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文学史复习总结资料

时间:2020-06-08

古代文学爱情故事80字

提示:本文共有 177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6 分钟。

元代文学 文学常识 1、“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 小说、讲史、说经、合声(生)。 2、小说话本: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有《 碾玉观音》,公案故事有《 错斩崔宁》。 3、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4、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蔡婆婆、张驴儿、窦天章、 桃杌) )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5、四大喜剧: 《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6、 关汉卿,伟大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 本色派 ”,创作了 “ 三国戏 ”,被明朱权称为“初为杂剧之始”。 7、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8、元曲“五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9、 白朴,悲剧 《梧桐雨》描写 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喜剧 《墙头马上》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爱情戏,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10、 马致远》 《汉宫秋》,剧本以历史上的 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汉文帝 、毛延寿) 11、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黄梁梦》(吕洞宾、东华帝君、钟离权、骊山老母);《陈抟高卧》(宋太祖、陈抟、郑恩) 12、 纪君祥 《赵》 氏孤儿》(与窦娥冤齐名的悲剧,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戏作, 程婴 、赵盾、公孙杵臼)救孤、搜孤《赵氏孤儿大报仇》戏剧冲突尖锐激烈,矛盾连续不断,层层迭进,气氛始终紧张而扣人心弦,因此,戏剧效果也特别强烈。 13、杨显之》 《潇湘雨》 ( 崔甸士 、 张翠鸾 、 张天觉 、 崔文远) 、赵女),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婚变”杂剧。 14、李文蔚》 《燕青博鱼》 ( 燕青 、 吴用 、 宋江 、 燕和 、 王腊梅 、 杨衙内 、 燕顺 )尚仲贤 《柳毅传 书》 》 (柳毅、龙女)郑廷玉》 《看钱奴》 ( 贾仁 、 周荣祖 、长寿、陈德甫 ) 15、 康进之》 《李逵负荆》 (李逵、宋江、鲁智深) 高文秀的》 《双献功》 ( 白衙内 、 孙荣 、 郭念儿 、李逵) 16、李好古》 《张生煮海》 ( 张羽 、 琼莲 、龙王)写的是一出人神相爱的故事,神话剧。 17、石君宝的 《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汉代刘向》 《列女传》(罗梅英、秋胡、李大户); 《曲江 池》演妓女李亚仙与书生郑元和的爱情故事。李潜夫 《灰栏记》是一出公案剧(包拯断案、张海棠、马均卿、赵令史)。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戏) 18、郑光祖,》 《倩女离魂》) (张倩女、王文举),本事出于唐代陈玄佑的传奇小说》 《离魂记》(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主人公是张倩女,剧作围绕两条线索展开。 《王粲登楼》以三国人物 王粲为主人公,以传世的 《登楼赋》为基调,虚构了 蔡邕为激励王粲意志,而故意轻视怠慢他的情节。 19、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流行于浙 江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 温州杂剧或 永嘉杂剧。 20、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 高明所做的》 《琵琶记》 (赵五娘、蔡伯喈、 张广才) )。 21、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 (张协、贫女王氏)》 、《小孙屠》 (孙必贵、孙必达、) 朱邦杰、李琼梅) 、《宦门子》 弟错立身》 (延寿马、王金榜) . 22、四大传奇、四大南戏: 荆、刘、拜、杀 《荆钗记》:钱玉莲、王十朋、孙汝权 《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李洪一、咬脐郎、岳秀英 《拜月亭记》:蒋世隆、王瑞兰、王镇、蒋瑞莲 《杀狗记》:孙华、孙荣、杨月真 23、最早且较为完备地著录作家及作品名目的文献是戏曲家锺嗣成的》 《录鬼簿》 24、 马致远在元代梨园界声名显赫,有 “曲状元”的美称。贾仲明挽词称“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马致远自号” “东篱”,以 陶渊明为人格典范。 25、 高明是著名的南戏作家,有 “南戏之祖”的美誉。 26、 乔吉在散曲创作上与 张可久齐名,有 “曲中李杜”之誉。 27、 雎景臣的 《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的讽刺杰作,有人称之为“ 新型讽刺套” 散”。 28、 纪君祥与同时的杂剧作家 李寿卿、 郑延玉 、尚仲贤、石君宝、李潜夫同被钟嗣成的《录鬼簿》列为”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29、钟嗣成的《录鬼簿》将 郑光祖列入 “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 问答题 一、影响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1 1 、社会环境 (1 1 ) 分化的民族政策 政治待遇 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科举 分卷考试难易不同 两榜录取显出尊卑 (2 2 ) 恶劣的社会环境 2 2 、文化环境 (1 1 ) 对儒士的态度 崇文尊儒 中央朝廷规定的措施常常在一些地区不能贯彻。 