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故事大全

时间:2020-06-05

关于地理方面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33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7 分钟。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在不断给人类以智慧启迪,知识就是无穷的力量。地理知识就是如此,人们在了解和学习它后,从中受到启发,增长智慧,并将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是关乎大局的重大问题。 本章主要讲述了一些地理知识给人的智慧启迪的故事,以及人们在生活现象中领悟到的地理知识的故事。本章的目的就在于要告诉大家,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而且只有通过应用地理知识,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同时希望大家能在平常生活中,多多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在增长知识和智慧的同时,不断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1.地图与战争 小强从在军校读书的表哥那里得知:地图不但与自然科学有关,而且与军事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关键的时候,它还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小强起初对此感到疑惑,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因为表哥向他提供了事实证据: 1943年,美、英联军准备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而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水文局资料室里正好保存了西西里岛水文图。这个水文图较详细地介绍了沿海海岸和水深的情况,从而使登陆舰和士兵顺利地登上了岛屿,并很快攻占了该岛。 同一年,美、英联军在法国沿海开辟新战场,由于事前掌握了法国西北部沿海地形、水文和气象等情报资料,于是便加快了登陆的速度。当时,德军将领把注意力集中在加来海峡沿岸,大部分步兵师和装甲师仍留在塞纳河以北。美、英联军故意在这一带举行了一系列虚张声势的军事演习行动,使德军将领更相信自己的判断。6月3日凌晨1时,两个美国空运师和一个英国空运师在诺曼底半岛突然着陆,接着一支庞大舰队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登陆成功。到了下午,他们已经在3个海滩取得了据点,并还向纵深推进了4~10千米,这让德军感到胆战心惊起来。 1942年8月,美、日两国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里有一个不受人们注意的名叫瓜达尔卡纳尔的小岛。战斗前夕,美军对于这个小岛的地理、地形资料所知少得可怜,关于所罗门群岛的书也只有两本,且都只是泛泛而谈,印象多于纪实,还十分陈旧。正在此时,美国战略情报局传来了7张照片,这是一个旅行者游览该岛时拍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情报局曾要求美国公民把那些在国外拍摄的照片,送一份给情报局。美国第一海军陆战师就根据这7张照片所记录的地形特征,并结合澳大利亚情报局派往该岛的人收集到的情报,终于弄清该岛的地形以及岛上日军兵力部署的情况。美军由此顺利登上该岛,穿过热带丛林,奇袭日军机场,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 但是,不幸的是,在另一次战争中,由于使用了过时的地图,美军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3年10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的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岛上登陆,当时使用的是100多年前的水文图。这张图早过时了,由于珊hú礁的堆高,周围水域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结果,美军的登陆艇不能靠近海岸,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只得涉水登陆。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失去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暴露在日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的目标,导致最后共伤亡3000多名士兵,损失可谓大矣! 地图在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军事指挥部门都有一支专门队伍,从事地图的测绘工作。这包括陆军使用的地图或地形图,海军的海图或水文图,还有空军的航空图。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幅西汉地图,均为稀世之宝。这3幅地图均绘在丝帛上,没有标写图名,一般简称为《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中,两幅已基本复原,另一幅由于破损严重,还没有修复。经学者研究,这些地图被断定为西汉初年的作品,距今已有2100多年。 2.雨林区轰炸无效 奎奎一向都是个军事迷,看过不少军事类的书。书中许多的军事故事让他很感兴趣,并且他都能理解,但是最近看的两个故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令他困惑不解。这个问题是: 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全境轮番用B52战斗机作“地毯式”轰炸,并用卫星、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使伊拉克的军用和民用目标顷刻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场战争伊军的战斗力严重损伤,美国最终获胜。然而,1964年8月,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也同样采用这种作战方法,却历时长达10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美军采用同样的作战方法怎么会取得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呢?奎奎反复地问自己这个问题,可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决定向老师们请教。 