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儿童剧本童年往事

时间:2020-06-04

儿童故事改编剧本

提示:本文共有 101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1 分钟。

第一节 烤百病

(编剧的话:“烤百病是当地从旧社会,遗传下来的一种不良风俗,到七十年代,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演员:(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志鹏的妈妈)齐桂英

(铁柱的妈妈)张慧敏

(百顺的邻居)李平山

志鹏、铁柱、妮子、百顺、还有很多孩子

志鹏家 早晨 内

田成旺吃完早饭,退到靠墙,拿过烟来,往烟袋里装烟。志鹏给爷爷划着火柴,点燃烟斗。

齐桂英: “志鹏,今天哪里也不许去,好好跟爷爷玩,叫爷爷给你讲故事。”

志鹏:“妈妈,今天是正月十六,是烤百病的日子,一会好多孩子都去烤百病,我也想去。”

齐桂英:“谁爱去谁去,咱们不去,烤百病也没用,烤完了该生病照样生病,生了病也得吃药。”

田成旺:“志鹏,听你妈妈的话,你妈不叫去你就别去。”

志鹏不吱声,志鹏的好朋友,也是志鹏的本家哥哥百顺,进屋来。

百顺:“志鹏,咱们出去玩一会。”

志鹏:“哥哥,今天是烤百病的日子,妈妈不允许去,让我在家听爷爷讲故事。”

百顺:“我出来时,妈妈也说不让我去烤百病,咱们不去,只是出去玩一会,开始烤百病咱就回来。”

志鹏看了一眼爷爷,

爷爷:“跟你哥玩一会就回来,”

志鹏:“爷爷,我们一会就回来。”

百顺拉着志鹏去了院外。

铁柱家门外 日外

志鹏和百顺见铁柱在院里,偷偷的招手。铁柱进屋戴上帽子出来。

张慧敏:“铁柱,回来一下。”

铁柱跑回屋里。不知妈妈说了啥,也不知妈妈往铁柱兜里装了啥?铁柱跑出来。

百顺:“铁柱,你妈妈说啥了?”

铁柱:“一会再告诉你们。”

志鹏:“铁柱,明天还有一天,后天就上学了,你过年买的新衣服咋没穿?”

铁柱:“我过年没买新衣服,我现在穿的是哥哥的衣服。”

百顺:“别人都买了新衣服,你爸咋没给你买?”

铁柱:“哥哥的衣服哥哥穿着小了,妈妈改了改给我,这不是穿着很好嘛!我的衣服可多了,都是哥哥姐姐的衣服,他们穿着小了,就给我。”

画外音,有放爆竹的声音。

有大人和孩子向树林里走动的身影,小女孩妮子来到几个小朋友跟前。

妮子: “树林里都有人了,马上就捡柴生火了,咱们快去吧!”

志鹏:“你们去吧!我妈妈不叫去,我回家了。”

百顺:“到那里看一会就回家,我妈妈也不叫去,回家咱们就说没去。”

铁柱和百顺妮子,一同拉着不愿去的志鹏向树林子走去。

树林中 日外

烤百病的地方,集聚了很多人,成年人没几个,大部分是孩子。

百顺问邻里的老人李平山:“老爷爷,烤百病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李平山:“孩子们,这烤百病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我也说不清楚,从打我记事,年年正月十六这天上午,也有大人,也有孩子,就来在这里,这里是年年烤百病的地点,多少年就这样。人们集聚在这里,闹闹哄哄地烤。一边烤着,一边祈祷。现在烤的人,比我小的时候少多了。”

百顺:“老爷爷,烤了百病真就不生病了吗?”

李平山:“究竟管用不管用谁也不知道,但是,都有一个心愿,烤了后能管用。孩子们,快捡柴禾生火。”

孩子们在各处捡来干树枝,柴草,堆在一起,好大好大一堆。还是刚才说话的李平山老爷爷,用火柴点燃柴堆。立时熊熊大火燃起,烤得孩子们脸上炽热发烫。

火一燃起来,风就没有方向地乱刮,一会向东,一会向西,刮得火苗四处乱窜。 孩子们躲着火苗,高兴的打着、闹着、蹦着、跳着。

过一会,火渐渐地不太旺了,人们开始烤了。 一边烤着,一边祈祷着,那些不知从什么年代传下来的语言,在不规则的声音里交织着,就好像僧人念经一般。

孩子甲:“烤烤脸,一辈子不长癣!”

