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

时间:2020-05-30

抗疫医院暖心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5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陈若愚(左)即将出发集合,与何花(右)合影。

区妇幼保健院付丽(左一)在穿戴防护衣物。

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的龙华医务人员,他们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下面让我们随着记者的笔迹,一起来听听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

区中心医院“夫妻档”:“我回来了”“回来就好”

陈若愚与何花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夫妻档”。陈若愚是区中心医院一名肛肠科医生,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线,负责上门采样工作。因为在“前线”,每天采样结束后他都选择不回家,直接住在医院安排的酒店里。这一个多月,他过上了与家人“同城两地”的生活。

何花是中心医院的泌尿外科护士长,现在主要负责采样等物资管理工作。在初期经常是一人分饰演几角,既要为采样员协调餐宿、出行车辆,又要安排采样箱物料并消毒,待采样员回来还要核对标本量、录入数据。何花说,“初期经常忙得团团转,重复的动作重复地做,但是不允许出错。”

何花告诉记者,因为丈夫主要负责上门采样,她会特别留意采样回来的一批批采样员,第一时间寻找丈夫的身影。有时候可以简单聊上一两句,一人说“我回来了”,另一人说“回来就好”,有时候一忙起来也没顾得上对话。何花与陈若愚有个约定,无论采样多晚回到酒店,都要在微信上报平安。

因为是夫妻齐上阵,一双儿女只好全程由外婆来照顾。何花表示,有时候上班早下班晚,出门时孩子还没醒,回家时他们已经睡觉了,曾试过三天都没机会见到孩子。二孩只有一岁多,见到妈妈他会手舞足蹈要抱抱,刚从医院回来的话不敢上前抱他,只能隔空逗逗他。现在最享受休息的日子,这样可以无顾忌地亲亲抱抱孩子。

如今,一家人还处于“同城两地”的生活状态,何花说,“疫情过后,我最想做的事情是给老公一个拥抱。”

区中心医院哈利:“留下来,只因为我更熟悉”

疫情发生后,区中心医院医务人员有召必回。第一批志愿者医生从全院各科迅速集结,进入发热门诊、隔离区,穿着隔离服6 8小时不吃不喝奋战在一线。虽然如此,当第二批志愿者医生驰援时,曹雄彬、哈利、黄正义、吴朝文、罗小华、许自干等6位医生,毅然申请留下来继续“战斗”。

选择继续留在一线,曹雄彬说,“现阶段是疫情防控关键期,我已很熟悉流程,可以更好地工作。”曹雄彬表示,因为奋战在隔离观察区,平时住在医院安排的酒店不回家。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他的选择非常理解和支持。

“留下来,只因为我更熟悉。我们已有很强的防护意识,可以保护他人。”哈利表示,“病毒固然可怕,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战胜疫情,尽快让生活回到正常状态。”

许自干看到曾经的老师连夜出征驰援武汉,被感动,被激励,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于是,选择留下来,再次在一线坚守。回忆起刚接手隔离病区夜班的日子,那时天气降温,寒风凛冽,防护用品紧缺,防控工作存在很多困难。“物资少我们就省着用,患者多我们就多服务。别无他求,只希望做得更好,无怨无悔。”许自干说,“我的爱人也是我们医院的医生,她也报名了志愿支援发热门诊,随时待命。”

区妇幼保健院付丽:“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付丽是龙华区妇幼保健院“采样突击队”其中一员。在付丽《我的采样日记》里,她分享了一则暖心故事,2月19日下着小雨,采样组在路上走着,迎面走来一个带着小孩的中年男人。小孩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这些人穿得跟咸蛋超人一样,小孩爸爸笑着说,这些叔叔阿姨是保护我们的超人。付丽表示,“当时小孩的爸爸向我们点头并说辛苦了,小朋友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叔叔阿姨,辛苦啦’。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鼻子有点发酸。”

作为“采样突击队”成员,付丽需要穿街串巷,深入到街道、社区上门采样。付丽说,因为连续入户采样多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赶路、爬楼梯,消毒水味道浓重,有时会感到头晕恶心。但考虑到防护服稀缺,停下来休息会耽误采样工作的进程,会强忍着难受,在完成最后一家采样后,才摘下密不透风的面罩。

在《我的采样日记》里,付丽记录了自己的采样经历——“今天是2020年2月19日,也是我加入到采样小分队的第八天。在这漫长又短暂的八天中,我走过了很多社区、街道、城中村,却只做了一件事——采样,给居家医学观察者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虽然只做一件事,但是付丽却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穿脱层层防护装备时,她想到了一首歌《洋葱》。她认为,采样的时候是最轻松的,但是采样的准备过程却很繁琐。采样的地点太偏远以及医学观察者的不配合令人难过,但经过苦口婆心劝说后被采样者小心翼翼打开家门亦让人感动不已……

区人民医院浪口社康中心吴珊:“没干啥事,就搭把手”

龙华区人民医院浪口社康中心吴珊医生在1月23日回到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老家过年,1月24日凌晨接到封城消息,滞留在了通城县。在封路封城的情况下,通城县陆续出现了疑似感染的患者。

