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闫照忠 孙亚军《简琴楼谈艺录》

时间:2020-06-13

王羲之的小故事五十字

提示:本文共有 41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中国报道讯(李毅 报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量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我们深深的知道,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更知道文化只有深深的扎根在人民的心中,弘扬时代的正气,才能不忘初心砥砺而行。2020年3月,《中国报道》人物访谈栏目、互联星空中国书画院、四川省新文人画院联合电话采访了疫情期间,坚持固守本分,以文化之心弘扬时代正气的互联星空中国书画院院士、青年学者、国画艺术家闫照忠先生,青年学者、作家孙亚军先生,就他们正在书写的《简琴楼谈艺录》进行了系列专访。专访结束后,两位学者将谈艺录的内容交给互联星空中国书画院,为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我们将内容附之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简琴楼谈艺录》概述

国画艺术家、青年学者闫照忠先生

青年学者、作家孙亚军先生

《简琴楼谈艺录》是青年学者、国画艺术家闫照忠先生和青年学者、作家孙亚军先生在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以书信交流中国文化的文集。

作为互联星空中国书画院、四川新文人画院的两位学者,以学术的高度,文化的视野,文学的笔触,回望了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的发展脉络,其主旨以孔子所言的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本源在于 道 ,这个 道 是充塞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是横贯文化艺术的根本,文化艺术缺失了 道 的根本以后,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值得一提。两位学者在书信之中,试图还原文化人物本来的真性情,从而让读者深切的感受到,艺术乃是小道而已,真正的大道在于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文化使命与担当。

疫情时最好的教科书,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瘟疫面前,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家国情怀?疫情面前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艺术家的苍白与无力,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当代的艺术,严格的说已经没有了对生活热爱,简单重复的作品,毫无生命力可言。谈艺录,是从另一个角度在向读者阐述 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用生命与鲜血铸就之灵魂所造,经过时间的淬炼之后,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

颜真卿:大唐精神真正的范式

闫先生:

您好!昨日来信已收到,先生对唐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价值的评述,是符合历史学观点的。唐代的确是开天辟地的大时代,纵观历史汉唐两季百年基业中,均有开两次盛世的事迹,唐代贞观和开元两朝,人才济济,基本实现了唐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坐标性的地位,经济、政治、文化成为后世的典范!所以,我深深的认同先生所言唐代在诸多领域乃是乃是开宗立法的时代。就书法而言,唐楷的确立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 书同文 ,统一文字之后,政令才能上传下达,才能适合普通民众学习,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唐代之前,书体众多,书家林立,欧阳询曾在《用笔论 序》中说: 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唐代作为有着世界眼光的时代,它要实现自己的文化远播番外,四海仰慕的目的,文字范式的统一,势在必行,唐楷的确立既适合官方行文的通达,也适合海外学子研习唐代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唐代的确是为书法立法度的时代,尽管这种法度在今天有些人心中显得呆板,但它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统一身份!

如先生所言,中正的气度是唐楷的基本范式,也是唐代文人根本的操守。先生所言,虞世南、欧阳询和褚遂良,他们完成了书法进入唐代,进行规范之前的所有准备,他们是初唐时期书法的承上启下式的人物。我注意到,先生在说这三个人的时候,重点说了他们的操守和学养品格,而舍去谈他们的书法成就,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笔法的陈词滥调早已被历朝书家文人叙述过,况且时间过去了一千多年,我们对于古人在艺术上的成就无权评判,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知晓他们的言行,明了他们一生的治学心路,从而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虞世南、学习欧阳询、学习褚遂良,是因为他们的操守与人格成为我们的榜样,精神气度中所散发出的 中正之气 ,是我们今天研习书法、学习做人的根本所在。一千多年前这三位大师,生前均为国家栋梁,他们积极实践着自孔孟以来的 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旨趣,其操守名节彪炳千秋,可谓心有一腔正气,笔下方存气象万千。

说到这里,我想顺着先生的意思进一步阐述唐代的 中正之气 ,曾有人论述唐代书家,认为最能代表唐代气度的书家,当属颜真卿。后来,我仔细阅读了《新唐书》《旧唐书》关于颜真卿的记载,始信不疑。尽管唐代二百多年当中,诞生过很多在书法艺术上有极高造诣的人物,但最能将唐代的刚勇、方正、雄浑之气彰显出来的却只有颜真卿一人。