孩子乙:“烤烤腚,一辈子不生病!”

孩子丙:“烤烤手,一辈子越过越有!”

孩子丁:“烤烤脚,一辈子越过越好!”

志鹏站在火堆一边,只是笑,并没有祈祷,只因心理不顺,刚才来时,妈妈不叫来。回去晚了,妈妈一定会生气。

百顺:“志鹏,你也祈祷两句,人家别人都祈祷了。”

志鹏:“妈妈早晨不叫我来,说是烤也没用,祈祷更没用,该生病照样生病,有病就吃药才对。”

百顺:“管他有用没用,咱们就当是玩玩,我妈妈也是那么说的。来!到前面来,一边烤着祈祷两句,反正咱们的妈妈没在这里,咱们祈祷完了就回家。”

百顺把志鹏拉到火堆旁,两人学着别人的样子,撅着屁股烤烤,开始祈祷。

百顺:“烤烤腚,一辈子不生病!烤烤脚,一辈子越过越好!”

志鹏也学着别人的样子,面向火堆烤手,撅着屁股烤腚,一边烤着,一边祈祷:“烤烤手,越过越有!”“烤烤腚,一辈子不生病!”

孩子们尽情地祈祷,尽情地打闹,这里成了俱乐部,这里成了乐的海洋。

杂草燃尽了,树枝不冒烟了,刚才的一大堆柴禾,现在变成了炭火。有的孩子从兜里拿出豆包、年糕,在火上烤。

有一个孩子,一边烤着豆包,一边说:“来时妈妈和我说,只有吃了在这里烤的豆包、年糕,祈祷的言语才灵。”

志鹏木然了,站在火堆旁一动不动,自己来时妈妈不叫来,所以没有拿豆包。

志鹏正在发愣,百顺和妮子过来。

妮子说:“志鹏,你也没拿豆包吧!走!咱们回家拿。”

铁柱:“志鹏,百顺,你们别回家,我这里有你们俩的那份,在家出来时,妈妈把我叫回去,给我拿了三个豆包,咱们一人一个烤着吃。”

志鹏、百顺、妮子、这几个孩子好像没听见,一溜烟似的向自己的家里跑去。

志鹏家大门外 日外

志鹏到了自家的大门外,站住了,站了足有十来分钟,几滴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时,觉得有人拉了自己一把。回头看看,原来是百顺。百顺的脸上也有泪痕,一定也是掉泪了。

百顺:“志鹏,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拉你去烤百病。婶子不叫你去,是有原因的,我在家走时,妈妈也说不去烤百病。我还不知咋回事,刚才我到家才想起来,我们家没有豆包了。志鹏,你们家准也没有了。妮子没过来,一准也是没有。

志鹏:“咱们去别的地方玩一会,要是现在进屋,妈妈会批评我。”

百顺:“这事都怨我,不来你家就没有这事了。我刚才回家,妈妈沉着脸子说,去烤百病的孩子,凡是大人陪着孩子去的,都拿着豆包年糕,大人没去,孩子自己去的,大都没拿豆包,是这回事吧?我想了想,还真是。”

志鹏:“百顺哥,咱们去别处玩一会。”

百顺:“没有豆包咱就不去了,在这里站一会,等妮子来,咱们一起进屋听你家爷爷讲故事。”

志鹏家 日内

齐桂英:“爸爸,志鹏的爸爸今天没在家,志鹏没回来,准是去烤百病了,咱家没有豆包年糕,孩子见别人烤豆包吃,一定不高兴,您出去看看,把志鹏叫回来。”

田成旺:“你不说我也想出去看看。”

田成旺开门向院外走。

志鹏家院外 日外

爷爷来到院外,见两个孩子在院外靠墙站着抹眼泪,咳了一声。

田成旺:“挺冷地,不进屋在这里站着,想啥呢?烤百病的人都散了吗?”

