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天地神舟》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0-06-11

神舟五号发射背后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天地神舟》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走近制作团队倾听他们的艰辛和感动

《天地神舟》剧组。

《天地神舟》拍摄现场。

2月24日晚10时,十集纪录片《天地神舟》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这部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佳信集团中侨传媒和中广天择传媒历时一年,倾力打造的大型纪录片一经播出,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引发了一股航天热。那么,《天地神舟》是如何拍摄的呢?本报记者走近《天地神舟》的制作团队,挖掘到不少有趣的小故事。

小茶馆里诞生《天地神舟》策划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电视台的聂少勇和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的王灿坤,虽然相距千里,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但由于志趣相投,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发射神舟九号任务时,两人还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节目合作,两个人相约,有机会一定要漂漂亮亮地干一次。

2012年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013年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战。这一消息让聂少勇和王灿坤立即兴奋起来。不久,正在北京出差的聂少勇与王灿坤相约到沙子口一家偏僻的小茶馆喝茶聊天,两人谈论起了神舟十号飞船,而且越聊越兴奋。 今天,咱们干脆就在这里把拍摄神舟十号任务纪录片的策划方案写了吧! 聂少勇的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王灿坤的响应。

说干就干,顾不上脚底长有结石瘤,王灿坤一瘸一拐从距茶馆不远的家里拿来了笔记本电脑,从拍片的立意、主题到片子的基本构思、表现内容、拍摄手法,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边写边讨论。拍摄神舟任务的纪录片并不是第一次,从神舟五号任务开始,多家电视台至少拍过不下于十部神舟题材的纪录片,怎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两个人绞尽脑汁、反复讨论,最终将片子的基调确定为 三全 :即全景,展现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全程,发射、飞行、返回,三大环节不能遗漏;全新,新的视角、新的解读。

策划案写好了,片名叫啥呢?王灿坤灵光闪现,顺手在电脑上敲出 天地神舟 四个字,聂少勇一看当即同意,就叫《天地神舟》。走出小茶馆,已是第二天的凌晨时分,两个人这才意识到,从头天中午到第二天凌晨,十多小时里只顾了《天地神舟》策划案,还没吃一口饭呢。

意外收获爱在大树里的感人故事

《天地神舟》第二集 情定大树里 播出后,受到普遍好评,特别是片中的主人公王成语、黄杨俊夫妇爱在大树里的故事,令观众为之感动。殊不知,这是编导张卫东在大树里采访时的一个意外收获。

去大树里拍摄时,最初只选定了十四号测量点的鲁述康和他带领的团队作为拍摄对象,但是一集只靠一个人物支撑,显然有点单薄。闲谈中,张卫东了解到,大树里还有唯一一对夫妇,女的工作在一线,从事软件编程工作,男的在二线,管理食堂、油机发电,两人都是四川人,在大树里相识、相知、相恋,走到了一起。张卫东越听越觉得有戏,当即决定增加一个拍摄对象,但当时整个发射场的拍摄计划已经安排得满满的,调整拍摄计划已不可能,只能从当天的拍摄时间中挤,而鲁述康工作的测量点位距大树里还有四十多公里,要想在一天内把两组人物都拍完谈何容易,张卫东顾不上想太多,带领摄助小宋和小邓立即赶往十四号点位,三个小时后又返回大树里拍摄王成语夫妇,而后又赶往十四号接着拍鲁述康,傍晚时分再返回大树里。就这样,一天内,他们3人在大树里和十四号之间跑了三个来回,终于把需要的内容都拍了下来。

克服困难 老弱病残 组成的摄制组

说《天地神舟》摄制组是由一群 老弱病残 组成的,一点也不夸张。

执行总编导王灿坤,虽然才47岁,但是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心脏还做了一次搭桥手术,是名副其实的 老病号 。

编导高峻是编导中最年轻的一位,随远望六号测量船执行神舟十号跟踪测量任务,2013年6月的一天,高峻爬到远望六号船的桅杆上拍摄时,不慎摔下致两根肋骨骨折。

编导杜斌的家距摄制组比较远,早出晚归,很是辛苦。在一次加完班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慎陷进路边的坑里致右腿腓骨和脚踝两处骨折,杜斌只好把编辑设备搬到家里,边养伤边编节目。

