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doc

时间:2020-05-31

神话故事解释自然现象

提示:本文共有 183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7 分钟。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 分类 一、 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 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 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 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 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 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 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 变革社会的愿望。 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 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 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 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如地震、 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 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 并对之加以膜拜, 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话也就由此产生。 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人们讲述神话, 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 由于生产力低下, 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 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 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 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 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 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上古人民所处时代及其生活现实产生了上古神话, 也决定了上古神话的性质具有不自觉的艺术性; 决定了上古神话的内容是当时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上古人民在与自然斗争中所表现的伟大精神, 决定了上古神话的繁富多采及上古神话的崇高美。 二、 神话的分类 神话学家依据神话所以成立的原因, 把神话分为二类: 一是解释的神话 (ExplanatoryMyths), 另一是唯美的神话(Aesthetic Myths)。 解释的神话出于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之惊异。 原始人看见自然界的种种现象, 如日月之运行, 风霜雨雪之有时而降, 以及动物之生死等等, 都觉得很诧异。世界从哪里来的? 万物从哪里来的? 第一个人是怎样生出来的? 一切动物是怎样来的? 火是怎样来的? 死是为何? 人死后怎样? 这些问题, 都是原始人所最惊异而切求解答的。 我们现在自然有科学来回答这些问题, 但是原始人没有科学,却只能创造出一个故事来解释宇宙间的神秘和万物的历史。 在他们原始人看来,月亮不是一个已死的星球, 乃是那美丽的女猎人阿底米斯(Artemis) 在太空巡游; 云不是水蒸气, 乃是赫米斯(Hermes 夏风之神) 所牧的一群母牛, 或是勃莱罗芬(Bellerophon 日神) 所杀的一群长毛的绵羊。 上古的希腊人相信火是巨人提坦(Titans) 族的儿子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从天上偷来给下界的人类的; 人类是普罗米修斯用粘土捏成的。 北欧神话说天文奥定(Odin) 用木片造成了人。 新西兰神话说铁吉(Tiki) 用红泥搀和自己的血造成了人。 中国古书里说: quot;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 力不暇给, 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 贫贱凡庸者纪人也。 quot;( 《太平御览》 七十八, 引《风俗通》) 凡此关于日、 月、 云种种自然现象的神话, 关于火的来源、 人类的来源等等神话, 都是原始人为要解说自然界的神秘和万物的来历而作的; 所以我们称之曰: 解释的神话。 唯美的神话则起源于人人皆有的求娱乐的心理, 为挽救实际生活的单调枯燥而作的。 这些神话所叙述的故事多半不能真有, 然而全很奇诡有趣。 这些神话所描写的人物及其行事, 和我们的日常经验隔得很远, 但是他们却那样的入情入理,使闻者不禁忽笑忽啼, 万分动情; 他们所含的情感又是那样的普遍, 真挚, 丰富,以至不论何处的人, 不论男女老幼, 听了都很愉快, 很感动。 总而言之, 唯美的神话先将我们带开生嚣倥偬的世界, 然后展示一个幻境; 在这幻境里, 人物之存在, 只有一个目 的, 就是娱乐我们, 而他们之所以能给予偷快, 就靠了 他们的 quot;美 quot;。 唯美的神话又可依其题材之不同而分为 quot;历史的 quot;与 quot;传奇的 quot;二类。 如果是历史的(Historical), 那一定是把一件历史事实作为底本或骨架, 然后披上了想象的衣服, 吹入了热烈的情绪。 这些神话大都悲壮雄奇哀艳, 可以使人歌哭, 可以激发人的志气; 这些神话里的神或民族英雄, 大都是努力和冥冥中不可抗的命运相争斗, 而终于受命运的支配而不能自脱, 故又常常使人低徊咏叹,悠然深思。 希腊诗人荷马(Homer) 的《伊利亚特》(Iliad) 便是此类 quot;历史的 quot;神话的最好代表。 传奇的(Romantic) 神话则和历史的神话相反。 如果说历史的神话是把一桩史事作骨架, 那么、 传奇的神话便是拿一个 quot;人物 quot;作为骨架的。 这个人物大概是真的, 有根据的; 不过此人物所做的一切事却大半是子虚乌有, 乃是作者凭空创造出来的。 这种神话大都恢谐, 奇诡, 美妙, 引人幻想, 使人愉快。 这些神话里的英雄常常能克胜艰难, 化险为夷; 是战胜命运而非为命运支配的。 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历史的神话近乎戏曲中的悲剧, 传奇的神话便近乎喜剧。 中国古代神话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按历史形态: 可以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即原始神话)、 奴隶制社会神话(即帝王天命神话) 和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 可以把神话分为祭祀礼仪神话、 解释性神话、 巫术神话和物占神话; 3.按性质: 可以把神话分为原生态神话、 次生态神话和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 可以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 洪水神话、 英雄神话等。 由于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 所以它的人类共通性和民族差异性都非常明显: 一方面, 由于神话时代作为人类的童年是每一个民族的必经历史阶段, 神话反映着人类共同的心理历程, “提供了一个超越语言、 精神、 文化、 传统以及宗教的联络媒介”, 记录了人类共同的特点, 因而具有人类的共通性。 另一方面, 由于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背景和具体发展道路的不同, 不同民族的神话又各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题材的神话, 也各有自己的特殊性, 并最终形成了神话的民族性特征。 