志鹏:“爷爷,那里的人还没散,我把百顺喊回来,是想听您讲故事。”

爷爷:“志鹏,你就别骗你爷爷了,听故事咋不进屋,还抹眼泪?你们想啥,爷爷知道,那里有烤豆包和烤年糕的吧?你妈不叫你去,你偷着去。”

百顺:“爷爷,您就别说了,都怨我,听婶子的,不去就对了。”

爷爷,“两个兔崽子,别在这里抹眼泪了,进屋,听爷爷给你们讲故事”

两个孩子不高兴地跟着爷爷向屋里走去。

志鹏家屋里 日内

齐桂英:“志鹏,不叫你去,你就是不听,要不是百顺在这,非打你一顿不可。”

志鹏听了妈妈的话,本来已经平静的心情,眼泪又止不住,竟然哭出声来。

百顺:“婶子,别说了,都是我不对,要打就打我吧!”

齐桂英:“百顺,不是婶子今天有气,你来之前,我们都说好了,今年烤百病我们家谁也不去,都是你来招惹的。”

百顺:“婶子,其实,我的妈妈也不许我去,我来你们家也是偷偷的出来的。婶子,您就别生气了,要打就打我两下。我比志鹏大一岁,打两下不疼。”

百顺做假象,把屁股厥过去,叫志鹏的妈妈打。

志鹏又哭。

妈妈:“志鹏,都念二年级了,还哭,先前不叫你去,还觉得妈妈不对,正月十六烤百病,哪年都烤。念完祈祷语,烤豆包吃,烤年糕吃,这些事谁家的大人孩子都知道。咱家没蒸年糕,只蒸了三锅豆包,来了两回客人,早就没有了,因此不叫你去。”

志鹏:“妈妈,别说了,我啥都懂了。”

百顺:“婶子,志鹏我俩知道错了,您就别生气了。”

妮子从外边进来。

田成旺:“孩子们,看见别人家有豆包年糕吃,妮子、顺子、咱们几家没有,别觉的爸爸妈妈没好好过日子,其实,生产队分的粮食都一样,粮食充足一点的人家,是人口少,自留地多一点。不过,困难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以后国家富强了,家家都不缺粮食,想吃啥就吃啥。但是,到了那时,不要忘了现在。”

百顺:“爷爷,我们记住了。”

田成旺:“孩子们,爷爷今天要告诉你们几个,无论何时,不管是吃的饭和穿的衣服,如果赶不上别人家,不要声张,也不要哭鼻子,胳膊有伤在袖子里装着,不让外人知道,就当没那回事。”

妮子:“大爷爷,无缘无故地把胳膊弄点伤干啥?”

妮子的这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就连生气的志鹏妈妈在堂屋都乐了。

爷爷:“妮子,爷爷那是打个比方,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有不顺心的事,要在心里装着,不表现出来。”

妮子:“大爷爷咋不明着说?我都糊涂了!”

百顺:“爷爷,我想问一个事。”

田成旺:“孩子,有事你就问。”

百顺:“先前,志鹏我俩在这里走后,去了铁柱家,想找铁柱玩一会就回来。结果被铁柱拉着去了烤百病的地方。一边走着,志鹏问铁柱咋不穿新衣服?铁柱说没买。穿的是哥哥的旧衣服,我就奇怪了,铁柱总是这样,全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可他又不和爸爸妈妈闹情绪,这到底是咋回事。”

田成旺:“孩子们,这是张铁柱家的秘密,也是铁柱家的家风。不但如此,铁柱家从祖上就是这个习惯。”

这时,百顺的妈妈张慧敏进屋来。

张慧敏:“百顺,这都晌午了,咋不回家吃饭?”

百顺:“不回家,在这里听爷爷讲故事。”

张慧敏:“快回家,下午再来。”

百顺:“爷爷,下午我再约几个小朋友过来,听您讲铁柱家祖上的故事。”

田成旺:“好吧!”

