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

时间:2020-06-01

农村创业者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6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篇二: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农村女人的农村 在仁和镇提起白马玩具厂厂长李文梅,几乎是妇孺皆知。她坚毅、 进取、百折不回,在创业的路上经历了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从头再来,愈挫愈奋的她用坚实的步履平稳而有力地踏响着 每个创业的节拍,用艰辛和汗水写就了一路的鲜花、掌声和喝彩。 40 岁不到的李文梅有着十多年的创业历程。农家女出身的李文梅, 不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94 年春节刚过,就和丈夫一起到扬 州一家玩具厂打工,三年的打工生活使李文梅清醒地认识到,仅靠 打工收入是远不能改变现状而真正致富的。于是他们不顾工友的劝 阻,1996 年底毅然辞去了工作,回乡创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绚丽多彩,而多彩的生命是用艰辛和磨难 织成的。凭借以前在玩具厂打工的,李文梅和丈夫开始了他们的创 业历程,首先他们找到了金李村支部书记李大书,要求租赁村里闲 置的空房子作为厂房,并向亲朋好友借款,自筹资金 12 万元办起了 全镇第一家 白马湖玩具厂 。 刚建厂时,问题不断,迫切的问题就是招工,当时村里的剩余劳动 力多向苏南等地转移,一时很难招收到熟练的缝纫工,为了解决招 工难的问题,李文梅和丈夫陈祥生就利用春节务工人员返乡这个机 会,上门动员以前同在玩具厂打工的姐妹,承诺支付与在外打工同 等的收入,在他们的多次努力下,厂子招收了 20 名熟练缝纫女工。 厂子主要是承接来料加工的订单,生产软性毛绒玩具,几年来,李 文梅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规模不断 扩大,已生产几十个品种,厂子越办越红火。厂子由当初刚建厂的 20 余人发展到今天的 70 多人,年创利税 20 余万元,年生产软性毛 绒玩具 4 万多打。 李文梅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一人富足不能改变家乡落 后面貌,必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能真正改变家乡现状。她的厂 内 78 名工人,其中 70 人是女性,均是本地留守妇女,李文梅不仅 是她们的雇主还是她们的好姐妹,在工作和生活上照顾关心她们, 主动为职工交纳保险,让她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并积极帮助村 里的困难户,李东组李大保家是一个出了名的困难户,父母年老多 病,夫妇又不会养殖和其它手工业。李文梅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 上门解决其生产用肥料及种子款 1200 元,生活补贴 800 元,并安排 李大保的妻子高素芳到厂里上班。现在高素芳的月工资在 750 元以 上,家庭已脱贫。同时,她还帮助工人在镇上又办了两家玩具厂。 李文梅经营的玩具厂一天比一天红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她 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也更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因此她鼓励丈夫 陈祥生参与村务,带领村里人积极创业,共同致富。在李文梅的支 持下,2002 年 7 月份,陈祥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镇村 干群推选为县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6 年被评为淮安市首届青年商 会会员,今年又被镇党委任命为金李村工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肩负 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 农村青年的真实创业悲歌 大林来广州开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楼做清洁工,说起这个清洁工 的工作,大林还要感谢他的舅舅,在大林没来广州之前,大林的舅 舅已经在广州工作好几个年头了,当时大林的舅舅正好在这家酒楼 做面点师傅,在舅舅的推荐下,还算是童工的大林虚报年龄,有幸 成为了酒楼的清洁。谈起这个清洁工给大林的印象最深,这是大林 迈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在这里大林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方面的技 巧,由于在酒楼里经常接触到很多的各色人群,虽然作为清洁工自 己很难有机会和他们直接接触,但在这个大环境下,大林迅速的成 长。在舅舅的平常严格管教下,大林除了工作外,还让他学习点其 他方面的知识,舅舅是高中毕业,考大学差两分落了榜,通过几年 的打拼生活明白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没有技能你很难有更好的发展,大林虽然不能够继续读书,但只要 自己虚心好学,在社会这个综合性大学,一定也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的。 因此,从大林来广州的第一天起,舅舅就给他讲述人生的大道理, 对他严格的要求,决不允许他像其他的那些打工者一样,在外没人 管了就胡混。