总编导聂少勇刚到知天命之年,在摄制组年龄最大。10月下旬一天的半夜时分,聂少勇带着制片主任宋海龙驾车去找一段急用的资料,结果被一辆超速车撞个正着,聂少勇眼睑受伤,缝了好几针,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摄制组。就是这样一群 老弱病残 ,工作起来却是不要命,为了《天地神舟》,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

制作精品不畏戈壁滩出征远洋

都说戈壁滩的蚊子厉害,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知道。进入6月份,戈壁滩的气温开始升高,随之而来的蚊子也多起来,特别是傍晚,一团团的蚊子到处飞舞,让人防不胜防。摇臂手达冷哈斯是第一次到发射场参加拍摄,在发射架下拍摄时,不到一个小时,达冷哈斯的脸上、手上和胳膊上就被蚊子叮了十几个疙瘩。聂少勇和他开玩笑说,戈壁滩不但人热情,蚊子更热情。

小高是唯一一位允许随远望六号船出海拍摄的记者,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小高只随身携带了一台小高清摄像机,没带任何辅助拍摄器材,但是到了海上才发现,航行过程中,由于经常遭遇恶劣海况,船体摇晃厉害,拍摄起来难度很大。小高通过卫星电话道出了难题。此时从远洋测量船基地传来好消息,远望六号船要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港靠岸补给,基地可能会派人去奥克兰打前站。摄制组立即同远洋测量船基地联系,同时派专人携导轨飞往基地。经过基地和我国驻奥克兰领事馆的多方协调,4天后终于把移动导轨送到了船上,解决了拍摄上的困难,将一部真实纪录神舟十号从发射到回收的全过程的精品纪录片呈现给了热爱航天事业的观众。

文/本报记者赵莉

图/本报特约记者聂少勇

本篇热门关键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天地神舟》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天地神舟》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天地神舟》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神舟,天地,大树里,王灿,纪录片,任务,基地,摄制组,蚊子,戈壁滩,编导,小高,张卫东,两个人,团队,本报记者,策划案,观众,工作,哈斯,杜斌,王成,拍摄时,神舟十号,老弱病残,远望六号,小茶馆,意外收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媒

2015-08-02 #短篇故事

《和平年代》 20120712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⑨

《和平年代》 20120712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⑨

和平年代,从神舟,神舟六号,短时间,长时间,航天员,主要内容,中国载人航天,每一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铿锵有力

2020-06-11 #故事会

《和平年代》 20120712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⑨

《和平年代》 20120712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⑨

和平年代,从神舟,神舟六号,短时间,长时间,航天员,主要内容,中国载人航天,每一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铿锵有力

2020-06-11 #故事大全

《和平年代》 20120713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嫦娥飞天

《和平年代》 20120713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嫦娥飞天

和平年代,我国,神舟九号,发射中心,中将,新一轮,神女,飞天,酒泉,挑战,主要内容,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会成为,接任务,女航天员,嫦娥飞天,航天人,第一人,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尘埃落定

2015-08-19 #故事阅读

《和平年代》 20120713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嫦娥飞天

《和平年代》 20120713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嫦娥飞天

和平年代,我国,神舟九号,发射中心,中将,新一轮,神女,飞天,酒泉,挑战,主要内容,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会成为,接任务,女航天员,嫦娥飞天,航天人,第一人,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尘埃落定

2016-10-01 #故事大全

你一定知道神舟飞天的骄傲 但未必知道神舟背后的故事。

你一定知道神舟飞天的骄傲 但未必知道神舟背后的故事。

陈忠洲,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作品,航天飞船,中国,墨韵,田伯平,陈洪军,任务,京海,天宫,星空,空间,航天,艺术,远望号,重量,白雪石,神舟十号,神舟五号,宇航员,中国航天,事业,书画,书法作品,国家,宣纸,强国,巨轮

2020-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和平年代》 20120709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⑥

《和平年代》 20120709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⑥

和平年代,原因,和平,年代,神舟五号,航天城,计划,节目,试验,威胁,主要内容,载人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准备工作,航天人,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井然有序,前所未有,心急如焚,非典,讲述了,进行着

2020-06-11 #小故事

《和平年代》 20120712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⑨

《和平年代》 20120712 神舟飞船背后的故事·撼天记⑨

从神舟,神舟六号,和平年代,短时间,长时间,航天员,主要内容,中国载人航天,每一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铿锵有力

2020-06-1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