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时间:2020-05-28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5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4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时间:2018 10 06 02:30:05 来源:

政治

1.吸取隋亡教训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重视人才,从谏如流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3.政治清明

贞观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基本廉洁的时期,这也许是李世民最值得称道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尤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者,而是以身作则并制定了一套尽可能科学的管理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管理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4.分权制度

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功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853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

5.崇尚法治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贞观之治

①成因

第一、隋炀帝暴戾无道,再加上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却无功而返,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军阀叛变和农民起义。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第二、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注意: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四方诸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0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着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贞观之治,太宗,政治,人才,皇帝,诏书,门下省,副署,政策,科举制,魏征,三省六部制,中国,中书省,教训,时期,经济,百姓,统治者,中央,中央集权,人数,制度,原则,历史,官员,宰相

2020-05-28 #故事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贞观之治,太宗,政治,人才,皇帝,诏书,门下省,副署,政策,科举制,魏征,三省六部制,中国,中书省,教训,时期,经济,百姓,统治者,中央,中央集权,人数,制度,原则,历史,官员,宰相

2020-09-05 #故事会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高句丽,唐军,唐太宗,辽东,贞观,时期,吐谷浑,贞观之治,李道宗,高延寿,颉利可汗,中国,俘虏,吐蕃,年间,建安,新罗,唐太宗李世民,万来,伏允,侯君集,李绩,白岩城,高句丽人,天子,原因,战争,四面出击,地区,士兵

2020-05-28 #短篇故事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太宗,人才,贞观,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举措,人数,历史,大全,官员,教训,时期,皇帝,老百姓,经济,科学,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历史故事,万言,余人,安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上都,识才

2020-05-27 #故事阅读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太宗,人才,贞观,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举措,人数,历史,大全,官员,教训,时期,皇帝,老百姓,经济,科学,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历史故事,万言,余人,安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上都,识才

2020-05-28 #长篇故事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太宗,人才,贞观,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举措,人数,历史,大全,官员,教训,时期,皇帝,老百姓,经济,科学,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历史故事,万言,余人,安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上都,识才

2020-05-29 #小故事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历史故事大全: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太宗,人才,贞观,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举措,人数,历史,大全,官员,教训,时期,皇帝,老百姓,经济,科学,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历史故事,万言,余人,安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上都,识才

2020-09-06 #短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有哪些呢?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有哪些呢?

衣物,衣服,洗衣粉,洗衣服,效果,时间,内衣,个人,外衣,学问,外界,太长,才能,浅色,细菌,皮肤,温太高,后应,快一点,加点,功效,力气,学道,太久,宿舍,家庭,尘土,小家,尘螨,心得

2020-05-2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