亡预言并没有干扰到秦始皇正常的工作。没过多久,在同年十月癸丑日,始皇继续外出巡游,安稳疆土。走水路经过浙江,北至琅琊。在这里秦始皇召见徐福,梦战海神,还兴致勃勃地追杀巨鱼。之后立刻派徐福进行第二次出海,又继续向西进发。所以说,传说中惧怕死亡,追求长生的秦始皇,在这段故事中并没有非常在意预言,至少并没有因惧怕死亡而停止东巡的脚步,本质上还是一个肩负重任、境界宽广的合格帝王。

(3)是非分明

在徐福同期,秦始皇其实也派出了很多其他方士前去寻仙,比如说《史记》中出现的侯生、卢生和韩终。出场最多的就是这个卢生,他经常帮秦始皇访海外仙山,求长生不死药。有一次,卢生从海外回来,带回一本《录图书》,称这是一本谶书,谶书是古代预测将来要发生事的书,书上说:“灭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看,认为对秦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北方的胡人,于是下令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因地形,筑长城,使京城咸阳空虚,外重内轻。 很神奇的是卢生这个找到的预言还真是准确的,秦朝的确是灭亡在胡亥手里,只不过秦始皇没有理解到。接着这个卢生又提出了一套说辞。他说他们找不到长生不药是因为有恶鬼阻拦。皇帝要经常秘密出行以便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皇上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秦始皇听了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羡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从此秦皇帝隐蔽行程,如有人说出去,就判死罪。有一次他幸临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的随从车马众多,很不赞成。宦官近臣里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丞相以后就减少了车马数目,秦始皇生气地说:“这是宫中有人泄露了我的话。”经过审问,没有人认罪,就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了。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以上两件事情,其实就是由于卢生等人找不到长生不老药又怕被秦始皇责罚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但是卢生等人最终还是被秦始皇杀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侯生,卢生一起作死,他们聚在一起讲秦始皇的坏话。他们说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重任酷吏,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两个人说完坏话,就打算偷偷跑路了,结果没跑太远,就被秦始皇派人逮住了。秦始皇对于这件事十分恼怒,他说他对卢生等人十分尊重,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他,还偷偷跑路,这些骗子就是在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警告世人。所以说,卢生方士的真正死因并不是因为法术不灵,而是因为散布谣言分散民心,不利于秦始皇的稳定统治。更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对于此事所作的一番控诉。《本纪》中记载,始皇听说二人逃跑,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今天听说韩众逃跑了不再还报。徐市等人花费的钱以数万计算,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们非法谋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对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

这段话其实很有意思。首先秦始皇对召集大批方士的原因作出了解释,是想振兴天下太平,而这些方士却想要炼造仙丹。其次,很明显秦始皇对于这些方士的才能到底有几斤几两其实清楚的很,秦始皇心里明镜似的但是并没有去追究。真正导致秦始皇震怒,给卢生这些方士带来杀身之祸的其实是传播谣言和逃跑。后果也是很严重的,不仅卢生侯生自己丢掉了性命,就连其他一百多人也受了牵连,可见秦始皇对于此事的痛恨。那在此就有很奇怪的一点,既然秦始皇已经表明了对卢生,徐福等人的不满,还特别控诉了徐福出海耗资巨大,无功而返,但是同样身为方士的徐福怎么会在此劫难中平安无事呢?而在几年后再次出海时,秦始皇居然又满足了徐福更为夸张的物资需求,很明显对待徐福的态度是十分宽容的。

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第二次出海是如何开始的?是秦始皇第五次东巡路过徐福的老家,追着徐福询问第一次出海的情况,这才知道第一次出海为什么失败了。徐福第一次出海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而第二次出海则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也就是说这都过去九年多了,秦始皇没想起来要找徐福算账,徐福自己居然也没想着要向秦始皇汇报工作,返航就直接回老家呆着去了?要是没秦始皇出巡这码事,徐福可能也就装死到底,乐得清闲。就徐福这种消极怠工的态度,就不说是给生性多疑的秦始皇干活吧,就是在现代给老板打工也得被骂个狗血喷头吧,可是按照文中的说法,秦始皇骂他了吗?没有!不仅没骂他,也没要了他的性命,居然还对徐福那套海中遇巨鱼的说法深信不疑。更有意思的是,秦始皇在这段故事里脾气真是好的不得了,他一听徐福说海中有巨鱼才无法继续航行,居然自己带着弓箭手,亲力亲为跑去射鱼,为徐福出海消除障碍。这还不算,被骗了一次的秦始皇,居然又派徐福出海,还满足了徐福提出的要求,选出三千童男女,给他带了满船的五谷种子,能工巧匠,估计也少不了大量钱财。带着如此庞大资源的徐福,居然就这么轻松的从秦始皇眼皮底下再一次溜走了。所以说秦始皇的人物性格是不是不太对劲了?秦始皇居然是个这么宽容和蔼的帝王啊!这和传说中那个残暴无情、生性多疑的千古一帝有点出入啊?而且还居然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被徐福骗了一次不追究,居然又对他委以重任。秦始皇对于徐福的这种优厚待遇是怎么回事呢?徐福又是如何让秦始皇信服自己的呢?这就要从徐福本人的经历说起。———————————————————??秦始皇是如何认识徐福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徐福这个人是怎么出场的呢:《本纪》中说,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秦始皇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徐福突然蹦出来上书说要求仙,秦始皇不仅相信了还开始了一辈子的求药之路。在这段看似简单的叙述中,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说不通的,或者说是被省略的。首先我们要知道,秦始皇东巡和一般皇帝的游山玩水不同,而是一场带有政治目的的远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一统天下后,就急不可待地频繁出巡,以图通过宣德扬威,使六国旧民从精神上对其臣服,以达到安定天下,成就万世之业的政治目的。开头提到的第二次出巡尤其特殊,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这次出巡的范围主要是东方郡县。东方是原六国之地,东方郡县是在统一战争中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去巡视一番,正是为了安抚六国,并且集中在几个重要的活动区域:即齐地、燕北赵代之地和东南吴楚之地。那面对如此重要的巡游,秦始皇所带车马仪仗必定是浩浩荡荡,配备无数死士精兵良将在旁护卫。在《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中有几次显示了秦始皇的出巡场面,我们可以通过此画面幻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何其壮观:一队队皇帝的仪仗,一面面黑色的旌旗,数千精锐皇家警卫骑兵与步兵,簇拥着一辆御车,这架御车足足可以坐十个人。御驾所到之处,官民无不俯身跪拜,不敢瞻仰始皇的威严。据传说刘邦与项羽都是见过秦始皇出巡的场面的,项羽当即对叔父梁言:“彼必可取而代也。”而刘邦则长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由此可见,当时秦始皇的队伍何等威风凛凛,戒备森严,不可一世。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时还是一介默默无闻草民的徐福是怎么通过层层森严守卫,得到上书秦始皇机会的呢?