第二节 铁柱家的家风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铁柱家的家风,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值得提倡。)

演员:(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铁柱的曾祖父)张明礼

(车把式)李振东

买张明礼羊的人

放羊人、赌钱人

百顺、志鹏和很多孩子

志鹏家 日内

田成旺吃完饭用烟袋抽烟,百顺领四五个孩子来。

百顺:“爷爷,这几个小朋友听说您要讲铁柱家祖上的故事,都想听听。”

爷爷清了清嗓子:“百顺,咱们两家离得不远,我也拿你当是我的亲孙子。上午志鹏你俩,都说铁柱不买新衣服,是呀! 这就是张家的家风,爷爷今天就和你们讲一讲铁柱家的。”

志鹏给爷爷拿来热水。

田成旺喝了一口水,看了看几个孩子。咳了两声,

田成旺:“说起来这话长了,从打爷爷记事以来,他们家就这样。有钱没钱外人不知道。这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生活习惯。别人家有了钱,大吃二喝,不该买的也花钱买,可这家人却不是。无论何时,你都看不出他们家有钱和没钱的情况来。首先是穿的,从大人到孩子,如果买了新衣服,非得洗几水,洗旧了再穿。吃饭更是有讲究,天还没亮,别人家刚起床,他们家已吃完了饭。晚上,别人家要睡下的时候,他们家刚生火。外人想知道他家吃的啥饭,都是办不到的。虽然平时省吃俭用,可来了客人却又不吝啬,尽量不让客人看到自己家过日子的底细。”

百顺:“您说的这些,我们平常都知道,已经不太奇怪了。爷爷,说有意思的。”

田成旺:“那就说一说你们不知道的。说起他家的事,真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还是解放前,有一年冬天,铁柱的曾祖父张明礼,去集市卖自家养的羊。张明礼走时身穿露了棉花的棉裤,棉袄没有扣子。只用一条用旧青布做的腰带一扎,头上戴一顶破了顶的毡帽。虽然只有四十七八,却酷似七十多的人。卖完了羊,买羊的屠宰户老板,把张明礼送出老远。”

闪回 日外

买羊人送张明礼到路边,怕张明礼身上有钱,不安全,嘱咐张明礼在路上要注意。

买张明礼羊的人: “张哥,现在不太平,路上可要小心。”

张明礼:“只要老板不往外说,没人知道我来卖羊,更没人知道我身上有钱。”

买羊人:“张哥,做人办事要凭良心,你已经七八年来我这里卖羊,我可从来没走过嘴。”

张明礼:“老板,这事我知道,要不 ,卖羊咋就不去别人家。”

买羊人:“张哥,搭个脚力回家吧!总也轻便一些。”

张明礼: “老板,取笑了,离家不到四十里路,走着一会就到家。再说,就我这穿戴和身份,要是雇一个脚力,让外人看见也不协调。”

买羊人:“你可加倍小心。”

张明礼:“老板,你就放心吧!”

两个人摆手告别。

回家的路上 日外

张明礼在市场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有套着一个马的车,快速的从后边走来。车到张明礼跟前,车把式下车。

车把式:“张大哥,从后边老远看着走路的背影,就知道是你,你空着手回去,来市场有啥事?”

张明礼:“没啥事,闲逛!李振东,你赶车来市场卖啥东西了?”

李振东:“快上车,一边走着再说话。”

李振东把车停下,两人上了车,李振东甩了一鞭,马拉着车快速的向前跑去。

张明礼:“咋就不知你赶车来,要知道你来,在市场就坐上了。你在家拉的啥东西来这里卖?”

李振东:“冬天闲时候,我到各村子买点糠,来城里卖。城里的人家,大多养几只鸡,买糠来喂鸡。”

张明礼:“你这一趟能挣多少钱?”

李振东:“挣不了多少,但是,四角五角也是钱。”

李振东甩了两鞭:“驾!驾!”

李振东:“张大哥,你卖啥东西了?还是买啥东西了?空着手回来,在城里吃饭了吗?”

张明礼没言语。

李振东回头一看,见张明礼依着车邦睡了。

李振东没有再说话,车继续快速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由于车的颠簸,张明里的毡帽掉了,两个人谁也不知。

走了一段路后,车轱辘碰到一块石头,猛烈地震动一下,张明礼被震醒。醒了的张明礼,首先摸摸头,觉得毡帽没有了。

张明礼:“李振东,快停车。”

李振东停下车:“咋了?”

