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传统文化 春天的故事

时间:2020-06-11

与春天有关的古代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7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冬天的诗篇应该说不少,但和描写春天的诗句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信手翻开古人诗篇,跟春天有关的诗文以争先恐后的状态跃入你的眼帘。

(一)料峭早春

早春二月,冬天的气息还很强烈,描写这个时候的诗句大都离不开一个“寒”字。比如李白《早春寄王汉阳》:“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写的是春还,描绘的是早春的气息,少不了寒字。顺便说一句,这个王汉阳应该是某姓王的汉阳县令,本来这样的人物肯定不会在历史中留下一鳞半爪,但他是李白的朋友,算是有了自己的一笔,这就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那个杜少府一样。金代诗人段克己也有意思,他在金朝一天官都没当过,一直隐居山野。本来江山兴替跟他就没什么关系了,可是元朝灭了金之后,他却一直以金国遗民自居,不肯奉元朝正朔。他写过一首《望月婆罗门引》,中间也有一句“东风轻扇春寒”。

早春二月,冬天的气息还很强烈

宋朝张来有一首《春日》:“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诗中虽无寒字,但残雪冰笋无不透着寒意。武则天时期做过左史的东方虬还有一首《春雪》,专门描写早春的雪景:“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残雪暗随冰笋滴

(二)江南春色

春天是一个季节,属于时间的概念。如果要在中国文字当中找一个属于空间概念的词汇和它相配,最合适的恐怕就是江南了。二者显得如此的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描写江南春色的诗句自不会少。

江南春色

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觉得最好的是最后这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的雨不同北方,经常是那种如丝的小雨,而且几乎就是飘下来的,给人一种润润的感觉,罩得远近一片朦胧如梦似幻。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江南雾中雨》,不管歌词是什么,这个歌名起得很是贴切。这个时候你要是打伞就有些辜负这个雨了,应该让雨丝擦过脸颊,感受那份轻柔和舒适。

江南春色

还有白石道人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只不过姜夔写的扬州是金军南下,烧杀抢掠之后残破凋敝的扬州,整阙词在描写景色的同时多少带有一些哀伤在里面。

江南春色

谢灵运是一个有些被忽视的诗人,作为南北朝诗文第一高手,他的知名度显得有些小了。他最著名的诗句也是描写江南春色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江南春色

(三)心头春色

春色怡人,也要心情好才行,心情不好,反映在眼睛里的美景也黯淡了许多。诗人又是感情最为细腻的人群之一,失落的心态反映在诗句上,春光便也没有那么美妙了。

王之涣的《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便是典型的例子。即便是春回大地的时刻,在风沙漫漫,满目荒凉的西北苦寒之地也是感受不到的,这样的景色和春天就完全不挨边。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清照“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恐怕也是压抑的心态所致。这位易安居士,前半生和夫君赵明诚生活在汴京,夫唱妇随。没事就赋诗作文,品茶饮酒,要不就是到大相国寺淘宝,那里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玩市场。而且据说李清照还是一代赌神,赌技惊人,经常是大杀四方,稳赢不输。她还发明了一种称为“打马”的赌博游戏,但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据某些能人考证,打马其实就是麻将牌的雏形,不知道是不是准确。这样的幸福日子被南下的金军打断,突然就演变成了后半生孤苦伶仃,漂泊无依。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又逢初春的乍暖还寒,悲苦之情难免。这个“最难将息”不单指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情上的。

李清照画像

王安石也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虽是春风时节,反映出的还是一种惆怅,是在变法失败后,经历了官场起起伏伏,最后却心志难伸的失落和不甘。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春节风俗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应该就是春节了。古往今来,东西南北无数的年俗成为中华文化之中的瑰宝。

(一)古代年俗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了东汉的年俗:正月之旦, 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前期三日,家长及执事,皆致斋焉。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个主要说的是春节祭祖的习俗,这个在当代,特别是在当代大城市当中已经很少见了。过年的前三天,大约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家里面有头有脸,说了算的重要人物都要开始斋戒。到了当天,祭祀结束之后,全家大小按照长幼的次序,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儿子、儿媳、孙子、重孙子都要给老辈人敬酒祝寿,一家大小其乐融融。这个反映出的就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

