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时间:2020-06-13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共有 45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解题〕 王献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其父王羲之(321 379)的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新体。其书法字势雄强多变化,为历代学书者所宗尚,影响极大。作为这样一个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的儿子,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感染和教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王献之长大以后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本文写的就是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结构分析〕 本文写了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按写作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王献之的身份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王献之练字希望得到父亲的称赞,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在他的字上添了一笔。 第二层(第三、四自然段),写王献之向父亲请教书法的秘诀。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父亲告诉儿子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写王献之学父亲的样子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 〔语意理解〕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这是故事的起因:少年得志的王献之聪明过人,加上父亲的指导、感染,从小生活在人们的称赞声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慢慢不自觉地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练字,模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能把自己关在房里“独自练字”,而且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说明王献之在他那个年龄已经相当自律,练习书法已经成为他自觉自动的行为,他从小就具备了一个书法家的潜质和刻苦精神。笔法,是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 “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如果不与父亲相比,王献之的字写得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他听惯了人们的称赞之声,也期望得到父亲的称赞是很正常的心态。“满以为”生动地表现了王献之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确信自己会得到称赞的心理状态。 “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 王献之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父亲的称赞,他只得到一个沉默和父亲亲笔在自己写的“大”字下面添上的一点。王羲之的不加评论和“加一点儿”的行为,为下文设置了悬念———他这是什么用意呢?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兴冲冲”是兴致非常高的意思。“又”把字送给母亲看,表明王献之在父亲处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称赞,心有不甘,他坚信自己一定能从母亲处得到赞扬,所以就“兴冲冲”地又给母亲看。谁知母亲一语道破天机:“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这就说明王献之的字在功力上与父亲的字相差得还很远。王献之的母亲不是书法家,却一眼就看出来了一笔之间的差距。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王羲之对儿子的字不置一词而只添一笔的用意。 “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他想,父亲真了不起,随手点了一点儿,就写得那么好。他又回到父亲的书房,问道:‘别人都称赞您的字写得好,您有什么秘诀吗?’王羲之哈哈大笑起来,他抚摩着献之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 王献之在亲处依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称赞,父亲的“一点儿”把他的整个字都比了下去,这令他觉得十分没面子,非常惭愧。但他毕竟是个八九岁的孩子,认为父亲一定有什么写字的秘诀,那“一点儿”只是顺手随意点上去的。所以就想走捷径,向父亲请教秘诀。这一方面说明王献之十分上进,想把自己的字写得与父亲媲美;另一方面也说明王献之十分幼稚天真,以为只要有秘诀随手一笔就可以把字写得漂亮。“王羲之哈哈大笑起来”表现出王羲之心里认为儿子的问题十分天真,甚至可笑;“抚摩着献之的头”表示了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为下文设置了悬念———书法秘诀在屋后的小花园里吗,写字与小花园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大清早父亲就已在聚精会神地练字了。王羲之作为著名的大书法家依然如此勤学苦练,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儿子,指点儿子,引导儿子,以身作则地为儿子做榜样。同时也表明他一生的书法成就就是如此勤奋不懈的结晶。 “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面。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羲之没有直接对儿子说,字要写得好全靠勤学苦练,而是用具体的做法告诉儿子:秘诀只有两个字:苦练。写完18口大缸水(注意,这里的18缸水是虚指,并不一定写完18缸水就能练出一笔好字。它只是强调了一个艰辛的训练过程),那是何等艰难的训练过程,又是何等漫长的过程啊。这个过程考验和磨炼的是人的意志、毅力和耐性,它要忍受无尽的寂寞与孤独,独自体味书法中的玄机与奥妙,才能达到笔走龙蛇、游刃有余的境界。王羲之在用事实向儿子说明,书法绝没有捷径好走,只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看似随便的一笔后面,原来隐藏着多少汗水与艰辛啊!古人云,要想写好诗,功夫在诗外;同理可证,要想写好字,功夫亦在字外。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这是故事的结果。王献之从父亲那里领教到了书法之“秘诀”,就脚踏实地地行动了。“早早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他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也是一切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者唯一的“秘诀”。爱迪生说,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谓天才是假的,艰苦的工作才是真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这也是本文对我们的启示。 〔写作特点〕 1.结构清晰,布局严谨。 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了一个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一目了然。 2.悬念叠起,趣味横生。 文中两次设置了悬念(见“语意理解”部分),使故事内容更加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3.简洁的故事,深刻的启迪。 这个小故事没有什么曲折跌宕的情节或情感,语言平易,内容简洁,但给人的启迪却很深刻(详见“语意理解”部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等词语。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 可安排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学会通过审题了解文中人物和事件。还要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二王”的生平。 《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学本课,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可让学生读读议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⑴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理活动。例如第一自然段中“自满”“夸奖”这两个词。“夸奖”和“自满”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夸奖”,小献之才渐渐“自满”起来,为后文起了铺垫作用;“自满”的意思是小献之觉得自己的字写得挺好,满足于自己的成绩。要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又如第三自然段中的“兴冲冲”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满脸通红”“十分惭愧”,写出了王献之由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王献之向父亲讨教成功的秘诀,又说明他是一个好学的孩子。“秘诀”,解决问题的窍门。阅读中应引导学生去感受小献之先想炫耀自己,后感到惭愧,又急切想知道秘诀的心理变化。阅读中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在别人夸他字写得好时,他的心里会想什么;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给父亲看时,会想什么;听了母亲的话之后,心里又会怎么想。要通过朗读读出这种变化,体会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孤立地去解词。 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父亲说的那段话是课文的重点。 “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谈一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王献之悟出了父亲这番话中的道理,可见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最后可以问一问学生:王献之是怎样成功的?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使学生明白王献之按照父亲说的去做了,所以他成功了。 另外还有一个句子需要学生去理解: “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 王羲之为什么没有称赞儿子,而是随手加了一点儿;父亲在暗示什么;是在暗示儿子的书法技艺只有那一点儿,还不够精湛吗?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⑶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王羲之,不但是一位大书法家,还是一位懂教育的好父亲。他发现了儿子自满的情绪,但没有简单地批评,而是在儿子写的字上加了一点儿,暗示儿子书法技艺还差得很远,使儿子自己感到了惭愧。当儿子向他请教写好字的秘诀时,他也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用18缸水和自己早起认真练字的事实使儿子受到了启迪和教育。父亲身教胜于言教,他的精湛技艺和勤学苦练的行为对儿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王献之,他由于被人夸奖而自满,发现技艺远不如父亲后感到惭愧,然后向父亲请教写好字的秘诀到从父亲的话语中悟出道理,坚持勤学苦练,后来也成了大书法家。说明王羲之是一个聪明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有关句子,让学生多读一读。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父亲教育儿子的语气应该是不急不躁,胸有成竹;儿子则是由开始想炫耀自己,后感到惭愧又急切想知道秘诀的语气。 2.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选词语的意思,并会读会写。 3.识字写字。 ⑴对于“晋、缸、懈”三个字,要求学生认识,可用生字卡片或其他方式反复指读、重复记忆或通过多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⑵要求学会的13个生字中,左窄右宽的字是:模、愧、抚、持。 左右相等的字是:聪、顿、缸。 以上7个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但在田字格中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规范。 “聚”字下半部分的写法是:先中间,后两边,笔顺是。 “模”是多音字,还读“mú”,模样。 4.练习。 ⑴书写生字,抄写自选词语。 ⑵把《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⑶找一找“二王”的书法作品与父母、老师或同学欣赏。 [2016 03 1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父亲,王献之,秘诀,王羲之,儿子,书法,故事,学生,点儿,大书法家,母亲,自然段,勤学苦练,词语,课文,写字,王献,引导学生,让学生,大水缸,孩子,技艺,教学,生字,小花园,人们,句子,心理活动,悬念,才能