对儒士为官、科举存在严重的民族歧视 游士 (2 2 ) 理学的影响 理学成为官学 统治取得合法性 文人的忠诚 对文学的影响 说教色彩 二、元代文学的特征 1 1 、文学发展格局的变化:叙事文学取代抒情文学 元前的叙事文学:传奇、俗讲、话本 元代的叙事文学 讲史:《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 文言小说:《娇红记》 戏曲 2 2 、审美趣味的俗化 (1)题材生活化(2)小人物成为表现的主角(3)语言的本色 3 3 、少数民族作家卓有成就 元代戏曲 元前的戏曲 远古歌舞——傩: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优、优孟衣冠——汉代百戏——唐代歌舞戏——参军戏 参军、苍鹘——宋金杂剧和院本 副末、副净、末泥、装旦、装孤 艳段、正剧、杂扮 院本 元戏曲的发展 元杂剧 关汉卿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 67 种杂剧,今存 18 种。 1. 歌颂历史英雄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 《西蜀梦》又名《双赴梦》,全名《关张双赴西蜀梦》或《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 《哭存孝》,《哭存孝》全名《邓夫人哭存孝》或《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2 2. . 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们的反抗精神的公案剧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 《鲁斋郎》,全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鲁斋郎、李四、张珪) 《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葛彪、王老汉、包公) 3 3. . 》 以反映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及出路问题的社会剧,如《救风尘》、 《望江亭》 、《调风月》 。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宋引章、周舍) 《望江亭》又名《切鲙旦》,全名《望江亭中秋切鲙旦》(谭记儿、白士中、杨衙内) 《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燕燕、小千户、莺莺) 4 4. . 以表现战乱中青年男女爱情的爱情剧,如《拜月亭》、《谢天香》、《玉镜台》、《金线池》 《拜月亭》,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王瑞兰、王镇、蒋瑞莲) 《谢天香》,全名《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柳永、谢天香、钱大尹) 《金线池》,全名《杜蕊娘智赏金钱池》(韩辅臣、杜蕊娘、石好问) 关汉卿杂剧的主题 1 1 、民族意识。 首先,刻画的主人公关羽就是一个民族英雄。其次,作者处处强调一个“汉”字。 2 2 、贫民意识。 《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鲁斋郎》、《蝴蝶梦》 (1)真实地展露他们的生存状态和面对的各种苦难。关汉卿用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注于被损害、被侮辱的社会小人物身上。 李四、张珪(《鲁斋郎》) 宋引章(《救风尘》) 王老汉(《蝴蝶梦》) 燕燕(《调风月》) 谭记儿(《望江亭》) 窦娥(《窦娥冤》) (2)揭示出他们的各种优良品质。寻求正义、呼唤良知。赋予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以刚烈和正义 善良如窦娥,不慕权贵如燕燕,敢于坚持正义如赵盼儿。 (3)对这些人物赋予鲜明的理想色彩。赵盼儿、谭记儿、燕燕 3 3 、善恶观念。 张驴儿、桃杌、葛彪、鲁斋郎、周舍、杨衙内 4 4. . 寄希望于清官 包拯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包待制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性 1 1. . 关汉卿杂剧的悲剧性。作者善于挖掘悲剧因素,营造悲剧气氛。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魔力。 2 2. . 关汉卿杂剧的情节艺术。 (1)尽快入戏。 (2)冲突节奏弛张有致。 (3)情节环环相扣 。 3 3. . 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王国维 关汉卿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1 1 、“民间本位”与刚健的杂剧风格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充分体现“民间本位”的立场,没有儒生的酸腐气息,更无粉饰时政的阿谀笔调,笔力千钧、直言无讳地写出民众的苦难与伤痛;酣畅淋漓、激情澎湃地抒发民众的愤怒与悲冤;机灵巧妙、风趣生动地表现民众的智慧与勇敢;笔墨辛辣、语含鄙夷地讥刺权豪势要、宵小无赖的愚妄与卑劣。 2 2 、重视剧场效应与摆脱“曲本位”观念 自觉地接受场上经验的规范,这是关汉卿作品具有充分的戏剧性的重要原因。关汉卿懂得观众心理与剧场特性,能够摆脱杂剧创作中“曲本位”观念的束缚,其构思不是围绕着曲文转,而是以组织戏剧冲突作为艺术构思的核心,尽量做到使剧情尽快入戏,使人物尽快出戏。 3 3 、本色当行的语言典范 其语言的运用着眼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生活气息的再现,对人物的声口有着精细、敏锐的辨析能力,对生活气息有着真切、灵动的描写能力。关汉卿杂剧是一个活生生的语言世界,性格化的语言固然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而种种来自市井的语言素材,诸如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亦能运用自如,点石成金,堪称本色当行。 关汉卿的戏剧成就 1 1 、 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各种妇女、女性形象尤其占第一位。 写出了同一阶层同种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有开创性,为后世戏曲家借鉴。①开场的抒情唱段或有目的的戏剧动作,为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或渲染气氛,或弥补布景不足。②在尖锐矛盾中战线人物性格。③用理想主义光辉刻画人物。 2 2 、 情节、性格、主题融合为一,既富有戏剧性又适合舞台表演。