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年读700本书 给孩子办学校 从不和别人一样……成为埃隆·马斯克

时间:2020-06-02

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难度最高的任务,在此之前,有能力进行载人发射的仅有前苏联、美国和中国,这些都是以国家力量在推动

提示:本文共有 35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点23分,在全球观众的注目下,搭载2名宇航员和1只恐龙玩偶的SpaceX,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发射。

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难度最高的任务,在此之前,有能力进行载人发射的仅有前苏联、美国和中国,这些都是以国家力量在推动。

埃隆·马斯克改写了这一历史。

马斯克在我们眼里是一个很接近神的男人。他今年还不到50岁,就创建了4家价值数十亿的企业,而且还横跨软件、能源、交通、航天航空四个领域。

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经历、格局、思维方式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如果我们复制他的方法,我们可不可以成“神”呢?

做事秉承“第一性原理”

最重要的是找到事物的本质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在埃隆·马斯克这里,其实并没有那么抽象和复杂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行动的方法。——不管是哪个领域,一定要确定最本源的真相。

人们普遍的思考方式是“类比”,也就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互相比较,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相对的优势,做那么一星半点的改进。但马斯克认为,这样就只能改良或陷入模仿,很难产生革命的创造。应该去思考什么才是这个领域的最为本质的,通过推论找到关键要素。

从马斯克寻找人生方向的心路历程,就可以看到他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方式。他说他一直有种存在的危机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义何在、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得出结论:“如果我们有办法让全世界的知识愈来愈进步,我们将更有能力问出对的问题,让智慧、精神得到更多的启迪。”

所以,他决定攻读物理和商业。因为要达成这样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经济如何运作,而且还要找到最厉害的人才团队,一起发明东西。

举个例子,帮助你理解第一性原理。

开发火箭的时候,马斯克思考的第一步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组成火箭的材料有哪些?”

答案是:航空用铝合金,钛、铜和碳素纤维。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答案是:火箭的制作材料所花费的金额仅仅是火箭整体开发费用的2%。 这个比例如果和其他机械产品相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所以,从此以后他便开始将“大大降低火箭的总成本”作为开发的根本问题。

而他找到的方案,就是让一级火箭+整流罩等各种组件通过发射—回收实现可重复使用。

吴伯凡老师讲过一个故事,能更加通俗地说明第一性原理:

他在在农村看到别人开拖拉机觉得很神气很简单,但结果自己开的时候,根本开不直,歪歪扭扭的。

后来他请教那些老司机,人家就告诉他,你时刻盯着自己的手,你当然就开不直了。想要开直很简单,盯住远方的一棵树,你就奔着这棵树开,不要想手的事儿,自然就直了。

在这个小故事里,远方的那棵树就是“第一性原理”。

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第一性原理”来解决问题。比如我来到一家公司工作,我的目的是增长本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这是我上班的“第一性原理”。所以,拍老板马屁,跟同事勾心斗角这些事儿,就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可以从经验中间提炼出本质,然后从本质回到方法论。

普通人看到的是表象,比如看到直播赚钱,去学直播,看到电商赚钱,去学电商,看到自媒体赚钱,去学写作,看到比特币赚钱,又去追涨杀跌……陷入一个无穷无尽的死循环。

高手则能看到成功背后的本质。直播考验的是渠道供应链,自媒体考验的是做内容的功力,你可以模仿一个品牌的文案和包装,但无法完全模仿整套系统……等等。

没有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你就永远摸不到成功的门路。

一年读700多本书

“专才”是工具人,“通才”改变世界

怎样才能看明白事物的本质呢?马斯克的建议是:读书。因为他说他自己就是靠书本长大的。

马斯克的弟弟(金博尔·马斯克)说过,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埃隆·马斯克就开始每天保证阅读2本书,而且是不同学科的。

这个阅读量太惊人了,我们觉得自己一周能读上一本书就挺厉害了,那些一年能读100本的就已经封神了,看看人家马斯克,一天2本,一年365天,就是700多本!

