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时间:2020-05-28

古代科举制度有关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南京的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早在周代,就通过“乡举里选”选拔人才。《周礼·地官·乡大夫》曾经谈到一种具体的选拔方法,叫做“大比”。“大比”每三年举行一次,主要考查乡人的“德行道艺”,成绩优秀者就会被选拔出来。《礼记·射义》也提到,“诸侯贡士于天子。”

秦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一般凭战功选拔人才,或由士大夫推荐人才。如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景监向秦孝公推荐商鞅。另外,养士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独特的选才途径。各国国君和贵族公子,把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招揽起来,养在家里,有需要时就从中挑选合适的人选,量能授任。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四大公子”在当时就以养士闻名于世。

到了汉代,选拔人才有试士和察举制。《说文解字叙》称:“学童十七以上与试”,能讽诵九千字,就可做史。汉高祖曾下求贤诏,汉文帝也多次下诏诸侯公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初即位就“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以“古今治道”为题亲自“策问”百余人,董仲舒的对策受到汉武帝的赞赏,被提拔为江都相,庄助的贤良对策也被汉武帝认可,被提拔为中大夫,汉武帝又下令天下察举孝廉和秀才,又用对策方法举贤良。董仲舒建议举孝廉要分四科:德行志节、修学通经、明习法令、刚毅多略。

王莽执政时,通过岁课选士,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丙科为文学掌故。到东汉末年,察举制度已偏离正道,失去常态。当时有童谣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魏晋时期,仍沿袭汉代察举孝廉、秀才之法。魏文帝时,尚书陈群认为传统察举制度使“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在每郡择有识鉴之贤者为九品中正官,区别人物,分其高下。把品评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到了晋代,九品中正官为豪门所操纵,成了门第高低的标志,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我国真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杨坚,继行于隋炀帝杨广。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据史载,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隋炀帝爱好文学,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后代科举考试文字的开始,又设明经科,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最后一个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刘春霖。刘春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其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光绪33年1907年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在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4-24 #故事会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06 #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06 #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06 #长篇故事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06 #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中国,察举,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炀帝,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官员,人才,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隋文帝,万年县,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27 #故事阅读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中国,察举,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炀帝,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官员,人才,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隋文帝,万年县,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28 #长篇故事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历史故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

制度,公元,科举,察举,科举制度,状元,科举制,刘春霖,隋文帝,隋炀帝,选拔人才,人才,官员,孝廉,小楷,德行,汉武帝,董仲舒,万年县,中国,举人,九品中正,养士,办法,区别,官吏,大业,天下,学业,对策

2020-05-2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