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 3 3 、 语言本色多姿,是经过提炼的群众口语,通俗易懂又有表现力。因此,我们说关汉卿为 本色派的代表。 关汉卿杂剧的传承 传奇《金锁记》 京剧折子戏:《探监》、《法场》,又名《六月雪》 简单分析窦娥的形象。 窦娥形象,是元代弱小者典型化的产物。她出身贫寒,三岁丧母;其父幼习儒业却无力谋生,欠下债务,又无法偿还,不得不将女儿卖与债主蔡婆婆做童养媳,以此抵债。窦娥幼小心灵,早已深受巨创;没有想到,待到成年之时,好不容易结束童养媳身份,正式成为蔡家媳妇,却不出两年,又遭丧夫之痛,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她在剧中出场时才二十岁,本属青春年华,但是,已然饱经人生风霜,编尝人间苦味;人世的欢愉早已离她远去,巨大的苦难还在后头。 关汉卿在塑造窦娥这一个人物形象时,则 以凝重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履行道德的强烈义务感为性格特征,总是努力地表现其 伦理精神。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殉道者的色彩,她为了履行某种伦理义务,自觉地做出牺牲。 窦娥性格系统中的另一大脉络便是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 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的一面。贤慧媳妇的苦难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同一性格的这两个侧面,相辅相成,共同造成“悲而不伤、悲中有壮”的悲剧效果。当然,对于软弱平庸的性格,遭到毁灭是完全被动的,毁灭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窦娥的刚烈性格决定了她同黑暗势力的斗争是无法调和的,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只能是悲剧性的。正是窦娥宁折不弯的斗争意志推动着悲剧冲突不可抑止地向前发展,直至她自身的灭亡,这是构成悲剧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悲剧能够容纳最强烈的戏剧冲突,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戏剧冲突,窦娥的刚烈性格满足了悲剧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而使《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 白朴 创作 15 种杂剧,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和《东墙记》。 《墙头马上》题材来源 《裴少俊伊州》(宋无名氏杂剧)——《墙头马》(“马”后落“上”字)、《鸳鸯简》(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裴少俊墙头马上》(南戏) 马致远 创作杂剧 15 种,存 6 种:《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荐福碑》。 《汉宫秋》题材来源 昭君出塞: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 《昭君怨》(王嫱)、《王昭君辞》(石崇)、《王嫱》(《西京杂记》)、《昭君变文》。 马致远 《汉宫秋》 故事变化特点 1.以匈奴的“强盛”反衬汉朝的衰弱。汉强番弱——汉弱番强 2.改变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关系。汉元帝早已“偶遇”美人,并与昭君建立起深厚的帝妃情感。 3.改变故事结局。在离开汉境、望北而去之际,昭君选择在“汉番交界”的地方,面朝南方,祭酒拜祭,然后趁其不备,投江自尽,成为一个高尚壮美的人物形象。 4.民族意识,坚强的王昭君与无能的满朝文武。彰显了王昭君的不屈气节与悲剧命运。 5.渲染悲剧气氛,着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弱化了汉元帝的政治权力,使之成为悲苦不堪的抒情主人公。 6、强化了毛延寿的奸邪性格,使之成为匈奴与汉朝敌对格局中的关键人物。 简单分析汉元帝的人物形象 对于汉元帝这一人物,《汉宫秋》一方面塑造了其昏庸无能、忠奸不分、沉湎女色的庸主形象;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其日理万机、渴望贤才、富国强兵的愿望和对爱情的忠贞及勇于自我批评等美好人格。汉元帝的昏庸随处可见,他居然用毛延寿为中大夫,需知毛是一个“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那管人唾骂”的拜金者,又是一个以公谋私的贪官,元帝何以任这样的奸诈之人横行朝野而无动于衷?去批判这些小人的阿谀奉承或者见风使舵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元帝本人的昏庸无能、忠奸不分。 汉元帝是本剧的中心人物,在他身上既有任人不贤、沉湎女色的缺点,也有日理万机、忧国忧民、渴望贤才的优点。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真诚之心。一方面表现在忧国忧民;另一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对王昭君的真诚之爱。 简单分析毛延寿的人物形象 毛延寿是一个奸诈、狡猾之小人。他不是一个忠臣,而是一个大奸臣,一只生活在皇帝身边的寄生虫!他好用、善用权谋之术,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在官场站稳脚跟。当他的奸计真相大白后,他逃往匈奴,希望能在匈奴谋求生存。但是,他估计错了。事情出乎他的意料:王昭君虽然答应了出塞和番,但却在番汉交界处投江而死!为此,单于在悲痛的同时,也把责任都推到了毛的身上。于是,派人将毛遣送回了汉朝。回去后,毛立即被汉元帝下令斩首,祭献明妃。毛想要保全性命并进一步讨好单于的梦想破灭了,还落得个奸臣逆贼、被两边人唾骂的下场! 毛延寿很有心机,一生左右逢源。在“领导”面前,极尽谄媚之词,想方设法让“领导”高兴。他本想:在汉朝这一方失利,可以在匈奴那边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期得到一定的升迁。但是,事与愿违。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最终是身死名丧!不知道,毛在进献美人图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是这样的下场? 《汉宫秋》中,毛延寿的角色不可缺,不可忽视。而且身份是汉朝中大夫而非仅仅一介画师的毛延寿更是重要。