并且,舅舅有意无意的告诉他一些人生的追求;大林也 没让他舅舅失望,在酒楼的三年多工作中,大林一直努力的工作, 并且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学习写技能方面的知识,开始舅舅原本想让 他也学习厨师,可大林 不喜欢,他自己比较喜欢装修方面的书籍, 因为在和他们一块租的出租屋里,就有个装修工,有时候会带来些 图纸什么的,因为大林从小就比较喜欢写写画画的,所以一下子就 热爱上了这个,觉得这个非常的不错,很适合自己 的性格。于是自 己就偷偷向他学习,并且自己也买来些装修方面的书籍来看,在这 个做清洁工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大林自学了装修将近三年,当然这 个也得到了舅舅的支持,毕竟在当时的时间,装修在中国才刚刚的 起步,一起步就非常的红火,那个时间家家都在谈论装修,有钱的 大装修,没钱的也小装修,一下子把这个原本很冷门的行业,带动 的非常活跃!大林并且为自己的理想实现,定了个 10 年发展目标:一是先找到个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二是自己能够积 攒一部分薪水;三是开家装修公司;四是在广州买套房子。篇三: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1:80 后小伙弃放弃铁饭碗,小岛上种稻 养鸭的创业故事 季又到了,怎样面对自己的职业人生,成为困扰当 下许多年轻人的难题。然而,苏州有一位 80 后 年轻人,在捧了 7 年 事业单位的 金饭碗 之后,2 年前,出人意料地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做出了旁人看来颇为 另类 的选择。 王树基出生于 1983 年,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大男孩,青春,阳光, 透着一股子灵气,还有些小小的狡黠。而问起他的工作,他会很兴 奋地打开话匣子。 我可是个有知识含量的新型农民,种的是生态大米,做的是环保项 目,而且还是为自己打工。人生的道路千千万,创业让我深刻感受 到了自身的成长和价值。 放弃文广局事业岗位,来到徐州的一个小岛上开始梦想旅程 2006 年,王树基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他获得 了在广电出版局工作的机会,并顺利取得了事业编制,主要的 工作是组织和安排各类节庆活动。可以说,这份工作既专业对口又 符合他的特长,更是很多人羡慕的 金饭碗 。然而工作七年后,一次 随意的聊天却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次因工作需要,王树基随车运输东西,坐在副驾位置的他随意和 司机聊起了天,司机告诉他,自己是盐城的农民,到城市里打工, 孩子和父母留在老家,老家有几亩地,他父母每年就靠国家收购和 补贴过日子。开货车虽然辛苦,但每月至少 5000 元的收入,顶得上 老家种地一年。现在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到城市打工,村里很多地都 荒废在那儿。 无意间的几句话让小王上了心思,是不是可以把荒废的土地集中起 来做些事情呢?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如果有了地,哪怕只是 保障自己及家人的饮食安全也好啊!怀着这样简单的初衷和想法,王 树基找到了几个朋友,大家竟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随后他们开 始考察土地,筹措资金,王树基还来到了双塔街道创业能量站,专 门了解了并参加了创业培训。两个月后,他们在徐州微山湖的一个 小岛上开始自己的梦想旅程。小王顶着压力,毅然辞掉了事业单位 的工作,一头扎进小岛,做起了草脚农民。 岛上没通路没通电,摆渡来回要 1600 元,拆下电瓶车的电瓶维系 30 瓦的灯泡 现在想想,当初决定创业靠的是一股子没来由的热忱和初生牛犊不 怕虎的冲劲,甚至还有些年少轻狂。真正做起了农民,才发现自己 的想法太过幼稚,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成长和成熟起来。 如今,说起创业初期的磕磕绊绊,王树基颇有些 都付笑谈中 的大气 和坦然。 创业的首要问题就是交通,小王他们选择创业的小岛,其实是一块 没有通路的河田地,岛上没有通路也没有通电,更没有人居住。附 近的村民都是划船上岛进行,顺便捞些河里的鱼虾来卖,从而维持 生计。 小岛地属南水北调的枢纽,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的岔口,周边 50 公 里不允许有工厂建设,这让小王他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岛上生态环 境非常好,土质、空气都不受污染,为种植生态大米提供了极好的 条件。忧的是创业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王树基介绍说,摆渡一个来 回就是 1600 元,要运 4 台水泵过去抽地下水,才能维系水稻的生长 需要,每天 80 升的用油硬是过了河从这头扛到那头,而走上一圈要 好几千米。晚上晚了回不去,将就在地里的简易房里睡一宿,要知 道荒岛无电的一宿是很难熬的,除了电瓶车拆下的电瓶简单维系一 个 30w 的灯泡,整个岛上没有一丝其它的光亮。 上网查资料找到 稻鸭技术 种植生态大米,80 后小伙伴开始农民生涯 其实,这些在我们决定创业的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的,但是真正亲 身体验的时候,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 80 后 还是有点扛不住了。