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时间:2020-06-08

一个博物馆一个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1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始终是赛努奇博物馆策展的重头戏。易凯带《环球》杂志记者翻看了历届展览记录,自1911年首次举办《中国艺术回顾展》以来,至今共举办了百余场展览,其中一半与中国相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艺术宝库。

《环球》杂志记者/张曼(发自巴黎)

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地处蒙梭公园旁的僻静一隅,从外面看上去仍保留着历史老宅的模样,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其中国藏品可上溯至新石器时期,陈列的商周青铜器、精美唐三彩令人惊叹不已,这里的中国艺术收藏在法国仅次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欧洲也独树一帜。

3月9日,赛努奇博物馆与中国上海博物馆共同策办的《中国芳香:中国古代香文化》展览开展,持续5个多月,通过香具及书画来展现“中国香”文化。

博物馆馆长埃里克·勒菲弗是位中国艺术史专家,中文名字叫做易凯,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颇为兴奋地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这次“中国香”大展,“我们通过器具和书画勾勒出从汉到晚清的中国香文化发展,还特别请法国香水师依‘古方’复原了中国‘古香’,唤醒参观者的嗅觉!”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始终是赛努奇博物馆策展的重头戏。易凯带《环球》杂志记者翻看了历届展览记录,自1911年首次举办《中国艺术回顾展》以来,至今共举办了百余场展览,其中一半与中国相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艺术宝库。易凯说,“还一度考虑过是否更名为‘中国艺术博物馆’。”

与中国的世纪情缘

赛努奇博物馆的中国故事要追溯至亨利·赛努奇在1871年开启的环球之旅。这位法籍意大利经济学家、银行家在1871~1873年间游历各国,在中国和日本收购了近5000件艺术品,其中一半为中国文物,多为传世青铜器。

1873年,赛努奇结束旅行回到巴黎,旋即在巴黎工业宫(百年前巴黎世博会期间建筑,现已不存在)展出他的亚洲收藏。易凯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这位银行家思维敏捷,通过媒体广邀工业艺术从事者们前来参观青铜器,并吸取创作灵感。他此后还请建筑师专门打造私人宅邸用于展示其收藏,邀请艺术家、作家、收藏家等业内名流前来欣赏,对西方中国文物收藏和19世纪晚期的艺术风格有所影响。

赛努奇身后将其宅邸和亚洲艺术收藏一同捐赠给巴黎市,1898年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彼时博物馆保持着宅邸的陈设原貌,并未开始策划展览。1905年亨利·达旦·德·提萨克接任馆长,将其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博物馆。提萨克与同时代的汉学家、古董商来往密切,努力扩大馆藏,致力于将赛努奇博物馆打造成一个专攻中国早期古代艺术和考古的博物馆。博物馆此后历任馆长均是亚洲文化专家,重视中国文物收藏,其中有几位还与中国艺术家交情深厚。

易凯特别提及了提萨克的继任者——大学者勒内·格鲁塞。“他在1925~1952年间担任馆长,对当时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家非常友好,与画家潘玉良、雕塑家滑田友等都有来往,我想他也鼓励了继任者瓦迪姆·叶利谢耶夫继续支持中国艺术家。”这为博物馆日后丰富的中国现当代画作收藏埋下了种子。

历经一个多世纪,赛努奇博物馆藏品不断丰富,达1.4万件,每年接待参观者6万人次,中国藏品约有8000件,兼具古代文物和现当代绘画作品,“能够呈现中国从远古时期至今的艺术发展面貌”。

中国现当代画家的舞台

博物馆第四任馆长瓦迪姆·叶利谢耶夫是不少中国现当代画家走入法国及欧洲艺术界的“伯乐”。

易凯告诉《环球》杂志记者,20世纪40年代叶利谢耶夫在重庆担任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结识了一批中国艺术家,其中就有赵无极。“当时二十几岁的赵无极无甚名气,但才华颇受叶利谢耶夫赏识。叶利谢耶夫后来带了赵无极大批作品回法国展览。”

1946年赛努奇博物馆举办了大型中国当代绘画展,展出了20世纪初中国众多绘画大师的作品,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在这么多大师当中,26岁的赵无极的作品占据了一整个展厅,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展出,大获成功。”易凯说,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赛努奇博物馆开始了中国现当代绘画收藏。

叶利谢耶夫从1952年起掌管赛努奇博物馆长达30年。他起初希望邀请中国画家来法办展,后将视线投向旅法中国画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间博物馆曾举办不少旅法画家展览,馆藏也日渐丰富。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文化交流再度密切,赛努奇博物馆成为中国当代画家重返法国和欧洲舞台的首站。1979年林风眠重返阔别数十载的巴黎,在此举办个展。

易凯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法国的艺术圈发生了巨变,“但赛努奇博物馆一直记得这批中国画家,他们曾经的声名在这里有迹可循,我们了解其作品的价值。”

赛努奇博物馆对中国艺术家鼎力支持,不少艺术家和藏家也以慷慨捐赠相报。张大千、林风眠等都曾捐赠不少画作。2016年赵无极遗孀向博物馆捐赠了近40件赵无极作品及其个人收藏品,以纪念画家与博物馆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因为这段历史,赛努奇博物馆拥有法国最大的中国现当代画收藏,在欧洲也是首屈一指。”易凯说道。

中国故事在继续

2015年易凯成为赛努奇博物馆第七任馆长,他本人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国艺术。

