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双拥杯征文:梓溪革命老区巡礼

时间:2020-06-11

讲好家乡故事主题征文

提示:本文共有 38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您当前位置: 浏览文章 双拥杯征文:梓溪革命老区巡礼 来源:县作协 作者:何州凤 日期:2020年04月06日 阅读:6

追忆烽火印初心,传承精神担使命。

创新发展显威力,军民融合一家亲。

青山掩映,秋风轻拂。伴着仲秋的凉风,跟随县作家协会采风活动,我第一次走进板桥乡梓溪,寻访红色诗篇,接受红色洗礼。

梓溪是深山老林。大余山、南山尖,浙源岭,群山环绕,把梓溪打造成充满神秘色彩的世外桃源。自古有一条幽幽的山岭通道,与江西省紧紧相连。

梓溪是绿的世界。翠绿的竹海,墨绿的松林,淡绿的茶园,葱绿的菜地,山泉水也似绿非蓝,清澈透明。绿让梓溪的空气弥漫着负氧离子。

梓溪是红色老区。八、九十年前,皖浙赣地区红军就在梓溪活动,是方志敏创立的中共皖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皖浙赣游击大队的活动中心,村民在峥嵘的岁月作出了贡献。

红色梓溪的遗址、遗迹、遗物

都说“红色梓溪”,梓溪的“红”究竟“红”在哪里呢?

梓溪村中有条梓溪河,它就是“红”的见证。经久不息的山泉水向人们诉说着一串串“浴血奋斗英烈魂,支前支红鱼水情”的故事。

沿着梓溪河而上,第一站就是河上的“红军廊桥”。红军廊桥原名仰题桥,长20余米,宽4米,单孔石拱,桥上建有五间走廊,系清代雍正四年间所建。这座桥是当年通往村中的必经之地。红军、新四军在梓溪活动时,曾经在桥上设了岗哨。解放战争期间,新四军加强防守,还在廊桥的上方架设了两挺机关枪。1994年,老兵汪清河回乡探亲,曾经捐资修理。如今,沂源河上建有各类大桥小桥,仰题桥也不是唯一交通要道,但它永远是一座光荣的红色廊桥。

走过廊桥,我们来到沂源河北岸的“红军鱼塘”。鱼塘建在村中大会堂前的台阶边,塘面足有10米见方,四周砌有2米高的石墙,一米多深的泉水川流不息。我们采风时,看见水清澈,鱼透明,大大小小的红鲤鱼、草鱼时儿摇头摆尾,自由穿梭,时儿聚会成群,相互问好,静静享受着山泉水的甘甜,感受着自由快乐。说起这口鱼塘,还有一段革命故事呢。据说,梓溪自古以来就有泉水养鱼的传统,村民巧用地势引用山泉水在家前屋后建鱼塘养鱼。其中汪家大户就在其祠堂前修建了一座标志性鱼塘,后来,兵荒马乱,鱼塘一度荒废。1936年,红军伤病员在梓溪村中养伤,听着梓溪泉水鱼的故事,喝着村民们送来的鱼汤,感激不尽。于是,战士们帮助村民把祠堂前的鱼塘进行清理,并从江西老区带来了鱼苗投入饲养。从此,村民就经常捞鱼熬制送给伤病员补养,村里村外传出了一段“军民团结如鱼水”的佳话。

走过鱼塘,我们跟随导游汪跃良来到沂源河的南岸。南岸有一片双拥文化广场,广场边是新创办不久的“梓溪革命老区红色印记展示馆”。展示馆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老区的光辉不朽历史,第二层是现代军民共建的故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认真聆听着导游的解说,仔细观看每一张珍贵的照片、每一段光辉历史的文字记载、每一件激动人心的红军革命遗物。我们站在方志敏、李步新、熊兆仁、刘毓标、倪南山等一批老区革命前辈的照片前,凝视着、瞻仰着,久久不愿离开;我们停在展示革命遗物的橱窗边,激动着,思索着,印记着几十件弥足珍贵的实物,走走停停,停停回回,也不知有几个反复。看见那条褪了色的“红军标语”,仿佛当年红军贴标语的场景就在眼前;看见那台锈迹斑斑的缝纫机,仿佛听见当年皖浙赣支队被服厂里“滴滴哆哆”的缝纫机声,还有那……还有村民在当年红军弹药保管处挖到的手榴弹、枪、刀等物件。一幅幅图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实物重温红色岁月,感受我们革命前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展示馆,在鲜红的党旗下,我们佩戴着党徽,举起右手,向党,向革命英烈们郑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我们近年来进行过多次,但这一次感触特别深刻,意义更为重大。