阖家团圆

最早的爆竹就是将竹子截成一段一段地,投入火中燃烧,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后炸裂竹管,发出劈啪的响声,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鬼怪。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就写到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也就是在王安石生活的宋朝,出现了装火药的鞭炮和烟花。由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鞭炮也成为一种过年时的文化娱乐产品,主要由商人生产和销售。商人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就在花炮的种类和玩法上大做文章。制作出各色烟花,耀眼夺目,点亮了除夕的夜空。

烟花璀璨

现在除夕之夜,人们一般过了零点就上床休息了,在零点之前不睡,名为守岁。其实过去守岁是要守一整夜的。这个习俗从汉朝时就有了,到了隋唐,守岁的风俗就在全国流传开了。杜甫写过“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唐太宗和宋朝的苏东坡都以“守岁”为题写过诗。到了明清时代,守岁一般是一家人团团围坐,互相阻止入睡。据说是因为当时流传一种说法,除夕夜如果睡觉,第二年就会多灾多病。

(二)南北年俗

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差不太多,特别是到了今天,全球都一体化了,全国过年的形式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城市里。但倒退几十年,乃至现在的农村地区,各地过年时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方式的。

在北方,商家大年初五开市时,掌柜的要带领所有伙计们祭神,祭拜后将神禡、纸钱请到门口,放在芝麻秸,松木枝架上一焚,称为“送神”。

“送神”

在河北省的一些地区,人们在小院中央准备好一堆柴草,除夕夜一过十二点就点燃,大家围着烤火,据说身体哪里不舒服,烤烤就能好,这叫“点旺火”。山西也有这个风俗,只不过由于山西是产煤大省,所以这里点旺火以烧煤为主。

“点旺火”

在华中地区,如安徽,年三十中午十二点就开始拜年,一直拜到初一中午十二点为止。

在江南,大年初一一早开门要放三个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喜神方”民俗活动

广东地区的客家人,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据说年初一吃一天素等于全年吃素,但是年初一常有亲友来访,光以素食款待也不太方便,后来便简化成了只吃早斋。

早斋

(三)元宵佳节

和现在不同,在中国古代,元宵节的地位甚至要重于大年初一。《红楼梦》里贾府除夕家宴时,史湘云就说过:“这么好的灯谜,现在说出来,元宵节说什么?”

电视剧《红楼梦》家宴剧照

除了宋朝之外,中国历代王朝都实行宵禁制度,就是一到夜间老百姓不能随便在街上行走,否则要抓起来。一年到头只有一天晚上不设宵禁,就是元宵节。唐朝苏味道有诗云:“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里说说这个“金吾不禁”,这个词源自汉朝,因为汉朝负责宵禁的官员称为“执金吾”,主要职责就是抓夜里随便上街“犯夜”的百姓。后来人们就用“禁金吾”来形容宵禁。

元宵灯谜

在宋朝,元宵节和除夕一样是要放七天假的黄金周。北宋时元宵节灯会要连办五天,到了南宋时增加到六天,而且在灯会的最后一天,临安府尹还要亲自带人拜会市民,遇见摆摊设点的小商人,还会发几个钱作为奖励。

元宵灯会

古代元宵节还是谈情说爱的好时候。很多描写男女爱情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元宵节为时代背景。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落湿罗袖。”不过这个爱情故事没有好结局。当然也有好的,像宋朝的话本小说《张生彩鸾灯传》,还有现在还流行于闽南地区的《陈三五娘》,男女主人公也是在元宵节观灯的时候认识的。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三、重要节日

除了春节之外,在春天里还有好几个重要的日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二月二 龙抬头

这一天又叫做青龙节,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传说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到了二月二这天,他都要亲自下地干活,让他的妻子送饭到地头,用这种方法鼓励天下百姓勤于农事。伏羲氏之后,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这一做法。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把这个活动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举行仪式,天子带着文武百官一块儿下地干活。