当天,乡镇卫生院来了一名行剖宫产后的产妇,因疑似感染留在产科隔离,而当地卫生院很少接诊产妇,仅有的2名产科医生一直在岗未能休息。在这个情况下,吴珊主动联系镇卫生院院长,表示愿意支援。她在县卫生局备案后就在通城县北港卫生院妇产科值起了二线班,她说“没干啥事,就搭把手。不能回去深圳和同事们在一起,我就在老家尽一点力而已。”

区人民医院庞倩:“等着你,回家”

“电话那头,是母亲。她说,她要去前线,去发热门诊。语气平静如水,我的脑子如同炸裂开一样嗡嗡作响,心中五味杂陈,我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口,千言万语终究成了一句注意安全。”这是一个女儿写给母亲的信。这位母亲是龙华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临时护士长庞倩。大年初二晚12点下完班后,她看到这封信十分感动,“我家孩子平时大大咧咧不爱表达,没想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和我沟通。”

庞倩原本是龙华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长,在疫情发生后就被调去发热门诊支援。作为发热门诊的临时护士长,每天有许多工作要做,分配任务、护士培训、病区巡查、心理疏导等,有时候一天下来要打100多个电话,喉咙痛到说不出话来。庞倩怕家里的老人不理解,一直没敢和父母说具体工作,告诉女儿后,女儿当时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注意安全”。

为了家人的安全,庞倩从疫情发生后就自己住酒店。庞倩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24小时在医院待命,所以从大年初二开始女儿就一个人在家。她的女儿在信中写道,“若是累了,迷惘了,请一定记得,我们在你身后,是你最坚实的后盾。等着你,回家。”

龙华记者 康碧艳 通讯员 邵丽萍 黄志棠 廖静文 文/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

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

付丽,何花,一线,医生,发热门诊,疫情,陈若愚,女儿,区中心医院,工作,孩子,小孩,护士长,爸爸,酒店,龙华区,吴珊,哈利,曹雄,龙华,人民医院,丈夫,自干,通城县,回家,隔离,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等着你,两地

2020-06-26 #长篇故事

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

龙华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暖心故事

付丽,何花,一线,医生,发热门诊,疫情,陈若愚,女儿,区中心医院,工作,孩子,小孩,护士长,爸爸,酒店,龙华区,吴珊,哈利,曹雄,龙华,人民医院,丈夫,自干,通城县,回家,隔离,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等着你,两地

2020-07-02 #经典故事

龙华一线医务人员暖心故事在继续

龙华一线医务人员暖心故事在继续

疫情,颜春,唐双,孕产妇,工作,一线,患者,童琴,90后,刘嘉,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前提,决心,家属,护士,病房,防控,隔离,杨诗,碧艳,陶倩,黄志,龙华,医护人员,区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好友来,时代青年,专家

2010-03-25 #小故事

感动瞬间:龙华医护人员抗疫故事暖心又贴心

感动瞬间:龙华医护人员抗疫故事暖心又贴心

于爽,防护服,婚礼,家人,疫情,龙华,突击队,医护人员,都会,一线,家里人,老公,风险,工作,隔离,穿街过巷,多采,常在,陶倩,区妇幼保健院,向家,妇幼保健院,好心情,好的,第一时间,病史,战友,医务人员,休息区,事情

2020-05-30 #故事阅读

感动瞬间:龙华医护人员抗疫故事暖心又贴心

感动瞬间:龙华医护人员抗疫故事暖心又贴心

于爽,防护服,婚礼,家人,疫情,龙华,突击队,医护人员,都会,一线,家里人,老公,风险,工作,隔离,穿街过巷,多采,常在,陶倩,区妇幼保健院,向家,妇幼保健院,好心情,好的,第一时间,病史,战友,医务人员,休息区,事情

2020-08-31 #故事阅读

抗击疫情·基层故事|一对一服务暖人心 海口龙华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获感谢

抗击疫情·基层故事|一对一服务暖人心 海口龙华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获感谢

女士,龙华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服务,健康管理,心理辅导,中心,党员干部,群众,湖北籍,心理咨询师,一家,党员,海口,心理咨询,感觉,湖北,工作,隔离,南海网,咨询师,工作人员,一家人,党支部,家人,情况,感谢信,支部,消息

2007-02-27 #经典故事

龙华区公卫机构工作人员坚守防疫一线 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龙华区公卫机构工作人员坚守防疫一线 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疫情 龙华区 检测 陈伟 一线 陈刚 深圳 样本 公卫 工作人员 梅观高速 机构 慢性病 肺炎 群众 路口 执法 监督 防控 陶倩 龙华 关键时期 坚守岗位 孩子 小组 家人 实验室 小时 志愿者 患者

2020-04-28 #故事大全

龙华区公卫机构工作人员坚守防疫一线 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龙华区公卫机构工作人员坚守防疫一线 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疫情,检测,陈伟,龙华区,陈刚,一线,深圳,样本,梅观高速,慢性病,路口,执法,监督,龙华,执勤点,孩子,小组,家人,实验室,小时,战线,志愿者,患者,监督员,肺炎,群众,记者,辖区,工作,防控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