后来,地理老师告诉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原因就在于两个作战地的自然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越南地处亚热带季雨林,全国有一半面积被森林覆盖,再加上地形崎岖,即使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也难以确定地面的轰炸目标,所以美军使用空中力量难以取胜。伊拉克气候干燥,属热带沙漠气候,地面平坦,植被极少,轰炸目标显而易见,结果当然就与越南战争大不相同了。 热带雨林气候是赤道南北常年高温、潮湿和多雨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和大洋洲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常年高温,气温变化小。太阳一年两次直射地面,辐射强烈,昼夜长短差别很小。一年内各月的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8℃,绝对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气温年较差一般不超过5℃,而日较差可达10℃~15℃。全年多雨。南北两个半球的信风气流在赤道地区会合上升,地面风力较弱,湿润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终年潮湿,相对湿度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3000毫米。气候变化单调。在赤道气团控制之下,全年都是夏天。一般早晨晴朗,午前炎热,午后下雨,黄昏雨歇,天气稍凉。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面积44.18万平方千米。人口1894.9万(1992年统计),阿拉伯人占73.5%。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居民96%信奉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国民收入主要靠石油。 3.诺曼底神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国法西斯以其闪电战迅速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并企图吞并欧洲进而称霸世界。但是,从法西斯产生之日起,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就一直顽强地进行着。在东线,以为首的苏联人民顽强地抵抗德军侵略,誓死保卫祖国。在西线,以为总司令的盟国军队,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彻底粉碎法西斯的美梦。 1944年6月6日凌晨2时,诺曼底登陆战正式开始。首先盟军以3个伞兵师在德军后方空降,接着空军猛烈轰炸,而就在此时,海军装载登陆部队的潜艇,突然出现在诺曼底半岛地区。登陆艇的突然出现,令德军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登陆部队来得这么快。清晨6时半,第一批部队已登上滩头,接着约有15.6万人在当天登陆,一举击溃了坚固的诺曼底防线。 这些潜艇之所以能避开德军舰艇的海上巡逻和水下寻热系统的严密监视而突然出现,是因为英美盟军在这里利用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 因为1944年6月6日那天正是大西洋出现大潮的时候。这时,表层海水向大洋中心流动,到大洋中心海水就必然下沉,从而形成下沉海流;下沉海流至深层又向岸边流动,呈现为向岸海流;向岸海流在底层触岸后又形成上升流。盟军摸清了大西洋西岸英吉利海峡这一海水运动规律,用潜艇装载军队,从英国开始下沉入海,然后关闭发动机,利用深层向岸海流为动力,避开了海上德军军舰和海下寻热系统,顺利到达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半岛地区。这时伞兵、空军突然对德军发动进攻,潜艇悄然浮出水面。当德军的军舰还在巡逻,暗堡中的哨兵正密切注视海上动静的时候,盟军登陆艇黑压压地迎面而来,继而风卷残云一般,占领了滩头阵地,取得了登陆战役的胜利。 洋流是地球上热量转运的一个重要动力。据卫星观测资料,在北纬20°地带,洋流由低纬向高纬传输的热量约占地—气系统总热量传输的74%,在北纬30°~35°间,洋流传输的热量约占总传输量的47%。洋流调节了南北气温差别,在沿海地带等温线往往与海岸线平行就是这个缘故。 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西南最宽达240公里;东北最窄处直线距离33.8公里,即从英国的多佛尔到达法国的加来。多佛尔到加来这部分海峡是英国海峡协会认可的横渡区域。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国际航运量很大,目前每年通过该海峡的船舶达12万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峡之冠。历史上由于它对西、北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这两个海峡的水道称为“银色的航道”。 4.征服阿尔卑斯山 1796年,法国统帅拿破仑准备入侵意大利,他打算采取出奇制胜之策,出其不意地翻越阿尔卑斯山,如神兵天降,迅速占领意大利平原。要翻越阿尔卑斯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翻越之前,拿破仑已了解到:阿尔卑斯山,有千年不化的积雪,有万条崎岖的冰川,群峰陡峭、沟壑纵横,主峰勃朗峰,海拔4800米,冰光雪影,冷气扑面。但是,拿破仑似乎不太相信。于是他派探子上山去侦察道路。 探子回来战战兢兢地说:“也许可能通过,但是……” “只要可能,便没有但是。马上向意大利进发!” 拿破仑立即阻止探子说下去。于是,他亲自率领4万人的军队排成30千米的长蛇队形,浩浩荡荡,从西北向东南横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 后来,他终于翻越成功了,并且如愿以偿地达到了入侵意大利的目的。 欧洲的历史学家一直把拿破仑这次翻越阿尔卑斯山侵略意大利的故事传为佳话,并对他此次成功的翻越行动大为吃惊,于是他们将此称为“历史上的奇迹”。 阿尔卑斯山脉是第三纪渐新世至中新世期间由于非洲板块向北边的亚欧板块移动挤压隆升而形成的。它的主脉向东延伸是喀尔巴纤山脉,向南延伸是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是比利牛斯山脉。它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沿法国、意大利边境北上,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绵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年),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5.