最初,马斯克的阅读涵盖科幻、哲学、宗教、编程、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后来,扩展到物理、工程学、产品设计、商业、科技、能源等等。

马斯克的阅读,大概不是把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下来,而是要求自己多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就好比你想要了解一个作家,未必要把他的全集读完。

人才分为“专才”和“通才”。

专才,是以一技之长参与某一项特别的社会分工的人。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成熟一点,专注一个领域”,“不要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

而通才,则是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跨领域运用技能,能够处理复杂事物。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君子要做通才。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只聚焦于单一领域,跨领域的学习就带来了信息优势。当你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庞大,就必然能够融会贯通。

比如,你身处科技行业,但是你还掌握许多生物学知识,那么你就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就有机会创造出超常成果,找到大把的创新机会。

尽管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去做的人寥寥无几。

就是因为打通了各个学科的阅读,让埃隆·马斯克拥有了一种特别的技能——迁移,也就是将从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领域。这正是马斯克的过人之处。

马斯克在Reddit AMA上的回答就描述了他是如何做的:把知识当作一棵语义树——确保你理解基本原理(这是树干和大的分枝),然后再寻求树叶(也就是细节),让吸收的每一个知识都有地方挂靠。这样就能把知识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抽象的原则,促进学习迁移。

专才,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很多时候,专才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人,好把自己嵌入进社会这个大齿轮里,而通才的目标,是不断完善自己。

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未来五年十年,什么专业会被淘汰,社会更需要什么专业。其实何必这么在意呢?不如先想想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做成什么事,然后再去学做成这件事所需要的工具。

世界需要通才,因为世界需要能理解它的人。

不满教育体制

亲自为孩子们办学校

有一种成功,是重复前人、略有超越,比如像郎朗这样的演奏家。而埃隆·马斯克的成功,是改变世界,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这种成功,一定是自由的土壤孕育出来的。

马斯克在一次演讲中谈及美国教育,他认为现今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很少帮助学生解答“为什么?”的疑问。

马斯克认为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是重要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远比单纯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来得有用。

这与《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中的观点一致。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认为,现代教育的弊端叫做“瑞士奶酪式的弊端”。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个瑞士奶酪远远看过去挺完整的,方方正正,很漂亮,但是你仔细一看全是漏洞。有三个典型的漏洞:

第一个,就是“及格”。一张试卷凑够60分就能通过,但这并不代表你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点,追求及格根本无助于你后边能够学得更好。

第二个,是考试不能解决实践的问题,考试只能够解决孩子是不是记得清楚。我们只会背公式,考试不会让我们拿着公式来查考察创造力。所以学校里学的东西跟创造力,跟实际的工作能力之间没有关系。

第三个,就是当考试题目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已经可以开始猜题目了,就出现了“职业考试人”,出现了类似于“三长一短选最长”这样的招数。所以有很多人没学会知识,也把考试考过了,大量的考试会扼杀创造力。

埃隆·马斯克他极度关心孩子们的教育。

他让自己5个孩子从顶尖的私立学校辍学,送到一间神秘的学校。这间学校的创始人正是马斯克本人,名字叫“Ad Astra”。

校名是一句拉丁文谚语,意思是“坎坷之路,终抵群星”。

这间学校就是贯彻了马斯克的教学理念——教学的关键是让孩子们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或是理解问题所在,而非认识解决问题的工具。

据马斯克表示,学校有三点与众不同:

1、学校不分年级。

2、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就是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为主。

3、学校倾向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并学会“批判性思维”。

比如想要教会别人引擎的工作原理,传统的做法是:先教给你什么是螺丝刀,什么是扳手……

与其按部就班让孩子们从螺丝刀开始学习原理,还不如直接给学生们一台引擎,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拆卸。

这种教育理念其实也是在贯彻“第一性原理”——学习最本质的是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不是学完了这一学科的所有课程。

结语

现在,我们能够开始理解马斯克是如何成为世界顶级的专家型通才,一个最接近神的男人:

