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时间:2020-05-29

写出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提示:本文共有 47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关键词: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 魏书 荀傕y 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 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 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 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 :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 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简化成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 n m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 晁补之《鸡肋集 北渚亭赋》: 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 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 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 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来源:www.gs5000.cn

兵戎相见

bīng r ng xiāng ji 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 li n ni 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 戴良《九灵山房集 二四 登大牢山》: 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穷兵黩武

qi ng bīng d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 吴书 陆抗传》: 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典故: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 《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 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祸结兵连

hu ji bīng li n 成语典故: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 《汉书 匈奴传》: 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 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干戈为玉帛

hu gān gē w i y b 成语典故: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龙血玄黄

l ng xuě xu n hu ng 成语典故: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 《易 坤》: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 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 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 望之如荼 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 望之如火 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 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 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战争,苻坚,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成语,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

2020-06-11 #长篇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6 #短篇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9 #小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8 #短篇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30 #小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6-13 #短篇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7-24 #故事阅读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7-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