草船借箭 时期,与联合攻打。当时东吴都督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他决定用计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不久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弓箭是最好的武器。请您在十天之内监管制造10万枝箭。”周瑜认为这样就可难倒诸葛亮,可令他感到十分诧异的是,诸葛亮却说:“10天时间太长了,会误了大事,我可在3天之内完成任务。”于是,周瑜以为他在说大话,便暗自高兴,并趁此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然后周瑜一面命令造箭的工匠到时候故意拖延时间,材料也不给准备充分,一面又让他手下人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见到鲁肃,诸葛亮就马上对他说:“3天之内要造出10万枝箭啊!请您救救我吧!”鲁肃说:“您自己说的呀,我怎么救您?”诸葛亮乘机说:“请您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士兵30人,船上都用青布罩着,每船扎满草人,分立两边。我自有安排,包管第三天有10万枝箭。不过您不能让周瑜知道这事,否则我的计谋就失败了。”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却猜不透他的用意。在回报周瑜时,他信守诺言没提借船之事,只是说诸葛亮不用箭竹、瓴毛、胶漆这些东西。听鲁肃这么一说,周瑜大惑不解。 紧接着,鲁肃私下准备了快船20只,并按诸葛亮的要求在船上扎了草人,等候调用。可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没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他突然被诸葛亮请去乘船取箭。 那一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重,面对面看不清人,那扎满草人的20只船已用长绳索连在一起,径直向北岸曹操军营进发。到五更时候已离曹军水寨不远。诸葛亮命令船队头西尾东一字排开,让士兵擂鼓呐喊。诸葛亮笑着安慰鲁肃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兵。我们只管喝酒就是了,待雾散了就回去。” 果然,曹操接到报信后说:“大雾迷江,敌军突然来临,一定有埋伏,千万不要轻举妄动,马上让弓箭手用乱箭射退敌人。”于是曹军1万多名弓箭手一齐向江中放箭,箭如雨下。 诸葛亮看草人一侧已扎满箭支,便命令船队掉头,头东尾西,逼近曹军,让船的另一侧接受箭射,同时继续擂鼓呐喊。待到日高雾散,20只船两边的草人上扎满了箭支。诸葛亮命令赶紧收船回营,并让士兵齐声高喊:“感谢曹丞相送箭!”等曹操发觉上当,欲发兵时已经追赶不上诸葛亮了。 就这样,诸葛亮乘着大雾用草船“借”来了10万多枝箭,这令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使周瑜对他更加嫉恨。 原来,诸葛亮接受命令时,正处在晴朗少云的深秋季节。这时,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下降很多,空气极易达到饱和而使多余水汽凝结。同时,长江又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诸葛亮见那几天天气单调,少有变化,风力微弱,凭着他对天气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他料定三日之后会出现大雾。 雾是一种由于大量水滴或冰晶悬浮于近地面的空气中,从而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变小的物理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凝结的过程。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同时要求风力微弱,大气层较稳定。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láng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 6.火烧葫芦峪 三国后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驻军岐山五丈原,设计让进入眉县第五村一带的葫芦峪,想利用该峪河深谷长的特点实施火攻。顿时,葫芦峪中方圆好几里开外干柴燃烧,浓烟滚滚,因此魏军伤亡惨重。 此时,司马懿及其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被困在谷中。他们都自觉难逃此劫,只得抱头痛哭等死。可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时刻,突然天降大雨,熄灭了这熊熊大火。司马父子也因此而得以死里逃生。 见到这种情况后,诸葛亮在五丈原大营无奈地对天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这就是说,当时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也不可能采取如此失败的战术让司马懿侥幸逃脱。 气旋雨是气旋中空气辐合上升所造成的动力性大范围降雨现象。它历时长,雨区广,而且降雨区域随气旋的移动而移动。气旋雨包括锋面雨,如为锋面气旋则其前部的雨多为连绵性雨,降水较为均匀,降雨面积也大。有时夹杂有对流性雨,属暖锋雨。其后部的雨多为对流性雨,这些对流性雨常排列成带。海洋上的降水绝大多数是气旋雨,在冬季特别丰富。在温带大陆西岸,气旋雨也很多,尤其是在冬季。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追尊为晋宣帝。 7.周瑜借东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火烧曹军而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首先,他用苦肉计斥责黄盖,以使黄盖诈降曹操。然后,他又让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操的战船自行钉锁,这样就给东吴火攻曹军创造了机会。 当这个火攻计划似乎已成功在望之时,周瑜却突然想起自己疏忽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并一下子急出病来。 聪明的诸葛亮一下就看出了周瑜的心病。于是,他借探病之机,挑明了周瑜的病根就在于“只欠东风”,并且应允愿意借东风相助。 紧接着,诸葛亮就走南屏山借东风,帮助周瑜火烧了曹营的战船,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周瑜之所以“欠”东风,是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天气会有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mawsim”,意为季节。