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时间:2020-06-08

博物馆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吕津炜讲知识

百家号11 1715:02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发展和建立博物馆有着极好的物质条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就有专门官吏收藏和管理国家的重要典籍甲骨文、宗庙用的祭祀礼器,这种收藏管理已具有博物馆的原始职能了。欧洲各国博物馆起源的时候起先称为贮藏之所或文物典籍收藏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正式定名为现在含义的博物馆,成为具有收藏、保存和研究、教育作用的场所了。我国古代虽然没有这样定名,但官办或民办的收藏、管理、研究文物、图书典籍的机构,却存在于中国历史的每个阶段,并涌现了不少著名的收藏家和鉴赏家,著述了不少有关古物研究鉴赏的书籍,如宋代的欧阳修、赵明诚等,都是著名的收藏家。《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集古录》、《金石录》等都是当时的研究成果。这虽然是王室或大家族、少数人做的事,但在客观上为近代博物馆的兴起迈出了第一步。

我国博物馆事业作为社会的独立机构,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洋枪洋炮打开了封闭的中国大门,同时也带进了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于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形式的博物馆,即外国人办的和中国人办的博物馆。1868年法国人最早在上海创办了上海震旦博物院,以后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陆续在上海、成都、台湾、旅顺等地创办了博物馆。我国自己最早主张创办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是1895年由上海强学会提出的,主张建立收藏、展览铁舰、轮车、水电、火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矿物、动植物等各种类型的实物、标本,“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到1905年江苏南通人张赛首次在江苏南通建立了南通博物院,设自然、历史、美术三个部室,附属于通州师范学院。他认为办博物馆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后来”,“思古今之变迁,验文明之进退,秉微知拒”。他对保管、收藏、陈列、管理、研究等方面均有一套独到之见。

自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后,我国博物馆事业逐步地得到了发展。1912年北京国子监筹办了历史博物馆,这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博物馆。1925年正式成立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据统计,到抗日战争前,全国共有71所博物馆,工作人员421人。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博物馆遭到严重破坏,只剩存8所了。陕西博物馆事业,在解放前是十分落后的,西安碑林创建年代尽管很早,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博物馆名称出现于世.是在1944年.当时以孔庙碑林作基础,稍加扩建成立了陕西省博物馆,除陈列开放碑林外,还收藏了一些历史和民俗文物。西安碑林创建于北宋哲宗元砧二年1087,当时的清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了保护唐代的“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和其他著名书法家的碑石,把这些重要碑石统统运到西安碑林,“工程始于元贻二年初秋,尽孟冬而落成”,自此以后,历代对碑帐都作过整修或扩建。金哀宗时作了二次整修,南宋整修过一次,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对碑林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整修。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关中地震,许多碑石震塌,到万历十六年1588,隔了三十年之久,西安府学叶时荣等人对碑林进行了整理和补刻,补刻石经96块,从此始有碑林之称。明代崇祯十五年1642,关中学者、儒学生员费甲铸将唐僧怀仁集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刻石25块。清代顺治三年1646,重新摹刻《淳化秘八种阁帖》共298块。清康熙三年1664,陕西巡抚贾况复等人补刻《孟子》七篇,十七石,计字36505个。康燕二十一年1682又刻《大学》、《中庸》,始有“十三经”之称。康熙五十七年又作了一次大修缮。乾隆三十七年1772,陕西巡抚毕沉江苏太仓人,十分重视保护碑林,他面对“栋宇倾纪”的碑林,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笼修。为了加强管理,他还把碑林划归巡抚衙门领导,设专人管理,禁止冬季拓印,并选择五十五种碑帖,刻石置于碑林,称“碑林五十五种”,专供人们摹扭习字。

到民国时,国民党政府在此设立了碑林管理委员会。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把他自己收购的北魏至隋唐的墓志三一百多块,于1936年捐献给西安碑林,陈列展出。因其中有七块夫妇合葬墓志,故名“鸳鸯七志斋”。当时国民党政府还拨款整修了碑林,成立了酉安碑林整理工程监修委员会,由邵力子、张继、黄文弼等人负女,著名建筑学专家梁思成设计。在整修中发现了不少名牌,并将千余块碑石进行分关排列,重新建成七个碑石陈列室,专放名碑,第八室藏历代墓志和“熹平石经残石”。新修了碑林大门、游廊、引路等。竣工之日,国民党主席林森题词“整理西安碑林奠基纪念”,于右任书横额“酉京碑林”。1944年,陕酉省博物馆成立,碑林为该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解放以前,陕酉博物馆情况的回顾。