我认为光靠徐福一个人莽撞的进谏是不可行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在公元前227年,在秦始皇身上发生了一件有前车之鉴的著名事件——荆轲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荆轲被杀。此事引起秦始皇震怒,加紧训练精兵良将,随时提高警惕以防暗杀偷袭。所以随便一个草民是很难再有机会去接触秦始皇的。那徐福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很有可能是有一个可靠的引荐人。

徐福其人我在桃花源那个帖里提到过。徐福是秦朝著名方士,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传说在沿海一带还是个很有名的医生,甚至名望颇高。但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行医方士,是如何让秦始皇信服并对他施以重任的呢?我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徐福是著名大师鬼谷子先生亲手培养的关门弟子。上个帖子说过鬼谷子先生是道家、兵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是一位已经成仙的真正大师。秦始皇对于鬼谷子先生是非常敬仰信赖的,关于秦始皇和鬼谷子之间还有一些故事,这也就是始皇求仙的另一版本。

汉代东方朔写过一本模仿《山海经》的奇书,叫《海内十洲记》,又称《十洲记》,在书中《祖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篇故事: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如乌状,衔此草覆死人面,当时起坐而自活也。有司闻奏,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菰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又曰:聚窟洲在西海中,有大树,与枫木相似。树方花,香闻数百里,其名为反魂树。始皇于是慨然言曰:“可采得否?”乃使使者徐福发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摄楼船等入海寻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后亦得道也。

在这个故事里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会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呢?这源于一件事情。始皇时期西域大宛国有很多冤屈死的人横陈在野外道旁。有些鸟衔来一种草盖在死人脸上,死者就立刻复活了。官府把这件事奏报给秦始皇,秦始皇就派人带着那种草到北城请教鬼谷子。鬼谷子说那草是东海里祖洲的不死草,长在琼玉的田地里,也叫养神芝,叶子像菰米,不成丛的生长,一株不死草就能救活上千人。秦始皇对于鬼谷子先生的话深信不疑,才开始有了派人去找的念头。我认为秦始皇可能是委托于鬼谷子先生去寻药,但是到秦代这个时期鬼谷子先生已多年不出山,而且年事已高不可能去为他专门跑一趟。那这个时候,最适合的人选就是鬼谷子先生的徒弟了。鬼谷子先生的徒弟大多都在战国时代早已出山,还有人说战国时代其实就是这帮师兄弟在相互较量,还有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等人也在秦代开始大放异彩。据传说鬼谷子先生因材施教,对于每个徒弟教授的学问都不一样。比如苏秦张仪学的是纵横捭阖,搞的是外交和间谍那一套,商鞅和李斯学的是变法和治国的本领,孙膑庞涓则是主攻带兵打仗,还有个传说中的徒弟吕不韦跟随他学习了相面。因为这项技术,当异人在赵国街头走过的时候,精通相面之术的吕不韦一眼就看出他的不同,不觉失声叹息,留下了那千古流传的四个字:“奇货可居”。而徐福在跟随鬼谷子期间系统学习的是辟谷、气功、修仙之术,熟知掌握了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徐福出身于沿海一带,可以说是在海边长大的,对于海情十分熟悉。这样看来,徐福可以说是为始皇出海的不二人选。所以我认为由于鬼谷子先生向秦始皇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徐福,出于对鬼谷子先生的尊敬信赖,秦始皇也表现出了对徐福的极大信任,这样才会两次对他委以重任,待遇优厚。

———————————————————??巨鱼和海神

根据《史记》里的说法,徐福第一次出海遇到了困难,一说是遇到巨鱼挡路,一说是遇到海中大神,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版本呢?从神话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可能并不矛盾。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个水神叫冯夷,也作“冰夷”,指中国民间信仰中黄河的水神,亦有说法认为是河川之神的通称。

1)河神其貌。 晋·司马彪《清冷传》曰:冯夷者,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河图》曰姓吕名夷。其貌也,人面,乘两龙,又曰人面鱼身。住在黄河中,骑着白龟,以五采条纹的鱼为前导巡游视察各地,或者上溯到昆仑山与诸神聚会。他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在道教名作《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据《九歌·河伯》描写,河伯是位风流潇洒的花花公子:“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红。”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 冰夷人面,乘两龙。