颜真卿可谓是唐代文化人格的浓缩,他出身世家,他的五世祖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颜之推先生,他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部中国历史上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治家教子之书《颜氏家训》,家训开篇即言明: 诚孝、慎言、检迹 ,认为读书治学是为了 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颜之推告诫子孙须 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 。当我仔细阅读了颜真卿传之后,我觉得颜真卿先生是在用毕生的言行来实践先祖的遗训。

颜真卿先生的书法闻名于世,他流传于世的作品当中,《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我认为最能代表颜真卿先生铮铮傲骨,凛然正气的人格魅力。其中,《祭侄文稿》中满含着国恨家仇,以及颜氏家族几十口人的斑斑血迹,被宋代以后的文人认为是能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媲美的天下第二行书。依着闫先生的思考,我想说说颜真卿何以成为唐代文化的魂魄,何以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范,以及他书法中的中正之气的人格滋养!

公元755年的冬季,镇守范阳、平卢、河东三地的藩镇首领安禄山,打着 清君侧、讨伐杨国忠 的旗号,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在河北起兵造反。一时间,河北民心大乱,大片土地沦为叛军所有。此时,处在帝国中央的唐玄宗正在长安的大明公内,和一帮文人雅士在排练元旦的节目,京城之内毫无防范。当安禄山的大军横扫河北诸地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内时,唐玄宗召集群臣研究平叛对策,他说: 泱泱大唐,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义士,守土护疆吗? 实际上,此时颜真卿和他的哥哥颜杲卿正在积极组织官兵,进行抵抗。他联络哥哥常山太守颜杲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防御战,有效的打击了敌人的作战部署,当时担任常山、平原两地的联络官的就是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颜氏兄弟以正义之师聚合20万部众打击叛军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让一度惊惶不安的唐玄宗为之振奋,也为京师准备平叛之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公元756年,叛军首领史思明攻陷常山,将颜杲卿、颜季明在内的颜家几十口人杀死,颜真卿在他的《祭侄文稿》中悲愤的写道: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史书上记载,史思明杀害颜氏父子时非常残忍,几乎是不留全尸,所以才有了颜真卿悲痛之笔写下的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颜真卿和他的哥哥、侄子以及死去的颜家男女老幼,用他们忠贞不二的身躯,诠释了人间正道。作为文化人的颜真卿,用他的操守真正的践行了文化人在危难面前凛然大道。

整个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唐代的 元气 真气 在这场浩劫之中被耗尽了,昔日繁华的京师长安,成为流民之地, 安史之乱 所带来的文化上、经济上、政治上的毁灭性打击是不可估量的,此后的唐帝国虽然有过短暂的繁荣,但已经是不可与盛唐时期相提并论了。作为平叛有功的颜真卿在平定叛乱之后,被朝廷委以重任,他成为众人仰慕的唐代文化巨星。《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一气呵成之作,他的这幅作品字字之间流淌的是生命的气息,即便是一千多年后再去看这幅作品时,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我们被颜真卿的大义与悲痛深深地感动!

闫先生,说到《祭侄文稿》,这几年我发现很多人在书法培训班上,教授《祭侄文稿》,未免有些可笑,他们未免真的视书法为技术了吗?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仅不可临摹照搬,更不能亵渎!字里行间的斑斑血泪,又岂是以书法为专业之辈所敢望?所以,我深深地认同先生所言,所有的艺术是真情的流淌,是生命的气息所铸就,这是艺术之所有拥有生命,而又能历千秋不衰的缘由。书法绝非仅仅是写的一手好字这么简单,每一幅真正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有生命的温度。