对神话分类来说, 神话的人类共通性和民族性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前三 种分类方式即按历史形态、 功能和性质进行分类, 神话的民族特征并不显得特别重要, 而第四种分类方式即按内容分类, 情况正好相反, 民族特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神话的内容与民族精神、 民族性格和民族的文化心理之间具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只有充分考虑这种联系, 才能使得按内容分类具有坚实的基础,否则只能是悬在半空, 从根本上失去了科学的根据。 英国著名的宗教学家斯宾塞在《神话学绪论》 中将神话分为二十一类: 创造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 洪水神话、 报答神话、 惩罚神话、 太阳神话、 月亮神话、英雄神话、 野兽神话、 习俗或祭礼的解释神话、 对阴曹地府历险的神话、 神的诞生神话、 火的神话、 星辰神话、 死亡神话、 向死者供祭食物的神话、 禁忌神话、化身神话、 善恶两元论神话、 生活用具起源神话、 灵魂神话。 这个总览世界各民族神话按内容所作的分类, 是针对世界各民族神话总体而言, 显然不能把它简单拿来套在中国上古神话身上。 这不仅是因为有些类别为中国上古神话所无, 也不仅是因为它过于繁琐, 同时又有疏漏,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它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文化精神, 不符合中国神话的实际。 在对英雄、 英雄神话的分类和定义上,这个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西方神话学理论, 例如埃里奇· 纽曼认为, 神话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 “自我意识的萌芽最终还只是它自身的表现”, “自我处在初生而尚未成熟的状态之中……”。 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自我意识刚刚萌芽, 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 世界还是“一个由无意识占支配地位的世界”。 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 “自我意识和人类世界才成为他们自身并成为和他们的尊严相等的意识……其主要标志就是人类自我意识对混沌状态的分离和觉醒”。 所以,“在英雄神话中, 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 而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这就是说, 英雄神话的产生, 不但标志着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把自己与客观世界分离开来, 而且在观念上反映着人取代了神的地位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 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 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 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 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 理论, 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因为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神话与中国神话产生的宗教观念根源不同, 文化土壤不同, 内容和特征也不同。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 其新神、 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 (相对于祖先崇拜所崇拜的祖先各不相同而言),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 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 所以, 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 正因为如此, 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 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 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 成为希腊精神的原 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 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 不但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而且由于祖先崇拜所崇拜的对象不同(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 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 夏、 商、 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 商部族和周部族。 他们各自生息、 发展于一隅, 后来才先后入主中原, 成为天下的共主。 地位虽然变了, 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 所以, 夏、 商、 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迭合的特征: 家事即国事、 治家即治国。 不同血缘、 不同祖先的夏、 商、 周三朝不但在政治上相互排斥, 而且在文化上也难以相容。 一旦推翻旧王朝, 即“革命创制, 改正易服, 变置社稷”;( 《尚书· 汤誓》) 前朝一切统统废弃, 一切重新开始。 即使是做社主的木材, 各朝也互不承袭: “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 《论语· 八佾》) 由此不难想见各部族和王朝在政治、 思想和文化上相敌对的情况。 在宗教信仰上反映更为突出: 各部族内部都盛行祖先崇拜, 但只崇拜和神化自己部族的祖先, 而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夏、 商、 周各有自己祖先的神话, 但彼此却不能继承和发展, 前一个朝代的神话在后一个朝代得不到重视和继续加工的机会。 例如, 周人推翻殷朝统治以后, 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需要, 极力渲染自己祖先后稷诞生的神话, 并用以取代殷人祖先契诞生的神话。 这样一来以前的神话不但得不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十分容易散佚(这正是我国神话流传下来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祖先崇拜和部族利益在文 化上的排他性严重地抑制了我国神话发展和提高, 使之得不到像希腊神话那样反复加工的经历; 同时, 由于每个部族各搞自己一套神话, 并按自己祖先神话的世系编排诸神的世系和辈份, 因而最终未能形成各部族统一的神话和相应的神系,以及贯穿全部神话并统率众神的主神。 其结果, 一些神的神格和辈份混乱, 诸神之间关系多有歧异, 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 这些神话未及进一步被加工和系统化, 神话历史化的风暴便向它们袭来, 使那些具有超自然神奇能力的神, 逐渐演变成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先王和圣哲。 诸神既然已经被从天上请到地上, 定格于人间, 那么, 渊源于原始时代的神话的发展也只能就此停止, 中国上古神话因而也就仍然保持着未经系统整理的散乱状态。 一个民族的意识和精神的发展不能系统地体现在“没有统一组织起来” 的诸神身上。 所以, 尽管中国神话中的每个神, 也像希腊诸神一样, 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观念内容, 但是, 要从中国神话诸神中寻绎它的发展和演变, 也就是寻绎中国哲学精神的早期发展历程, 却是十分困难的。