没有毛延寿,没有作为汉朝中大夫的毛延寿,这一个故事就无法发现下去,更不用说会这么得凄婉动人、感人肺腑! 毛延寿在剧中的出场不多,他的台词也很少,但是他的性格却很鲜明。作为全剧的一条线,他联系起了汉元帝与王昭君,联系起了汉朝与匈奴,也联系起了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脉络。 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 一、选择相信“酒香不怕巷深” 传统观念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社会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女人。在男权社会的思想传统桎梏下生活,自己承认自己是弱者,甚至甘于做弱者。昭君并不是这样的女人,她明白自己与众不同,虽然身世卑微,但出身奇异,窖貌美丽,才华出众。在寂寞中,孤芳自赏,怀着希望,期待受到赏识的时机的到来,她相信自己的青春不会虚度,自己的才华不会荒废,因为“酒香不怕巷深”。 二、选择帮助汉元帝 较之文武百官,他们在这时却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养兵干日,却不能用在一时。昭君以自己能做的帮助元帝,她毅然,她知恩图报,她是站在与大臣们相同的地位上,甚至更高,她做到了满朝文武和元帝都做不到的事情,封建社会的弱女子王昭君的大义之举反衬朝中昏庸无能的众官僚,自尊的她在向男权挑战。 三、选择牺牲自己,化解国盎 昭君选择出塞和番,除了出于帮助元帝的原因,也出于自己身为汉人,不忍见两国动干戈。不忍见汉人流血,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爱国情怀。 尽管不被理解,昭君没有动摇,坚决走上送行的队伍。所以有了“留汉家衣”的经典场面。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留下衣裳,与其说是留予所爱之人作纪念,不如说是留下自己做为汉人的“最后身份证明”。自尊的她再一次显示爱国之心,自己并不是玩物,不是被人随意操纵的傀儡,和番是出于自己的爱国之心,留下汉家衣就是心系汉室的证明。昭君留下旧时装,为投江作了一个隐密的情节铺垫。 四、选撵保全节操 昭君没有入番,“借一杯酒望南浇奠”后,举身溶入滔滔黑江,保全了完美的人格。此时的昭君已经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不被赏识的悲苦女子,而是和汉元帝相知相爱的人。为了国家她挺身而出,为了保持民族气节,她跃入大江,以身殉国。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一路走来,我们都看到她勇于选择尊重自己的选择,不等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一改历史上的昭君形象,成为马致远笔下一个“理想人格的化身”。 王实甫 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有 14 种。今存三种:《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西厢故事的演变 元稹《莺莺传》 ——秦观、毛滂《调笑转踏》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十首 ——《董西厢》——《西厢记》 《西厢记》在哪些方面超越了《董西厢》 1 1 、重构戏剧情景,强化人物互动关系。 在配置新的故事元素的同时,重构戏剧情景,强化了人物的互动关系。比如,以男女主人公的“初遇”为例,《王西厢》不满足于情景描述,重新构拟出男女双方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形下四目相遇时的微妙情节。又如,张生与莺莺私会后,老妇人已有察觉,要兴师问罪。《王西厢》的处理更为戏剧化。 2 2 、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深化作品的意蕴。 《王西厢》既注意到舞台演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又照应了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展现,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刻画的立体感得以强化,作品的意蕴也随之得以深化。 《西厢记》的矛盾冲突 1 1 、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 2 2 、精心设计戏剧冲突。 (1)冲突的第一次激化 (2)冲突转移。赖简、酬简。 (3)泰山压顶与四两拨千斤。拷红,赴考。 (4)第四次矛盾冲突。第二次赖婚,团圆。 3 3 、喜剧冲突 (1)冲破“阻隔”的恋爱 “西厢”在普救寺内,属于“佛地”,却成了“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观念的“摇篮”。这个特定的空间具有不同寻常的象征性。 (2)红娘穿针引线的戏剧意味 剧中男女主人公交往的难度显而易见,故而红娘的穿针引线就别具意味。 (3)主人公的内心纠结及其自由意志的觉醒 《西厢记》的剧情复杂而异常纠结。莺莺与红娘的磨合跟莺莺与张生的龃龉几乎同时进行,都围绕着“情”字展开。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 1. . 人物形象 (1)多情的少女——崔莺莺 (2)志诚种和傻角――张生。 (3)机智泼辣的红娘。 2 2. . 《西厢记》的语言 (1)富有诗情画意。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得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 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2)口吻毕肖的宾白 除了唱词,剧中的宾白也是个性化的,听其言可知其人,人物有各自的声口,显露着各自的脾性、气质和语气特点。 (3)诗化的心理描写 王实甫对恋爱中的男女,有深刻细致的观察和揣摩,他充分运用杂剧的“代言体”优势,丝丝入扣而有曲尽其妙地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变动不居的恋爱心理,出以诗一般的语言,优雅而不失生活气息,借此以深化题旨、充实剧情、刻画内心世界。 (4)唱词中的戏剧场面 杂剧用的是曲牌连套体,与诸宫调有着密切关系。王实甫充分利用了这一文体,在恰当的场合借用了诸宫调的表现方式,即以唱词的形式描述正在进行的戏剧动作,以特有的手法丰富了戏剧场面的表现力。 3 3、 、 《西厢记》艺术上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倾向、爱慕张生。