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讲述“海味”中国故事

时间:2020-06-13

当代中国普通人身上报国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人民日报海外版从2017年年初开始,定期在每周四第5版推出“中国故事”,旨在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传统文化 历久弥新

传统文化上的优势利用的好,对外传播便事半功倍。海外版8月10日、17日、24日三期的中国故事用近2/3的版面介绍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着重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借此强化“文化古国”的国家形象。

图片美化版面。行文中,适当使用图片能够为文章增彩,有利于形成视觉冲击,使受众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防止疲劳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将标题巧妙地用多种色彩统一起来使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加深读者印象。8月10日的《曲阳,千年“雕刻之乡”的围困与谋变》则是如此,首先使用照片突出主题——以古色古香的中国建筑修饰大标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文中辅以照片和蓝色小标题,将雕刻之乡的发展变化直观呈现出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小标题——点睛之笔。寥寥数语,便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概括性、总结性的话语一目了然,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举例来说,8月17日《藏茶传奇:历经千年茶香依旧》以时间为序,将文章划分为“文成公主与茶马古道”、“送给每一份藏民的国礼”、“六代家业与深度扶贫”三个部分,贯通古今。

立足当下。媒体在介绍传统文化时不能“啃老本”。只有抓住当下,与现实紧密结合,紧跟发展潮流,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我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证明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发展的潮流之中,使其重新散发新鲜活力,并且历久弥新。

善抓典型 讲好故事

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就必须善于将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传递给世界,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入了解海外读者的语言思维、阅读习惯,从社会选取典型案例,将中国的发展成果展现在世界面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平凡人物中选典型个案。“中国故事”在选材上,善于从社会中寻找典型,或介绍文化遗产、或讲述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地区,或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众生相”栏目刊发的《岳长海:正能量的工作让人愉快》《朱征夫:律师的使命和担当》等系列文章,从不同职业的优秀代表中选出典型人物进行报道,展现我国劳动工作者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风貌。这种报道典型个案的做法,将平凡人物的工作和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具说服力。

变宏大叙事为微观视角。海外版讲述中国故事,华丽辞藻并不多见,语言多平白、易懂,且娓娓道来,少了说教式的无趣,多了几分轻松惬意。文章从微观层面入手,避免宏大叙事和教科书式的说教,注重引导读者思考。

“习近平讲故事”栏目则从总书记的讲话入手,展示出国家领导人的个人魅力。8月17日《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24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专访时的内容,回忆了其在上山下乡时与书结伴并深受其影响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众生相”和“习近平讲故事”两个栏目,一个从小人物的工作生活入手,一个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落笔,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建构起中国的国家形象。

敢于并善于讲故事

准确把握读者的关注倾向。受众是我们传播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创造出深受其喜爱的作品。对外传播针对的主要是海外读者,要达到既定的传播效果,就要首先了解受众对中国的哪些方面感兴趣,然后经过精心选择,有针对性地报道,从而构建出我国的国家形象。

了解读者的语言、思维习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要因时、因地、因人做出改变,用符合读者习惯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传播,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媒体要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避免宏大叙事和教科书式的说教,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改变读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主动策划,争取主动权。有专家指出,国际受众较少关注中国对外宣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文化传统中很重视不同观点的争论,但是中国的对外宣传争论往往较少。因此,在对外报道中要注重各方观点的平衡,给冲突各方充分的表达机会,以此实现公平。

某一事件或热点出现时,要紧紧抓住时间差优势,首先发声,准确、及时向世界提供客观的时效性报道;同时,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挖掘素材,拓展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则要注重拓宽事件的信息来源,增强报道的多样性。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原标题为《读报 看这家海味报纸讲中国故事》,转发请注明来源。谢慢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讲述“海味”中国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

导游,游客,中国,中国故事,故事,使者,大赛,人人,客人,李德,文化,桥梁,盆景,职业,张超,国家旅游局,知识,选手,起源,银奖,传播,储备,房博,中一,中华文化,主力军,内容,历史,名片,地理

2020-07-29 #短篇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讲出新的精彩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讲出新的精彩故事

增速,中国,制造业,进出口,新动,年中国,比上年增长,动能,行业,趋势,城镇化,中国经济,经济结构,人口,国家,增加值,大故,故事,经济,能带,需求,零售额,转型,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优化升级,分别增长,人民日报海外版,三大门,中国人...

2020-03-08 #故事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大篇幅关注保山乡村振兴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大篇幅关注保山乡村振兴

连村,艺术,杨文举,张占,信王,五合乡,织锦,游客,美术馆,乡村,傣族,保山,村民,旅游,奇石馆,杨正斌,傣家,老人,改造,传统,文化,文举,新闻网,村里,刘乐,体育老师,发展,文化站,乡村旅游,告诉记者

2010-04-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侨心书苑”助力侨胞抗疫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侨心书苑”助力侨胞抗疫

出版社,陈嘉庚,中国华侨,丛书,侨界,故事,杰出人物,中国侨联,疫情,中国,图书,华侨,集美,公众号,之光,何香凝,大爱,司徒美堂,李四光,李林,竺可桢,钱伟长,上开,家兴,新中国,致公党,中华文化,侨胞,人们,中国航天

2010-08-01 #故事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让“小家”故事传遍“大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让“小家”故事传遍“大家”

节目,中国,好家庭,老兵,家的味道,家风,饭米粒儿,家文化,辽宁卫视,亲情,家庭,故事,时代,社会,表现手法,中国文化,习近平,中得,大台,容和,辽宁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一面镜子,人文精神,上线,中心,主题,海外版,刊文,作用

2009-06-07 #短篇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嗨起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嗨起来

夏令营,营员,华裔,云端,青少年,中国侨联,孩子,故事,中华,中文,亲情,中国,打卡,孩子们,唐珊,四川,讲故事,课程,音视频,综艺,中华文化,实地,家长,文化,方式,时间,疫情,特色,节目,生活

2012-10-24 #短篇故事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海南外国人的战“疫”故事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海南外国人的战“疫”故事

海南,疫情,口罩,海口,斯特凡,劳拉,生活,杰西,大卫,查理,创作,防控,肺炎,市民,美国,英文,乔希,生活在,这段时间,英语老师,国际,中文,中国,南非,人们,信息,凝聚力,加拿大,大部分,时间

2020-07-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人民,想知道,民众,书法,外国,外国人,文艺,魅力,中国人,了解中国,习近平,曲音,中国作家,中国风,时代发,世界观,中华文化,京剧,文艺作品,品位,优秀作品,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度,作用,作品,戏剧,形象,国画

2020-04-2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