可是, 已经把自己工作七年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当初辞职的时候还信誓 旦旦对父母保证,一定不会退缩和后悔。有句话说得好,不逼一下 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么艰苦的环境我们最终还是 hold 住了。可是技术的难题却着实让我们犯了难。 确实,这群 80 后 小伙伴想要种植的是生态大米,不打农药不用化肥, 而这几个创业伙伴却没有一个是学习农业相关专业的,技术从哪里 来,这让大家一筹莫展。好在,年轻人有的就是探索精神,通过朋 友圈和网上资料查找,他们发现了在我国已经实验十年之久并且已 经相当成熟的稻鸭技术。特殊培育的鸭子孵化后第 7 天就开始到水 稻田里与水稻共同生长,鸭子吃虫翻土提供肥料,而水稻田就是鸭 子的家,利用生态循环达成共赢。这项技术吸引了他们,在参观了 几个成熟的企业,学习相关技术后,他们聘请了技术专家,用稻鸭 技术正式开始了农民生涯。 困难是不少,但乐趣更多,野鸡野兔野鱼野虾,漫步小岛,着新鲜 的空气,看着自己种的水稻每天长高,看着为水稻服务的鸭子每天 长大,真的特别幸福。其实很多城市人都向往农村生活,那是真正 的放松,没有朝九晚五,没有电视,纯净得像回到从前。自己动手 烧吃的,偶尔划划船捞点鱼虾,自己种菜养家禽,人生有这样一次 经历真的很幸福。 王树基感慨道。 种植的大米一年就达到了绿色标准,最大的收获是女儿懂得珍惜粮 食 创业两年,王树基的事业在街道创业能量站的关注和扶持下稳步发 展,如今,已成为高校产学研教学基地,种植的大米一年就达到了 绿色标准,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 2 年。创业的第二年,也就是今年, 他们更准备在收获以后进军有机大米的种植和培育。 从 五谷不分 的大学生到掌握现代农业知识的 新型农民 ,从养尊处 优的独生子到担负十余人事业的企业负责人,王树基的青春充满了 未知和希望,也更多了些责任和担当。 做父亲了,是大头,我有个三岁大的女儿,小时候挺乖,现在有些 小淘气。 王树基坦言,现如今的年轻人很大程度会依赖父母帮忙带孩子,于 是就有了隔代宠,女儿之前吃饭总有些浪费,宁愿饭后吃零食,但 是,自从爸爸开始从事农业,她就知道自己家里吃的米是爸爸辛辛 苦苦种出来的,每晚的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不剩! 或许这才是我最 大的收获吧! 说起自己的女儿,王树基满是幸福。 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2:一个农村创业者自述农家人的创业梦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没种过地,但却是一个农民。 早在 2000 年,我大专毕业后就萌生了建立农村购销信息社的想法, 那年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减少,又遇上比较严重的干旱,国内大豆需 求增加,市场供应不足,当年大豆从 1.20 元涨到 1.40 元多,由于信 息闭塞,很多农民卖早了没挣到钱。 第二年,周围的乡亲们种了近百晌大豆,结果大豆上市时 1.38 元地 头价没有卖,存放 3 个月以 1.18 元卖出,少卖 10 多万元。乡亲们 两年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到掌握市场信息,对农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否则很可能白白的忙碌,甚至是损失惨重。 2007 年,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我开始走上了信息服务的,在家办 起了信息服务社。2008 年创办了农民购销网,通过网络为更多的农 民提供生产、购销信息服务。 2013 年,联合十多家合作社建立了农家人购销信息服务社,并开发 了移动手机客户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更加便捷。目前 已有 115 家合作社加入,覆盖省内二十多个县市和山东、辽宁、吉 林等 8 个省份。 开通网上社员学院,服务农民种好增产。2012 年,我参加省农委组 织的创业培训。同年,我们开始组织对农民进行培训,依托手机终 端服务系统,开通了线上社员学院。利用社员学院,累计为 1200 户 农户提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指导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50 期, 培训农民 2500 人。 2014 年,宝清社员曹文静通过社员学院宣传,引进水稻高产新技术, 经东北农大专家指导,当年亩产达到了 1600 斤,成为当地的高产冠 军。社员全军通过社员学院推广的玉米高产新技术,600 亩地平均单 产达到 2000 斤,每亩增加 370 斤。 开展网上购销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卖好增收。近几年来,通过农民 购销网和手机终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价格、购销等 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增收 5000 多万元。2013 年,852 农场种植大 户董淑芹租 750 亩土地,通过手机终端服务系统发布的扩大玉米种 植信息和在国储收购高峰期出售玉米的建议,种植玉米增收 5 万余 元。 2014 年底,手机终端服务系统发布了玉米价格开始下行,国内玉米 仓满为患的信息,今年她改种 350 亩水稻田,至少增收 10 万元。有 了农民购销网这个增收的好帮手,明年她打算扩大租地规模,全部 种植绿色水稻。农民增收后的喜悦,让我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的信心。 尝试农业电子商务,为创业插上腾飞翅膀。