· 多年如一日的阅读,阅读量是常人的几十倍不止。

· 涉猎大量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为迁移学习积累基础。

· 坚持“第一性原理”,不断把一些想法解构成基本原理,然后用新的方式重构,再加以运用。

埃隆马斯克虽是大神级的人物,但他的能力人人可学。也许我们不能像马斯克那样成功,但绝对可以用他的方法,不断成长,不断突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年读700本书 给孩子办学校 从不和别人一样……成为埃隆·马斯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埃隆马斯克:一位母亲培养出三个亿万富翁的秘诀

埃隆马斯克:一位母亲培养出三个亿万富翁的秘诀

2012-05-07 #小故事

钢铁侠二代目 酷爱上天的埃隆·马斯克

钢铁侠二代目 酷爱上天的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公司,梦想,特斯拉,马斯,互联网,项目,埃隆,一家,人类,游戏,理工,能力,宅男,霍华德,火箭发射,作为一个,斯坦福大学,双马,世界,再加,创始人,名字,吹牛大王,少年,成本,技术,校园,火箭,父亲

2017-06-13 #小故事

埃隆·马斯克的新故事:当脑机接口走进现实

埃隆·马斯克的新故事:当脑机接口走进现实

马斯克,故事,芯片,研究,马斯,神经,大众,患者,机器,信号,发布会,大脑,埃隆,特斯拉,代表,小猪,大小,头骨,工程师,意识,技术,搬运工,新闻,火箭,科幻,应用,教育,突破,听上去,工作原理

2019-02-07 #长篇故事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埃隆马斯克的成功故事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埃隆马斯克的成功故事

马斯克,公司,万美,火箭,特斯拉,特斯,马斯,一家,人类,成本,目标,科技,产能,投资,从中获利,埃隆,出生于,大招,易贝,斯克,康柏电脑公司,电动车公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度过了,传奇,人生,人们,产量,价值,价格便宜

2017-06-07 #经典故事

埃隆·马斯克“拔苗助长” 脑机接口技术不该被神化

埃隆·马斯克“拔苗助长” 脑机接口技术不该被神化

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特斯拉,资本,芯片,大脑,马斯,乔布斯,科技,市场,设备,公司,研究,拔苗助长,信号,人脑,人们,商用,方面,电脑,禁区,能力,计算机,观点,外部设备,还可以,人类,代价,光标

2007-01-28 #经典故事

埃隆·马斯克的硬核母亲 独自培养三个亿万富豪子女 72岁成网红

埃隆·马斯克的硬核母亲 独自培养三个亿万富豪子女 72岁成网红

埃隆,马斯克,孩子,梅耶,小女儿,母亲,二儿子,亿万富豪,兴趣,长子,特斯拉,新东西,全家人,才能,模特,生活,都会,单身,全美,作业,养家糊口,办公室,发布会,家庭教育,妈妈,广告牌,幸福感,所长,打字机,计划

2012-12-16 #短篇故事

培养出3个亿万富翁的母亲梅耶·马斯克 带给我们3个育儿启示

培养出3个亿万富翁的母亲梅耶·马斯克 带给我们3个育儿启示

孩子,梅耶,父母,母亲,让孩子,人生,榜样,埃隆,马斯克,一生,性格,能力,影响,马斯,孩子是,给孩子,事情,勇气,后盾,女儿,机会,经历,自信心,道路,教育,对自己,培养出,孩子们,永远相信,人和

2015-06-03 #长篇故事

「精选书单」假期给孩子看的7本必读好书!

「精选书单」假期给孩子看的7本必读好书!

孩子,出版社,推荐指数,推荐理由,作者介绍,想象力,这本书,传记,被誉为,朱大可,世界,主人公,人生,全球,作品,故事,科幻,刘慈欣,樊登,怀特,达芬奇,马斯克,传记作家,中信出版社,作者,创业家,友谊,天才,学者,小王子

2010-07-0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