在体现意识和精神成长的历程方面,既然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根本不同, 那么, 当然也就不能用对希腊神话的分类标准, 即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成长的历程来衡量中国神话, 作为中国神话的分类根据。 对中国神话分类, 必须充分考虑中华民族早期发展的特殊的历史道路和文化背景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神话的本质特征。 只有从中国神话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性出发, 才有可能对中国神话作出科学的分类。 为此, 我们不采取以神话所体现的意识和精神成长历程为根据的西方神话分类原则, 而把神话的主要内容、 基本精神和内在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国神话分类的主要根据。 这样, 我们对于英雄神话中英雄的理解, 就不必局限在半神半人或得到神支持的人的范围内, 而把创造了英雄业绩的神也视为英雄。 这样理解英雄, 除了前边说的原因之外, 还可以从英雄这一概念自身发展的过程找到根据。“英雄” 希腊文是 Hero, 意思是统治者、 主人。 神话中的英雄最初是指一些杰出人物, 如祖先、 领袖和勇士的灵魂, 他们虽然已死, 但对生者仍产生影响。 这说明, 英雄从开始阶段就是超验和神秘的。 后来, 英雄的范围不断扩大, 还包括了某些自然神、 传说中的某些人物和精灵以及人神结合的后裔, 即半人半神或得到神力帮助的非凡的人。 所以, 在古希腊, “英雄被认为是处于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 凡人 的保护者, 灾害和祸患的防御者, 苦难的救助者。 他们是人们的恩人, 是妖怪和大盗的歼灭者, 是同仇恨人类的恶魔作战的斗士。” “英雄” 概念的发展说明, 神、半神半人、 传说人物以及杰出人物的灵魂, 只要是能够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给人们以保护的, 都可以被称为英雄, 而并非把神排除在外。 决定是不是英雄的关键, 不是看他的身份(神或是人), 而是看他的业绩。 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中国的英雄神话和英雄颇有启发。 第二节 神话的发展脉络与基本分期 上古神话是有史以来寿命最长的文学作品, 从其产生直到阶级社会前期, 前后经历了数万年, 始终不断地发展。 上古神话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1 ) 自然性神话阶段 这是上古神话的幼年时代或称发韧期, 即自然性神话阶段, 这些神话以描述自然现象为主, 也可称为认识自然的神话。 这时的神话一般是简单的, 略带夸张,稍有怪异性。 思想内容单一, 人物形象平板, 描写的人物主要是自然神。 原始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最早创作的神话是以自然现象为主要描述内容的,创造了原始的自然神形象, 从而开始了自然崇拜。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过: “自然界的变化, 尤其是那些最能激起人的依赖感的现象中的变化, 乃是使人觉得自然是一个有人性的、 有意志的实体而虔诚地加以崇拜的原因。 如果太阳老是待在天上不动, 它就不会在人们心中燃起宗教热情的火焰。 只有太阳从人眼中消失, 把黑夜的恐怖带到人的头上, 然后又再度在天上出现, 人这才会向太阳跪下, 对于它的出乎意料的归来感到喜悦, 为这喜悦所征服。 所以佛罗里达的古代阿巴拉文人当太阳出山落山的时候, 唱着颂歌向太阳致敬, 同时祈求它准时回来, 使他们能够享受它的光明……唯有自然的变易才使人变得不安定, 变得谦卑,变得虔敬。” 自然崇拜是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的表现, 也是人类欲望的反映, 人类一方面恐惧自然, 一方面求生的欲望又使他们做着控制自然的幻想, 进行着宗教活动,并由此产生了自然性神话。 旧石器时代晚期, 母系氏族公社不大, 社会生活很简单, 人们互相往来很少, 无力对大自然实行重大的加工、改造, 人们最关心的是决定他们命运的自然现象,他们极想凭借神话探究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 因此, 当时人们所创作的神话, 主要是自然性神话。 上古人民认为自己是某种自然物的子孙, 他们给某种自然物以神秘性、 神圣性, 从而产生了图腾崇拜, 图腾成了一种不可侵犯的维系氏族成员的威力。 在氏族成员的心中, 图腾神能给本氏族以力量和兴旺, 能够保佑本氏族成员的安全,成为本氏族的监护神。 这一时期, 充当图腾的全是自然物, 主要是动物或植物。由此不难想见,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们最注重、 最关切的是自然现象, 因此, 当时神话中反映的也多是自然现象, 自然性神话自然也就成了当时神话的主体。 (2 ) 自然社会性神话阶段 这是上古神话发展的壮年期, 或称为鼎盛期, 即为自然社会性神话阶段。 这是以描述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为主的神话, 或称之为征服自然的神话。 这些神话到新石器时代早、 中期代替了自然性神话, 成了神话的骨干。 这是神话发展的最充实时期, 这时的神话相当夸张、 神异, 作品思想内容浑厚, 故事情节复杂, 人物形象丰满, 特别是英雄神的描写极为突出。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至中期, 生产水平相对提高, 人们学会了种植耕作, 过着农业定居生活, 原始手工业形成了, 制陶业也发达起来, 人们不再仅仅消极地仰赖天然产物, 开始积极地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大自然对人类的统治已不是绝对的了。 同时,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复杂, 社会分工更加深化、 扩大。 这时, 个人在生活、 斗争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同时, 随着人口的增多, 人们之间交往日益频繁, 关系日益密切, 人们征服自然的信心增强了, 眼光不再只重视大自然本身,而更重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 人们更敬仰那些勇于和善于向大自然斗争的人。 因此, 产生了征服自然神话。 在征服自然神话中, 人们力图反映自己与大自然的激烈斗争, 表达自己战胜大自然的决心和愿望。 这些神话表现了 人们在改造自然中的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及最终会取得胜利的无穷力量和信心, 从而显示出人类本身的伟大和崇高。虽然这些征服自然的神话故事许多常是悲剧性的或带有悲剧色彩的, 但其向人们展示的绝不只是苦难、 恐怖和死亡, 而是通过“悲” 反射出美, 通过“苦难” 显示出崇高, 通过“毁灭” 展示出希望, 从而歌颂光明, 鞭挞黑暗, 扫除污秽, 预 见未来。 这些征服自然的神话, 庄严而不恐怖, 悲壮而不悲哀, 它展示给我们的是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信心, 是通过死亡来换取光明未来的极为可贵的乐观主义精神。 征服自然神话接替自然性神话, 表现为新石器时代早、 中期的人们从图腾崇拜转向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走向衰微, 代之而起的是祖先崇拜, 这种变化, 反映出人们心目中, 大自然的权威下降, 人类自身的权威上升; 感到了自身的强大力量, 看重人的崇高价值。 这时人们往往把集体的美德集中在某位英雄身上, 尊崇他为本族的祖先, 祈求他们保佑。 (3 ) 社会性神话阶段 这是神话发展的老年期, 或称为成熟期, 即社会性神话阶段, 这时的神话以描述社会的生活、 斗争为主。 作品思想内容深广, 故事情节丰富、 夸张、 神异,人物形象立体化, 英雄之神更多, 自然神地位进一步削弱, 塑造的英雄形象神性有所减弱, 人性有所增强, 且已出现了系列之作。 这些神话主要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阶级社会早期(夏、 商时期)。 