摘自网络

2)关于河神的传说。 在经典著作《水经注》中引用了许多古代文献来介绍昆仑山,并且说明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山海经·海内北经》说: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南面就是从极渊,又叫中极渊,深三百仞,只有水神冯夷居住在那里。《括地图》说:冯夷经常乘坐云车,由两条龙驾着出行。黄河水又从阳纡山、陵门山流出,注入冯逸山中。《穆天子传》说:穆天子西征,到阳纡山,这是河伯冯夷居住的地方,冯夷即河宗氏,天子于是把宝玉珪璧投进水里礼祭河神,河伯才给天子打开图册典籍,让他观看天子应有的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神物。这些都是《河图》中所记载的。河伯以礼相待,等穆王看完图后,才引导他向西行进。所谓伏羲氏受《龙马图》于大河之源,《龙马图》就是八卦。所以《命历序》说:《河图》,是帝王的基础,记载着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后来尧在河边筑坛,接受《龙图》,写了《握河记》。直至虞舜、夏、商,也都接受过《龙图》。 所以我认为徐福第一次出海所遇很可能就是半鱼半神的河神冯夷。而徐福出海的第一站应该是前往了神话之中河神的居住地——阳纡、陵门山一带。远古时代的帝王伏羲、尧舜禹、周穆王等都在此接受过河神授予的《河图》和《龙马图》。其中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人物周穆王,关于他此次西巡的经历还有明确的文字记载,那就是《穆天子传》。我认为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但是参考周穆王求仙的旅程记录,还是会找到一些线索的。

———————————————————

??周穆王和《穆天子传》

周穆王本名姬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关于周穆王的岁数,根据《史记·周本纪》“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被定论为105岁,这个年龄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长寿的。周穆王作为历史上最富神话色彩的的皇帝之一,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关于他的传说,世称“穆天子”。《列子·周穆王》对周穆王的评价是:“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就是说周穆王这个人啊,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到处旅游。根据他出巡的情况,就写成了一本书叫《穆天子传》,分为六卷,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八匹上等骏马

周穆王和秦始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非常喜欢出巡。但是秦始皇本人究竟喜不喜欢出巡我认为还是要画上一个??,毕竟始皇五次出巡我认为主要还是以巩固统治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宣德扬威,稳定民心。在出巡中始皇还多次受到刺客袭击,几次出巡可谓是危机重重。所以始皇出巡可能是出于责任,而不是真的喜好出游。那周穆王出巡也是有同样的目的吗?我觉得可能有,但是并不多。在《穆天子传》中记录了周穆王和下属的一个对话,周穆王害怕百姓觉得自己成天游玩不理朝政,会被后人指责,所以很心虚的问身边侍卫的意见。然后就出现了一个马屁精,说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大王游乐又不影响百姓生活,这反而是常规。周穆王听了很满意,当即赏给他一块自己的玉佩。在读过《穆天子传》后,你会发现周穆王其实是个赏玉达人,只要他满意了这个人,基本上都是立刻赏赐一块玉佩。可见玉佩玉璧一类的在当时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宝物,更何况是天子私物。这里面还提到了一个周穆王的首席御者车夫,造父,他也很有故事。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这个人被穆王后来封为赵姓,传说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祖先,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出自于他家。

如果周穆王出巡的目的不是稳固统治,那为什么会有出巡的爱好呢?在《列子·周穆王篇》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极之国有化人(魔术师)来见,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多端,穆王为其所惑,遂西游。

———————————————————

??周穆王与河神

在《穆天子传》第一卷提到,周穆王除了巡视了沿途部落之外,还遇到了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就是河神。周穆王对河神以礼相待,进行了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古代以黄河为四渎(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之宗,因称黄河为“河宗”,亦借指黄河中流一带。 “无夷”郭璞注:冯夷也。《水经注》:“河水又出于阳纡、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夷)之山。”周穆王在阳纡山一带进行了非常隆重的祭祀大典祭拜河神,在正式祭祀的那一天周穆王穿着隆重,两边身挂玉佩,手里捧着璧玉献给河神,还向河叩头触地态度非常虔诚。那河神又是如何回礼的呢?

河神在这一段文字中其实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授予统治权。河神说周穆王应该永远治理世事。第二件事:指路。河神为周穆王指出了继续前行的方向——昆仑山,说昆仑山有美玉和珍奇异兽,让周穆王去寻宝。第三件事:展示《河图》。河神作为回礼向周穆王展示了一本奇书——《河图》,上面记载了天子应有的宝物,是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神物。玉果就是指形状像果实一样的美石,璇珠是一种玉珠,金膏则是传说中道教的仙药。传说河图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伏羲通过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所以河图又称为《龙马图》或者《龙图》,是儒家关于周易卦形的来源。《春秋命历序》说河图是帝王统治的基础,记载着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相传尧在河边筑坛,接受了河图,写出了《握河记》。后来的帝王舜、大禹等也都接受过河图。所以我认为,在周穆王求宝的旅程中,拜见河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站,只有通过河神的向导才能找到求仙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会迷失。前面在史记中对于徐福第一次出海的描述,也有一段类似的经历,同样是遇到河神,但是徐福却因为礼物微薄被拦路,只好无功而返。———————————————————??♀??周穆王和西王母

