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主体性”神话静悄悄的革命批注

时间:2020-06-01

批注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四个要素,说明缺一不可。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可以说,现在我们上课关注的最多的就是学生,用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自主探究。从上周到这周我观察的10个教学活动中,都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等,即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这就是主体性神话的解释吧。把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倾向,认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比如:为了教师不提出课题而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而对“学习的预期”展开讨论的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以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课题为目标,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的小学六年级“合作”教学;创作自己的音乐进行表现的小学四年级的“大鼓”教学;交流调查图书馆服务方法的小学三年级教学;阅读文学教材,制作着眼自己个人的计划表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等等。所有的教学都是追求学生自己设定课题、自己提出与课题接近的方法并实现课题的“主体性学习”。每次观察这些教学,我都陷入沉思,思考这一支配着我国教师的“主体性”神话。这实在是一个极为麻烦棘手的问题。

教学中的“主体性”神话形成于大正时代的自由教育,在“二战”后的新教育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主体性”神话之所以难以克服可列出诸多原因,例如,这一神话在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旧儒教圈的国家或地区,可以说是其学习观的特征,把“学习即生活”理想化的倾向也是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征。作为其象征性的事例,如美国“生活教育”的批判者杜威的教育理论在这几个地方却作为“生活教育”的理论而导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几个地方在把“主体性”绝对化的同时,其教学的状况又是世界各国中,被大一统教学形式最顽固地支配着的地方。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近代学校建立之前,只存在“自学自习”,并不存在“教授”这一概念,所以“教育”这一概念也不存在。这些矛盾的关系应当怎样来理解呢?关于这点只能另文论及,但关于“主体性”神话是怎样在教室里出现的,下面将谈谈这个问题。

3.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培育学生成为自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对此谁都不会有异议。是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的目标。而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我们知道: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而仅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却把教材、教师、教学环境割裂开来,那么又能如何培养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与这一神话不同的是,在欧美,“主体(subject)”这一概念是作为“家臣、从属”的意义来考虑的,这样一来也许就明了了。在欧美,神、自然、国家、真理、民众的意志等,由于成为超越自身的从属者,而被认为获得了“主体性”。学习的“主体性”要求的“谦虚”正是源于这样的“主体=从属”的思想根基。不过,在我国完全没有“主体=从属”的思想方法。我国“主体性”的意思,可以说,是从一切从属关系或制约中获得自由,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思想而行动。这是另一个极端。这样的“主体性”不成了“我行我素”了吗?进一步说,这样的“主体性”难道不是丧失了其应有的从属关系而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吗?就如失去了支架,一个主体框架凌空悬挂。

“二战”后的教育让学生从国家、教师或家长的权力统治下解放出来,开始追求以学生的兴趣、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出发点的教育。以这种土壤为基础,教师也好、家长也好,于是都浸透了这一“主体性”神话,即认为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然而,战后的学生并不是在国家、教师、家长的重压下痛苦地生活,而是在国家、教师、家长提出的“主体性生活”的强制下不堪重负。其实,强制给学生的东西在战前战后都没有什么改变。换汤不换药而已。学生仍然处于重压之下。

“主体性”神话是在将教学中的“自学自习”理想化后,将“自我实现”或“自我决定”等理想化之后产生出来的,即让“自学自习”、“自我实现”或“自我决定”均体现独立自学之理想。但是,在教材、学生、教师等同时介入的教学过程中,单将其理想化是不行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自起作用的,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在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应该和教师的互动中,在于教材、教学环境的互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梳理总结:

我们的教学,往往因新的课程理念的诞生,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现在新课程实施了,老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什么都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殊不知,这样的绝对化导致了“主体性”神话的产生。

良好的教学,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背景四个要素组成的,单方面的夸大某一个要素的作用,显然是不合适的。那样只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凌驾于所有的要素之上,把学生当做了悬在半空的主体,失去了支架,这个主体还能稳定发展吗?神话毕竟是神话,我们教师应该杜绝极端现象的发生。因为学生的自立、自律学习只有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主体性”神话静悄悄的革命批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静悄悄的爱

静悄悄的爱

女儿,声音,父亲,妈妈,孩子,生命,妻子,母亲,爸爸,笔记本,老先生,诗人,应在,张蓝,汤端,上都,我得,不幸,一大,人心,丧事,东西,倒地,信纸,内芯,毛病,哭声,启开,女人,异样

2020-06-26 #故事会

今年过年静悄悄的

今年过年静悄悄的

人们,疫情,青岛市,燃放烟花爆竹,怪兽,武汉,视频,车辆,胡延,今年过年,闽江二路,东海路,传统,响声,大年,场景,广场,放爆竹,时分,网友,风俗,鞭炮声,鞭炮,警示,就没有,这一天,非常时期,此起彼伏,文相,埃博拉

2017-08-08 #短篇故事

讲述我的班级故事——这里的成长静悄悄

讲述我的班级故事——这里的成长静悄悄

孩子,家庭,生活,就是美,班级,知识,给他们,小学,家长,掌声,校园,老师,荣誉,阳光,课堂,孩子们,有了你,正是因为,每当我们,让孩子,张丹,俞庆,张妈,李白,汪国真,责任编辑,丽的,中队,快乐童年,故事

2020-06-14 #小故事

故事里的事——《这里的午夜静悄悄》创作谈

故事里的事——《这里的午夜静悄悄》创作谈

情节,故事,材料,灵感,故事里的事,光头,主题,丈夫,四大,朋友,本家,就是这样,我知道,生活现象,里有个,得比,中一,和村,成一,个头,体型,个案,事儿,习惯,传言,作品,做法,剃着,关键,原材料

2020-09-06 #小故事

北京房山南广阳城的故事:瞅瞅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北京房山南广阳城的故事:瞅瞅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吴永,记者,小区,村民,班子,两委,物业,车辆,问题,王立民,立民,人员,动静,广告,停车入位,告诉记者,大门外,村民们,一笑,不鸣,丰巢,吴桂,张蕾,永洪,王立,车进,工作人员,南广阳城,第一时间,院后

2012-11-13 #长篇故事

南京博物院 一个让历史静悄悄 却也在诉说故事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 一个让历史静悄悄 却也在诉说故事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南京,民国,博物院,民国时期,阿姨,人们,公交车,历史,地方,时候,风格,高科技,故事,建筑,宫殿,广场,小轿车,建筑物,景点,游客,门票,韵味,有一片,民国时,用自己,温温,白来,南京博物馆,好的

2011-01-02 #短篇故事

“孩子静悄悄 必定在作妖” 盘点那些让父母哭笑不得的熊孩子!

“孩子静悄悄 必定在作妖” 盘点那些让父母哭笑不得的熊孩子!

孩子,父母,宝宝,习惯,妈妈,时候,哭笑不得,比赛,养成良好,诗韵,事情,会通,化妆品,妈咪,玩具,小猫,泡澡,在家里,上厕所,会成为,你看我,给孩子,缺乏安全感,让孩子,兴风作浪,占有欲,宝妈,新买,熊孩,下会

2016-05-30 #故事阅读

熊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眼前的这画面 让宝妈哭笑不得

熊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眼前的这画面 让宝妈哭笑不得

孩子,爸爸妈妈,妈妈,宝宝,网友,让孩子,错误,苦不堪言,花时间,事情,厨房,客厅,才能,所在,爸爸,时候,能感,面条,过程,奖励,妈妈在,给孩子,哭笑不得,多育儿,都是面,文章,个人,一大,作用,乖宝宝

2011-10-0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