中国共产党和少、民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博物馆事业。早在1941年,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曾在延安筹建过博物馆,并正式通过了建馆议案。建国后,在接收旧中国博物馆的丛比上,进行了整顿和改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博物馆也随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吕津炜讲知识

百家号最近更新:11 1715:02

简介:人生如下棋,必有远见方能获胜。

作者最新文章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11 1715:0211 1612:3311 1513:54相关文章亿欧网11 17环球网11 17澎湃11 18澎湃11 17新华网11 17??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博物馆,碑林,西安碑林,碑石,管理,我国,上海,事业,历史,典籍,墓志,巡抚,于右任,主张,全国,关中,十分重视,博物院,大门,工程,文物,抗日战争,机构,规模,陕西,领导,发展,研究,国民党政府,旧中国

2012-09-03 #长篇故事

中国第一个汉民族民俗博物馆:山西丁村民俗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汉民族民俗博物馆:山西丁村民俗博物馆

民俗,丁村,民俗博物馆,人类,我国,民居,物质,历史,事项,人生,人们,内容,仪礼,元霄,匾额,四合院,古城,寿诞,展室,晋南,特色,灶君,皮影,纺锤,风俗,是古代,汉民族,古色古,古镜,唐彩

2019-12-09 #故事会

中国历史故事:博物馆的事业之一

中国历史故事:博物馆的事业之一

张化龙,农民,碑石,史实,升云,西安碑林,扶风县,汉中,盐价,碑文,起义军,食人,碑林,修牛山,于光,嘉庆,唐玄宗,唐僧,平章,平利,支红巾,明德,明末农民起义,晋王羲,柳公权,王庙,立石,褚遂良,地主,义渡

2012-06-05 #故事大全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易凯,中国艺术,中国,博物馆,展览,赵无极,环球,杂志,叶利谢耶夫,作品,巴黎,赛努奇,法国,记者,馆长,阮元,藏品,中国现当代,中国画家,中国艺术家,历史,画家,林风眠,萨克,合作,研究,20世纪,上世纪,在法国,世纪

2020-06-08 #故事阅读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一座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易凯,中国艺术,中国,博物馆,展览,赵无极,环球,杂志,叶利谢耶夫,作品,巴黎,赛努奇,法国,记者,馆长,阮元,藏品,中国现当代,中国画家,中国艺术家,历史,画家,林风眠,萨克,合作,研究,20世纪,上世纪,在法国,世纪

2020-06-08 #故事会

传时代之光 讲中国故事——建造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传时代之光 讲中国故事——建造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中国,故事,经典,节目,经典故事,文艺作品,田沁鑫,央视,客户端,文化,方式,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中国故事,中央,历史,时代,工程,戏剧,现实主义,舞台,中提,提案,文艺,观众,题材,两会,中国精神,影像史,中国艺术报

2007-05-28 #长篇故事

讲述“文物”故事 2017“国际博物馆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别专题

讲述“文物”故事 2017“国际博物馆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别专题

文物,博物馆,历史,故事,国家博物馆,个人,主题,岁月,文献资料,见证,特点,阅历丰富,是一位,又何尝,国际博物馆日,大海里,有故事的人,有争议,穿越时光,都有自己,难以言说,交相辉映,在历史,太多了

2012-10-28 #故事阅读

中国丝绸博物馆年度特展讲述别样丝路故事

中国丝绸博物馆年度特展讲述别样丝路故事

丝路,展览,丝绸,文化,国际,岁月,沿途,国际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中国,学院,展品,交流,建设,家博,跨文化交流,丝绸服饰,大时代,一带,内涵,博物馆,历史,吉他,序章,故事,开幕式,敦煌,文明,文物,沙漠

2014-08-0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