在上文中周穆王与河神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得知,河伯告诉周穆王在昆仑山一代有盛产玉石穆天子传》中春山在昆仑之北,还告诉他要去昆仑山寻找宝物。随即周穆王一路向北,在第二卷末到达了西王母国。对于西王母的认知,一部分朋友可能是来自于《西游记》,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宴宴请四方神仙,独独差了齐天大圣,这件事情也成了孙悟空大闹天庭的导火索。还有一部分朋友是看了《盗墓笔记》等盗墓题材小说,此类题材中往往将西王母与长生不老、人头蛇身之类的事情联系到一起。那西王母的形象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从上古神书《山海经》中寻找到一些记录。《山海经》 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松头发戴着玉胜,是掌管灾厉和刑杀的天神。《山海经》 海内北经: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南面有三只勇猛扇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食。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昆仑山的北面。所以在山海经里西王母是以一个半人半兽,似人而不是人的形象出现的。书中提到西王母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说明西王母的形象还是比较残暴的,并不是和善之神。接下来,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又有了进一步变化,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神女形象。周穆王拿着黑色的玉圭和白色的璧玉、锦布一百匹,牲口三百匹献给西王母当贺礼。两人一见钟情,在瑶池仙境中喝酒跳舞大玩情歌对唱。后来兴致来了,两人又一起策马奔腾到山上,把两人这次约会记录刻在石头上,一起种上了槐树,还把这座山改名叫西王母之山,相约几年之后再相见

《穆天子传》的记载并没有明确说明周穆王拜见西王母的目的,但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都是周穆王此行目的是向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假意爱慕实则骗药。为何会产生这样联想呢?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周穆王的确长寿。从史记记载来看,他在五十多岁登基,又执政了五十多年,去世的时候至少一百多岁。人口平均寿命和社会安稳度以及生活水平有关,据一些史学家推测先秦时期的平均寿命也就在二十岁左右,如果周穆王的寿命属实,真的可以算是非常长寿了。第二,西王母与长生不老之间的联系。在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首推巫文化,在《山海经》中更是介绍了一个由大巫组成的国家。《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了一个“叫巫咸国的国家,巫咸国的人右手操一条青蛇,左手操一条红蛇,那儿有座登葆山,巫咸国的人可以从登葆山上下往来于天上人间。袁珂先生认为:"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

那为何巫文化在巴蜀地区发展繁盛呢?很可能是与巫国代表人物灵山十巫以及开明六巫有关。《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这里介绍这十位巫师擅长医药和占卜,可以随意进出两界,有通天之术。还有一段对于不死药的具体应用描写:“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突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这里介绍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说这些巫师围 在葜窳尸体的周围,拿着长生不老药抵抗死神,想把它救活。葜窳是一个天神,它有蛇的身子,人的面孔,是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合伙杀死的。

一些民间传说里称,灵山十巫原本为昆仑山上的玉帝掌管医药,后来归西王母管辖,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一直不被西王母信任。他们只好另寻出路,搬迁进入巴蜀地带。但其首领则依然被扣押在西王母族附近做人质,后来首领“猰貐”被谋杀,灵山十巫就独立出来,并与华胥族交好。灵山十巫中的朝云国与华胥族中的少典族联姻,产生了轩辕氏,也就是黄帝族的母系。这一族后来出现一个罕见的长寿者,即颛顼的玄孙彭祖,活了约八百岁。在《山海经》里介绍了一个轩辕国的地方,这里面的人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多岁,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尾巴盘结在头上。这个描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就是伏羲女娲图中二者的形象。所以这一宗族的长寿与他们代代相传,独家掌握的长生不死药的秘密有关。然而吃了不死药就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当然不是。从山海经这里记载中来看,我们可以对于不死药有一个推测,吃了不死药不代表就可以与天地同寿,不死不灭,而是会延长寿命要比平常人的寿命长的多。

———————————————————

周穆王和盛姬

咱们前面提到,周穆王和西王母有个三年之约,但是他根本没去,而且余生也没再去过。在与西王母别后的三年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可以尝试从《穆天子传》中找到答案,在此书第六卷,也就是拜别西王母后的记录,用整卷篇幅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名为《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史书中关于周穆王和盛姬的记载很少,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只言片语中体会到两人的浓烈情感,穿过几千年的时空,仍然余味悠长。周穆王在巡视途中到达盛国,盛伯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非常高兴封盛伯做姬姓的族长,位列各小国之上,又称为“盛门”。据民间传说记载,周穆王东为了讨盛姬开心,曾征调徭役,辟修山径,在玉皇顶上建了一座观景台,叫重璧台。在接下来的出巡中,盛姬一直常伴君王侧,形影不离。本以为从此可以得帝王独宠,享万人之上瞻仰,然而结局却不尽人意。

在西巡途中一个叫菹泽的地方,盛姬得了风寒疫疾,周穆王对她无比呵护。然而帝王的盛宠并没有战胜疾病的痛苦,盛姬的病越来越重,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据《穆天子传》记载,盛姬死于重璧台这个地方。在盛姬弥留之际,依偎在周穆王怀里,眺望着远处的夕阳,余晖映照在盛姬那苍白的脸庞上,周穆王紧紧环抱住盛姬,低声呢喃着对她的爱恋,希望与她执手相看天下。突然,远处见有凤凰比翼,在晚霞之中,飞鸣而来。穆王大喜,说:“凤凰,瑞鸟也。凤凰现必圣王出,应吾身矣!”凤和凰在古代誉为神兽,凤为雄,凰为雌,两者相伴出现,比翼双飞,形影不离。此刻盛姬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不光是因为这奇景,她是多么渴望能像凤凰一样与穆王长厢厮守,比翼双飞啊!然而,没过多久,盛姬终染病身故。周穆王悲哀不已,将盛姬逝去的地方叫做“哀次”,即为盛姬悲哀的地方。随后周穆王讲盛姬的灵柩依照皇后之礼葬于毂丘之庙,是一个先代帝王诸侯的祖庙。后来盛姬所葬之地因穆王而名,称为穆陵,后人在此筑关,称之为齐长城第一雄关穆陵关。在地方志中元于钦编修的《齐乘》中记载,“山顶有二冢,相传周穆王葬宫嫔于此,故大岘关因号穆陵云”。盛姬死后的葬礼规模堪称国葬,在周穆王的命令之下举国哀悼。周穆王命令太子、所有诸侯王、文武百官、禁军侍卫都来吊唁,进行了九次哭丧,基本上是走一路哭一路,自己当主丧人,祭父主持葬礼,周穆王的爱女叔??作女宾主丧人,因为此女和盛姬生前关系很好。卷末写到直到盛姬逝去很久,周穆王仍然经常因为思念她而忧愁流泪,可见用情至深。