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张生人物形象分析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志诚种,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热烈、大胆的方式和真诚的努力,来获取莺莺的爱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对他有意,先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取妻。他继续问红娘:“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就更不得体了。接着在夜吟、请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疴的过程中,都展示了他对莺莺的痴心,以及忠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诚”的一面,他一接到莺莺的诗简,马上喜上眉梢,顾不得细察诗意,也不管是否有诈,半夜逾墙去赴约,结果遭到莺莺的呵斥,约会也砸了锅。在“赖婚”一场,开头张生以为老夫人会将莺莺许配给他,兴高采烈地等着作新郎,没想到老夫人出尔反尔,坚持赖婚,坚决不同意将莺莺许配给他时,他甚至跪在红娘的面前,声称如果得不到莺莺,他就要悬梁自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志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 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老夫人人物形象分析 老夫人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怕引起“春心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这里老夫人的虚伪、狡猾暴露无遗。她的“慈母”的面目后面,掩盖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但她其实又很脆弱,在《拷红》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不得不认识到:“这小贱人也道的是,我不合养了这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吧!”一个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被小小的红娘轻易地攻克了,这不是充分说明了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吗?当然,封建家长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老夫人逼张生赴考和最后赖婚的情节,进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虚伪、狡诈、顽固、狠毒、脆弱。 郑光祖 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八种,今存八种: 《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梅香》、《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智勇定齐》、《伊尹耕莘》、《老君堂》。 《倩女离魂》题材来源:陈玄佑《离魂记》 《汉宫秋》、《墙头马上》、《西厢记》、《倩女离魂》的共同主题 1. 性情男女 愿天下有情的 都成了眷属。 2. 冲破阻力或屈服阻力 南戏 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祝允明《猥谈》:南戏产生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 《赵贞女》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之 《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二种实首之 。——徐渭 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徐渭 《王魁》 元戏曲的体制 元杂剧的 形式与 体制 杂剧文本:曲文与宾白构成。曲文部分是一个剧本的主体,而曲文结构是以其音乐结构为基础的。 音乐结构:四个宫调的曲文组合而成 北曲联套——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 体制:四折一楔子,每一折使用同一宫调,每一折的套曲均使用同一韵脚,即所谓一韵到底。 表演:角色——旦、末、净、杂 表演——唱、白、科。 一人主唱:整个作品四套剧曲只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主唱,旦本、末本 南戏的体制 结构上不受北杂剧一本四折的限制,长短自由。 音乐上以南方乐曲为主。 演出上: 1、一般第一出由副末(作者的代言人)登场,介绍作者意图和叙述剧情梗概,叫 “ 副末开场 ”。第二出起才是正戏。 2、南戏每出之后,必然由最后一位下场人念(或分念)四句下场诗。以总结这一出的剧情,预示下一出的内容;或者是描述即将下场人物此刻的心情,有的下场诗,作者爱用现存的唐诗句,被称为“ 集唐”。 3、南戏每段曲词不必一人唱到底,可以对唱、接唱、合唱。由此可见南戏在形式上比杂剧更为自由。 南戏文体的套路: 1、副末开场:副末是南戏的一个脚色,负责在全剧正是开演前向观众介绍基本剧情。 2、人物登场:剧本的第二出、第三出,一般安排主要人物登场。 3、正戏开演:第四出以后,剧情正式展开,每每围绕一个事件,并由事件衍生出越来越复杂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 4、全剧结局:高潮过后,剧情最后落实到“合”字上,男女主人公得以重逢团聚,戏剧矛盾逐渐趋向高潮。 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 1、不限出数:南戏的篇幅一般较长,按照故事的复杂程度安排数量不等的场次,少则二十出左右,多则五十出以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多人可唱:南戏不限定一人主唱,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安排多个人物的唱词,还有合唱。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 蔡伯喈与妻子赵五娘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方的任何举措都会或明或暗地牵动着另一方,这是《琵琶记》在安排戏剧冲突的一个立足点。 “三不从”就是《琵琶记》全剧情节结构的纲领。 “辞试不从”导致了蔡伯喈妻子赵五娘悲剧命运的开始。 “三不从”的后两个“不从”,是辞婚不从和辞官不从。“辞婚”与“辞官”的行为主体都是蔡伯喈,先后两个“不从”的行为主体分别是牛丞相和当朝皇帝。