走出展示馆,我们来到梓溪村的西部,沿着正在修建的“红军路”寻找红军的足迹。那是一片崇山峻岭。导游汪跃良指着眼前的人烟稀少之地滔滔不绝介绍说,红军时期与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曾经建有红军游击队会议中心、皖浙赣支队的被服厂和医院、红军宿营地。其中双源坞内建有皖浙赣支队被服厂,当时有缝纫机8台,工人20余人。塘坞里湾建有皖浙赣支队医院,厨房、宿舍、医疗所一一都有,当年的院长叫郭龙,医生叫郭连根。在柿树湾也曾建了红军日用品保管处。红军还用一座墓穴做掩护,建立弹药保管处。当年的这些被服厂、医院设施很简陋,都是梓溪村民用毛竹与茅草搭建的,红军的粮油也靠梓溪村村民供应。汪跃良指着一处山坞说,那里还有两处粮油保管处。一处在汪雁坑湾的大石壁底,面积有20多平方米,并搭建了竹棚,建有两个粮仓,存放几千斤稻谷。另一处在泥池里湾。两处都有红军专人把守保管。目前这些遗址、遗迹正在逐步修复。

梓溪,在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省民政部门就确认为省级革命老区。

红色基因的真人、真事、真情

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军地携手聚力发展,红色力量处处展现。

革命前辈给梓溪的青山营造了另一番红色的风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如今的梓溪旧貌变新颜,已成为休宁红色文化的象征,是人们接受心灵洗礼的一方圣地。这里到处莺歌燕舞,不仅是一片蕴藏生机活力的红色沃土,更是一处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家园。

在梓溪,当年经历烽火岁月村民曾为保护红军,支持革命作出积极贡献。这些支红老人虽已逝去,但他们的故事仍在流传。他们的子孙以及乡村的后辈们都在传承着红色基因,续写着一个个新时代军民携手的传说。

那天采风,我们见到了95岁的红嫂余仕宜。她丈夫汪其众早年从军参加游击队新四军,历过多次战斗。余仕宜传承了丈夫的革命精神,是一个“支红户”,解放后也一直担任村组妇女干部,为村民服务了45年,曾获得全省三八红旗手证书和奖章。采风时,她清晰地讲了当年为游击队做军鞋送“鸡毛信”的故事。

在紧靠梓溪红军路起点的地表上,最近竖起了一座四层新楼房,标致新颖。一打听,原来楼房建设者是一个退役军人,他叫汪国红,今年49岁,是一位“红三代”。汪国红的爷爷汪祀孝是一名老游击队员,也曾当过红军联络员,全家都是支红“堡垒户”。汪国红1995年从新疆部队退役后一直在杭州打工。去年,为家乡美好乡村建设的轰轰烈烈形势所感染,同时也为打造村里的红色旅游胜地,他放弃高薪而回村参加建设。目前这座楼房就是为村里旅游业发展办农家乐民宿而新建的,总投资100万元。外观是古色古香的徽派格调,内部格局却是按照四星级宾馆要求设计的。他告诉我们,传承爷爷的红色基因,就要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说起梓溪红色旅游,不得不说说一个叫汪跃良的能人。

汪跃良,在梓溪土生土长,对家乡有着乡愁和情怀。曾从教过8年,下海经商8年,浙江杭州创业18年,2017年3月,他毅然选择放弃开创18年的杭州基业,于2017年3月25日回到梓溪;当年3月26日至4月20日,收集并整理“梓溪烽火路”资料3万余字,征寻红色遗物10余件,于同年6月28日首次“梓溪印记展示馆”开馆。

回乡投资,励志传承红色元素,利用梓溪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红色文化为主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从而带动家乡振兴,引导村民致富。

作为梓溪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领头雁,他亲力亲为,一手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打造红色品牌;一手发力整粪治环境,打造绿色品牌。首先抓好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人居环境,村内的各条道路全部铺设排污管道。整修了荒废的35口泉水鱼塘,敲掉了路边百余口粪缸,铺设了2000多米的排污管道。村中的沂源河道宽敞整洁了,清澈的山泉水静静流淌;两岸的马头墙农舍古朴宁静,默默迎送着每一位来客。汪跃良用他黝黑而敦实的身影,记录了一个“脏乱差穷”的小山村变身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故事。村里一处处的革命遗址逐步恢复起来了,梓溪红色印记的展示馆办起来了,以”泉水鱼”为品牌特色产业建成了,4家农家乐服务搞起来了,村里的糍粑、辣椒粿、清明粿、苞芦松等农特产品有畅销门路了。前来梓溪进行红色教育、开展乡村旅游的游客人流不断,络绎不绝。梓溪村美好乡村建设顺利通过县市级验收,并跨入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行列,2019年10月底有望通过验收,两年多以来,梓溪变化巨大。