《祭侄文稿》是用生命铸就的大书作,颜真卿的一生同样也是大写的人生!公元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谋反!七十五岁的颜真卿再次代表国家征讨逆贼,这次出征很多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颜真卿作为国家文化人的领袖,万一有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也有人认为颜真卿年事已高,不易出征。但是颜真卿力排众议,决定在古稀之年会一会这个向来以功高自持的李希烈。颜真卿代表唐德宗向李希烈问罪,李希烈非但没有认罪罢兵,反而将颜真卿扣押,威逼颜真卿屈服于他。《新唐书 颜真卿传》记载: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 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 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 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 有诏。 真卿再拜。奴曰: 宜赐卿死。 曰: 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 奴曰: 从大梁来。 骂曰: 乃逆贼耳,何诏云! 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孔子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颜真卿舍身求仁真乃君子之所为,我姑且认为颜真卿先生的书法中的中正饱满,雄浑厚重之气,正是他铮铮铁骨的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也常常认为,书法是一门 知行合一 的艺术,我们常常说 字如其人 ,真乃如此也。再好的艺术,没有知行合一的相辅相成,艺术就会显得苍白而无力。我们为什么热爱我们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那是因为每一幅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背后,都一段难以忘怀的温情的故事,才使得我们能够时隔千年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书法绝不仅仅是技术活,它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大写的 人 字!蕴含着以毕生之力求的 人 之为 人 的温暖!所以,纵观有唐一季,书家林立,独颜鲁公能以 人 者之气象,浓缩唐代无限的风华!

寥寥数语,望先生斧正之!谨问先生安好!

贞人堂主人 孙亚军

庚子春节正月初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闫照忠 孙亚军《简琴楼谈艺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敦煌书籍推荐:赵声良《敦煌谈艺录》

敦煌书籍推荐:赵声良《敦煌谈艺录》

敦煌壁画,层次,敦煌,研究,敦煌石窟,绘画,历史,敦煌艺术,修养,文章,美术史,问题,作者,作品,意义,情况,方面,照片,版画,知识,艺术,领域,赵声良,刘铁,寄梅,就不能,相关问题,敦煌研究院,专业,价值

2014-03-10 #短篇故事

谈艺录丨《传闻中的陈芊芊》爆了 女性故事如何突围?

谈艺录丨《传闻中的陈芊芊》爆了 女性故事如何突围?

陈芊芊,观众,剧情,剧中,台词,现实,人物,套路,女性,女性主义,平权,意味,故事,花垣,逻辑,魅力,创作,女性角色,安迪,本可,林绪,玄虎,玛丽苏,苏明玉,男主角,一直以来,上都,传闻中,三公主,人心

2012-03-31 #故事会

钱钟书在蓝田

钱钟书在蓝田

钱钟书,蓝田,国师,围城,三闾大学,散文,创作,上海,意义,谈艺录,这时期,一行,中国,中国画,作者,先生,图书,图书馆,学术论文,学术,影子,教授,教师,散文集,条件,湘西,藏书,诗集,生活,吴勇前

2018-04-24 #长篇故事

关于电影的名言

关于电影的名言

电影,谢晋,艺术,演员,美学,镜头,米特里,蒙太奇,谈艺录,和心,形象,理学,观众,含义,导演,形式,影片,本性,风格,表演,夏衍,爱因汉姆,爱森斯坦,郑君里,世界,电影艺术,事物,戏剧,电影剧本,画外音

2017-11-21 #小故事

关于电影的名言

关于电影的名言

电影,谢晋,艺术,演员,美学,镜头,米特里,蒙太奇,谈艺录,和心,形象,理学,观众,含义,导演,形式,影片,本性,风格,表演,夏衍,爱因汉姆,爱森斯坦,郑君里,世界,电影艺术,事物,戏剧,电影剧本,画外音

2016-10-27 #小故事

关于电影的名言名句

关于电影的名言名句

电影,艺术,谢晋,美学,蒙太奇,镜头,电影艺术,含义,本性,谈艺录,爱森斯坦,米特里,郑君里,场面调度,电影演员,场面,和心,差别,影片,形象,技巧,演员,演技,理学,画外音,空间,舞台,节奏,观众,视点

2007-08-02 #故事会

关于电影的名言名句

关于电影的名言名句

电影,艺术,谢晋,美学,蒙太奇,镜头,电影艺术,含义,本性,谈艺录,爱森斯坦,米特里,郑君里,场面调度,电影演员,场面,和心,差别,影片,形象,技巧,演员,演技,理学,画外音,空间,舞台,节奏,观众,视点

2008-01-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