中国古称信风,意为这种风的方向总是随着季节而改变。世界上季风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南亚、东亚、非洲中部、北美东南部、南美巴西东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其中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着名。有季风的地区都可出现雨季和旱季等季风气候。夏季时,吹向大陆的风将湿润的海洋空气输进内陆,往往在那里被迫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雨季;冬季时,风自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伴以下沉,天气晴好,形成旱季。 周瑜,生于公元175年,死于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歹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8.秃龙洞前擒孟获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第八十九回讲述孟获被诸葛亮四擒四纵,无奈之下,落魄的他只好来投奔秃龙洞洞主,想方设法打败诸葛亮。 当时洞主朵思大王对孟获说:“附近有四个毒泉,要是蜀兵到来,这一路上并没有水,见到这泉水必定要饮用它。这样,他们虽然有百万之师,也只会有来无回。” 孟获听见大喜,便忙问是哪四泉。 朵思大王说:“这四处泉水,第一个是哑泉,水质十分的甜,人要是饮用了它,就不能说话,并且不过几天就会死。第二个是灭泉,它的水与热水没有什么区别,人要是在里面沐浴,就会全身皮肤腐烂,皮肤烂后见骨就会死亡。第三个是黑泉,它的水稍微有点清,人要是将这里的水溅到身上,手和脚就会变黑而死亡。第四个是柔泉,它的水就像冰一样,人要是饮用了它,咽喉就会没有暖气,身体也会软弱无力以致死亡。” 果然汉军先锋几百名将士,由于天气炎热,人马争饮哑泉水后,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幸亏有人指教,他们找到了山林深处的“万安隐者”,饮了草庵后的安乐泉,才吐出恶涎,恢复了言语。他告诉他们另外三处毒泉千万不要饮用,只能挖掘地下的泉水,才能饮用而不致发生上面的事情。这样汉军才安然到达秃龙洞,五擒了孟获。 你知道吗,我国泉眼很多,仅温泉就有2000多处,而且名泉近百,奇泉数十。云南是我国温泉最多的省份。提到的四个毒泉,可能确有其事。泉水在地下流动途中,势必会掺进一些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有人推测,上面提到的哑泉、安乐泉和柔泉现象,就与泉水化学成分有关。哑泉可能是含铜盐的泉水,因为云南地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境内遍布大小铜矿;至于安乐泉,可能是碱性泉,汉军饮用后与含铜盐的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性沉淀物,能洗胃解毒;柔泉可能是含毒气的冷泉。显然,如果汉军在类似的毒气冷泉旁久停,就定会“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 四泉中的灭泉,与汤无异,当然就是水温很高的热泉。云南地处板块交接地带,地热富积。如滇西的腾冲在地质史上就是个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至今仍是有名的“温泉之乡”,仅在南北长115千米、东西宽55千米的范围内,就有79处热泉群。可以说每一个老的火山口,现在就是一个温泉眼,如硫黄塘大滚锅喷泉,是一个直径3米、深1米的圆形水池,冒气喷水,温度高达96℃。可想而知,人如果跌进去,必然“皮肉皆烂,见骨而死”。 自然界的泉水是在含水层里流动的地下水,遇到适当的地形、地质条件时,自动流出地表的水,即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按动力特征可分为上升泉、下降泉;按泉水温度可分为冷泉、温泉和热泉;按泉水化学成分可分为淡水泉、矿泉。 我国江西省永丰县有一奇泉,泉水具有天然的麻、辣、酸、甜、苦5种味道。这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气,以及铁、铜、硅、锌、锰等1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该泉水虽有5味,但水质清澈,可以饮用。 9.夸父追日的故事 传说中,“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从世系上看,夸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后土传下的子孙,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看上去他们的样子很可怕,但实际上他们的性情温顺而善良,都为创建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北方的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决定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夸父”。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转眼就是几千几万里。他一直追到禺谷,那儿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夸父的眼前。这一刻他万分的激动和兴奋,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于是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顷刻间,两条河的河水都让他喝干了,但他还没有解渴。他只得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不幸的是,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夸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够达到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应该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光和热来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就使白天和夜里不断更替,因此也就会看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出现差别。