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有了新的提高, 农业大大发展,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开来,特别是铜器的炼制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飞跃, 社会由史前时期迈进了文明时期, 人类驾驭大自然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时的社会生活日趋复杂, 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社会斗争日渐剧烈, 社会关系发生变革, 私有制的出现, 使社会转入了奴隶制, 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阶级, 团结友爱的共同生活被尖锐的阶级斗争所代替, 各部落联盟为了争夺土地、 奴隶和财富, 经常地进行战争。 人们已不仅只是关心从事生产劳动, 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社会的生活和斗争成了人们活动的中心。 因此, 社会性神话就被人们当作主要的内容来创作了。 人们企盼利用社会性神话, 达到支配社会的目的。 在社会性神话阶段, 图腾崇拜已渐消失, 祖先崇拜兴盛起来。 在人们的思想中, 祖先神享有了最大的权威。 在奴隶社会、 最高奴隶主的祖先神, 升为了至高无上的上帝, 他们是人们祭祀的主要对象。 因此, 当时神话创作的主要对象是人神, 最重要的题材是社会的生活和斗争。 上古时代的末期, 即是社会性神话发展的末期, 上古神话开始衰微。 这时人类的意识已趋于成熟, 人们的生产、 斗争、 生活与思维都前进了一步, 神话开始 脱去神秘的粉脂, 逐渐历史化, 因而上古神话的创作日益减少, 并随着上古时期的结束而消亡。 综观上古神话发展的概貌, 我们可以看到, 当上古人民缺乏力量去深入认识与有力制服大自然的时候, 他们是大自然的奴隶, 这时, 神话主要表现的是自然现象。 当上古人民的力量增强, 开始初步地了解与战胜大自然的时候,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自然的主人, 于是, 神话主要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斗争; 而当上古时代主要矛盾表现为人与社会的联系与斗争时, 则神话主要体现的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斗争了。需要指出的是上古神话在人们的代代相传之中, 不断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已很难见到它的原型了。 第三节 神话与迷信 中国古代神话的原始状态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但经过历史潮水的冲刷, 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大多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 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一、 神话与历史 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 除了它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之外, 神话的历史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所谓神话历史化, 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 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 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 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中国的神话历史化, 是史家、 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一般认为, 古代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 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在正统的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 那种半人半兽形的神性形象被抹杀殆尽了, 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纳入历史谱系之中, 而且也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 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触犯了理性化原则的神话, 也都遭到删削。 如司马迁所说: quot;其文不雅驯, 缙绅先生难言之。 quot;《史记·五帝本纪》 相当一部分神话因此得不到史家的认可, 因而没有进入载籍。 这些, 我们已无从考察了。 有些有幸被文人笔录, 但在此后的流传过程中, 又被无情地删削。 如《列女传》 古本所录舜的神话中, 有二女教舜服鸟工龙裳而从井廪之难中逃脱的情节, 今本《列女传》 中就荡然无存了。 再如《淮南子》 古本载嫦娥奔月神话时说嫦娥 quot;托身于月, 是为蟾蜍, 而为月精 quot;, 今本《淮南子》 亦不存。 其原因可能都是 quot;不雅驯 quot;。 神话历史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造。 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 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 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 这种例子, 在儒家传统典籍中比比皆是, 从《尚书》 、 《左传》 、 《国语》 , 一直到《史记》 、 《吴越春秋》 、《越绝书》 , 都是如此, 宋代罗泌所作《路史》 是其集大成之作。 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消亡, 历史向前延伸, 各氏族的谱系更加严密。 比如《左传·昭公十七年》 载: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 凤鸟适至, 故纪于鸟, 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 历正也;玄鸟氏, 司分者也;伯赵氏, 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 司闭者也。祝鸠氏, 司徒也;睢鸠氏, 司马也;鳲鸠氏, 司空也;爽鸠氏, 司寇也;鹘鸠氏, 司事也。 五鸠, 鸠民者也。 五雉为五工正, 利器用、 正量度, 夷民者也。 我国东方部族中很多是以鸟作为图腾的, 其中也必然流行着不少有关鸟的神话。 而在这里, 这些有关图腾鸟的神话则被改造为一系列的官名, 并按照后世的社会官僚系统组织起来。 神话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开始了,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孔子就曾说: quot;不语怪力乱神 quot;, 还直接参与了对神话的改造。 据《尸子》 孙星衍辑本卷, 当子贡向孔子提及黄帝有四张面孔的神话时, 孔子说: quot;黄帝取合已者四人, 使治四方, 此谓之四面也。 quot;四张面孔被解释为四个人面朝四个方向, quot;黄帝四面 quot;的神话就变成了一件有关治理天下的史实。 另一则有关夔的神话, 在孔子那里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作为圣人的孔子对待神话的态度对后世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 神话与仙话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 是被道教改造, 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仙话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 以达到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 在仙话中, 我们能发现不少古代神话人物, 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 《史记·封禅书》 所记黄帝在荆山脚下铸鼎, 鼎成, 有龙垂胡髯在鼎上, 迎他骑龙升天一事。这则故事有着明显的仙话的痕迹。 