这里我想提个问题,假如周穆王已经得到了不死药,那他有没有想过将不死药给盛姬服用呢?盛姬又为何最终没有服药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面提到过,开明六巫想用不死药去复活一个被杀的天神。这个天神叫窫窳,他本来的面目是人首蛇身,本是个老实善良的好天神。但是呢,老实人往往受欺负,不仅是人类如此,远古时期的天神也是这样。有个天神叫二负,他受了手下一个叫危的天神挑唆,不管青红皂白,协同手下危直接就将窫窳给残杀了。黄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处死了挑拨二负去杀窫窳的危,重罚了二负。黄帝不忍心看窫窳的老父亲伤心,就派开明六巫去复活窫窳。他们把窫窳抬到昆仑山,几位巫师用不死药救活了它,谁知窫窳活了之后,竟神智迷乱,掉进了昆仑山下的弱水里,变成了形状像牛,红身,人脸,马足无比恐怖的怪物,叫声如同婴儿啼哭的猛兽。如果光是长相可怕倒也罢了,复活之后的窫窳性情大变,残暴无比,只喜欢吃人。也就是说,虽然不死药复活了窫窳,但是他从一个天神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没有情感的怪物,完全不再是原来的窫窳了。他无恶不作,嗜血成性,使当地百姓民不聊生。后来在十日并出之时,窫窳跳上岸危害百姓,大肆残杀,后羿奉尧帝之命用神箭将其射死。据此我们可以尝试推测出不死药的几个特点。第一就像彭祖一类,对于本身就没病没灾的人来说,不死药可以延年益寿,活个百八十岁没问题。第二,不死药的确有起死回生之效果。第三,通过不死药复活的代价是无法预估的,可能是变成怪物,完全丧失人性。

其实关于不死药的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传说,就是嫦娥奔月。《淮南子》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嫦娥偷吃了不死药之后,立刻飞升奔月,后羿觉得跟丧偶了一样。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嫦娥就是吃了个药,怎么就和后羿离婚老死不相往来了呢?就算你飞升,不也可以常回家看看吗?再不济跟牛郎织女一样一年弄一个鹊桥相会也行啊!所以我认为能造成两人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必然是服用不死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具体的原因我就在这里不展开讨论了,有机会再详细写写。

在《抱朴 子??对俗篇》中也说:“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俱 于长生,住留各从其所好耳。服还丹金液之法, 若且欲留在世间者,但服其半,欲求升天,便尽 服之。”这里提到不管你是天仙还是地仙,长生不死是最基本的,不死药吃半颗可以留在人间,全吃了就得升入天界。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不死药的第四个特点,服用不同剂量的不死药成仙效果不同,大剂量服用是可以得道升天的

最后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个问题中来,如果周穆王真的有药,为何不用不死药救盛姬?我认为很可能是与不死药的使用方法有直接关系。不死药能使正常人延年益寿,使死人起死回生,但是盛姬当时的情况可能是一个重病垂死之人处于生死之交。这种情况下服药的副作用是完全未知的。也许吃了之后会升仙,也许会产生一些未知的影响,也许会变成面目全非的怪物,甚至是无法预估的灾难。无论哪种结果,我相信都不是周穆王和盛姬所希望的,只要服下不死药,无论是成仙还是变成怪物,都代表着永远分离,永世不得相见。

关于周穆王与西王母之约,我认为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并不是男女之情的约会这么简单,而是跟不死药有关。我们之前说过,周穆王是罕见的长寿,明确记载的活了一百多岁。在现代科学里有个名词叫人类的自然寿命,也就是排除客观干扰因素人类寿命的究极。目前有性成熟期、生长期以及细胞分裂次数和周期的乘积等三种比较科学的测算方法。这三种算法测量人类自然寿命都应该在一百岁以上,平均大概120岁。在我们现在这种舒适的生活环境下活到自然寿命的老人还算是不少,但也不是非常常见。而在几千年前战乱频繁的西周周穆王居然就活到了人类的自然寿命,从脑洞角度来看我是很怀疑他已经服用了不死药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任何记载说他服药后升仙长生不老呢?很可能是因为和西王母给他的不死药种类有关系。我猜测周穆王得到的这种不死药和后羿得到的并不是同一个种类,效果疗效都要差的多,而且是有依赖性的,定期就要去找西王母求药。这种不死药小剂量的可以增长寿命,但是需要周期性服药才能维持这种健康状态。

———————————————————

??周穆王求仙经历与徐福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把穆天子传整体的内容理一理:卷一,周穆王西巡路过各诸侯小国,重点是在阳纡山地区拜见河神,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大典。河伯给他看了历代帝王都看过的《河图》,并且给他透漏了一个重要信息,去昆仑山求宝。卷二,周穆王到达昆仑山,特意去了黄帝的陵墓,亲自培土以表尊敬,随后在昆仑山进行大型祭祀活动。卷三,周穆王到达西王母的居住地,两个帝王惺惺相惜,暧昧不清,定好三年之约。周穆王开始东行返程。卷四、五记录了返程的经历。卷六,记录美人盛姬之丧。