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地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不等的,前者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后者为365日6时9分9.5秒(恒星年),这意味着地球公转一圈的同时还绕地轴旋转了365圈多。与此不同的是,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则是完全相同的,即都是27.32166日(27日7时43分11秒),这个周期叫恒星月。两个周期相同,说明月球公转一圈的同时只自转了一圈,这样的结果是使月球总是以正面对着地球。 夸父的故事虽然纯属虚构,但夸父那种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 10.宇宙最后三分钟 一次,小楚从一本科普刊物中读到了世界着名物理学家保尔`戴维斯的《宇宙最后三分钟》,书中是这样写的: 日期:公元2126年8月21日,世界末日。 地点:地球。 绝望的人们在整个星球上四处寻觅藏身之处,数以十亿计的人已走投无路。一些人绝望地在寻找废弃的矿井、洞穴,甚至潜水艇;恐慌之中想在地下深外找到逃生之地。但另一批人却毫不在意,他们横冲直撞,杀气腾腾。然而,大多数的人只是痴呆而静静地坐着,等待死神的降临。世界末日来临了。 高空中,一道巨大的闪电印在天幕上。初时,一条轻絮般细管形辐射状星云逐渐膨胀,形成一股气旋,翻滚着向空寂的天宇涌去。长条形气旋的顶部是一个外形狰狞、令人恐惧的黑团,这是一颗彗星,虽然头部不大,却带着与其很不相称的、具有毁灭性的大能量。它夹带着1万吨冰块和岩石,以每小时6.4万千米,即每秒近18千米的惊人速度逼近地球。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坐以待毙。面对着已注定了的命运,科学家们早就抛弃了他们的望远镜,悄悄地关上计算机。对灾难无休止的模拟,结果仍然模棱两可,而他们的结论又使人惊恐万分,无法公之于世。一些科学家利用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尖端技术的优势,精心准备好了逃生计划。另一些科学家则打算尽他们的所能来仔细观察这世界末日,并把观察数据传至深埋于地球内部的时代信息密封器。他们在最后一刻,仍然起到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起的作用。撞击时刻临近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紧张不安地看着手表。这正是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爆心投影点正上方的天空被劈开了,掀起几千立方公里的气浪。一条比城市还宽的灼热火焰沿弧线冲来,15分钟之后急速击中地球。一万次地震才具有的能量使地球不停地震颤。空气被挤压而产生的冲击波横扫地球表面,沿途所有建筑被夷为平地,一切的一切都被碾成粉末。撞击点周围的平地升起一个几公里高的液态环形山,在100多千米直径的撞击坑穴中,地球内层暴露无遗。熔岩壁波浪式地向外涌出,地面颠簸起伏,犹如一条因受拍打而缓慢蠕动的毛毯。 坑穴内部数以万亿吨计的岩石被气化,而数量比这多得多的物质则被高高抛起,其中一部分直接抛入太空,更多的则被扔过半个大陆,暴雨般地撒落在数百乃至数千公里以外。受害之地万物尽遭严重毁坏。急射而出的熔岩一部分落入大洋,激起巨大的海啸,从而加剧了悲剧的蔓延。大量的尘埃碎屑在地球大气中飘散,导致全球遮天蔽日。不过,当抛入太空的物质返回大气层时,照射地面的将不是阳光,而是由数以十亿计流星所发出的眩目不祥之光,这种强光所带来的无情的酷热将使大地变为焦土。 “啊!实在是太恐怖了!”小楚感觉有些不寒而栗了。 从此以后,他一直都在想象着文章中那些情形,并且也在思考着“世界末日”这个问题。 你相信世界末日的说法吗?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拯救自己吗?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人类应该担忧自己的生存发展,应该开始思索人以后如何拯救自己的问题。 现在科学家们对宇宙的成因,得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宇宙永恒假说、宇宙层次假说三种假说。 11.下西洋的故事 历史课上,灿灿了解到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一些知识:公元1405年,郑和受明成祖之命第一次出使西洋。那时所谓的西洋指的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当时,他一共率领2.7万人,分乘坐200多艘大小船只,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南下,先后到达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印度西南海岸、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1407年10月顺利返航。之后,一直到1433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经过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第五次下西洋即1417年5月到1419年8月,到达的地方最远。从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抵达越南南部、印度尼西亚,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湾、印度西南海岸、波斯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往返行程近2.2万千米。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各国使者因此竞相访问中国。郑和的这七次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谊,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啊!当时这么巨大的船只,航程那么远,那里又没有机械动力,它们是靠什么作为动力的呢?”当灿灿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同时,她又产生了疑问。 后来,经过请教有关人士她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凭借着自然动力——季风和洋流。我们知道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临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因而亚洲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季风气候显着。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风向相反,又由于表层海水在风的吹拂下会沿着一定方向流动,这种现象称之为风海流,特别是在北印度洋,受热带季风的影响,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则相反。