张明礼:“我的毡帽不知啥功夫掉了,快回去找。”

李振东:“我当啥事,就你那破毡帽,又破又满是污垢,一文钱也不值,找它做啥,买个新的算了,你没钱,到了前面的铺子,我拿钱给你买个新毡帽。”

李振东一边说着,抬起鞭子,打了一下辕马:“驾!”又往前行驶。

张明礼跳下车来:“李振东,你不愿回去,我也不强求,我自己步行回去找。那毡帽是我爷爷留下的,不能在我手里丢了。”

李振东见张明礼态度坚决,也就不和他执拗,下了车,带了一下辕马的缰绳,把车拧回来:“好好好!听你的,啥破玩意,那破毡帽上面放几块大洋都没人要。”

两人重新上了车,马不情愿地慢慢的往回走着。两人仔细看着路,,不放过任何角落。

李振东的车走过的地方 日外

李振东的车,走过的地方,有一放羊的赶着羊从远处向这边走来,

羊在路边悠闲地一边走着,一边吃着草。放羊的人看见路上有一顶破毡帽,上前捡起来,看帽子满是污垢,伸了一下舌头,扔在了道沟里。

从远处的农舍里走出一人,迈着懒洋洋的步子向放羊人走来。

放羊人:“秦大哥,今天咋样,赢了多少?”

姓秦的人:“今天点子不好,全是一二三,把钱都输光了!和别人借,谁也不借给我,出来走走。”

姓秦的人看到路边有毡帽,捡起来一看,又扔回原来的地方,觉得有点晦气,又踢了一脚。

远处的路上 日外

李振东赶着车往回走,张明礼远远地就看见有人踢自己的帽子,车还没到跟前,就跳下车来,紧走几步,捡起毡帽,弹了弹帽子上的土,打开帽子的护耳,拿出一张崭新的纸来,高兴地笑了。

张明礼看了看踢帽子的人: “你们俩人知道这是一张啥纸吗?”

放羊的人说:“破帽子里还有好东西。卷烟纸白!”

赌钱的人:“破帽子里有啥好东西,是还款的借据吧!”

张明礼把纸举起来说:“你们二人是穷神蒙眼呀!只知道帽子破,又满是污垢,却不知帽耳里有一张珍贵的纸,这张纸是二十块大洋的银票,我卖了七只羊,一共是二十一块,我说大洋没法拿,买主去钱庄开了一张二十元的银票,另外一元在兜里,想买点啥东西,没有买。你们哪里知道,这可是我们全家一年的生活开支呀。”

那两个踢帽子的人,听了张明礼的话,目瞪口呆。

李振东本来想,张明礼拿起帽子,戴上就往回走,没想到张明礼的帽子里还有惊天的秘密,虽然是冬天的天气,两颊却滴下了汗珠。快速的下车,怀着疑惑的心情凑过来,仔细地看了看银票,果然是真的,对张明礼伸出来大拇指。

张明礼重新把银票放在毡帽的护耳里,戴在头上。李振东和张明礼又上了车,马车飞快地向家的方向驶去。

踢帽子的两人,看到张明礼和李振东坐车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了,还木然地站在那里。

李振东一边驱赶着马车,一边说:“张大哥,你坐我的车出来十多里路,卖羊的事咋就没和我说?”

张明礼:“不但没和你说,在市场遇见几个熟人,我也没说。”

李振东:“张哥,你说你见了熟人不说,那你赶着羊走四十里路,没人看见?”

张明礼:“我怕走大路遇见熟人,昨晚吃完饭时间不大就赶着羊走,没走大路,爬山跃沟,走了不少弯路,今天早晨才到市场上买羊的人家。”

李振东:“那你在市场没吃饭,不觉得饿?如果不碰见我,走着回家,行吗?”

张明礼:“昨晚在家走时,拿了三个馍,饿了就吃一口,饿了就吃一口,到市场时,馍也吃尽了,现在不饿。”

李振东:“张大哥,你咋不把银票放在衣服的兜里?”

张明礼:“李振东,你说,要是遇见歹人,他最先翻的地方是哪里?”

李振东:“哎呀呀!张大哥,咱们相隔一条河,我咋就没看透你?光知道你穿戴不整齐,四十多岁的人,就像七十岁的老头,现在看来,给你十万精兵,你也能带呀!”