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 我们找到了销售农产品更加有效的渠道。2013 年,我们投入资金开 通了农民购销网电子商务平台。农民通过平台不仅可以购买到优质 的农资产品,销售出地产特色农产品,而且可以获得服务社盈余部 分的分红。 2014 年,鸡东社员孙飞通过平台采购农药获得盈余分红 3450 元。 社员鲍云宏将自家生产的打瓜机放到平台上,产品销售到了吉林、 内蒙、天津、云南等地,销量翻了两番。宁安社员李近秋将自家 50 亩的鸭稻米放到手机终端服务系统上销售,联系的人络绎不绝,网 上销售量超过 1 万斤,每亩地纯效益超过 4000 元。我们还建立了农 家人信息服务社培训学校,三年来,培训创业经理人 460 人。建立 了农资和农产品购销盈余 60%按购销量分配、40%按股份分配 分红 机制,几年来,累计为入社社员分红 200 多万元,自己创办的购销 信息服务社,每年按股分红也稳定在 50 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依托互联网这一新兴模式,继续在创业这条道路上 坚持下去,经营好自己的信息服务社,让更多农民得到有价值的信 息服务,在互联网热潮中实现创业梦想。 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3:江苏淮安女大学生返乡养羊创业,创造 自己的创业传奇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江苏省淮安市姑 娘王伟伟对此深有体会。这个 27 岁的创业女性,早在高中毕业时就 有一个梦想:做一名的商人。如今,她已是二次创业:将上大学时 代理羊奶销售赚到的人生 第一桶金 ,投到了家乡洪泽县的湖羊养殖 项目。身边人说,这是一个青年创业的传奇;在她自己眼里,这是一 个实现梦想的故事。 大二,她就有了创业的想法 初见王伟伟,很难将眼前这个清秀的姑娘和 羊倌 联系起来。但只要 打开话匣子,她开口就离不开 羊 了, 我的是湖羊,这种羊的特点是, 每胎多羔,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 与 羊 结缘,要从她在常州读大学时说起, 大二时,我有了创业的想 法,就用大一当外场主持挣的三四万元成立了贸易公司,代理国内 品牌羊奶和羊。 当时正遇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国内乳业市场动荡,她原以为羊奶 可以趁机打开市场。可没想到,羊奶一开始在超市、终端店卖不动, 剩下那些还有五六天就要过期的奶,她只好全部收回,带回学校送 给同学喝。 有的同学喝不完,就拿来洗脸、,看得我挺心疼的。一开始,就亏 了七八千。 后来,王伟伟通过张贴海报、免费品尝、送货上门,逐渐打开了售 奶局面。待大学毕业时,她已经挣到了 第一桶金 ,羊奶销入当地各 大超市,还在常州开了 3 家社区店。 毕业,她回家乡当了 羊倌 2011 年,王伟伟从常州工学院毕业了,她一边继续做着羊奶代理的 生意,一边琢磨着新的。第二年,在考察了多家养羊基地后,她决 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从事肉羊养殖。 王伟伟就把上学时挣到的数百万元都投到了这个项目上,又通过亲 友筹集了一部分资金,总投资达到了 550 万元,在洪泽县三河镇赵 集村流转了 700 多亩土地,建起了养殖场。养殖场里建有标准化羊 舍及饲料用房 6980 平方米,青贮池 3000 立方米,配有饲料加工设 备 7 组。她说,加工好的青贮饲料能保存两年,可以充分保证羊群 的喂养需求。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必须去挖掘,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 做成什么。只要你去做,总会有希望。你要是自己看扁了自己,就 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王伟伟坦言,创业过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建厂时家里连遭变故, 我刚毕业不久,对建筑施工一窍不通,吃住都在工地上,紧紧盯住 进度,严控工程造价。 最让她难忘的是 2013 年的夏天,她一个人住在刚建好的办公室里, 周围只有农田和在建的羊舍,蚊虫叮咬已经算不了什么,有时候蛇 还会钻进屋里来。王伟伟只好养了一只德国牧羊犬看门,这才有了 点安全感。 未来,她想带乡亲们共同致富 目前,她的公司第一批湖羊已经顺利出栏,实现盈利不成问题。 准备明年后建第二期,整个工程将投入 1200 万元,建成后可存栏 15000 头种羊,每年出栏商品羊 32000 头,销售收入可以做到 3100 万元。 在王伟伟的构想中,她将吸引有意向的农户参与进来,通过 公司+基 地+合作社+养殖户+银行 的模式,这样不仅让小规模养殖户免去征 地建厂房的成本,实行 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统一出售 , 还可以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实现农场与农户的 双赢 。 再看远一点,王伟伟希望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从肉羊屠宰深加 工项目切入,构建 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基地+肉羊屠宰深加工+合 作社+农户 的纵向产业链,和 种羊良种繁育+肉羊育肥+饲料加工草 料、精料+有机肥生产 的横向产业链。 只有实现从养殖到屠宰加工的迈进,才真正踏上企业产品品牌化之 路,从而一步步打造出中国高端冷鲜羊肉品牌。 对于未来,王伟伟信心满满。她说,创业永远在路上。 看过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的人还看了: 10.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