郑和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不同时间的风向和洋流流向,完成了此一伟大的壮举。 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就算从1433年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返航来计算,就比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早59年,比1498年达`伽马绕好望角早65年,比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早86年。就航海规模来说也是欧洲远航规模无法比拟的。它不仅船数多(每次大小船只均在200多艘)、人数多(每次2.7~2.8万人)、设备先进(有航海图、罗盘针)、次数多(前后七次)、到达范围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而且船只排水量大,其中最大的船只总长130米,宽50米,排水量为2.5万吨。 郑和本来姓“马”而不姓“郑”,“郑”姓是他入宫后明成祖朱棣所赐,小名三宝,人称“三保太监”。郑和祖籍云南昆明市晋宁县,回族。他受父辈的熏陶,小时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郑和家谱》称他“才负经纬,文通虔诚的孔孟”,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办事谨密,有谋略,懂兵法,这为他七下西洋打下了基础。 12.岩洞探险 我国有位地理学家,叫徐霞客。他从小就对山川地理十分感兴趣,且地理知识丰富,十分喜欢游览和探险。1637年正月,徐霞客来到了湖南衡阳,并准备游览湖南茶陵麻叶洞,于是他就向当地的老百姓打听一下这个麻叶洞的有关情况。一位老百姓告诉他:“麻叶洞里有神龙虎怪,从来没人敢进去。”说完,他还奉劝徐霞客千万不要去那儿冒险。但出乎意料的是,徐霞客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显得非常高兴,因为他向来喜欢搜寻奇险美景。 之后,他就和仆人一道举着火把进洞探险。进去之后,他仔细查看了洞穴的结构,并没有发现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发现了千姿百态的石灰岩地形,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当他安全返回洞口之后,他就把他在洞中所见的一切告诉了当地的老百姓,并一再告诉他们洞中绝对没有妖魔。 南方气候潮湿,石灰岩接触或渗进了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石灰岩溶解。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石灰岩被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峰林、洞穴、洼地等。地理学上对此有个统一名称,叫喀斯特地貌(旧称岩溶地貌)。 徐霞客经过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着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多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都做出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13.神秘丢失的一天 在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时,有一只船中途溜走,三只船葬身海底,麦哲伦本人在1521年4月27日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剩下唯一的小船——维多利亚号,在埃里`卡诺的指挥下,依然顽强地向西挺进。 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维多利亚号上的船员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绕过非洲,胜利到达佛德角群岛。这时船员们异常兴奋,因为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回到西班牙了。这时,埃里`卡诺拿出航海日记,在上面写道:“1522年7月9日抵达佛德角群岛。” 就在这时,岸上意外地发生了一场争吵,船员们和岛上居民交谈时说出了今天是星期四,结果岛上的居民们纠正说:“不,今天是星期五。” 船员们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对岛上的居民们说:“要知道,今天是9日。” “不,今天是10日!”居民们更是斩钉截铁地一口咬定。 然而,船员们并不认错,他们赌咒发誓说:“日子没有记错。” 于是,埃里`卡诺把航海日记摊开来看,的确每天都记了日记,没有错过一天。那么,这一天之差是怎样造成的呢? 这一天之差包含着一种当时很少为人所知的科学原理。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它的这种有规律的自转,造成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每天24小时的时间循环。这种循环只适用于相对于地球不动或小范围运动的对象,而对那些绕地球纬线方向作长距离运动的人来说,一天不再是24小时,而稍长于或稍短于24小时。航海家们自西向东航行,地球亦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他们好像一直在追逐着下沉的太阳。因此,夜晚总是比前天迟一点来临,这就等于延长了船上的时间。如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航行,航船上的时间就相应的短些。 据当时计算,在维多利亚号船上每天要比24小时长两分钟左右,这两分钟与24小时相比微不足道,况且当时又无准确的计时仪器,一般人都觉察不出来。但是,他们在船上都航行了三年多,这数以千计的两分钟的积累足以凑成一天,于是船员们就不知不觉地将这一天丢失了。 “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人烟稀少的180°经线附近,处于亚美两大洲之间。它从北极开始,经过白令海峡,穿过太平洋,直到南极为止。当轮船或飞机越过这条线时,就需要严守以下规定:从西向东穿越这条线,要把同一天计算两次。也就是说,如果某天你自西向东越过这条线,第二天还是这天。你如果要从东向西跨越这条线,就要把日子跳过一天。 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5°到东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故事大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故事大全