以上就是对于周穆王西巡求仙的一些讨论,可能扯的太远,很多朋友都会怀疑我是不是写跑题了。那我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篇幅去写周穆王西巡呢?首先,我认为《穆天子传》作为一本带有传记性质的作品,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本非常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求仙旅程及经过的故事,通过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于这段旅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在看完周穆王的旅程记录之后,我有一个大胆猜想:周穆王的这段记载,不仅仅是对于现代的我们,对于古代那些渴望长生的帝王是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呢?我认为周穆王的这段经历,对于徐福求仙的计划是有很大影响和启发的,甚至可以说徐福之行就是对于周穆王求仙之旅的复刻。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开头说徐福第一次出海的经历,徐福对于第一次出海时所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说来着?他遇到了海神拦路,他介绍自己是秦始皇的使者来求仙药,但是海神说:“你们秦王礼品菲薄,仙药可以观赏却不能拿取。”随即徐福问了应该拿什么东西来献祭,海神说要三千童男女和百工技艺。很多人认为这是徐福编的瞎话来糊弄秦始皇,但是他为什么要编的是这段故事?为什么海神拦路就不能继续前行?我认为徐福的这段经历与周穆王在第一卷的记录有着惊人的相似,第一站居然都是要拜见海河之神。就算徐福是编的瞎话,我觉得大概也能明白他是从哪里来的灵感,很可能就是借用了周穆王的记录。但是本文走神话路线,姑且不谈瞎话的问题,我猜测徐福很可能是想效仿周穆王的成功路线,不过在第一站失败了。那徐福的问题是出在哪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源来自于秦始皇。咱们可以看看周穆王和秦始皇在两次求仙之旅中的对比。第一,周穆王西巡求仙是亲力亲为,自己坐着八匹骏马走了好几年,最后是靠和西王母谈情说爱才把这仙药弄来。咱们再看看秦始皇,他不愿意自己去,就派了一个徐福过去当使者。第二,周穆王在求仙之旅中物资准备的是非常充分,他几乎是到一个地方举行一次大型祭祀,还各种送礼。对于河神这种低等神他也是非常尊重的,不但祭祀送礼,还送了他亲身佩戴的玉佩。对于西王母更是百般殷勤,用柔情蜜意把西王母给唬住了。咱再看看徐福,他第一次去基本上空着手去的,船上那点物资够活着回来就不错了,还哪有东西能拿来送礼,自然就被人家海神嫌弃了。所以,徐福第一次出海失败的理由我觉得正是因为没有诚意。很可笑的是,就算在神仙眼里,这种诚意也得是通过送礼来体现的,一张嘴就要了三千童男女和百工。他要拿这么多人干嘛呢?答案就是祭祀。大家应该都学过一篇小学课文叫《西门豹》吧,这里面就介绍了一个传统叫河神娶妻,每年都要往河里投一个姑娘。当然这是迷信活动,后来被西门豹识破了,但是历史上关于祭祀河神的传说是非常多的。也就是说,这几千人的命运就是要葬身大海,仅仅是为了祭祀。那秦始皇为何如此轻视这些神仙,连见面礼都不想给呢?在前面我提到,秦始皇在短短几年兼并六国,成为天下之主,他这个时候是有着傲睨万物的气概,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就算你是神仙,也比不过我这个权倾天下的帝王,我又何必跟你客气?刚刚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还有着不可一世的傲气,不过在九年后,秦始皇到底是同意了祭祀送礼,这才有了徐福的第二次出海。至于秦始皇为何会在九年后态度大变,还得接下来再谈。———————————————————??秦始皇的文字记载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在送徐福第二次出海后,没过几个月就在平原津生了病。没有写是什么病,但是这个病来的又急又重,很突然就快不行了。秦始皇给远在边疆打仗的大儿子扶苏写信,告诉他立刻回咸阳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这个意思就是想传为给扶苏公子了,让他赶紧回来主持大业。但是很遗憾这封信并没有发出去,使者被中车府令赵高给扣下了。写完信,没几天秦始皇就逝去了。关于秦始皇暴毙的死因,一直是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疾病论,一派是谋杀论。郭沫若先生就是第二种说法的支持者,他分析当时秦始皇虽然病重,但意识很清楚,为稳定秦王朝,亲笔写下了传位长子扶苏的木简遗诏,让赵高派人送给远在上郡的扶苏,而赵高却与李斯密谋传位给胡亥,并将遗诏改为 "赐死扶苏、蒙恬"。秦始皇弥留之际可能是陷入昏迷状态,胡亥怕他再醒过来,将一根长3寸的铁钉从秦始皇的右耳钉人脑颅,致其死亡。关于秦始皇死因的问题,其实都是各种猜想,毕竟打开秦始皇陵开棺验尸现阶段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个人是比较支持谋杀这个说法的,仅代表我个人猜想,理由还是来自于《史记》。秦始皇一生共出巡五次,死在了第五次的途中。最后这次出巡他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送徐福出海。这次出巡还有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就是在始皇开始巡游之前,《史记》明确提到了一段话:“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我认为这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背后隐藏的可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