而黄帝战胜蚩尤, 在仙话中则被归功于 quot;九天玄女 quot; quot;授黄帝以三官五意阴阳之略, ……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遂克蚩尤于中冀 quot;《广博物志》 卷九引《玄女法》 。 同样, 窃药奔月的嫦娥、 操不死之药的西王母, 也是仙话中的重要人物。 神话转变为仙话是有限的, 它一般集中在特定的 几个人物身上, 且有类似于修炼、 服药、 升天不死的情节。 但仙话的文化意蕴要比神话淡薄得多, 在仙话中, 那些神话人物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审美品质, 都被严重地削弱了。 三、 神话与迷信 神话算不算迷信? 神话和迷信都是有神论, 但不能说神话就是迷信, 两者是有区别的。 早期的神话多是反映古人对自然力和对理想的追求, 尽管神话故事里也夹杂鬼神形象, 但着眼点在于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 比如《山海经》 中的“皇帝战蚩龙” 、 “鲧禹渗水” 、 “精卫填海” 、 “夸父逐日” 、 “刑天舞干戚” 和《淮南子》 中的“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 “嫦娥奔月” 、 “共工怒触不周山” 等著名神话。 尔后, 历代文人创作中模拟神话浪漫主义手法, 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假借传说中的鬼神反映现实或讽刺现实。 比较典型的神话小说有吴元泰等的《四游记》 、 许仲琳根据民间传说编辑的《封神演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吴承恩的《西游记》 , 而今全部或章节被搬上银幕后、荧屏、 舞台, 并不是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也不是证明鬼神客观存在, 而是让人们认识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 鬼也好, 神也罢, 均是把真与假、 善与恶、 美与丑表现出来, 供人们欣赏, 用以提高鉴赏水平。 迷信是统治阶级利用鬼神、 风水、 命相以及因果报应等, 迷惑、 营救骗和恐吓劳动人民的工具, 是企图套在人民头上, 制止人民反抗的精神枷锁。 统治阶级也每每不止曲解神话, 用以为他们的反动统治服务。 区别神州和迷信的基本点在于: 在神话中, 人是自然的主人, 神就是人, 是理想化的人; 在迷信中, 人是自然奴隶, 是鬼神的妈隶, 鬼神成为剥削阶级利益的维护者。 神的世界是人们创造的虚纪世界, 这个世界既光怪陆离, 又杂乱无章;既斑斓瑰丽, 又奇谲诡秘。 人们将神视为万能的主宰, 至高无上威严的象征。 神的产生与存在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 密不可争的联系。 神的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折射, 诸神奇异、 神秘的行动来自于人闪丰富的想象力, 本质上又反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 第四节 中国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说 quot;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 而且是它的土壤。 在文学中, 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 续、 光大。 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 表现手法、 欣赏效果等。 中国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 生动活泼的表现力, 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之外, 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 在先秦散文中,《庄子》 一书以 quot;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 quot;、 quot;缥缈奇变 quot;《艺概·文概》 著称, 《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 如《逍遥游》 之鲲鹏变化,《应帝王》 之 quot;凿破混沌 quot;, 这两则神话为全文抹上了变幻奇诡的浪漫色彩。 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 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 , 更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 用神话入诗的现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比比皆是, 如 《诗经·大雅·生民》 描述了 后稷的种种神迹, 楚辞《离骚》 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 此后的诗人, 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神话入诗, 如李商隐《瑶池》 诗云: quot;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 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quot;就是对神话意象的妙用。 小说、 戏曲采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 它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 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如唐代李朝威的小说 《柳毅》 , 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爱情神话。 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 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 其代表作为《西游记》 , 孙悟空、 猪八戒以及他们的腾云驾雾、 七十二般变化成了中国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故事之一。 从孙悟空身上, 我们不难看到 quot;石中生人 quot;的夏启、 quot;铜头铁额 quot;的蚩尤、 quot;与帝争位 quot;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影响。 此外, 如《聊斋志异》 、 《镜花缘》 、 《封神演义》 、 《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可以说, 古代神话作为素材, 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 它经文学家的发掘、 改造, 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 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 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 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淌, 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 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 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 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 更为重要的是, 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 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 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 超越平凡的世俗。 