农民,大林,李文,王树基,王伟伟,工作,社员,农村,舅舅,玩具厂,信息,小岛,技术,服务社,案例,大米,水稻,羊奶,创业故事,服务系统,人生,农户,大学生,大豆,学院,年轻人,清洁工,生态,知识,酒楼

2020-06-02 #小故事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

农村人创业故事案例

农民,大林,李文,王树基,王伟伟,工作,社员,农村,舅舅,玩具厂,信息,小岛,技术,服务社,案例,大米,水稻,羊奶,创业故事,服务系统,人生,农户,大学生,大豆,学院,年轻人,清洁工,生态,知识,酒楼

2020-06-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农村人的创业网络故事案例创

农村人的创业网络故事案例创

朋友,方向,这篇文章,疑似,回味,创业者,大门,小本,少走弯路,成功人士,挫折,灯塔,理想,系统,穷小子,目的地,经验,航船,缘分,酸甜,启示,违规,我是一个,从农村,了一下,成功与失败,分享给大家,你个人,只因为,刚开始

2020-06-01 #故事阅读

新农村人的创业故事

新农村人的创业故事

故事,猪场,单位,姑婆,新农村,亲戚,妈妈,效果,爸爸,项目,发展,一个叫,个儿子,老佛爷,好的,家一,年发,越来越好,公交车,乡里,主人公,主人,事物,儿子,儿媳妇,代人,保险,优势,农村,分红

2020-06-02 #故事大全

农村创业故事:一个IT人回归农田

农村创业故事:一个IT人回归农田

周玉堂,农业,农村,土地,玉米,行业,公司,投资,灌溉,玉米地,产业,人生,作物,农场,实业,房子,意识,文档,柳州,股市,规模,速度,项目,生活,创业之路,干得,反其道而行,养羊场,华为公司,好的

2020-06-01 #故事阅读

白手起家 一个农村人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 一个农村人的创业故事

李文,玩具厂,农村人,丈夫,厂子,李大,陈祥生,村里,问题,金李村,高素芳,创业故事,白手起家,一家,困难户,家乡,收入,机会,毛绒玩具,生命,软性,运势,生活,生产,创业历程,第一星座网,余人,李东,白马湖,支部书记

2020-06-01 #故事阅读

“第三批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四川4人上榜!读他们的故事 为他们点赞!

“第三批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四川4人上榜!读他们的故事 为他们点赞!

四川,农户,乡村,带头人,农村,农业,猪圈,唐祥,宋建明,咖啡,基地,音乐,公司,陈彬,创新创业,家庭农场,川西,技术,醪糟,通江银耳,产业,名片,糯稻,葡萄,都江堰,陈厚,生产,源生态,创业故事,优势

2020-04-26 #小故事

农村人说见过公鸡下蛋 这是真的吗?

农村人说见过公鸡下蛋 这是真的吗?

公鸡,赵本山,公鸡下蛋,小品,有人说,农村人,动物,台词,女儿国,外观,家禽类,战斗机,扯蛋,某村,昆虫,村民,案例,确有其事,神话故事,缘故,科学研究,西游记,能力,蝴蝶,蜘蛛,鸡蛋,鸟类,龙虾,工作,一句话

2016-01-1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