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战故事国宝见证人与故宫文物的这份“缘”

时间:2020-06-08

故宫有故事的文物

提示:本文共有 26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王德才发现的残匾记者张波摄

安谷镇安谷村八组村民 战时故宫 守宝人 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 雇佣木工

安谷镇回龙村故宫文物的 搬宝人 负责文物搬运工作

安谷社区居民记载 战时故宫 的人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发现、收集、整理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故宫文物避寇南迁。 1939年,其中9361箱珍贵故宫文物存放于市中区安谷镇七座祠堂庙宇之中,一放就是近八年。抗战胜利之时,安谷文物无一遗失,无一损坏。在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文物能得以保全,得力于故宫人细致入微、科学严谨的防护保管,更与许多安谷乡亲、乐山百姓的倾力帮助和无私付出密不可分。

让我们再次回头,听听这些国宝见证者的声音,了解这段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传奇。

惊奇!近距离观赏故宫文物

据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工作人员考证,当年,因工作需要,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招聘了十几名安谷当地人协助保护文物,工种是木工、泥工、炊事员、翻晒工等。这一年,16岁的窦洪海与哥哥窦怀福先后受聘,运用他们的木工手艺,为各库房制作维修存放文物的木箱、木架、库房板壁、加固梁柱,也曾看到过文物翻晒的情景。

除了他们哥俩,乡里还有回龙村的易泰安和易泰全两兄弟被聘为国宝保管、翻晒工,宋致清被聘为泥水匠,还有龙新海负责上箱,王铁匠的儿子一个当库员,一个搬东西

窦洪海曾回忆,放置国宝的木箱长1米,高和宽均为0.5米,木板厚约3厘米。所有国宝都用棉花包扎后进箱,空隙处用稻草、棉花、故纸填塞得紧紧的。即使是书画碑帖典籍,也要铺一层棉花和稻草,再放一层文物,层层加紧,然后钉牢箱盖,贴上封条,又以铁条加固,极为牢靠、严实。

在为乐山办事处服务期间,窦洪海和其他工人每月能从办事处拿到3个甲斗的大米作为酬劳。除了日常的木匠工作外,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要在办事处人员和士兵的严密监视下,将国宝一箱箱的抬出来进行翻晒,完了再一件件小心装回箱子,核对清册无误,钉死、签封、搬存原处。 那些东西包得很严实,一层又一层,周围还有棉花、稻草,在安谷期间一件也没有损坏。 窦洪海回忆道。

窦洪海说,文物数量之多,实在令人咋舌,但由于监管措施十分严密,工人们虽然每天都和文物打交道,却很难亲眼细瞧文物的模样。终于有一次,他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办事处照例组织工人将文物搬运出来翻晒,他们得到了办事处欧阳道达主任的同意,让大家近距离观赏一下文物。欧阳道达叫人取来清水,倒进那个漂亮的瓷盘里,他们惊奇地发现: 怪事,刚才还印在盘子上的鱼儿,居然在水中 游 了起来! 这也就成了窦老一生中见过的最神奇景况了。据文物专家推测,这种现象,应该是奇妙的光源折射现象与高超的瓷盘制作工艺结合的结果。

惊险!搬运故宫文物差点出事

1939年,9000多箱故宫国宝从南京、重庆、宜宾一路颠沛流离,惊险万分地来到安谷,最后 坐 上的交通工具,就是飘荡在安谷众多水系中的条条木船和木筏。将它们从木船上搬运进1寺6祠的,除了押运士兵,还有为数不多的安谷村民,赵鸿发就是其中一员。与国宝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成为赵鸿发记忆中难以抹去的骄傲经历。

赵鸿发只参与了抬运易氏宗祠文物的任务,存放在易祠的文物数量不是很多,他们十几个人抬了半天,就全部存放完毕了。

2010年6月, 温故知新 两岸故宫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 考察团到达乐山,作为当时唯一健在的 搬宝人 赵鸿发曾发言, 文物下了竹筏后,从渡口到祠堂途中,每十步远就有一个岗哨。在搬运时,两人抬着箱子下竹筏,我抬的一头手一滑掉进水中,把大家都吓惨了,幸好文物没事,当即我就被守卫士兵抓去关了1个小时。

搬运的时候,我们只听见忙碌的脚步声,干完工作就走了。后来知道文物就在那几个地方,路过时都不敢多看一眼,只顾埋着头走路。 赵鸿发又举一例:有一次,回龙村一个村民路过易祠,多看了几眼,看守的卫兵立即拉动枪栓,并警告他不许再看, 那些当兵的白天黑夜都站起岗在,要是靠近一点的话,马上问你干啥子的,一拉枪栓,我们只敢说 干活的,干活的! ,吓人哦,我胆小,更不敢东看西看了。

执着!收集整理故宫文物南迁史料

故宫南迁安谷的8年历史,因一位老人而显得厚重。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当地 布衣史官 的王德才。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对故乡的历史变迁、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进行搜集,整理的文史资料多达几十万字,照片数百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王德才费尽周折,在我市首次搜集、整理出了一批故宫国宝南迁安谷的珍贵史料。

王德才有一本手写的《故宫国宝南迁藏安谷资料》,这成了研究这段历史的第一手材料。而且,王德才还画出了故宫国宝秘藏安谷的13张草图,勾勒出1寺6祠的建筑风貌,准确地标明国宝文物当年存放房内的具体地点。

我市文学爱好者温吉言和王建也曾撰文,写过王德才感人的事迹:为表彰安谷存放故宫国宝的丰功伟绩,国民政府曾向存放国宝的安谷1寺6祠颁发了 功侔鲁壁 的牌匾,以示表彰。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牌匾已不知所踪,牌匾的下落成了王德才心中的牵挂。