张明礼:“老弟,我没有你说的那样精明,只是按着爸爸过日子的习惯处事。”

李振东:“张大哥,今天不回家吃饭了,去你家,叫嫂子包饺子。”

张明礼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李振东回头看看,张明礼把毡帽放在屁股底下,歪着睡了。

李振东自言自语地说:睡吧!一夜没睡了。

闪回完

爷爷端起水来喝了一口,往烟袋里装烟。志鹏拿来灶膛里的火,给爷爷把烟点燃

百顺:“爷爷,这故事完了吗?”

爷爷:“讲完了。”

百顺:“踢毡帽的两人后来咋样了?”

爷爷:“后来有人说,那两人,一个是放羊的,捡起毡帽一看又脏又破,就扔到路边。另一个是赌钱鬼,那天赌钱把钱输光了,出来散心。看到路上有一顶毡帽,捡起来一看,满是污垢,扔回道沟里,觉得晦气,又踢了一脚。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有人看到那两人在路上绕,总想遇到那样的机会。”

志鹏:“这故事太精彩了,如果铁柱也在这里多好。”

田成旺:“在铁柱家里,这故事已不是故事,这就是他们的家风。孩子们,要记住,穿戴的好赖,饭食的好赖,不是衡量心计强弱的尺子。”

志鹏:“爷爷,记住了。”

百顺:“爷爷,我比志鹏大一岁,志鹏是二年级,我是三年级。虽然现在还不知作文咋作,但我要把爷爷今天说的话,连同这个小故事,还有上午烤百病的事,都写下来,到啥都懂了时,拿出来看,准是别有一番味道。”

田成旺:“百顺,你这孩子还怪有心计的。”

百顺:“爷爷,我们回家了,以后像这样的故事,爷爷多给我们讲点。”

第三节 粪筐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学生的劳动是光荣的,农忙时,帮生产队干活,夏天间苗、秋天扒玉米 。上学时背粪筐捡粪,学校把学生们捡的粪,赠送给生产队。学生们把辛勤的劳动当做光荣。)

演员:百顺、志鹏、还有很多同学

班主任老师:冯玉琴

校长:齐坤

生产队队长:

(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很多背粪筐的学生

六年级的劳动委员:许春

志鹏家,日内

午饭后,志鹏的爸爸去生产队干活去了,妈妈在堂屋洗衣服。志鹏端一碗热水递给爷爷,田成旺喝了一口水,把烟袋拿来,装上烟,志鹏拿来火柴,给爷爷把烟袋里的烟点燃。这时,百顺来。

百顺:“爷爷,我来想求您点事。”

田成旺:“百顺,有啥事求爷爷,许不是叫爷爷给你做算术题。”

百顺:“爷爷,你就别和孙儿开玩笑了,求您做算术题您也不会做。”

田成旺:“那你求爷爷啥?”

百顺:“我想求爷爷给我编一个粪筐。昨天放学之前,班主任老师说,再过一个星期,高年级的学生要背粪筐了。在这一星期里, 要同学们做准备工作,没有粪筐的要找人编,没有粪叉的要大人帮着做。我爸爸不会编粪筐,爸爸说叫我来求大爷爷。”

田成旺:“志鹏回来咋没说?”

百顺:“志鹏先不用,他是四年级,背粪筐是从五年级,咱们学校总计两个班,五年级和六年级。老师说,这是县里教育局统一安排的。说是这样有两种收益,一方面是培养下一代勤劳的生活习惯,再就是同学们捡来的粪送给产量低的生产队,增加产量,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田成旺:“好!上边的这个政策好,能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干活是光荣的。反正今天是星期天,你下午准备树条子,爷爷给你编。”

学校办公室 日内

校长把百顺叫到办公室,一同进办公室的还有六年级的一个班干部,许春。

校长:“今天把你们两个叫来,是想和你俩说点事,从下星期一开始,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男同学,就背粪筐了,你们两人都是班级里的劳动委员,每天同学们粪筐里的粪,由你们二人估秤,你们二人的你们两人互相估,到放寒假时,粪的斤秤多的学校评奖,你们二人可要记住了,对自己的任务负起责任来,每到下午第三节课下课后,两个班的男同学去粪坑边,按顺序估粪筐里粪的斤秤,估秤时要一视同仁,不能这个估多了,那个估少了,无缘无故地让同学之间闹意见。你们能做到吗?”