相比于赫赫有名的李斯,大家可能对于冯去疾并不熟悉。其实李斯并不是当时唯一的丞相,秦始皇时期设有左右两相,李斯是左丞相,冯去疾是右丞相,秦代以右为尊,冯去疾名义上还高于李斯。那第五次出巡为何随从的是李斯而不是冯去疾呢?我觉得还要从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和政治立场说起。李斯在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可以肯定的是李斯为秦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秦始皇能实现大一统伟业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功劳是李斯的。然而这样一位秦朝股肱之臣,晚年却被腰斩惨死于咸阳闹市,并诛全族。究其根源,正是由于在秦始皇之死这次政治变革之中李斯的错误站队。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临终前,身边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以及几个侍从。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内幕,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遗诏传位给扶苏;玉玺又在赵高手中。所以对于野心勃勃的赵高而言,秦始皇的遗诏可以轻易地被篡改,胡亥又对他言听计从,唯一的变数就是李斯的选择。李斯变节,将意味着大秦帝国的沙丘政变尘埃落定。在赵高的威胁之下,李斯为了自保委曲求全,最终用老臣、重臣的政治身份证明秦始皇立胡亥为秦二世。但是这里面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始终对秦始皇忠心耿耿的李斯,为何会因为赵高的几句威胁就叛变呢?因为这种委曲求全很可能只是“顺水推舟”,他本来就不支持公子扶苏上台。首先,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而扶苏则是亲近儒生,两者政治思想完全不同。其次,两个人在“焚书坑儒”一事中早就结下了梁子。正是因为李斯的进谏才促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决定,并且主张用严刑峻法压迫百姓。而公子扶苏非常反对焚书坑儒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他主张以德治国安民。公子扶苏多次进谏希望能改变秦始皇的决议,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还被秦始皇派到边疆与大将军蒙恬去攻打匈奴。扶苏和掌握军权的蒙恬、蒙毅兄弟关系亲密,一旦扶苏上台,李斯必然不能继续当丞相了,得把这位置让给蒙恬或者蒙毅。所以说,无论于公于私,李斯都不可能支持扶苏上台,否则就是自讨苦吃。而当时最热门的两个继承人,除了扶苏就是胡亥,比起有雄才大略的扶苏,当然是胡亥更好控制,所以为了自保李斯必然会支持胡亥上台。

咱们再来说说冯去疾为什么不能去。虽然史书中对于他的记录较少,但是根据汉书冯奉世传,他与冯劫都是冯亭(战国时期爱国将领)的后代,冯唐、冯奉世的先辈。在胡亥成功篡位回朝之后,冯去疾起初并不拥挤新帝。但是他比较尊敬李斯,在李斯的巧言劝说之下到底是默认了胡亥继位。胡亥上台之后沉迷于酒肉声色,朝中大权都由赵高掌管,加之胡亥搜刮民脂民膏修建宫殿,民不聊生。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多次上书规劝,告诫胡亥警惕赵高的野心。然而赵高趁机向胡亥进谗言斥责冯去疾不忠不孝,手握重兵,不思报国·,图谋不轨,蓄意谋反。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在被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只有以死向皇上表明衷心,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自杀了。总体来说,冯去疾应该是一个忠君爱国,刚正不阿的将相,甚至可以说比较固执,一根筋。再加上冯氏家族手握兵权,的确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出巡带的是冯去疾,我觉得此事未必会有那么顺利。从性格上来说,冯去疾刚直不阿,固执忠诚,李斯则灵活多变,顺应潮流;从政治立场看,冯去疾基本上保持中立,更倾向于公子扶苏,而李斯为了自保会选择胡亥;从背景来看,冯去疾家族手握兵权,难以控制,还是李斯更好威胁。所以,为了能保证秦二世胡亥顺利篡位,这次去的必须是李斯而不是冯去疾,就算冯去疾有任何不满,胡亥回朝之时木已成舟,一切都已成定局。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胡亥。此次出巡最奇怪的就是胡亥的行为,“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秦始皇一生中共出巡五次,前四次都没有任何类似的情况叙述,偏偏在第五次胡亥很主动地要求要跟着去。而秦始皇正是暴毙于胡亥跟随的这次出巡中,这真的是巧合吗?就算秦始皇真的有疾此行必死,如果胡亥等人不在身边布局,恐怕最后上台的还是公子扶苏。更何况我认为秦始皇并无重疾,至少不会到了突发死亡的地步,因为他在去世前几个月仍然兴致勃勃地出海射杀大鱼,如果他真的身患重病,恐怕都不会进行第五次出巡。所以说我认为胡亥的突然请从和秦始皇的突然暴毙恐怕是必然的联系,胡亥很有可能是沾着父亲的鲜血篡位的。而懦弱无能的胡亥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勇气?必然是有一位幕后之宾在操纵,这个人很可能正是赵高。

赵高和胡亥又为何会选择这个时机下手呢?从客观角度来看,赵高是内侍,胡亥是爱子,两个人都有接近秦始皇的最佳时机,而且此次出行带的随从大多都是赵高一派,在远离咸阳重兵的地方动手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其次,赵高他们选择这个时机下手,我觉得很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件事是什么呢,前面说过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安排了徐福第二次出海求仙。按照咱们前面的思路,徐福这次出海准备的非常充分,满船的祭品,虽然不能说笃定会找到不死药吧,但是还有一定概率会实现吧?要是万一徐福真的找到了不死药,秦始皇怎么也得再活个百八十年的吧,赵高恐怕到下辈子都没有机会篡权了!所以出于对秦始皇会得到不死药的恐惧,抢在徐福归来之前,赵高决定尽快动手,让秦始皇再没有复生的机会。

———————————————————

始皇之死的脑洞猜想

始皇之死从史记记载来看是有很大程度的突发性的,可以说是暴毙。但是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先兆显示秦始皇的阳寿将尽,好事终了。秦始皇去世的前一年即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发生的三件非同寻常的事件,也许正是对始皇之死的一种暗示。

第一件:荧惑守心。《本纪》中记载,始皇三十六年前211,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在古代天象学上是大凶之像。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目前历史上记载最准确、最明确的一次荧惑守心,就是秦始皇驾崩的那一年。伴随着荧惑守心,其他朝代也发生过一些比较独特的事件,比如在《搜神记》中就有个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初建的吴国,将士们把妻儿老小都留在京城当人质,这叫做“保质”。永安三年的时候,一群孩子遇见了一个奇特的小孩,这个小孩眼睛像火光一样,闪闪发光。这个小孩说自己不是人,而是火星。还留下了一个神奇的预言:“三公归于司马。”就是说刘、曹、孙三公政权将会归属于司马。说完纵深一跃,就像拖着一匹白色绢布一样飞上了天空。几年后,魏蜀吴三国依次灭亡,三国都归于司马氏的晋朝了。