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 当屈原在现实世界 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 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 龙凤结驷, 巡游天界, 四方求女。 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 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 支持他的人格, 抚慰他心灵的创伤。 同时, 由《离骚》 所抽象概括的某些意象, 由于它深沉的神话背景和屈原创造性的提炼, 而成为一种稳固的神话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 在一代代作家的笔下传递。 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则不仅是将神话看作素材, 而是当成全部的精神寄托, 是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厌弃和对神话感情、 神话世界的皈依。 正如荣格所说的那样, quot;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 ……他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人类的命运, 他在我们身上唤醒所有那些仁慈的力量, 正是这些力量, 保证了人类能够随时摆脱危难, 度过漫漫的长夜。 quot;可以说, 屈原、 蒲松龄等作品都体现了神话原型的精髓和力量。 第二章 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 第一节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是指关于天地开辟、 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 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 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在上古神话中, 人们对于世界的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和解释, 构成了 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 天地是如何开辟的? 万物是怎样生成的?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总之, 世界是怎样产生的? 这个最原始、 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思考和关注的一个大问 题。 因之,创世神话也就成为了 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 整个创世神话, 其形成的时间十分长久, 囊括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正因为如此, 它 包含的意蕴也十分丰厚。 创世神话是自 然性神话的一个总结,上古人民对种种自 然现象的探求认识, 大都概括于其中了 。 无论是天地浑沌、 盘古首生、 宇宙 开辟的神话, 还是女娲造人、 炼石补天的神话, 都反映了 我们的祖先对宇宙 的开端及人类的诞生这些重大问 题的思考、 探索和解释。 这些神话特色鲜明, 动人心魄。 创世神话中最著名的是“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神话。 上古人民在创 作了 若干个别自 然物、 自 然现象的推原神话以后, 进一步对综合性问 题发生了 兴趣, 大胆地、 幻想式地对自 然给予 总体性的解释, 诸如宇宙 开创、人类发端这样一些重大课题的探寻, 这种努力的结果, 便是“开辟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的产生。 在我国五岭南北的瑶、 苗、 侗、 黎等少数民族中, 一直流传着“盘瓠”的传说, 奉“盘瓠”为他们的祖先, 以后“盘瓠”二字音转为“盘古”。 “盘古”在南方神话中 , 是担负着开天辟地的重任角 色。 三国时期, 流传于南方的神话开始为长江流域的文人所知, 吴人徐整吸取南方“盘古”传说, 写作了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太平御览》 卷二所引 徐整《三五历纪》 有关“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如下: 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 , 天地开辟, 阳 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 一日 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 高一丈, 地日 厚一丈, 盘古日 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这则神话大意为: 上古时候, 天和地混混沌沌结成一团, 像个大鸡蛋, 盘古就生长在这当中。 经过一万八千年, 天地分割, 属于“阳”的清而轻的物事上升成为天,属于“阴”的重而浊的物事下降成为地。 盘古在天和地当中, 一天变化多次,智慧超过天, 能力超过地。 天每天增高一丈, 地每天加厚一丈, 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 这样又经过了 一万八千年, 天的高度极高了 , 地的深度极深了 , 盘古的身 量也极长了 ……所以天和地的距离是九万里。 以后, 明人周游在所著《开辟衍绎》 第一回“盘古氏开天辟地”中, 进一步完成开天辟地的故事: 盘古将身 一伸, 天即渐高, 地便坠下。 而天地更有相连者, 左手执凿, 右手持斧, 或用斧劈, 或以凿开, 自 是神力。 久而天地乃分, 二气升降, 清者上为天, 浊者下为地, 自 此而混茫开矣。 这个故事所表现的“劳动创造世界”的壮丽情景, 丰富 了 徐整所记载加工的开辟神话。 除《三五历纪》 外, 徐整还写了《五运历年记》, 其中颇有价值的一段,由清人马骕撰写的《绎史》 引用如下: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 气成风云, 声为雷 霆; 左眼为日 , 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 筋脉为地里, 肌肤为田 土, 发髭为星辰, 皮毛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 身 之诸虫, 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这则神话大意为: 天地开辟时诞生的盘古, 临到他将死的时候, 周身 突然发生了 大的变化。 他呼出 的气成了 风和雨, 发出 的声音成了 轰轰的雷 霆, 他的左眼变成太阳, 右眼变成月 亮, 四肢五体变成大地四极和五岳名 山 , 他的血液变成江河, 他的筋脉变成山 川 道路, 他的肌肤变成田 土, 他的头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 他的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 草和树木, 牙齿和骨头变成了 矿物和岩石, 流的汗变成了 能润泽万物的雨, 就是寄生在他身 上的各种小虫豸 ,受到了 风的吹拂, 也都纷纷变成了 生活在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这就在“盘古开天辟地”的基础上, 进而引伸出山川田土、 日 月 星辰、 雨露甘霖、 金石珠玉的成因——他们都是盘古身 体的某一部分转化而成, 连人类也是盘古身 上的虫子演变的。 盘古开天辟地, 造化万物的神话, 虽然流传较晚, 并经过文人多次加工, 但它 毕竟依托于南部上古神话, 具有较为质朴的风格, 而且, 其气魄之宏伟, 想象之纵横, 使之当之无愧地登上了 中国开辟神话的宝座, 在整个中国神话系统中占据崇高的地位。 与“开辟神话”紧密相连的是人类起源神话。 在中国古代, 关于人类起源,有多种神话传说。 诸如《五运历年记》 中 说, 人类的起源是由 盘古身 上的虫子所变: 《述异记》 说, “盘古夫妻, 阴阳之始也”, 把天地开辟者盘古及其妻子, 说成是人类的始祖。 此外, 还有“诸神共创”说, 等等。 但是在人类起源神话中, 真正影响深远的却不是上述诸说, 而是“女娲造人”的故事。 “女娲”见于《楚辞· 天问》: “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 ” 关于女娲的形象, 东汉人王逸在《楚辞?天问》 注中是这样描写的: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 , 一日 七十化。 ”据传女娲完成了 两项伟业——“造人”和“补天”。 《太平御览》 卷七十八引汉代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 载: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 力不暇供, 乃引绳于泥中, 举以为人。 故富 贵者, 黄土人; 贫贱凡庸者, 引 絙人也。 这则神话告诉我们, 当天地初开的时候, 大地上还没有人类, 大神女娲用手抟了 黄色泥土来创造人类。 她工作忙碌极了 , 以致力量远远不能供应需要。 于是她便去拿了 一条绳子来, 伸引 在泥浆当中, 举起绳来这么 一挥洒, 泥点溅落的地方, 也都变成了 一个个的活人。 后来人们说, 富 贵的人, 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人; 贫贱的人, 就是女娲引 绳在泥浆中泥点溅落变的人。 综观“女娲造人”的神话,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 人类的创造者是一位女性, 这是史前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女娲作为造人之神,声望崇高, 她是中 国神话系统中一位智能高强的神性女英雄, 她不仅是人类创造之神, 而且据史料《风俗通义》、《山 海经》、《世本》 等记, 女娲又是婚姻之神, 创神之神和音乐之神, 是人类的始祖。 从女娲的事迹看来,她很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开天辟地之神, 是世界万物的化育者。 从“女娲造人”的神话记载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 这则神话, 经后世文人整理已明显地加入了 阶级社会的思想意识, 掺入了 封建等级观念和宿命论的成分。 在中国神话系统里, 女娲不仅是人类的始祖神, 而且是修整天地的大神, 她创造了 人类, 又努力给人类提供一个尽可能美好的生活环境, 为此,在“造人”之外, 女娲还建立了 另一项勋业——“补天”。 女娲补天的故事, 记载最详的是《淮南子· 览冥训》: 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天不兼复, 地不同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 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 四极正,淫水涸, 冀州平, 狡虫死, 颛民生。 这则神话讲的是, 上古时候, 不知道由于什么 原因, 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 , 九州大地也忽然裂开了 ; 使得天不能遍盖万物, 地也不能普载万物。 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 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 猛兽从山 林里奔跑出 来, 吞噬善良的人民; 鸷鸟翱翔在天空中, 攫食老者和弱者。 于是女娲 熔炼了 五色石子去补苍天; 斩断大龟的四只足来代替天柱, 树立在大地的四方, 将天空支撑起来; 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 以拯救中 原的人民; 然后把芦苇烧成灰, 堆积起来, 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 , 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 , 洪水干涸了 , 中 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 , 恶禽猛兽被诛灭了 , 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 新生。 女娲补天是原始人借助想象构思出 来的一个使大自 然回归正常 秩序的神话。 在这里, 人类的创造神女娲, 又成为人类的拯救神, 她的功勋卓著,名声远扬。 她是原始人群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 在艺术上, “女娲补天”把想象和实际生活比较直接地联系起来, 如幻想天幕有四极, 这显然是从人类建造房子使用屋柱得到的启 示。 “积芦灰以止淫水”, 则又是从日 常生活中用灰铺垫积水得到的启 发。 女娲造人与女娲补天两则神话可以说相辅相成, 女娲创造了 人类, 同时又为人类修整了 赖以生存的环境, 从而使人类得以世代繁衍。 第二节 英雄神话与洪水神话 英雄神话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自 我意识的觉醒, 反映了 原始人类对自 我的认识与反思, 他们在与自 然或社会斗争的长期实践中, 不断加深着对自 然、社会及自 我的认识, 解释探索着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创造英雄业绩的故事,便构成了 英雄神话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英雄神话是数量较多且极富 魅力的一部分。 如治水、 抗旱的神话, 颂扬了 与自 然作斗争的英雄; 黄帝战蚩尤、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则是社会斗争的反映, 描述了 氏族社会部落之战的英雄; 还有刑天与帝争神的神话, 赞美了 敢于斗争、 不怕失败的英雄。 他们组成了 一系列神奇灵异的英雄群像, 在我国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闪光。 ( 1) 征服自 然的英雄 我们以治水神话为例。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平洪神话。 洪水对于农业社会, 特别是对于上古农业社会危害最大。 与洪水奋战,是农业社会特别是上古农业社会最重大、 最艰危的除害斗争之一, 展现了 上古人民无畏的斗争精神, 是一幅壮丽优美的画卷, 也是世界性的伟大之作。 传说上古时西北高原火山爆发与地震, 引 起了 洪水泛滥, 下游部落归咎于上游共工氏, 并联合北伐共工族, 于是出现了 治水传奇神话。 事实上这种神话出现是由于在漫长的上古农业时期, 原始人民经常遭受到水灾的侵害, 不少氏族、 部落与村寨被洪水夷为平地, 为了 生存, 人民奋起抗击洪水, 在与洪水的斗争中, 由于对洪水产生泛滥的原因缺乏正确认识, 以及治理洪水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 从而创造了 与此相关的神话。 其中, 最典型、 流传最广的当数鲧、 禹治水的神话传说。 相传, 上帝降洪水于凡世, 给人类带来万般苦难, 黄帝的后代鲧曾向黄帝恳求收回洪水, 让下界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 但遭到拒绝。 救民心切的鲧只得去偷取密藏的神土“息壤” ——一种能无限生长的土地, 以堙塞洪水。 鲧从黄帝那里窃取息壤之后, 使用这种神土填塞洪水, 人民的苦难开始有所减轻。 然而黄帝却勃然大怒, 命令火神祝融前往惩办违反天条的鲧,将鲧杀于羽山之郊, 这即是《山海经· 海内 经》 所载的“ 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 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的传说。 为民除害的鲧, 遭到天帝的惩罚, 心中怀着无比的愤怒和冤屈, 这种情绪支持着鲧, 使他在被杀之后, 躺在羽山, 竟然三年不肯瞑目 。 黄帝于是又命祝融用兵器, 将鲧的腹部剖开, 不料从鲧腹中跳出一个人来, 这就是以后名传千古的“ 禹” 。 后来, 天帝任命禹继承父业, 让他到下界治水,以安定四方, 亦即所谓“ 鲧腹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 《山海经?海内 经》 ) 。 禹治洪水, 遇到的第一个大敌, 便是水神共工。 共工本是奉天帝之命兴动洪水惩罚下民的, 禹平治洪水, 自 然遭到共工的对抗, 故《淮南子?本经训》 说: “ 舜之时, 共工振滔洪水, 以薄空桑, 龙门未开, 吕 梁未发,江涯通流, 四流溟涬, 民皆上丘陵, 赴树木。 ” 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doc”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概述神话的产生分类一.DOC 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概述神话的产生分类一.DOC 文档全文预览

