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0-06-11 23:00:01

相关推荐

导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而在这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司马迁的故事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着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着名的着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着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着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着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扩展阅读: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着《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早年时期的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曾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主持史书的编写工作,监管国家典籍,另外天文历法也是其职责,类似钦天监,司马谈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在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继承其父对《史记》的编纂。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宫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doc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2770字]编辑推荐:Word文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司马迁写《史记》历史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历史故事

司马迁,李陵,史记,汉武帝,匈奴,敌人,步兵,监狱,李广利,太史令,父亲,司马,司马谈,孔子,李广,历史,史料,大臣,屈原,情况,朝廷,时候,文字,腐刑,历史故事,传说中,是一部,刘邦,单于亲,苏武

2020-06-11

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

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

司马迁,李陵,史记,汉武帝,匈奴,司马谈,太史令,父亲,敌人,步兵,监狱,李广利,历史,时期,离骚,长安,司马,史圣,孔子,李广,传说中,事迹,全书,史书,史学,史料,史识,后世,唐都,大臣

2020-06-12

历史故事:司马迁写《史记》

历史故事: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李陵,汉武帝,匈奴,史记,敌人,步兵,监狱,李广利,太史令,父亲,司马,司马谈,孔子,李广,历史,史料,大臣,屈原,情况,文字,朝廷,时候,腐刑,传说中,是一部,刘邦,单于亲,周文王,吴广

2020-07-17

司马迁写《史记》历史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历史故事

司马迁,李陵,汉武帝,匈奴,史记,敌人,步兵,监狱,李广利,太史令,父亲,司马,司马谈,孔子,李广,历史,史料,大臣,屈原,情况,朝廷,时候,文字,腐刑,传说中,是一部,刘邦,单于亲,周文王,吴广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