2020-06-17 #故事阅读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父亲,王献之,秘诀,王羲之,儿子,书法,故事,学生,点儿,大书法家,母亲,自然段,勤学苦练,词语,课文,写字,王献,引导学生,让学生,大水缸,孩子,技艺,教学,生字,小花园,人们,句子,心理活动,悬念,才能

2009-02-02 #短篇故事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王献之练字》教材理解

父亲,王献之,秘诀,王羲之,儿子,书法,故事,学生,点儿,大书法家,母亲,自然段,勤学苦练,词语,课文,写字,王献,引导学生,让学生,大水缸,孩子,技艺,教学,生字,小花园,人们,句子,心理活动,悬念,才能

2008-03-13 #小故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父亲,课文,秘诀,故事,同学们,学生,坚持不懈,道理,勤学苦练,大书法家,我认识,书法家,交流,王献,是怎么,教材,人们,大水缸,态度,成功者,才能,本意,板书,母亲,老师,自然段,集体,不是说,什么事

2020-06-14 #小故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

王献之,课文,父亲,秘诀,故事,道理,勤学苦练,书法家,才能,母亲,大书法家,坚持不懈,教材,同学们,同学,小结,意思,板书,自然段,些什么,引导学生,是怎样,用自己,王羲,王羲之,六单,下册,上下文,主体,之和

2009-09-10 #小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4-22 #短篇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4-27 #故事阅读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6-13 #故事会