二人又齐声说:“我们一定能做到。”

学校操场边 日外

学校的操场边上,有一个粪坑,里边有不少粪,这些粪是学生们用粪筐捡来的。粪坑边上有四十多个粪筐,

下课的铃声响,学生们有顺序的由两个班里的劳动委员,按顺序地逐个的估粪筐里粪的多少。

放学的铃声响,学生们站队,高年级的学生背着粪筐,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回家。

上学的路上,日外

百顺背着粪筐,和志鹏、铁柱、一同上学。

志鹏:“百顺哥,这一路上,一个粪蛋也没有,你粪筐里的粪从家里走时就有吧?”

百顺:“你们俩想想,学校操场上那四十多粪筐,咱们这条路就有七八个学生背粪筐,就这三四里路,能有多少粪让咱们捡。粪筐里没有粪,空着到学校,我这劳动委员又失去了身份,没办法,粪筐里的粪,只有靠起大早到四处转。吃完早饭,把捡来的粪,背着去学校。”

铁柱:“百顺哥,学校里黑板报上,你捡的粪斤秤最多,原来是这回事。”

铁柱:“怪不得有的同学背的是空粪筐。”

志鹏:“百顺哥,你现在可是好人缘,那些背粪筐的学生,和你说话都是抬着脸。”

铁柱:“百顺哥,那些和你讨好地同学,都是为了把自己粪筐里的粪多估几斤吧?”

百顺:“去去!说的啥话!”

百顺家 夜内

百顺家今天有客人,爸爸妈妈和客人说话,所以睡得晚,夜很深了才睡。

百顺:“妈妈,今天睡得晚,明早早早地叫我,我出去捡粪。”

张慧敏:“百顺,你这样起早捡粪,现在捡了多少斤来了?”

百顺:“反正两个班我占第一。”

张慧敏:“再有十多天就放寒假了,儿子能得啥奖励给妈妈拿回来?”

百顺:“妈妈,您说的啥?得不得奖无所谓,我是劳动委员,必须带头干。”

爸爸:“我儿子这一冬起早捡粪,如果明年放在自留地里,能多收一百斤玉米。”

百顺:“爸爸,这些事您都不懂,多收几斤玉米算个啥,拿到学校,那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爸爸:“好好!你那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我儿子思想好!”

百顺:“不和您们说了,我睡了,太晚了明早睡不醒,明早可是早早地喊我。”

清晨百顺家 日外

百顺噘嘴,不高兴

百顺:“昨天晚上说的好好的,到时喊我。”

张慧敏:“喊你两三次,你都不醒,快吃饭吧!今天别背粪筐了。”

百顺:“那哪成?我是劳动委员,我要不背,就都不背了。”

张慧敏:“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一会走时去生产队饲养所,妮子的爷爷是饲养员,你在圈里装点不就行了。”

百顺高兴地吃饭。

生产队饲养场 日外

百顺在牛圈里装了一些牛粪,出了生产队的大门。这时,生产队队长,吹着召唤社员来干活的口溜子,与百顺走了个迎面。队长啥也没说,百顺也就没打招呼,径直的向学校走去。

学校院子 日外

百顺背着粪筐,走进学校的大门,但觉得后面有人,回头一看,生产队队长竟然在后面跟着自己。队长到办公室,不知和校长说了什么?

学校办公室 日内

校长:“各班的班主任,带着自己班里的学生,到后面的操场召开现场会。”

学校操场 日外

面对全校的同学,老师,百顺把头低了又低。

校长:“今天的这个现场会,有的同学已经知道啥事了,今天田百顺粪筐里的粪,是从生产队的牛圈里拿来的。田百顺拿粪时,被队长看见,队长跟了来,同学们,咱们粪筐里的粪,春耕时要无偿地送给生产队,现在从生产队拿粪,让外人无法解释。今天为了给田百顺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做一说法,所以开这个现场会,田百顺这两个月捡粪的斤数,全部作废。因田百顺不符合劳动委员的行为,田百顺的劳动委员也取消了,五年级的劳动委员再任用别人。……”

面对全校的师生,田百顺没敢抬头,校长说的话,别的没在意,劳动委员撤了,叫自己心痛。老师和同学们都回教室上课了,田百顺自己站在操场上,想哭,还没哭出声来,觉得有人按自己的肩膀,回头一看,是班主任冯老师。冯老师把百顺拉到宿舍。

冯玉琴:“田百顺,今天的事,你不要放在心上,再有几天就放寒假了,明年开学,从头开始。”

百顺不吱声。

冯玉琴:“我听同学们说了,你起大早出去捡粪,今天有特殊情况吧?”