第二件事:陨石刻字。在荧惑守心天象之后,随即又出现了一件奇事。《本纪》记载,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说了之后,气的不行,立刻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第三件事:华山使者。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郑容出从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平舒道使路过华山,望见有白车宝马从华山上驶下来。车上人问他去哪,他说要去咸阳。车上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使者说:“替我送给镐池君。”随即又说出一句惊人的预言:“今年祖龙死。”使者问他缘由,那人忽然就不见了,放下那玉璧离去。使者捧回玉璧向秦王陈述所遇见的情况。始皇沉默了好一会,说:“山里鬼怪本来不过能预知一年的事。”当时已是秋季,而山里鬼神能预知的又只有一年,按照这个预言,始皇的确是时日不多了。在这段对话中使者所提到的镐池君是谁呢?其实就是秦始皇。镐池君本意是指水神,而秦朝讲究水德,秦始皇认为秦朝要取代周朝,就必须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过的水德。接着更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始皇让御府察看那块玉璧,竟然是始皇二十八年出外巡视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

我把所有相关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始皇登基称帝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始皇第二次出巡。徐福首次出海求药。始皇过江掉落玉壁

三十六年(公元前211)三件事预言始皇将死,二十八年掉落的玉壁经使者之手还给始皇。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始皇第五次出巡,胡亥赵高随从。徐福第二次出海。始皇突然病逝于沙丘。

三件先兆性事件里,我觉得前两件事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荧惑守心是正常自然现象,陨石刻字可以理解为民间反抗组织的行为,而使者还璧的故事因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反而显得十分神秘。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故事的真假问题,单纯思考一下,在这个故事里为何玉壁要在秦始皇生前归还原主?这块玉壁有没有可能是一种象征着秦始皇皇权/生命的代表物呢?并且很巧的是,我认为这块玉壁的来源去脉和徐福出海的时间也是息息相关。玉壁祭祀江水之时,徐福第一次出海,玉壁归还原主后徐福奉命第二次出海。所以我推测徐福第二次出海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秦始皇在得知自己寿命已尽后所采取的拯救行动。天象和陨石并没有引起秦始皇的足够重视,还抱有一定侥幸心态,而当他看到玉壁之时,才真正开始恐惧死亡的来临。所以在玉壁事件之后,秦始皇立刻动身开始第五次出巡,目的就是派徐福再次出海求药以躲过劫难。

不过从几个月后秦始皇的暴毙来看,他的拯救计划彻底失败了。在上一节里我提到过在秦始皇之死中的人为阴谋因素,这里我就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思考始皇政权的终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秦始皇之死与长生不死药背后的故事5.21更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秦始皇之死与长生不死药背后的故事5.21更新

秦始皇之死与长生不死药背后的故事5.21更新

秦始皇,徐福,周穆王,始皇,李斯,盛姬,西王母,不死药,周穆,赵高,河神,故事,冯去疾,使者,卢生,求仙,帝王,昆仑山,海神,河伯,先生,方士,河图,鬼谷子,史记,山海经,穆天子传,地方,扶苏,冯夷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历史故事

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历史故事

徐福,秦始皇,日本,千岁,日本人,徐福东渡,不死药,云南,传说,男童,西南夷,弓劲,九州,产地,仙岛,传人,先生,发音,基因,大小,故乡,文字,果实,植物,秦王,蓬莱,传说中,所需要,野生猕猴桃,长生不老药

2020-09-04 #故事会

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黑了两千年 其实焚的只是这两类书和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黑了两千年 其实焚的只是这两类书和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方士,烧掉,侯生,卢生,书籍,事件,博士,以古非今,儒生,史书,家书,黑锅,很多人,就知道,长生不死药,焚书坑儒,于越,于咸,代雄,余人,尉监,李斯,相李斯,秦纪,项羽,齐人淳,郡守

2012-01-11 #小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50字以内

嫦娥奔月的故事50字以内

后羿,偷吃,西王母,能长生,嫦娥,天宫,成仙,月亮,长生,不死之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药,上去了

2020-09-12 #故事阅读

嫦娥奔月的故事50字以内

嫦娥奔月的故事50字以内

后羿,偷吃,西王母,能长生,嫦娥,天宫,成仙,月亮,长生,不死之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药,上去了

2010-10-27 #小故事

神话故事最少的字

神话故事最少的字

嫦娥,月亮,西王母,不死之药,吴刚,后羿,丈夫,偷吃,人世间,人间,好处,嫦娥奔月,广寒宫,温情,桂树,长生,难耐,不死药,于是就,倍觉凄凉,广寒宫里,玉兔捣药,长生不死药,上去了,想起了

2020-05-23 #故事会

神话故事最少的字

神话故事最少的字

嫦娥,月亮,西王母,不死之药,吴刚,后羿,丈夫,偷吃,人世间,人间,好处,嫦娥奔月,广寒宫,温情,桂树,长生,难耐,不死药,于是就,倍觉凄凉,广寒宫里,玉兔捣药,长生不死药,上去了,想起了

2011-11-19 #故事会

《修炼成仙成佛指南》:你需要的“不死大法”全都有

《修炼成仙成佛指南》:你需要的“不死大法”全都有

妖精,唐僧,成仙,人参果,大神,唐僧肉,如来,神仙,镇元大仙,这条路,人身,人类,人间,冒死,时候,经历,难度,风险,生活,就知道,五庄观,修炼成仙,等于说,长生不老药,首先要,丰神俊,小一,李白,李刚,金丹

2009-07-1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