二月初二舞龙表演

还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以武则天为主角。话说武则天废了大唐皇帝,改国号为周。这一下子把玉皇大帝惹急了,他给龙王下发通知,让龙王三年不许下雨。三年不下雨,武则天还没怎么样呢,老百姓倒是得死个成千上万的。龙王不忍,偷偷下了一场大雨。这一下惹怒了玉皇大帝,被玉皇大帝压在大山下面。老百姓念龙王爷的好,天天烧香祈祷,求玉皇大帝开恩。最后玉皇大帝终于被感动了,把龙王放出来,恢复一切职务。传说龙王爷出来那天就是二月初二,于是就有“二月二,龙抬头”这一说。

范冰冰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饰演武则天

综合这两个传说,可以看出来,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二月二是一年农耕劳作的开始。由于过去农业靠天吃饭的性质,所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民俗活动现场

由于二月二一般都在“惊蛰”前后,这个时候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各种动物都出来活动,其中自然也包括各种害虫。老百姓一般也在这一天进行除虫活动,各家各户都点着蜡烛,去照自家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这些东西。留下一句话:“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惊蛰

和很多节日一样,二月二这天也有特色食品。比如焖子,还有春饼。老北京的春饼最有特色,比吃烤鸭时卷的饼大一些,里面要卷很多菜。家境稍好些的就会去盒子铺叫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货铺,盒子菜就是各种酱肉。然后再配上一些家常炒菜,比如韭菜炒肉丝、素炒粉丝、摊鸡蛋什么的,都往饼里一放,卷上拿起来吃,真香啊……

老北京春饼

(二)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为禁烟节、冷节,时间是在冬至之后的第105天,所以过去又把寒食节叫做百五节。描写寒食节最著名的诗篇是唐朝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

这个节日的起源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话说春秋年间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躲避国内残酷的政治斗争,带着自己的一众班底在各国流亡,一路上饥寒交迫。有一次在重耳差点饿死的时候,队伍中的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重耳熬汤喝,救了重耳一命。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跟着他的这帮人都有封赏,就把介子推忘了。后来有人提醒,重耳才想起来,再去找介子推,人家觉得这事挺没劲的,就避而不见,带着老娘躲进绵山。重耳为了逼介子推出来,就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更倔,宁可烧死也不出来,最后母子二人一起烧死在山里。重耳很是难过,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还有,重耳把介子推母子烧死时抱着的那颗树砍了,做了一双木屐,穿在脚下,以示纪念。从此留下了“足下”这个词,用作对他人的敬称。

重耳与介子推

一开始,寒食节这一天的内容就是不能生火,只吃冷的食物。到后来增加了祭祀,而且由于这个时候已经是阳春时节,逐渐的又增加了踏青以及打秋千、蹴鞠等各种户外活动。

寒食节踏青

在寒食节出现之后的两千多年当中,真有几个看它不顺眼的大人物,这个节日被几次禁止。第一个就是曹操,他在《阴罚令》中宣布:“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就是说如果哪家过寒食节,家里的族长判处有期徒刑半年,当地政府办事员拘留一百天,主要领导罚一个月工资。我就琢磨,要是那天有人懒了,不想生火做饭,买点现成的,会不会酿成冤假错案?

鲍国安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

到后来三国归晋,晋朝和春秋时的晋国国号相同,有一定的亲近感,就恢复了寒食节。再后来,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又都禁绝了寒食节,但这个节日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屡禁屡兴。直到唐朝,唐玄宗颁布诏旨,把寒食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唐玄宗与杨贵妃

不过现在我们对寒食节还是有一些陌生,它消失了吗?没有,只不过由于和清明节离的很近,内容也差不多,到后来寒食节逐渐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了。现在只有在山西的部分地区还在单独过寒食节,因为山西就是春秋时的晋国故地,汉朝时,山西地区曾经有寒食节前后一个月禁绝烟火的习俗。

寒食节出游

(三)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它的时间是在冬至之后的第108天,108在古人观念当中是一个重要的数字,所以《水浒传》中才安排了一百零八将,而也在梁山上待过的王伦和晁盖,由于名额有限,不得不被作者写死了,不能在梁山上出来一百一十将,数就不合适了。