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故事大全

诸葛亮,周瑜,地球,太阳,鲁肃,地图,知识,夸父,泉水,郑和,公元,欧洲,美军,曹操,地区,地理知识,故事,法国,孟获,徐霞客,曹军,诸葛,人类,地形,地面,季风,拿破仑,水文,洋流,海峡

2020-09-25 #故事大全

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故事大全

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故事大全

诸葛亮,周瑜,地球,太阳,鲁肃,地图,知识,夸父,泉水,郑和,公元,欧洲,美军,曹操,地区,地理知识,故事,法国,孟获,徐霞客,曹军,诸葛,人类,地形,地面,季风,拿破仑,水文,洋流,海峡

2011-04-16 #短篇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好玩有趣的科学知识 快速提升小孩课堂兴趣 让孩子轻松爱上

《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好玩有趣的科学知识 快速提升小孩课堂兴趣 让孩子轻松爱上

地理,麦哲伦,孩子,故事,课堂,船队,哥伦布,爱上,环球航行,兴趣,学会,地球,人们,南美洲,海口,海洋,眼睛,环球,知识,课本上,科普作品,让孩子,妙趣横生,伽马,巴拉,李琳,胡利,麦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现了

2020-06-04 #故事阅读

地理知识2

地理知识2

周瑜,太阳神,牛郎,法爱,父亲,织女,诸葛亮,这三个,东风,儿子,兄弟,天气,季风,恒星,气候,火星,王母,织女星,银河,个儿子,把他们,东依,冷冰,宙斯,沃斯,星轨,曹军,曹营,王星,黄盖

2020-06-04 #故事会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中国,种子,河流,美国,世界,村庄,俄罗斯,国家,汽车,非洲,亚洲,印度,公司,南美洲,太平洋,轿车,加拿大,巴西,标的,海拔,澳大利亚,车标,全长,南美,尼罗河,欧洲,盐度,高原,储量,入海流

2020-05-19 #短篇故事

地理知识大挑战 1

地理知识大挑战 1

故事,专辑,国家,动画,地理,孩子,阿拉斯加,飞侠,挑战,给孩子,季里,乐迪,阎萌萌,中国传媒大学,都会,金色大厅,不丹王国,世界,冰山,任务,代表作,勇气,冰川,动画片,原声,后期制作,团队,听觉,地理知识,奥地利

2020-09-16 #故事阅读

月亮的地理知识200字左右

月亮的地理知识200字左右

月球,地球,天体,太阳,距离,月亮,体积,古称,人们,人类,厚度,太阴,外层,大部分,年龄,深度,温度,离地,直径约,质量,颗卫星,重力,运行,研究,一样有,一样大,分层结构,天然卫星,大约有,地球上

2020-06-04 #故事阅读

关于地理知识的幽默故事

关于地理知识的幽默故事

牛奶,王辉,地图,爸爸,小明,妈妈,东西,世界地图,冰箱,书桌,人们,保险,南极,地区,撒哈拉,开平,探险者,气温,最低气温,温度,老师,电冰箱,罐头,饼干,回家,告诉你,一点也没,低得多,南极地区,十年前

2020-09-2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