神话,人类,人们,洪水,斗争,英雄,发展,盘古,女娲,世界,精神,中国神话,人民,故事,历史,大自然,祖先,社会,自然现象,上古神话,黄帝,分类,意识,阶段,内容,太阳,形象,神话中,英雄神话,万物

2020-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概述神话的产生分类一.DOC 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概述神话的产生分类一.DOC 文档全文预览

神话,人类,人们,洪水,斗争,英雄,发展,盘古,女娲,世界,精神,中国神话,人民,故事,历史,大自然,祖先,社会,自然现象,上古神话,黄帝,分类,意识,阶段,内容,太阳,形象,神话中,英雄神话,万物

2020-09-14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概述神话的产生分类一.DOC 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概述神话的产生分类一.DOC 文档全文预览

神话,人类,人们,洪水,斗争,英雄,发展,盘古,女娲,世界,精神,中国神话,人民,故事,历史,大自然,祖先,社会,自然现象,上古神话,黄帝,分类,意识,阶段,内容,太阳,形象,神话中,英雄神话,万物

2020-09-14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关的成语可编辑doc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关的成语可编辑doc

比喻,太阳,古代神话传说,神话中,神话故事,石补天,仙女,女娲,原指,神话,神话传说,金山,传说中,古代神话,炼五色,欢合,事物,后用,天地,巫山云雨,彩云,文档,月亮,月宫,牵牛星,男女,能力,织女星,织女,降雨

2015-09-22 #故事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艺术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艺术

精神,中国古代神话,艺术,这幅作品,铁路,好的,中华民族,中国,北京,制陶,洪水,语言,雕塑,再比如,现代艺术,刑天,写实,历史,华人,华夏,哲学,城市,基因,壁画,夸父,工艺,居民,工人,方面,木杖

2020-06-17 #短篇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版权,人们,神话,来源,口耳相传,传说,历史,厚重感,周边,民间,联系方式,美好生活,艺术,影响,有争议,中国古代,反映出,才开始,经过时间,艺术魅力,展现了

2020-05-08 #经典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版权,人们,神话,来源,口耳相传,传说,历史,厚重感,周边,民间,联系方式,美好生活,艺术,影响,有争议,中国古代,反映出,才开始,经过时间,艺术魅力,展现了

2020-05-20 #经典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版权,人们,神话,来源,口耳相传,传说,历史,厚重感,周边,民间,联系方式,美好生活,艺术,影响,有争议,中国古代,反映出,才开始,经过时间,艺术魅力,展现了

2020-05-2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