清明

在古代,清明节并不只有一天,前后二十天都算清明节,这就跟春节差不多了,可见古人对于清明节的重视。

清明

据传说,“清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大禹治水时,人们用“清明”这个词语庆祝水患消除,天下太平。而清明作为节日,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的礼仪活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上层提倡,很快民间就纷纷仿效,也在这一天祭祖扫墓,逐步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祭祖扫墓

明朝的《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写的就是清明节时人们带着祭品,川流不息地走在路上的情景。当然了,带着的纸钱烧了,上贡的食品就在仪式结束后被大家分吃了,也留下一句话叫做“上贡人吃”,而且上贡的食品被称为“贡尖”,据说吃这个有福。

上贡的食品被称为“贡尖”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四、逝去的节日和风俗

前面提到的节日和风俗,虽然有的在现在不多见了,但这个节日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算寒食节这样被合并的,很多人还是知道。而下面这些节日和风俗,对大家来说可能就比较陌生了。

(一)送穷

传说穷神就是《封神演义》当中姜子牙刚下昆仑山时娶的那个妻子马氏。那会儿姜子牙没有发迹,她总骂姜子牙没出息,吵着闹着离婚了。没想到姜子牙后来发迹了,马氏羞愤而死,姜子牙封神时也有她这一号,被封为扫帚星,虽然是神,但也是够晦气的。春节期间,人们为了防止穷神进家,都在门上挂红挂笺,也就是现在的春联和吊钱,给她设置一道封锁线。然后在大年初六专门进行送穷活动,把贴的春联和吊钱儿和垃圾一块扔出去,让她这一年别靠近自己的家宅。《岁时杂记》还记载过一种送穷的形式:“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这句话中的人日前一日,就是指大年初六。

正月初六送穷神

送穷的风俗在唐宋相当盛行,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朝诗人姚合写过《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神

送穷活动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只不过后来北京地区的穷神不再是那个姜子牙的妻子,变成了男人,而且还有人供奉。供奉穷神的是杠夫,就是给有丧事的人家抬棺材的体力劳动者,随着火葬的推广,这个职业也就消失了。

(二)花朝节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相传这个节日是花神的生日。既然是花神的生日,那自然要花开的时节才能过节。所以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各地花朝节的日期也不一样,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花朝"对"月夕"。

花朝节

花朝节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到了西晋,江南一带已经很是流行。周处的《风土记》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

可能是女人天生就爱花,到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时期,花朝节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每到花朝节,武则天就会命令宫女采集百花,然后和米放在一起捣碎,然后上笼屉蒸,做成花糕,分赐给百官食用。《提要录》当中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就是说唐朝的花朝节十二月十五,在当时正月十五、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是同等重要的三个大节。

范冰冰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饰演武则天

花朝节走到唐朝,一直是在上层社会中流行,以郊游饮宴为主。从宋朝开始,花朝节开始走进下层百姓的生活,这大概也和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百姓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以前各朝代有很大的关系。宋朝的花朝节是二月十二,每年的这一天,在当时的首都汴梁都会举行扑蝶会,会上有各种游艺活动,其中的优胜者会获得大奖。同时,宋朝花朝节还增加了种花、载树、采野菜祭神等活动。

电视剧《红楼梦》众人游园剧照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还有关于花朝节的记载,而在这之后,花朝节就逐步消失了,现在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残留着一点花朝节的风俗。

(三)上巳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风一向沉重的诗圣杜甫很少能写出这么鲜明艳丽的诗句,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唐朝长安郊外上巳节这一天的盛况。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就像诗中说的,上巳节的时间是三月三,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生日,中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同时三月三还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在这一天,天上要开蟠桃大会,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在道教当中,三月三则是真武大帝的生日,这位真武大帝是道教当中主管军事的神灵,相当于军委主席。在这一天,道教徒要举行盛大的法会,所有信教的人都应该参加,没条件参加的就要在家中诵经一整天。