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人物心理刻划方面尤为突出。蔡伯喈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封建礼教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在入赘相府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流露出 “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的喜悦。赵五娘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赞美了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忍辱负重的劳动妇女。 (2)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这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语言成就颇高。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这表明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同时,作为戏剧,《琵琶记》的语言也富于动作性。不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成为蕴味深厚的潜台词。 《琵琶记》的语言艺术 1、《琵琶记》的语言以质朴、本真、感人著称。剧作家十分细微地捕捉人物在具体情境里的情绪起伏与情感动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描述人物的内心感受,通俗的比喻、明晓的语句,令人过目难忘,被深深打动。 2、除唱词外,《琵琶记》的宾白也是富于生活气息,充满戏剧机趣。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1、作者的创作思想曾在剧本开头有明确的表述:“论传奇,乐人易,难动人。”提出戏剧作品要以“动人”为目的。《琵琶记》实践了“动人”这一主张。这是戏剧史上树立起重伦理教化的标杆,《琵琶记》因而成为古代戏剧作品的经典之作。 2、作者强调剧本内容,而不拘泥于“寻宫数调”。对于拘泥“寻宫数调”的偏向,《琵琶记》的创作实绩具有补偏救弊的意义。 赵五娘形象分析 1、善良淳朴任劳任怨 自丈夫蔡伯喈上京赶考后,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双亲,就是灾害年间,她“糟糠自厌”而让双亲吃饭食。她用柔软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用自己的孝心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一形象概括了封建传统妇女的命运,展现了中国传统妇女品质的高尚与伟大。 2、封建教条丧失自我 丈夫赶考之际,她无权参与讨论,新婚不久的她再不舍也无能为力。忠于夫君,孝敬双亲,在一言一行中无不透露出封建伦理道德对她的约束,怕被误以为“不贤”,怕被婆婆“猜忌”,她完全丧失了自我,这正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一种精神毁灭。 在公婆去世上京寻夫并找到后,面对丈夫再娶的现实无力反抗,只能等待别人做定夺。 蔡伯喈人物形象分析 前期 不失为孝忠兼具的性格,虽性格柔弱,却不怯懦,能激发起年轻人的朝气和梭角。 中期 蔡伯喈还没有完全昧心忘本,另一方面,眼前的锦衣玉食,温婉贤淑的娇妻,足以使他陶醉忘情,他的性格思想逐渐向另外的方向发展。 后期 蔡伯喈因“利绾名牵”变得怯懦软弱 戏曲流派形成 吴江派: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 临川派: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神情合至论,特别重视个人的感情作用,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 元代散曲 一、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1、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2、散曲的形式: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小令与词同源,它们在体式上都是长短句。 (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3)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散曲的艺术个性: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元前期散曲创作 关汉卿 关汉卿散曲特点 1、主要内容 (1) 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二散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 (2)关汉卿描绘男女离愁别绪的散曲,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 (3)自写身世、抒发胸怀抱负。〔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2、艺术特色 关汉卿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曲的本色;喜用白描手法,善于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 马致远 曲状元 马致远散曲特点 一、豪放之中重意境 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派,马致远是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历来被称为散曲的冠冕作家和豪放一派的主将。 豪放本是元散曲的主要风格,而马致远能够在豪放中出彩的重要之处则是对豪放意境手法的运用。马致远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铺排烘染,得曲尽其意之妙。其意境创作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致远善于谈古道今,招古往人事于笔下,造成一种深远的意境。马致远在引用古人方面故意拉长时间跨度,增强哲理性和说服力,全曲显得豪放而不局促,借古讽今,把自己的“今日之境”看作是“古往之境”的一种继续。 其次,马致远善于捕捉具有特征性的形象以组成一个个可感的艺术情境,造成一种细腻隽永的意境,是马曲的出色之处。