采风中,汪跃良风趣地给我们讲述他的“红色情怀”,2017年4月19日开始动工打造梓溪,包括“全城环境整治”和“红色旅游开发”到2017 年6月28日开始接待第一批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仅二个多月时间,穿破7双皮鞋,体重也整整减轻了7公斤,用他的话说:“唯有雄心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梓溪是红色沃土上的绿色家园。绿色家园到处传颂着军民融合的新鲜事。

走进梓溪,展现眼前的是一处军民共建的文化广场,红旗招展,游人如织。据了解,火箭军驻黄某部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关心革命老区发展,与板桥乡结对军民共建。发挥驻军部队优势,从财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投身脱贫攻坚战。实施“六项援建行动”,重点在支柱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创建、信息科技致富、基础教育帮扶、基础设施援建和卫生医疗援建等方面精准发力。紧紧围绕“红”“绿”两个主题,挖掘梓溪红色历史资源,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红色文化旅游,将绿色生态环境和红色人文景观相结合,打造老区乡村文化旅游的“新名片”。近些年,先后援建了梓溪几十口泉水鱼塘,修建了火箭军等双拥文化广场,梓溪大会堂,重置了革命老区红色印记展示馆等设施。

新时代的梓溪,展现了一幕幕“双拥”的新画景,奏响了一曲曲“双拥”的新凯歌!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双拥杯征文:梓溪革命老区巡礼”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聆听革命老区的动人故事: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

聆听革命老区的动人故事: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

拥军,冠县,红色,车队,红庙村,烈士,基因,军人,山东省,双拥,建设,故事,乡村,莘县,工作,活动,东昌府区,志愿者,烈士陵园,烈属,红色旅游,设施,宣传,教育,教育基地,烈士纪念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信念,平原

2009-01-26 #经典故事

双拥杯征文:双拥一曲天地宽

双拥杯征文:双拥一曲天地宽

知青,创作,休宁县,宣传,安徽省,小品,政府,黄山市,齐云,党中央,书记,休宁,区委,县长,同志,同学们,山志,快板,时代,双拥,张老师,文艺宣传队,被评为,习近平,乐天,买肉,劳燕,张启,方志敏,明休宁

2020-06-12 #长篇故事

我市在全省“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暨征文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我市在全省“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暨征文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扶贫,征文,三等奖,演讲比赛,扶贫办,李婷,工作组,名代,寻家,讲故事,形式,先进典型,事迹,东西部,为题,代表,全省,组织奖,协作,攻坚,全社会,各地市,比赛中,革命老区,在本次

2020-08-12 #短篇故事

春节征文选登红色故乡旧貌换新颜故乡

春节征文选登红色故乡旧貌换新颜故乡

故乡,罗霄山,贺子珍,一身,煤油灯,见证,革命,黄竹岭,新时代,人生,初中,公路,家乡,小山村,故居,求学路,父母,父亲,精准,结石,衣服,自行车,高中,回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越走越,革命历史,革命老区,习近平,之光

2020-09-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聆听革命老区故事 弘扬老区精神 常德老区“三书”正式付梓发行

聆听革命老区故事 弘扬老区精神 常德老区“三书”正式付梓发行

老区,工作,常德,发展,宣传,龚德,龚美,革命老区,仪式,全市,基因,红色,讲话,高质量,以弘,刘春林,方红,李彩虹,王磊,汉强,申遗,门合,副会长,市民政局,宝地,发展史,专辑,个人,代表,书籍

2013-10-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走进沂蒙老区感悟沂蒙精神——赴山东沂蒙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感

走进沂蒙老区感悟沂蒙精神——赴山东沂蒙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感

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党校,摘要,兵团,党性,党性修养,干部,实地,感人事迹,思想,组织,灵魂,洗礼,启迪,山东临沂,所感动,现场教学,沂蒙精神,革命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前所未有

2020-06-17 #长篇故事

聆听革命老区故事 弘扬老区精神 常德老区“三书”正式付梓发行

聆听革命老区故事 弘扬老区精神 常德老区“三书”正式付梓发行

老区,工作,常德,讲话,龚德,龚美,发展,宣传,革命老区,副会长,市人民政府,市民政局,仪式,党组书记,全市,基因,局长,红色,高质量,兼秘书长,副市长,以弘,刘春林,方红,李彩虹,王磊,汉强,申遗,门合,宝地

2015-01-23 #故事阅读

革命老区 红色聊城

革命老区 红色聊城

聊城,老区,旧址,范筑先,山东省,革命老区,遗址,马本斋,鲁西北,日军,民政部,革命,县市,名单,山东,场馆,英雄,阳谷县,鲁西,抗日,刘邓大军,抗日英烈,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党组织,八路军,全市,县委,地区,情况

2016-11-2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