上巳节

三月三这天还有自己的特色饮食——荠菜,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做“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辛弃疾也写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上巳节兴起于汉朝,《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同时这一天还要踏青游玩和野炊,我发现到底是春天,所有的节日都和郊游以及户外活动有关。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

据传说,三月三日这天还是伏羲和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所以在宋朝以前,这一天还是青年男女见面,谈情说爱,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杜甫的那首诗描写的情景也有这方面的意思。现在人们总觉得古人封闭保守,所谓男女授受不亲,其实一直到宋朝,国人在男女恋爱方面都是比较自由的,宋朝还出现了专门教男青年如何追求女孩子的书籍,比如《调光经》、《爱女论》等等。

上巳节许愿

现在都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您看看七夕的主角牛郎织女,永远的两地分居,一年才见一次面。就算是情人节,那也是苦情戏啊。远不如三月三来的开心快乐,含情脉脉,所以我觉得这一天才应该是中国的情人节。只不过宋朝灭亡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男女之间越来越壁垒森严,未婚男女青年根本就不被允许单独见面,所以这个节日逐渐也就淡化了,消失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统文化 春天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统文化 春天的故事

传统文化 春天的故事

寒食节,花朝节,节日,这一天,武则天,三月三,重耳,人们,传说,诗句,风俗,二月二,姜子牙,活动,花朝,江南春色,上巳节,山西,江南,生日,电视剧,古人,中国,日子,时间,玉皇大帝,男女,老百姓,食品,伏羲氏

2020-09-15 #故事阅读

春天的场景 长出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场景 长出春天的故事

美丽乡村,鲁能,场景,先生,农村,文化,重庆,乡村,田园,春天的故事,乡愁,传统,故乡,白沙,距离,诗人,长江,黄海,发展,新农村建设,重庆江津,春暖花开,江津,燕坝,花源,黄伟,龙华,位家,天阳,江沿

2008-07-25 #故事大全

《春天的故事》作词者蒋开儒 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亲临明德书院

《春天的故事》作词者蒋开儒 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亲临明德书院

T.,先生,马静芬,林炳生,董事长,蒋开儒,书院,创始人,女士,深圳,集团,褚橙,却始终,台湾永和豆浆,永和豆浆,人们,一生,传统,国学,庄园,磨难,影响,生活,主题演讲,传统文化,修贤,并多次,明德,蒋先生,褚时健

2015-07-13 #故事阅读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作文600字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作文600字春天的故事

春姑娘,森林,树苗,金丝猴,动物们,春天的故事,文档,松鼠,树木,小动物们,开心地,森林里,李月云,马上飞,大家好,作文,伤心地,人类,上树,停下来,参天大树,天空,季节,小树,小鸟,干起,心地,指导老师,记叙文,春雨

2017-01-22 #故事阅读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作文600字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作文600字春天的故事

春姑娘,森林,树苗,金丝猴,动物们,春天的故事,文档,松鼠,树木,小动物们,开心地,森林里,李月云,马上飞,大家好,作文,伤心地,人类,上树,停下来,参天大树,天空,季节,小树,小鸟,干起,心地,指导老师,记叙文,春雨

2018-10-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那是一个春天的春天是什么意?春天的故事中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爱问知识人

那是一个春天的春天是什么意?春天的故事中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爱问知识人

那是一个春天

2007-07-20 #故事会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最新章节阅读 春天的故事免费阅读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最新章节阅读 春天的故事免费阅读

墨池,恢复高考,发现了,农村,儿子,丈夫,中建,主旋律,内心,姑娘,墨家,创伤,参加考试,外表,大学生,市长,重任,年轻人,年代,心灵,机会,故事,爱情,争取到,不断地,信仰爱情,很幸运,考上大学,爱情不是,着我们

2015-02-24 #经典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最新章节阅读 春天的故事免费阅读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最新章节阅读 春天的故事免费阅读

墨池,恢复高考,发现了,农村,儿子,丈夫,中建,主旋律,内心,姑娘,墨家,创伤,参加考试,外表,大学生,市长,重任,年轻人,年代,心灵,机会,故事,爱情,争取到,不断地,信仰爱情,很幸运,考上大学,爱情不是,着我们

2014-04-0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