以《天净沙·秋思》为例,作品内容本身简单,没有花费大量的抒情手法,作者只是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种意象恰到好处的构造了一副凄美的画卷。 另外,马致远还善于对生活细节、生活场景的描写,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意境。如〔南吕·四块玉〕《叹世》选择了几个“闲快活”的小场面: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双调·清江引〕:“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那种“远离红尘千丈波”的意境跃然纸上,曲中似无一句胸臆的直接表述,但无一句不是心境的描绘。幽默生动,情趣盎然。 二、寓散于整的写作结构 马致远散曲结构的主要特色在于寓散于整。所谓散,即多方铺排,跌宕跳跃,仿佛玉珠错落,而其间妙有一线贯通。非散则难得灏烂奔放之趣;一脉相联才能散而不乱,虚涵深化,得意于象外。 三、借酒脱世的抒情手法 马致远虽然不是第一个把酒引入文学创作中的人,但他却是把借酒“脱”世写的最活的一位。在马致远的中期创作中大多是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因为他已看透社会的混沌,却无法与之抗争,想跳出红尘,却又不能彻底忘情现实。于是在作品中频频出现“酒”“醉”“醒”的字眼,作者想要借酒浇愁,忘却忧愁和烦恼,但酒醒后却又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 四、“画龙点睛”的结尾创作 马致远散曲精于结尾,其作往往由结尾一点而焕然生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马致远的小令中随处可见。如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历来被文人称为点睛之笔。 卢挚 卢挚在元初颇负文名,文与姚燧并称,诗与刘因齐名,但传世诗文不多。所作散曲今存小令 120 馀首 卢挚散曲的特点 。 1、卢挚的散曲作品以“咏史怀古”题材为多,如《洛阳怀古》、《夷门怀古》、《吴门怀古》等等。作者登临凭吊,往往吐露对于时势兴衰的感慨,调子比较低沉。 他虽然身为显宦,却有不少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以及描写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的作品,如《双调·蟾宫曲》《田家》,语言本色,意致自然。 2、他的散曲风格明丽自然。贯云石说:“疏斋媚妩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阳春白雪序》)这大致概括了卢挚作品的艺术风格。他的写恋情的作品蕴藉委婉而又不失明晓自然,吸收了民歌的白描手法,感情深挚。 三、元后期散曲创作 张可久 有《苏堤渔唱》、《小山乐举》等散曲集。今存小令 855 首,套数9篇,为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作品最富者。 张可久散曲特点 张可久是元代后期专门致力于散曲创作并且产量最多的作家。他对社会黑暗和世态炎凉有深刻的体会,有一股抑郁伤感的不平之气。在艺术上,张可久注重含蓄蕴藉,意境构成显示出与某些诗词相近的特点;炼字句时讲究曲律和音韵,对仗工整,文字于清通中求雅丽。 乔吉 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撰有杂剧《两世姻缘》等 11 种,今存3种。他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乔吉散曲特点 1、乔吉作品中的语言极具特色。 乔吉散曲的语言特色是清丽婉约,充满俗趣俚语以及雅俗兼备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乔吉的散曲中得到充分地展现,并使其散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2、乔吉散曲的思想内容。 乔吉散曲创作的思想内容丰富。作品内容有描写官场的险恶、表现世态炎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一些怀古作品探访古人的作品。 (1)世人推崇的儒家精神以及理想的政治热情,对隐逸避世精神的追求,与世无争地向往着大自然的宁静。 (2)乔吉散曲作品中的怀古作品。大都感叹兴亡无定,繁华如烟,世事沧桑。 (3)乔吉散曲中的写景作品。 乔吉的散曲作品中关于写景的作品,其中有豪迈,又有凄凉,不同的景物表现了不同的作者的感情。 (4)乔吉的言情散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是闺怨曲,二为歌伎所作的赠曲。赠歌伎的散曲,非常具有生活意趣和幽默感。 3、乔吉散曲的艺术风格。 乔吉的散曲采用了许多的艺术手法,采取用典、引诗、叠字、联珠、对偶、选用俗语等艺术手法,乔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张养浩 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 (1)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3)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碾玉观音》 碾玉观音,是宋代话本,主人公璩秀秀,出身于贫寒的装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众,聪明伶俐,更练就了一手好刺绣。无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纸 quot;献状 quot;,将她卖与咸安郡王,从此,正值豆蔻年华的秀秀,身入侯门,失去自由。其后郡王将秀秀许给碾玉匠崔宁。秀秀和崔宁品貌相当,心灵手巧,相互爱恋。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两人一起私奔,却屡次被郡王迫害,后崔宁被发配,秀秀杖责而亡.其父母担惊受怕投河而死.秀秀魂魄与崔宁又续前缘.最后,崔宁发现秀秀非人,秀秀父母也非人.秀秀父母入水而逃.秀秀携崔宁一起在地府做了一对鬼夫妻. 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市民阶层的压迫,也歌颂了秀秀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精神。 观感:本来两个人的小日子过的还是挺滋润的。从侧面烘托了秀秀执着的追求,大胆顽强地反抗和斗争,以及动人的品质。 《错斩崔宁》 故事写刘贵从丈人处借来十五贯钱,夜间在家中被人偷走,刘贵被杀死。就在这天晚上,刘的妾陈二姐,因相信刘贵说的要将她休弃的戏言,偷回娘家。陈二姐途中遇一后生崔宁,二人正结伴同行,被赶来的邻居捉拿送官。崔宁身上正好有十五贯钱,于是官府就屈打成招,将陈二姐和崔宁处以斩刑。其后刘贵大娘子被山大王掳到山上,得知偷十五贯钱并杀死刘贵的是这个山大王。