百顺哭着说:“昨天来了客人,很晚才睡,所以今天没起早。”

冯玉琴:“我知道了,别想这些事了,回去上课吧!”

田百顺:“老师,我错了!”

冯玉琴:“知道错了就好!走!回教室。”

冯老师拉着百顺向教室走去。

剧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儿童剧本童年往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霹雳贝贝”之父张之路新作《吉祥的天空》:写北京胡同里的童年往事

“霹雳贝贝”之父张之路新作《吉祥的天空》:写北京胡同里的童年往事

张之路,吉祥,孩子,霹雳贝贝,E.T.,故事,创作,生活,好的,流浪地球,黄金十年,天空,小说,知识,科幻电影,杨胜利,老北京人,编剧,中学,作品,作家,北京,剧本,心理,文学,时光,时代,新闻,科学,科学家

2015-10-20 #故事大全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作文,往事,记忆,句子,童年往事,童年的回忆,那些往事,价值,儿子,回首往事,往事如烟,爸爸,爱情,我的童年,童年回忆,风吹雨打,曾我,不一样,金色童年,都会,余香,世界,一切万物,东西,个人,事情,习惯,人生,作者,假面

2018-03-24 #小故事

盘点那些我们逝去的童年 回忆六一儿童节~

盘点那些我们逝去的童年 回忆六一儿童节~

导演,影片,豆瓣,忆童,作品,编剧,观众,何伟,侯孝贤,易寒,易志,朱迪·福斯特,谢媛,是一部,童年往事,都会,内心,大陆,孩子,家人,母亲,锦绣,我的童年,有更多,表现得,唐如,夫斯基,弗兰克,斯科特,拜尔德

2011-12-08 #小故事

童年往事的作文200字:童年趣事

童年往事的作文200字:童年趣事

妈妈,爸爸,有一次,一大,东西,小鸡,告诉我,记得我,那才,发现了,如歌,干家,里一,东营,一个劲儿,作文,事情,主旋律,五线谱,傻事,厕所,嘴里塞,厨房,原因,嘴巴,往事,大便,大碗,带我去,小时候

2020-07-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童年往事的作文200字:童年趣事

童年往事的作文200字:童年趣事

妈妈,爸爸,有一次,一大,东西,小鸡,告诉我,记得我,那才,发现了,如歌,干家,里一,东营,一个劲儿,作文,事情,主旋律,五线谱,傻事,厕所,嘴里塞,厨房,原因,嘴巴,往事,大便,大碗,带我去,小时候

2020-08-29 #长篇故事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往事,爸爸,作文,是最好,童年往事,事情,作文网,滁州,星火,高尔,告诉你,妈妈说,更多关于,那时候,世界,小毛,怀抱,毛巾,父母,电影,英语班,趣事,邻居,执勤,洗脚,生活,我和妈妈,很辛苦,往事如歌

2015-01-11 #故事阅读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的童年往事200字

妈妈,往事,作文,时候,这几天,在我,记忆犹新,太阳,峨嵋山,星星,生活,我妈妈,童年往事,不一样,七彩,串起,东西,事件,冰激凌,姥爷,带我去,小孩,影集,很苦,早餐,梦想,珍珠,爷爷,玩具,老家

2007-10-22 #小故事

童年往事的作文300字:童年趣事

童年往事的作文300字:童年趣事

小时候,妈妈,我的童年,方面,爸爸,西瓜,伙伴,电脑,一个地方,我现在,偷吃,哥哥,大伯,姐姐,时候,水饺,零食,我小时候,我和爸爸,我没有,来比,不一样,家一,东西,一身,丑事,作文,书包,出租车,厨房

2020-07-0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