1983年12月,王德才在下乡搜集资料中,意外获悉其中一块牌匾在易祠内郭家的门壁上。他先后在回龙场田英德商店的半腰门上,看到了牌匾中的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 9个小字,在郭松龙家的门窗上,看到了 功侔鲁 3个残字,及 国民政府题颁 、 乐山县安谷乡陈氏宗祠 等字样。他还意外地在草堆中发现一枚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 的正方形篆体印章残片,他都一一做了拓片。为修复牌匾的原貌,1990年春,他在当年牌匾制作者宁君甫的妻子、助手李桂元的回忆和协助下,将拓片拼接复原了。

如今,重新恢复的 功侔鲁壁 牌匾和当年遗存的牌匾残片,均在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内公开展示。

2013年4月, 文化抗战薪火相传 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图片资料巡回展 在乐山市内11处政府机关、城市广场、大中小学进行了巡回展览,展板上记录了这些护宝人的照片、名字和故事,除了王德才、窦洪海、赵鸿发,还有很多知名与不知名的老人在文物存放安谷期间,参与过登记文物、搬运、翻晒等工作,其中有位名为易泰安的安谷人还曾随文物东归重庆,服务时间长达8年。他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见证了老一代故宫人和乐山人共同守护国宝的壮举。

如今,这些老人大都已经离世,但在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中,记录了这些老人护宝的传奇故事,有时间您不妨去走走看看。

记者 张波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提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战故事国宝见证人与故宫文物的这份“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战故事国宝见证人与故宫文物的这份“缘”

抗战故事国宝见证人与故宫文物的这份“缘”

文物,安谷,故宫,国宝,王德才,牌匾,洪海,乐山,故宫文物南迁,赵鸿,史料,翻晒,办事处,棉花,老人,安谷镇,回龙村,村民,稻草,近距离,陈列馆,南迁,工作,张波,欧阳,道达,鲁壁,故宫博物院,国民政府,士兵

2018-01-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绝地求生之故宫文物大逃亡 国宝的奇妙旅行即将出发

绝地求生之故宫文物大逃亡 国宝的奇妙旅行即将出发

故宫,袁姗姗,国宝,刘烨,文物,文化,弘毅,乱世佳人,民国,信念,传奇,教官,王者,南迁,浙江卫视,故宫人,故宫文物南迁,花箐,张瑞涵,牛静,工作人员,故宫博物院,文化类,流行文化,追梦,总导演,事变,中国,世界,专列

2016-09-15 #短篇故事

故宫“大内总管”讲述国宝守护故事 揭秘“天字第一号文物”

故宫“大内总管”讲述国宝守护故事 揭秘“天字第一号文物”

故宫,文物,梁金生,国宝,梁廷,命运,名字,家族,延禧宫,历史,南京,大哥,画师,祖父,美文,紧密相连,延禧,代守,李光复,梁嘉,梁宁,梁燕,梁金,工作人员,归南,故宫博物院,网讯,剧中,乐山,保护人

2020-06-09 #经典故事

故宫“大内总管”讲述国宝守护故事 揭秘“天字第一号文物”

故宫“大内总管”讲述国宝守护故事 揭秘“天字第一号文物”

故宫,文物,梁金生,国宝,梁廷,命运,名字,家族,延禧宫,历史,南京,大哥,画师,祖父,美文,紧密相连,延禧,代守,李光复,梁嘉,梁宁,梁燕,梁金,工作人员,归南,故宫博物院,网讯,剧中,乐山,保护人

2014-05-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国宝逃难记:当年 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国宝逃难记:当年 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文物,台湾,马衡,故宫,杭立武,国民党,南京,精品,桂永清,故宫博物院,台湾基隆港,北京故宫,大陆,昆仑,珍贵文物,老祖宗,过程,院长,流失,翠玉白菜,庄尚严,景尘,翁文灏,蒋介石,在哪里,工作人员,理事,行政院长,分院,船后

2017-11-20 #故事会

故宫国宝级文物在合肥展出 “讲述”自己前世今生图

故宫国宝级文物在合肥展出 “讲述”自己前世今生图

玉器,乾隆,蚩尤,工匠,白玉,皇家,乾隆皇帝,故事,扳指,横截面,玉料,玉雕,皇帝,设计,合卺杯,匠人,江南,含义,摆件,故宫,文物,物品,皇宫,国宝级文物,玉扳指,巧夺天工,古德,可合,安邦国,如玉

2020-06-09 #故事大全

《守藏》再现抗战时期故宫国宝南迁之旅 感受文物工作者的艰辛

《守藏》再现抗战时期故宫国宝南迁之旅 感受文物工作者的艰辛

文物,岳霆,沈君,四库全书,故宫,版本,代文,团队,小说,故事,玄色,经历,南迁,南三阁,主人公,乱世,代表,作者,北四阁,国宝,文津阁,热忱,背景,英雄,南下,各有各,工作者们,故宫文物南迁,重新回到,明园

2012-11-08 #故事会

农民挖到元朝国宝 上交故宫奖励10万 专家:有一种文物不用上交

农民挖到元朝国宝 上交故宫奖励10万 专家:有一种文物不用上交

何刚,文物,银器,国家,故宫,故宫博物院,国宝,名单,古墓,和文,大部分,宝贝,所有权,景仁宫,文物保护法,榜单,河南,消息,法律,网友,遗存,我国,一家,博物馆,下文,专家,事情,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京东

2008-08-3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