刘娘子告官后,将山大王处斩。作品暴露了封建吏治的黑暗腐败,滥杀无辜。 《志诚张主管》 一个白发老人张员外的小夫人,突破礼教的束缚,主动追求员外店里的主管张胜。 1 1 、 元杂剧: 钟嗣成著《录鬼簿》(152 人,458 种) 贾仲明著《录鬼簿续编》(71 人,156 种) 臧懋循《元曲选》(100 种)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162 种) 元大德年间(1297—1308) 前期代表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杨显之、高文秀、纪君祥、康进之、尚仲贤、李好古等。 后期代表作家: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乔吉、肖德祥等。 ·萨都剌(回族) 《上京即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赏析:展现了草原雄伟壮丽的景象。 《过嘉兴》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赏析:(1)抓住南方水乡的自然特色来写,如“芦芽”、“鲤鱼”、“细雨”等,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南方水乡的旖旎风情。(2)语言生动形象,用“穿”、“吹”、“生”等动词,“碧”、“绿”等色彩词,写出了南方水乡生机勃勃的景象。(3)用比喻修辞手法,细雨后的景象像是铺上了一层绿色的柔情脉脉的轻纱,突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柔和、温馨情调。(4)用画家的笔触,以画入诗,展示了一幅幅风情旖丽的水乡春行图。 ·贯云石(维吾尔族) 双调·水仙子 田家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 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干。 满林红叶乱翩翩,醉尽秋霜锦树残,苍苔静拂题诗看。酒微温石鼎寒,瓦杯深洗尽愁烦。衣宽解,事不关,直吃的老瓦盆干。 田翁无梦到长安,婢织奴耕尽我闲,蚕收稻熟今秋办。可无饥不受寒,乐丰年畅饮开颜。唤稚子篘chōu新酿,靠篷窗对客弹,直吃的老瓦盆干。 布袍草履耐风寒,茅舍疏斋三两间,荣华富贵皆虚幻。觑功名如等闲,任逍遥绿水青山。寻几个知心伴,酿村醪饮数碗,直吃的老瓦盆干。 赏析:说田家,说隐居,说得多了,就很难有新意。这首曲,和许多元曲作品一样,同样是绿阴茅屋,同样是山桃野杏,同样是“院后溪流门外山”,同样是“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同样是“吃得老瓦盆干”。但是它的立意,却稍有不同。这里没有愤世嫉俗的牢骚,也没有故作潇洒的放诞,它所要表现的,是作者的惜春之情。留不住春光,就不要让春光“虚过眼”,就应该尽情地去享受春光。读这首曲,和读那些伤春之作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 卢挚(元初) 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卢挚在元初颇负文名,文与姚燧并称,诗与刘因齐名。 ·咏史怀古 ·隐居乐闲 〔双调·沉 醉东风〕 《秋景》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赏析:这是元散曲大家卢挚的一首写景曲。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反映时空推移的动态画面,传达出诗人悠闲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情思。 此曲的特点在于,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作动态的描写,使画面有所移动,使黄昏与清夜两个时间范畴同时出现,诗情融于画意而又多于画幅。全曲虽仅有 45...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文学史复习总结资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书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书评

诗歌,特点,诗人,创作,试论,内容,文学,作者,风格,散文,情思,语言,作品,人生,特色,情感,艺术,艺术特色,诗中,感情,题材,杜甫,发展,生活,成就,影响,形象,山水,方面,诗歌创作

2020-07-22 #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学员,板上,课程,问题,在线,答复,专职老师,方可进,小时内

2020-04-20 #故事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学员,板上,课程,问题,在线,答复,专职老师,方可进,小时内

2020-04-25 #经典故事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神话,故事,体系,乐歌,作者,诗经,万物,人类,国风,嫦娥奔月,宗庙,意义,行为,英雄,超自然,音乐,上古神话,自然神,区的,史传,周颂,帝俊,孔子,庄子,毛亨,王畿,白华,申培公,路史,韩婴

2020-06-01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散文,文学,诗歌,韩愈,骈文,诗人,成就,风格,元稹,柳宗元,白居易,陶渊明,词人,创作,花间,代表,作品,内容,左传,思想,战国,文章,楚辞,现实,盛唐,语言,孟子,庄子,谢灵运,古文运动

2020-04-20 #故事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散文,文学,诗歌,韩愈,骈文,诗人,成就,风格,元稹,柳宗元,白居易,陶渊明,词人,创作,花间,代表,作品,内容,左传,思想,战国,文章,楚辞,现实,盛唐,语言,孟子,庄子,谢灵运,古文运动

2020-04-25 #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03254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03254

诗歌,诗人,人生,情感,作者,情思,楚辞,文学,比喻,特点,语言,诗中,神话,诗经,感情,游子,曹植,内容,理想,创作,陶渊明,形象,人物,屈原,情怀,思想,特色,离骚,色彩,刘邦

2020-07-22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诗歌,特点,诗人,试论,创作,文学,内容,情思,语言,人生,作者,诗中,作品,艺术,情感,散文,特色,杜甫,感情,风格,影响,楚辞,陶渊明,人物,诗经,艺术特色,境界,形象,成就,比喻

2020-07-2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