他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卢浮宫学院学习艺术史,入学第一年便在40余个专业中选择了亚洲艺术史,后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注册学习中文,“此后自然地开始偏向中国艺术”。求学期间,他曾前往中国杭州美院学习一年,成为赵无极、朱德群等旅法画家的“师弟”。

易凯对中国艺术史烂熟于心,一度在卢浮宫学院和索邦大学担任这门专业课的老师,后来做了馆长忙于博物馆事务无暇他顾,才告别了课堂。他的研究并不止于中国艺术史,也深入探究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2002年他前往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中法导师共同指导下历时8年完成《阮元(1764~1849)收藏:中国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个例子》,也成为了中国艺术研究领域的专家。

阮元的收藏经历也给易凯的研究方向带来了灵感。2004年,易凯进入赛努奇博物馆担任中国藏品研究员,迅速在馆藏中发掘了新的研究方向——留法中国画家。“选择这个方向是向阮元学习。”易凯笑着讲起了阮元的故事:“他在不同省份工作生活过,在山东时他研究汉碑;在浙江西湖边上他潜心诗歌绘画;去广东后专注于端砚;到了云南又对大理石产生兴趣……我从他的经历中得出经验,应该研究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文化遗产。”

易凯对留法中国画家的研究在2011年“开花结果”,当年在赛努奇博物馆策划举办了《中国艺术家在法国》,首次系统展示了留法艺术家这一群体的作品,大获成功。

2013~2014年,易凯曾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书画部工作。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他作为法方策展人参与了两项重大的文化交流活动:吉美博物馆举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和香港艺术馆的《巴黎·丹青——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展》。

在策展经验丰富的易凯看来,成功的展览离不开博物馆间的合作。从上世纪90年代起,赛努奇博物馆便开始与中国各地博物馆合作,成效斐然,比如和上海博物馆合作推出《海上画派》展览,与浙江省的博物馆合作展出过青瓷,还举办过《中国四川古代文物展》,展出了三星堆部分文物。

目前让易凯略感遗憾的是,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以中国历史为主线,展出从新石器时期到宋代的藏品,但元明清的藏品以及20世纪的绘画作品也很多,却苦于没有空间展示。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扩大展厅面积,希望在2019年能够完整呈现中国艺术历史脉络,并设立20世纪中国绘画展厅,通过古代文物和现当代绘画绘制出中国艺术发展的全景图。

来源:2018年4月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7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易凯,中国艺术,中国,博物馆,展览,赵无极,环球,杂志,叶利谢耶夫,作品,巴黎,赛努奇,法国,记者,馆长,阮元,藏品,中国现当代,中国画家,中国艺术家,历史,画家,林风眠,萨克,合作,研究,20世纪,上世纪,在法国,世纪

2020-06-08 #故事会

《中国民俗故事 中国古代贤哲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传说 中国古代笑话

《中国民俗故事 中国古代贤哲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传说 中国古代笑话

店铺,元店,叠加使用,力度,优惠券,会员,商品,页面,订单,用户,情况,金额,页面设置,使用条件,单金额,可以使用

2020-09-07 #故事大全

《中国民俗故事 中国古代贤哲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传说 中国古代笑话

《中国民俗故事 中国古代贤哲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传说 中国古代笑话

店铺,元店,叠加使用,力度,优惠券,会员,商品,页面,订单,用户,情况,金额,页面设置,使用条件,单金额,可以使用

2020-09-06 #故事会

“中国精神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 中国表达” 以上几个词 做到了再来谈国

“中国精神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 中国表达” 以上几个词 做到了再来谈国

中国,精神,形象,作品,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商业,故事,日式,观众,评论,传统,编剧,秦时明月,中国人,大尺度,做到了,二次元,人们,内涵,卖肉,动漫,噱头,套路,情况,方言,江湖,深度,眼球

2020-06-19 #长篇故事

“中国精神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 中国表达” 以上几个词 做到了再来谈国

“中国精神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 中国表达” 以上几个词 做到了再来谈国

中国,精神,形象,作品,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商业,故事,日式,观众,传统,编剧,评论,君君,秦时明月,中国人,国产动画,大尺度,做到了,人们,内涵,卖肉,噱头,套路,情况,方言,江湖,深度,眼球

2020-09-02 #小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 传播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 传播中国声音

贺晓,故事,光明日报,好故事,光荣院,中国,洪家关,丈夫,中国故事,好的,传播,李春雷,桂香,贺锦斋,妻子,马桑树,主题,工地,工程,旋律,时代,老人,唐湘岳,吴立新,张建,革命,中国声音,中国精神,马桑树儿搭灯台,个人

2020-09-02 #小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经济发展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经济发展中国

中国,吴建民,世界,会议,外界,发展,过程,战略,和平,道路,青年,中国青年报记者,郑燕峰,和平发展,原则,研究会,故事,规划,文明,改革,创新与发展,会长,偏见,内涵,常务副,外国,角色,中国故事,中国国家,中国人

2015-02-14 #故事大全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注音版中国少儿必读金典从学前到中学 一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注音版中国少儿必读金典从学前到中学 一

金典,中国,注音版,少儿,中学,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寓言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就够了,专家,包装,内容,书评,名著,桂冠,摘要,选题,知识,经典,试读,设计,刚性需求,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语文知识,应有尽有

2020-05-0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